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業部獲悉,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主線,狠抓春管春播穩生產,強化服務指導優結構,加強監測管理保安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提效益,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
種植業生產形勢良好,鮮活農產品生產穩定。春播已結束,夏糧開始大面積收獲。目前,全國小麥收獲過半,進度同比略快。同時,各級農業部門加強農機保障、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特別是指導東北四省區科學抗旱搶播保苗,高質量完成春播任務。目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陸續出苗,水稻長勢總體較好。養殖業總體穩定,生豬產能逐步恢復,草食畜牧業穩健發展,雞蛋供給充足,漁業養護力度加大。
農業結構穩中調優,優質農產品供給增加。種植業結構調優,呈現“口糧穩、玉米減、大豆增、緊缺優質品擴”的態勢。據悉,稻谷小麥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左右,“鐮刀彎”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減少1000多萬畝,有市場缺口的大豆、雜糧雜豆、馬鈴薯和優質飼草等作物面積有所增加,綠色生態的稻田綜合種養增加200萬畝。養殖業生產布局調優,南方水網地區養殖強度明顯下降,生豬養殖加快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奶牛分散小型養殖場(戶)加快退出,規模養殖比重超過50%。漁業養捕比調整為78:22,捕撈占比下降近1個百分點。農產品品質結構調優,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7574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檢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生力軍,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穩步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競相發展,家庭農場超過87.7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88.8萬家,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6.1%,范圍擴展到農林牧漁各行業、產加銷消各領域,帶動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達到41.7萬個,其中龍頭企業13萬家,輻射帶動種植業生產基地約占全國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0%,帶動畜禽飼養量占全國的2/3以上;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1400萬,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引領力量。土地流轉、農業生產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穩步發展,目前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占比超過30%。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面積超過9.4億畝。
農村二三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融合加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運行良好,實現穩中提質、穩中增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旅游消費的重要選項;農產品線上銷售勢頭良好,農村網商達到800多萬家,網絡零售交易額增速保持在兩位數,發展進入“快車道”。產業融合發展有效帶動農村創業創新,目前各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達到700多萬人。
農業投資快速增長,部分產品貿易結構優化。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民間投資熱情高漲,尤其是東北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5.7%,已擺脫負增長局面、向好趨勢不斷鞏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使玉米價格逐步回歸市場,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進口量大幅減少;農業部全面部署振興奶業“五大行動”,消費者信心明顯提振,奶粉進口步伐放緩。據悉,1-4月玉米進口同比減少82.8% ,出口7440噸,增加6.8倍;奶粉進口同比增長3.6%,較去年回落16.3個百分點。
農民收入增速重回“兩個高于”,貧困地區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80元,同比實際增長7.2%,分別高于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0.9和0.3個百分點,重回“兩個高于”。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電商扶貧等扎實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部網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