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補齊“三農”這塊發展短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是在深刻認識我國城鄉關系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基礎上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在黨的領導下,導入各種社會資源,加大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力度,同時,更要通過深化改革,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基礎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增強鄉村主體的內生動力和活力。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明晰產權,完善權能,積極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構建集體經濟治理體系,形成既體現集體優越性又調動個人積極性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從而實現資產變資本,村民變股東,從“共同共有”到“共有共享”,人人享有經濟發展的紅利。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是涉及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閩侯縣作為全國29個改革試點縣區之一,兩年多來,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股份權能改革試點任務,不斷拓寬思路,積極探索創新,著力建章立制,加強頂層設計,著力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改革和資源性股份合作改革,嚴格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突出精準發力,全力推進清產核資,成員界定,折股量化等工作,取得了成員界定全鋪開、清產核資全覆蓋、股權管理全到位、組織機構全建立、管理平臺全覆蓋、土地確權全推進的顯著成效。
他們緊緊抓住成員身份界定這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出臺《閩侯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指導意見》。在遵循“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原則基礎上,從“共性統一、個性適宜”出發,提出了“寬容性、唯一性、民主性、合法性”四個原則,出臺了50種成員身份界定標準條件。同時,規范成員認定程序,采取“三審議三公示”,避免“一議而終”產生偏差失誤,也改變了以往“雙過半”同意即生效的做法,將贊成率提高到了90%以上,使認定結果真正做到了群眾認可。在清產核資方面,他們以固定資產清查為重點,采取“以賬查物,以物對賬”方式進行清查核定,做到不留死角,不打埋伏,不重不漏。在查清各項固定資產來源、去向和管理狀態基礎上,通過創新管理制度和方法,積極穩妥解決清理過程發現的問題。在股權管理方面,制定了《閩侯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結合實際,在股權設置、股權管理以及股份權能等方面進行了持續創新,提出了村集體股權實行“量化到人、股權到戶、戶內共享”的固化管理模式,明確了股權設置、折股量化范圍,賦予成員個人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繼承等四項權能,規定了股權流轉、繼承的條件和程序等,做到了家底清、身份明,責任到人到戶,實現共有共享,為發展農村股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閩侯縣的農村集體股份權能改革不僅大大增強了村集體組織管理者的經營思路和廣大群眾的參與意識,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活力,實現了壯大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而且也為農村集體股份權能改革探索出了一套能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體系。閩侯縣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帶給人們很多啟示: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好改革方向,才能實現時、度、效的有機統一;只有堅持依法依規,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切實保障村集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只有充分發揚民主,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只有堅持從實際出發,點面結合上下聯動,才能確保改革試點扎實有序推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2017-11-2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