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省財政廳廳長 李友志
縣域強,國家富。縣域經濟作為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的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發展縣域經濟,事關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大局,關系到我國基層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的安定團結。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一項重大的發展戰略來部署,特別在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明確號召后,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和實力”,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發展縣域經濟的高度重視。當前, 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是加快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與城鎮化進程的迫切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 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湖南是農業大省,縣域經濟的發展對湖南的發展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湖南有120多個縣市區,縣域土地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0%以上,縣域人口占全省總人口80%以上。近幾年來,隨著省委、省政府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化三基等重大戰略的推進,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各縣市區積極貫徹省委省政府指導精神,不斷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走出了一條條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尤其以長沙、瀏陽、望城、寧鄉等縣市為代表的縣域經濟的崛起,充分展示了湖南近年來發展縣域經濟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湖南是個內陸省份,經濟發展仍相對落后,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發展縣域經濟面臨的問題與矛盾仍比較多。事實上,湖南城市經濟與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沿海發達地區差距不大,明顯的差距就在縣域經濟。2007年,湖南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904.2元,而浙江卻達到了8265.2元,湖南縣域經濟與沿海發達地區縣域經濟比較,大約落后了15~20年。實施縣域經濟的趕超和突破戰略,是湖南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中部率先崛起的關鍵,是湖南推進現代化進程,實現富民強省戰略目標,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艱巨任務的有效途徑。
湖南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又面臨著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加深擴散,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及建設兩型社會的新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用新的眼光,站在戰略高度,不斷加深對推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落實中央的決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借鑒縣域經濟發達省區的經驗,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經濟增長、財政和城鄉居民增收,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優化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勞務經濟和特色經濟;健全體制機制,落實相關政策,加快推進縣級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健全調控機制,在機構設置、政策制定方面大膽創新改革,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縣鄉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科教事業和社會保障事業;推進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加強環境改善與治理,真正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縣域經濟體系, 實現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既需要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引導,也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既需要對以往的經驗進行總結,也需要比較借鑒其他地區的思路與舉措。編輯《湖南省2008年縣域經濟發展報告》,收集整理全省以及有關市州、縣市區2008年的經濟發展工作報告,比較系統地總結湖南近階段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就與經驗,展示各地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以及各級黨委、政府發展縣域經濟的決策思路,有利于各級決策部門和社會各界了解當前湖南縣域經濟發展全貌,發掘湖南縣域經濟發展的諸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握湖南縣域經濟發展的有關特征和規律,為各地進一步發展縣域經濟提供經驗借鑒,為書寫湖南縣域經濟發展新篇章,推動湖南新農村建設進程,推進湖南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益啟示。我相信,《湖南省2008年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的編輯發行,必將對促進湖南省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是為序。
目 錄
一、省委、省政府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1.中共湖南省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張春賢
2.湖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周 強
二、市州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1.中共湘潭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彭憲法
2.湘潭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余愛國
3.岳陽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黃蘭香
4.中共郴州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葛洪元
5.郴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戴道晉
6.中共婁底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蔡力峰
7.婁底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林武
8.中共懷化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劉蓮玉
9.懷化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李億龍
10.中共張家界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胡伯俊
11.張家界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趙小明
12.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徐克勤
三、縣市區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1.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張迎春
2.中共長沙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楊光榮
3.長沙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楊懿文
4.望城縣委、縣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報告 黃佳惠
5.中共茶陵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余明剛
6.茶陵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蔣湘暉
7.中共醴陵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謝清純
8.中共湘潭市岳塘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陳小山
9.中共湘潭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陳忠紅
10.中共衡陽市石鼓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鄧柯
11.祁東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曾祥月
12.中共益陽市赫山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孫達良
13.中共益陽市資陽區委2008年經濟工作報告 周振宇
14.石門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楊琦明
15.中共岳陽市君山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趙岳平
16.中共岳陽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童康寧
17.中共華容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向偉雄
18.華容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汪 濤
19.邵陽市北塔區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李放文
20.中共郴州市北湖區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雷曉達
21.郴州市北湖區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周迎春
22.中共郴州市蘇仙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肖地楚
23.郴州市蘇仙區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陳湘安
24.中共資興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李評
25.資興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方南玲
26.桂陽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袁衛祥
27.中共永興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陳方敏
28.永興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謝光輝
29.嘉禾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陳榮偉
30.中共臨武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謝元安
31.臨武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范儒平
32.中共汝城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曹修松
33.汝城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廖桂生
34.中共安仁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鄧黨雄
35.安仁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徐本華
36.中共漣源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余明庭
37.永州市冷水灘區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魏湘江
38.中共永州市零陵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高建華
39.中共道縣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易光明
40.道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唐湘林
41.中共藍山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許洋名
42.藍山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嚴興德
43.中共溆浦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周輝
44.新晃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黃雪鴻
45.中共洪江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劉克立
46.洪江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丁友平
47.靖州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黃瑜
48.中共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陳紅日
49.中共吉首市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彭武長
50.吉首市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宋清宏
51.中共瀘溪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董清云
52.鳳凰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張永中
53.中共古丈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吳凌頻
54.古丈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高文化
55.中共花垣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宛慶豐
56.中共保靖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龍靖波
57.保靖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羅亞陽
58.中共龍山縣委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曹世凱
59.龍山縣人民政府2008年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張才金
四、調研報告
1.湖南縣域經濟競爭力調查報告 張友良
后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