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級差地租有關的具體理論分布在《資本論》第三卷的第六篇,是《資本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十月認真研讀了這部分理論的有關內容,并查閱結合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補充理解。發現馬克思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關心人民的生活,從土地問題著手,深入分析了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及其本質。雖然馬克思級差地租思想提出的時代條件與如今大不相同,但是依然對我國現在的農業用地問題具有巨大的分析和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級差地租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在英國生活的大時代,是圈地運動進行的第二階段,英國的土地私有制也在這一時期逐步確立下來。資本主義矛盾的激化和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促使馬克思開始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進行剖析。除此之外,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過程中,給予殖民問題很多關注,其中就包括印度、愛爾蘭出現的土地問題,深刻考察了級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條件,并說明土地改良對增加農作物產量的作用。馬克思對殖民地土地問題的仔細研究和深入調查都為后來系統的地租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馬克思級差地租思想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在總結前人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地租理論做了較為全面和系統的論述。關于地租,馬克思這樣論述:“實際對土地進行耕種的是雇傭工人,租地農場主為了將資本投放在農業領域,需要得到使用自己資本的許可,就會按契約定期支付給土地所有者一定金額。這個金額,不管是為耕地、建筑地段而支付,還是為礦山、漁場、森林等而支付,統稱為地租。”關于級差地租,馬克思認為,土地有優劣之分,自然條件和資本投入也不盡相同,這樣就導致不同地塊有著不同的地租,地租之間的差異就被稱為級差地租。

(一)級差地租的產生條件

1.自然條件

級差地租的產生源于土壤這一自然條件,因為不同的土壤其肥沃程度有所不同,產量自然也有一定的差異。相同數量的勞動,在不同的土地上或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產生的使用價值是有很大差異的。打個比方,同樣一年的農業生產勞動時間,在土壤、氣候環境條件得天獨厚的地區,可以形成 2 千斤糧食的產值,而在土壤相對貧瘠、氣候相對惡劣的條件下,同樣面積的土地卻只能形成 1 千斤糧食的產值。等量時間內等量的勞動,但糧食產量卻相差兩倍之大。所以每單位的農作物本身所含的價值量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肥沃土壤生產出來的農作物,其個別價值也就是單價遠遠低于貧瘠土壤所生產出來的農作物。這兩種個別價值之間的差額就構成了級差地租產生的基礎。也就是說,級差地租的產生,是由于個別資本家的土地擁有了比較好的自然條件,而使得自己的勞動生產率高于其他一般資本家。

2.社會條件

馬克思在對級差地租產生的社會原因進行分析后認為,級差地租的產生與兩個關鍵要素是分不開的,一個是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另一個農業資本家對土地的經營性壟斷。

級差地租產生的第一個社會條件是土地資源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這一點很好理解,由于近年來,城鎮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國家對工業建設投入頗多,因此更加需要大量的城市用地,然而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土地用地需求,于是便容易出現很多矛盾。而這就意味著以后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只增不減,但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任由人們隨便開發。所以土地資源的緊缺要求我們必須珍惜和保護每一寸土地,種田時不能只耕種優等地和中等地,土壤狀況稍微差的土地也不能被忽視。

級差地租產生的第二個社會條件是土地經營權的壟斷。馬克思認為,“土地所有權的前提是,一些人對一定量的土地進行壟斷,把它列為只服從自己意志的領域。” 地租的產生必須建立在土地所有權和土地經營權的分離上。假如土地所有者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種植,那么此時他既是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使用者、經營者,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向自己繳納地租。但在中國,農村土地所有權屬于集體,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屬于農民,但農民可以將經營權流轉出去,這也就具備了地租產生的條件。

(二)級差地租的形態

級差地租指的是個別農業產品生產超出社會平均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是農業超額利潤的一種轉化形式,級差地租Ⅰ,是以不同地塊的肥力和位置的差別為條件,把等量資本投放在等量面積上而產生的級差地租,級差地租Ⅱ是除了這種差別外,還以同一地塊上連續投資的生產率的差別為條件對同一塊土地連續追加等量資本因生產率不同而產生的級差地租。

