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局的重大部署,是“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于提升農業質量效益、補齊農業發展短板,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內容多、任務重,應全面協調推進,但關鍵是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有機統一;只有產業興旺了,億萬農民才能就業增收,安居樂業才有可靠保障,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當前農業農村進入新時代,在今天實現產業興旺,就要圍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農業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從各地的實踐看,實現產業興旺要在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產業。農業農村經濟目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產業大而不強,產品多而不優。破解這個難題,就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優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特色品牌農產品。既要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不斷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又要積極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將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等各元素聚集整合,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加快農業同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速度。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拓寬農業增收渠道。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運用電商模式,提高進入市場的能力和效率,更好地讓農民分享農產品的增值收益。
二是依靠技術進步發展產業。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超過56%,與發達國家水平比還有提升的潛力。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提升農業科技含量,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加強農業科研人才培養,穩步推進產學研項目的實施,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化速度,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推進作用。推動現代種業發展,培育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技術,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力度,完善高標準農田配套設施建設和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的防災和抗災能力。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快“機器換人”進度,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三是堅持綠色導向發展產業。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要下決心改變農業粗放的生產方式,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搞發展,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完善綠色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繼續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深入開展統防統治,減少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決打贏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攻堅戰,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四是創新經營體制發展產業。農業規模小、經營分散是制約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因素。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模式,通過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軌道,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形成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業質量效益。
五是依托新型農民發展產業。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8%,距離2020年實現城鎮人口60%的目標逐漸縮小。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大部分的青壯年選擇出村打工賺錢,留守在村里的婦女和老人擔任了勞動骨干。農村“空心村”“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注意。解決好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快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讓鄉土人才成長起來,更好地帶領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另一方面要貫徹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通過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更多青年人返鄉下鄉創業,給予他們資金、稅收等政策的扶持,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充分發揮返鄉下鄉人員的優勢,運用新理念和現代生產要素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