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浙江省長李強升任江蘇省委書記后,正值洪災,一方面看公開行程他馬不停蹄調研考察;另一方面,江蘇學界已開始探討他在浙江的一些亮點工作。
被提到最多的是李強在浙江倡導的“特色小鎮”。但履新江蘇到目前為止,李強并未在公開場合提到過“特色小鎮”,即使是在南京專題調研“城市建設工作”時也始終未表態。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當中,本報記者亦關注到這一話題,并與地方多個負責城建的官員談起,地方官員對此也早已關注。
事實上,“特色小鎮”的背后,是當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千城一面”現象。有地方官員表示,江蘇的發展始終強調的是產業的特色,城市的建設在很大程度是跟隨產業而進行,蘇州工業園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從本報記者的采訪和觀察看,李強一直強調江蘇的優勢、特點,強調從江蘇實際出發結合中央精神,并沒有照搬過去執政中的經驗。一直沒有提到浙江的“特色小鎮”,而是要更加保護江蘇鄉村的歷史文化。
江蘇的一個特點是,每個地級市的方言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城市內部的縣區,其方言也有所差異。比如,泰州的靖江市和姜堰區的方言完全是兩個體系,這與南通的海門和如皋類似。海門方言與上海、蘇州一帶交流完全沒有問題,與鄰近的通州區方言也略有區分,而分屬長江南北的鎮江和泰州,方言則有諸多相同之處。
目前經濟進入新常態,過去的發展動力正處于轉換階段。李強在擔任浙江省長時表示,“這就像是開手動擋的車,爬坡的時候需要從高速檔位切換到低速檔位,通過降低行使的速度,而換取汽車前進的動力。”
也就是說,新常態面臨的是增長速度下降、經濟風險加大、增長動力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在此形勢下抓經濟工作就是要抓重點,而重點則是動力,這個動力就是創新驅動,是科技創新。
建立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非一朝一夕,從李強履職發言的內容和一個月來的調研講話看,選擇的抓手是“創新驅動”,這是一個長期工程,不是過渡,是以扎根的方式帶著大家干,進行持久戰。這也印證了6月30日他在發言中所說的“到江蘇來,是江蘇人,為江蘇做貢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