1. 級差地租Ⅰ

級差地租第一形態是由于先天性的因素形成的,土地的地理位置與肥沃程度是級差地租產生的自然條件。因為土地是分等級的,基本上可以分為:優等地、中等地、劣等地,而農業資本家將同樣的資本投資在不同的土地上產出的收益是大不一樣的。由于農業工人在不同等級的土地上消耗同等的勞動力,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勞動生產率也會不等,從而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也不同。劣等地較優中等地相比,其勞動生產率低,產量也少,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較高。但優中等地是有限的,僅靠優中等地生產的的糧食無法滿足全社會的需要。所以最終是靠劣等地的個別生產價格來決定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這樣,經營中等地或優等地的農業資本家不僅可以獲得平均利潤,還可以獲得高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所以農業資本家必須將這個超額利潤或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地租支付給該土地所有者。

此外,影響級差地租的因素還有土地的地理位置。由于土地距離市場遠近的不同,將農產品拿到市場上出賣時,需要支出不等的運輸費用。既然僅僅近距離土地的農產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要求遠距離土地的農產品也運到市場上來,那么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就必須保證經營遠距離土地的資本家,除補償生產費用和運輸費用以外,還能獲得平均利潤,也就是農產品的市場價格,要取決于遠距離土地的運輸條件。這樣,近距離的土地支出運輸費用較少,而按同一的價格出賣,就可由此獲得一種額外利潤,構成級差地租。

2.級差地租Ⅱ

級差地租的第二種形態是由于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級差地租Ⅱ只是級差地租Ⅰ的一種表現,馬克思在考察級差地租Ⅱ時,是這樣論述的:“級差地租Ⅱ在任何一個特定時期內的運動來說,都是級差地租Ⅰ,也就是農業總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在不同質的地塊上同時并列的使用。”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確實是這樣的,因為級差地租Ⅰ是最早出現的,最初大部分土地都是沒有被耕種的,最初資本投入農業的時候,由于工具、設備等條件都比較落后,沒辦法大批量對土地進行開發,因此各家各戶擁有的土地都比較分散,加上缺乏精耕細作的工具,這個時候的農業是以粗放經營為主要模式,也就是采取級差地租Ⅰ的形式。但是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們也將耕種的工具進行了改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的積累,大規模開墾土地的方式越來越普遍,再加上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可以進行集中化的生產經營,使得生產資料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土地上,這個時候的級差地租就主要采取級差地租Ⅱ的形式。從各個時期來看,資本也都是遵從這樣的模式,從級差地租Ⅰ的形式出發,不斷追加投資得到級差地租Ⅱ,土地所有者在和租用土地的經營者之間簽訂租約時,也是一開始采取級差地租Ⅰ的形式,后來由于資本投入到土地上而采取級差地租Ⅱ的形式。各個時期的資本都是先采取級差地租Ⅰ的形態,經過資本追加到級差地租Ⅱ。

(三)級差地租的本質

資本主義經濟學家為了掩蓋地租來源于農業工人創造的勞動,將地租描述成土地的產物。馬克思經過實踐的探索,從地租的產生為出發點,深刻闡明了資本主義級差地租來源于剩余價值的觀點。馬克思說過,“只要地租存在,那么級差地租就會存在,而這種級差地租都遵循著和農業級差地租相同的規律?!比绻形磳Φ刈饫碚撨M行研究,可能會覺得級差地租是因為肥沃的土壤以及良好的氣候而產生的,那么這樣就將農業生產人員所付出的勞動忽略掉了。進行深入探究便能發現這樣的觀點并不科學,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基于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在農業活動中,沒有任何可以不依靠勞動便能生產出糧食的土地,也沒有任何不通過勞動便能獲得的農產品。

