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謝爾塔拉農場的天然草地恢復技術示范區,三名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正在用無人機監測草場恢復情況(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圖)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對外發布。這是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三農問題”連續第14年成為“一號文件”的主題。
今年的“一號文件”全文大約13000字,分成6部分,共33條。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后發現,這份萬字文件的核心亮點有三:一是給農民賦能;二是激活農村各類集體組織;三是號召各界精英和各路資本下鄉。
在給農民賦能上,“一號文件”提出要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培養新農民。
具體來說,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培訓市場,讓農民變成職業化和專業戶農民。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深入推進現代青年農場主、林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扶持一批鄉村工匠。
此外,“一號文件”還提出要發展農業互助保險,讓農民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的住房財產權來做抵押貸款。缺乏抵押物的農民,可以拿大型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設施去做抵押貸款。
總體推進思路是,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
在激活村集體上,“一號文件”提出要抓緊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相關法律,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資格。對農村集體經濟實體,進行股份制改革,把農村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一號文件”還提出要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梳理清楚,進行“確權”,實現“三權分置”,擴大相關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
鼓勵大家到農村去創業創新,是今年“一號文件”的第三大亮點。
“一號文件”呼吁進城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
“一號文件”提出,要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優惠政策。鼓勵各地建立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開設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
為了激勵科技人員下鄉,“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的制度規定,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臺和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
“一號文件”還鼓勵各路資本下鄉。提出要研究制定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具體意見。
具體措施包括,支持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農林水利、農墾等項目建設運營。鼓勵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立各類農業農村發展投資基金。鼓勵農村集體經濟和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打造特色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一號文件”,對于過去討論多年的一些三農老話題,也有了新表述。
比如,對于農業的規模化生產問題,今年的“一號文件”在闡述時用了“適度”兩個字。
從這次“一號文件”來看,目前政府是鼓勵規模經營的,提出要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積極引導農民在自愿基礎上,通過村組內互換并地等方式,實現按戶連片耕種。
但政府希望規模經營的發展能夠“適度”。比如這次提到全面振興奶業時,明確表示要扶持的是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并且還提出要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制定適度規模經營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下,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提出了一些應對辦法。比如提到要創造良好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健全農產品貿易反補貼、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規,依法對進口農產品開展貿易救濟調查。
“一號文件”還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重點方向做了指引,即支持農業企業以“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和加工、倉儲物流設施。
農村電商、快遞下鄉、光纖進村、智慧農業和智慧氣象等過去幾年被多次提到的“三農”概念,再次出現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
同時,對于農業新業態的發展做了更具體的規定。比如提出農村的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要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這些新業態包括,鄉村休閑旅游、養老和電商等。
“一號文件”還透露了一些立法計劃。比如,提出要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南方周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