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的農村資產
——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取得積極進展
長期以來,缺少有效抵押物是農民貸款難的主要原因。記者調研了解到,作為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創新,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推行以來,原本“沉睡”的農村資產變成了“活錢”,有效緩解了“三農”融資難題。
“兩權”抵押貸款緩解三農融資難題
“6畝8分地,能貸出3.4萬元,真是幫我解決了買拖拉機缺錢的大問題。”在山東德州市武城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四女寺鎮大孫莊村村民孫國魁邊說邊給記者展示剛辦完的評估認定書。
孫國魁告訴記者,他最近打算買輛七八萬元的拖拉機,但手頭缺錢,聽說承包的土地可以抵押貸款,便過來試試看,“沒想到不用兩天手續就辦完了,只需要再交給銀行,很快就能拿到貸款了。”
在江蘇省儀征市,兆鵬畜禽養殖場負責人趙根通過抵押農房拿到了農行江蘇分行的30萬元貸款。“今年想擴建高效規模養殖場,資金是個大問題,農房抵押貸款在關鍵時刻幫了大忙。”
在全國,像孫國魁、趙根這樣受益于“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的農民還有很多。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試點地區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余額141億元,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余額128億元。
除了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房財產權,林權等其他農村產權也在盤活。地處浙江省西南部的麗水市,90%以上地域為山地丘陵。“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開展,全面盤活了麗水巨大的林業資源,有效解決了林農和林企由于抵押物缺失而導致的貸款難問題,使林木資源變成了‘資本’,青山變成了‘金山’。”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中心支行行長孔祖根說。
截至今年10月末,麗水市林權抵押貸款累計發放169.7億元,余額52.6億元,惠及林農20余萬。
銀政合作健全機制
“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涉及土地確權、擔保登記、風險處置等諸多方面,銀行與政府雙方緊密互動,是業務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在信貸政策上,農業銀行對“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所需信貸規模優先匹配、敞開供應,對“兩權”試點地區,放寬試點行準入條件。
針對“兩權”抵押貸款出現風險后處置難的問題,農行江蘇分行與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合作,成立了全省性的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按1:10的比例放大規模,以“基金擔保+農村兩權抵押+農戶”的模式發放農村“兩權”抵押貸款,即一旦“兩權”抵押貸款產生風險,先由財政風險補償基金代償不良貸款,再對借款農戶進行追償歸還基金。
“通過政府增信一方面解決了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約定了利率水平上限,又不收取其他任何費用,進一步降低了農民融資成本。”農行江蘇分行農戶金融部總經理吳良超表示。
根據林權抵押貸款的特點,麗水設立了市、縣兩級林權管理中心、森林資源收儲中心、林權交易中心和森林資源調查評估機構,建立起從林權評估、抵押登記、流轉交易、抵押擔保到發生不良貸款處置的健全平臺。
福建省永春縣推出“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指導價”,針對轄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萬元以內的貸款申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參照該“指導價”得出農地經營權抵押價值。
試點推廣面臨難題待解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兩權”抵押貸款在推廣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難題。如何在尊重農民意愿、保護農民利益的基礎上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農行重慶分行農戶金融部主任吳克岊表示,農村土地和農房產權處置變現渠道不暢是當前試點推廣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方面,土地管理法、房屋登記辦法嚴格限定了農村房屋的轉讓必須是同村村民之間進行,但村民一般不愿承擔鄰里壓力購置本村房屋,農房處置變現難。另一方面,產權交易市場不夠活躍,多數區縣成立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主要用于農戶土地的經營流轉,而非處置交易流轉。”
吳良超也表示,農民住房財產確權頒證率低、農民房屋產權證與實際建筑面積不符導致抵押物價值確定難、缺少抵押物處置和風險補償的有效途徑是農房抵押貸款面臨的幾大難題。
對于開辦“兩權”抵押貸款,銀行有積極性也有顧慮,但更多的是期盼:土地確權的進度要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要盡快搭建運作,風險資金的補償力度要加大,相關法律的修訂要及時跟進……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認為,“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能否見效,不僅取決于政府的態度和農民的意愿,還取決于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試點的相關政策,普惠金融要走出一條兼顧公平和商業可持續的真正惠及廣大農戶的道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