天然的土地本身是不會創造價值的,農產品中所凝結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由農業產品的生產者對這塊土地投入的勞動帶來的,土地天然的自然力肯定不能創造出任何價值。所以說,級差地租來自農產品經營者付出的勞動,而不是優越的土地經營條件。級差地租之所以能夠形成,勞動和土地缺一不可。

三、用馬克思級差地租思想分析我國土地流轉問題

(一)土地流轉租期短

在我國農村,農民考慮到地租價格的變化比較頻繁,所以土地流轉很多時候都是以短期流轉為主要的方式,這樣導致農地使用權具有暫時性和不穩定性,不僅不利于耕作者對農地采取規?;慕洜I手段,也不利于他們進行長期投資。由于土地流轉的期限比較短或者流轉期限不穩定,就很容易造成受讓方進行短期性的生產行為,為給自己謀取最大限度的利益,采取掠奪式的生產經營手段,不顧土地生產力的實際狀況而大肆進行耕種,非常不利于對地力的保護和改善。

因為在地租的分配過程中,級差地租Ⅰ首先已經被土地所有者占為己有了,土地經營者則在經營期限內享有部分超額利潤,也就是級差地租Ⅱ,等到租期屆滿以后,又轉到土地所有者的手中。從獲取最大利潤的角度出發,土地的經營者會想方設法在經營期限內對土地進行瘋狂開發,為了節約成本,也不會對土地進行過多的投資或改善,這樣對地力的傷害是巨大的,并且也無法改善粗放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一些農戶對流轉的時間期望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相當一部分農戶在土地流轉時并未明確流轉年限,部分甚至根本沒有涉及時間,即使約定租期的農戶,土地流轉年限也以短期為主。對于轉入農戶而言,流轉農地使用權期限沒有明確規定,或者協定的期限比較短,那么一些想要承包土地得到土地使用權的農戶會望而卻步,即使是通過土地流轉拿到了土地使用權,也會導致農業大戶不敢貿然投資,這樣就很難產生規模化的效應。而一些農戶不愿意種地,但又嫌土地流轉以后的收益低因此拒絕流轉,這無疑會對土地的正常流轉造成很大影響。

如果能在土地流轉期限方面找到一個合適的點,能夠避免土地經營的短期行為,農民可以放心地對土地進行勞動和資金的相關投入,這樣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土地的自然肥力和經濟肥力,另一方面為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增加提供了可能性,如果租期相對較長的,租金也會相應的提高。

(二)流轉非糧化現象頻出

目前,我國出臺了很多關于土地流轉的政策,對土地承包經營的用途、性質和用地審批條件的規定都比較明確。雖然有很多政策,但很多不合理使用土地的情況仍然不可避免地發生,比如說流轉以后非糧化現象頻頻出現、屢禁不止。

我國的經濟近年來一直呈高速發展的狀態,這也使得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同樣土地的價格也呈上升趨勢。從級差地租的形成條件之一:土地的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角度分析來看,由于農業用地的利益遠遠比不上寸土寸金的商業用地,于是很多人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將農業用地轉變為商業用地。但是國家有著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不能明目張膽地將土地握在自己手里,于是他們不得不使用一些特殊的方式,以土地流轉的外衣來獲取土地。

在“黃土變成金”的宣傳之下,大片良田被侵占。有的將流轉來的土地作為農家樂,以旅游休閑的形式進行圈錢,或者是建立水果采摘園,以體驗親自采摘樂趣的噱頭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去采摘,將水果以高出市場價格幾倍的方式售出。這些商人通過這種途徑掙到了錢,但是我們原本應該用作生產糧食的土地卻走上了被謀取利益的商用之路。如果不提高警惕,那么我們將來很可能面臨著糧食危機。

雖然馬克思級差地租思想提出的時代條件與如今大不相同,但是依然可以指導我國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馬克思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關心人民的生活,從土地問題著手,深入分析了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及其本質。在馬克思級差地租理論的指導下,我國的農業用地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第74久久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久久做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