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教字埡鎮七家坪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這個五年前還是省級貧困村的落后山村,是如何實現從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的美麗蝶變的呢?
帶著這個問題,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社會實踐調查隊赴張家界市七家坪村開展了深度調研,通過對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成員、專業農戶、普通村民以及合作社負責人的采訪,探尋七家坪村巨變的內在根源。
在調研中,大家都在不約而同地提起駐村工作隊,提起村總支部第一書記。黨建引領,是推進七家坪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也是激發七家坪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作為七家坪村幫扶的后盾單位,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鹿山,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廳長舒行鋼等多次深入七家坪村調研,多次提出要加強黨組織建設,將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努力形成鄉村振興的“源動力”。在加強七家坪村黨組織建設方面,提出來主相關經驗。
加強村黨組織隊伍建設 將優秀黨員干部派駐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鄉村振興戰略能否順利實施,首先取決于支部班子的強弱,尤其是黨組織書記的強弱。自2015年進駐七家坪村,省住建廳黨組通過精挑細選,已經先后派出兩輪駐村幫扶隊伍,對七家坪村提供了人力、物力、資金以及政策支持,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改變了七家坪村的生產要素稟賦結構,提高了村兩委在群眾中的動員能力與凝聚力。
駐村工作隊成員均是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學識豐富,有一定的專業能力與市場理解能力,熟悉城市市場需求,能夠彌補偏遠地區村兩委的知識缺陷,他們與原村支部成員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互相配合、支持與監督。
同時,為加強黨組織建設,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黨總支強化了制度管理,認真落實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定期召開主題黨日活動,學習黨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第一書記和支部書記上黨課,讓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黨員積分管理辦法,實施黨員家庭掛牌管理制度,要求黨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向我看齊”。實行村干部工作日值班制度,接待群眾來訪,提供便民服務。
壯大基層黨組織隊伍 將優秀青年吸收到黨組織中
在村黨總支與第一書記的示范下,優秀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致富能手被培養成黨員,村黨組織陣地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黨員率先帶頭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亦越來越強。剛過而立之年的向佐鵬,就是在黨的領導下成長起來的艱苦創業、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的優秀代表,他創辦莓茶基地,組建莓茶合作社,創建“筑村優選”,構筑了張家界各村莊優質農產品與城市社區消費的橋梁。
在黨組織的教育培養與脫貧攻堅的實踐中,他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2020年村總支共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名、接收預備黨員2名、轉正預備黨員1名,選拔“村兩委”青年后備干部2名。積極實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培育工程,將政治素質高、帶富能力強的經濟能人、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優秀群體納入后備干部人才庫進行重點培養,努力培養一批“講政治、守規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擔當”的農村后備干部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保障,是村總支采取的永葆黨組織活力的制度安排。
強化民主監督 加強思想教育與法治教育
第一書記與村總支每年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審議重大工程項目和重要事項,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實施村務“四議兩公開”制度,推廣“天門清風”微信群和“三湘e監督”微信公眾號,讓更多的居民群眾進一步知曉、認可、參與到“互聯網+監督”工作中來,全村民主自治能力明顯提高。
堅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組織志愿者服務隊、宣講團。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幫助特困戶打掃衛生、為孤寡老人送棉被和過冬衣物等公益服務活動,不斷加強黨員黨性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為脫貧攻堅和后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配合司法局在村部開展2020年“湖南省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張家界示范活動”,修建法治宣傳文化墻,大力宣傳法治理念,提升村民法治意識。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深入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2020年,桑植縣委組織部和永定區委組織部分別組織貧困村書記和第一書記來七家坪村開展“脫貧攻堅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題學習活動。
激活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建設“頭號”工程來抓,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駐村工作隊帶領村兩委完成了道路硬化、機耕道修建、水利修繕、照明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六年來,村里村級主干道由原來的3米拓寬到了5米,全村15個村民小組已全部實現通水泥路;完成368戶集鎮自來水入戶,全村居民人畜飲水安全已得到全面保障;共安裝太陽能庭院燈498盞、太陽能路燈280盞、通電式路燈64盞,村民夜間出行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完成7座便民橋、5座攔河壩,750米農田灌溉水渠水管的建設。改善了七家坪村的生產條件,為七家坪村的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村兩委骨干與黨員積極分子積極創業,成為七家坪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通過“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村主任李宏升率先在村里發展獼猴桃、黃桃產業,創辦黃桃合作社;老黨員吳伯文開發迷迭香產業基地,創辦種養合作社;青年黨員向佐鵬開發莓茶基地,組織莓茶合作社;黨員覃大鵬將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先行先試鄉村旅游發展之路。
2020年村特色種養產業基地已發展達到1000余畝、產量近50萬斤。豐富的農產品已經成為了銷售的難點,為了解決村民們生產的農產品滯銷問題,以向佐鵬為首的青年共產黨員與鄉村振興的積極分子們,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領導下,積極打造“筑村優選”電商平臺,通過互連網絡銷售七家坪及周邊貧困村的黃桃、莓茶、獼猴桃、菜油、大米等農副產品。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中,該村繼續發揮駐村工作隊的作用,通過第一書記制度,加強基礎黨組織建設,并通過駐村工作隊實現城鄉信息的互通融合;將有志于鄉村振興的優秀青年吸收到黨組織中來,培養一批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鄉村振興骨干;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引領,把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建設“頭號”工程來抓,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劉文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3月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