十九大以來,在中國廣袤鄉村,“振興”可以說是最熱的詞匯。記者走在田間地頭,無論是政府工作人員,還是村干部村民,提到“鄉村振興戰略”,說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句話,都是既思緒萬千,又躊躇滿志。
我們村莊的優勢在哪里?又可以參考怎樣的發展路徑?需要做何努力?在浙江,成功的案例不少,例如依靠電商產業風生水起的義烏青巖劉村,走出以工促農、城鄉融合路徑的東陽花園村,打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品牌發展鄉村旅游的安吉鄉村等等。而放眼中國,走遍世界,值得借鑒的模式更加多樣,不少國家發展農業、探索鄉村發展的經驗都值得一看。
法國生態農業
20世紀80年代,“生態農業”一詞正式出現在法國法律中。但早在此前,生態農業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1931年,一些法國農民自發采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種植出高優質蛋白小麥,用來生產面粉和面包,生態農業雛形開始出現。1958年,第一個生態農業組織在法國西部誕生。1961年6月,法國生態農業協會成立,借助當時強調回歸自然的社會運動,積極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如今,法國生態農業占法國農業用地面積的5.7%,占地約150萬公頃。
與傳統農業相比,生態農業綜合了現代科技技術和管理手段,在生態上和經濟上均實現了良性循環,有效地統一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利益最大化,是發展和振興農業的一個有效途徑。
法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出臺多種政策,甚至頒布專門法律,先后制定了20余個生態農業標簽的技術指標,與此同時,為推進生態農業發展,專門設立未來發展基金,每年投入300萬歐元,政府在發展規劃以及實踐方面的未雨綢繆和積極作為,向市場發出了積極信號,引導社會資源向生態農業聚集,值得一些主打特色農產品、生態農業的縣區、鄉鎮、村莊借鑒。
美國農業規?;?/strong>
實施農業規?;洜I,其本質就在于通過農業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充分高效利用各種農業資源稟賦,進而實現農業生產要素生產過程中在種類構成、要素組合、比例分配的最優化,深度挖掘有限土地的內在潛力、提升土地生產力及勞動生產率,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顯著增強。
美國在現代農業、農村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全國過程的高度自動化、機械化,既有其地廣人稀的天然優勢,也有在農業各鏈條、各環節均滲透現代化科學技術、倡導農業專業化的努力。
根據不同區域氣候、土壤、地勢等客觀自然條件,結合農業作物自身生長規律,美國在全國范圍內劃分了10個主要的農業區,實現傳統條件下“多種復合式”經營方式向現代化的“專一專業化”方向轉變。同時所有傳統農業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包含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傳統農作物等,從播種到最終的入庫完全由現代化的自動機器設備完成,這背后,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農業科技研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不可忽視。
日本“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于1979年倡導發起的。當時的日本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加速,城鄉之間差距不斷擴大,為扭轉大分縣農村人才短缺、資本外流、產業萎縮的局面,提高農村地區活力、振興地域經濟,平松守彥發起了這一運動。
“一村一品”引導農村居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找到本地的閃光點,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生產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產品,并使這些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
例如,大分縣豐后?!笔侨毡尽昂团!逼贩N之一,肉質細膩多汁,脂肪均勻分布在瘦肉間,看上去如同冬天降下的美麗霜雪,故稱之為“霜降牛肉”,原先數量很少,價格昂貴。隨著農業機械化普及,當地耕牛越來越少。
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針對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并用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主人。后來,這種活動發展為一年一度的“品嘗肥牛大喊大叫大會”。每到秋天,農家邀請肉牛主人到牧場來,酒足飯飽之后,選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測定器前大喊大叫,根據噪音大小評選優勝者。凡聚會參與者,皆可通過抽獎獲得獎品,包括葡萄酒、調味品、大米、燒酒等本地特產以及當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
日本大分縣58個村各自的的拳頭產品。
由此,當地的畜牧產業得到發展,使閑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旅游業,為當地農產品打開了銷路。目前,大分縣已培育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產品300多種,總產值達到10多億美元,居民人均收入連續多年位于日本九州地區第一位,香菇和麥燒酒連續多年在日本市場占有率居第一位。
西班牙創意觀賞農業
西班牙,這是一個靠售賣陽光和海灘就可以養活一半民眾的神奇國度,明媚的陽光、古樸的街道、驚險的斗牛表演、激情的弗拉明戈舞、奔放的西班牙女郎、瘋狂的皇家馬德里足球……都是這個國家的標簽。
這個熱情似火的國家,還有“歐洲果蔬園”的美譽。農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3.8%,居歐盟第二位,農業總產值約占GDP的2.5%,全國60%以上的果蔬用于出口,其中95%出口至歐盟其他國家、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市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早將農業種植與旅游業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的就是西班牙人。他們將鄉村的一些城堡改造為飯店,把大農場、莊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游、騎馬、滑翔、登山、農事體驗等項目,發掘了斗牛、奔牛、番茄大戰等農業特色化、創意化娛樂項目,使全國4%的農業人口創造的農業旅游產值超過了海濱旅游,成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不斷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樣化、個性化、特色化需求,如今,西班牙每年都會投入相當大的資金用于農業特色化創新創意研發項目和創意點子征集,讓葡萄、葡萄酒、橄欖油、沙丁魚等農產品不斷走向世界。
埃塞俄比亞鄉村治理機制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傳統的農業國家, 它的農業生產以農戶為基本單位, 類似于中國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而作為一個非洲大陸國家, 其內生的“鄉政村治”的管理模式、鄉村農業合作社的會員制度等,契合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實現了村民的高度自治。
埃塞俄比亞全國分為9個州和兩個特別市, 其中奧羅莫州人口稠密, 是糧食主產地。根據當地政府的普查, 2013年丹迪哇瑞達的人口是205555人, 其中農業人口為151285人, 人均擁有農業用地0.35公頃, 看似人均占有土地較多, 但是因為是高原地區, 大都是坡地, 以粗放經營為主,農產品產量低且不穩。
基于這些背景,當地的鄉村中治理經濟也正在發生改變,當地農民發展出了農業合作社、勞動力租賃市場、集貿市場等機制來克服這些困難, 保證了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 逐步實現了農業生產活動的自我管理。當然,農業合作社不僅有管理農業生產活動的任務, 而且有管理農村事務的功能。農村日常事務的討論和決定由農業合作社的全體會員商議解決, 討論和處理村內婚喪嫁娶, 鄰里糾紛等日常事務。全體會員又會選舉產生常任會員, 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擔任。
在津奇鎮,基本上所有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都可以在市場上由農民自由交易。鎮上每周都有固定的集貿市場日, 而且集貿市場非?;钴S, 每到集貿市場日, 大批的農民沿著中埃友誼路帶著自種的谷物、蔬菜, 或者趕著自家的牛羊到集市上交易。隨著集貿市場的發展當地涌現出很多商販, 他們收購農產品、牲畜再轉賣到首都,不少年輕人開始從事商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