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烏石鎮烏石峰村調研報告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村莊開始探索自身的發展路徑,利用自身的資源、文化和環境等優勢,發展特色旅游,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該文通過對湘潭縣烏石鎮烏石峰村的實地調查,考察其從“貧困村”到“特色旅游村”轉變的成因,探究創建特色文旅村莊的優勢,對發展特色文旅產業的基本經驗進行總結。同時針對烏石峰村特色文旅發展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文旅;烏石峰村;研學旅游;貧困村

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峰村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烏石峰后山,和彭德懷故居相隔不遠,是由原斑竹村和珍珠村合并而成,現有村民556戶、2133人。曾是一個基礎設施相當落后、產業發展十分薄弱的省級貧困村。該村長期以來以農耕為主,村民的收入主要是來源于種田和外出務工,經濟基礎非常薄弱;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留守老人、農婦、兒童多,導致大量宅基地閑置、大量農房“空心化”。近年來該村大力推進研學旅游,利用村里閑置的宅基地和村小學打造了2個熱門景點“烏石峰三十六坊”和“樂創森林營地”。2020年,共計吸引接待游客高達5萬余人次,接待來自全市各學校的研學團隊50批次,烏石峰村的旅游營業收入超過8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2萬元,成為“湖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文明村”。

 1、烏石峰村創建特色文旅村莊的優勢 

首先,烏石峰村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距離湘潭市區僅1個多小時車程,離省會長沙也只要不到2h的車程,毗鄰長株潭都市圈,是周末和假期里城市居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烏石鎮近年來新修了一條寬闊的烏石大道與許廣高速相連接,從省會長沙或者外地來烏石旅游都很方便,交通十分便利。

其次,烏石峰村具有良好的紅色、人文資源優勢,境內旅游資源豐富。依托國家4A級旅游景區彭德懷紀念館、彭德懷故居等紅色資源及自身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積極發展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堅持以紅色旅游帶動鄉村特色種養和農產品加工融合發展的模式,同時充分挖掘烏石峰村人文、歷史文化底蘊,利用村里的閑置農房、傳統湖南民居,還原歷史集市,打造鄉村文創“三十六坊”研學旅游基地項目,建設集紅色教育實踐培訓和黨建實踐中心、鄉村生態旅游、親子研學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美麗鄉村旅游示范點。

 最后,烏石峰村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境內生態環境優美,藍天白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適合優質農作物的生長。為了充分利用烏石峰村的生態資源,在村黨總支書記賀師的帶領下,烏石峰村采取“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發展智慧農業、休閑農業、優質農業,大力推進優質稻、水果、中藥材為主的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集中連片建設了500畝(1畝約等于667m2)優質稻田,200畝黃桃、柚子和100畝玉竹等基地,更有“一米菜園”特色農事體驗基地。

 便利的交通、深厚的紅色人文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及鄉土氣息濃郁的土特產等構成了烏石峰村豐富的旅游資源,使得烏石峰村創建特色文旅村莊具有獨特的優勢。 

2、烏石峰村特色文旅發展的基本經驗 

近年來,烏石峰村找準自身的發展定位,深入挖掘其紅色、人文、自然資源和歷史底蘊,在盤活村里原有閑置宅基地的基礎上,構建利益共享機制,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集鄉村旅游、特色研學、紅色教育于一體的特色文旅發展道路。 

2.1找準發展定位,打造“三十六坊”研學品牌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一個村莊想要獲得發展和新生,必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有差異化。烏石峰村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底蘊,據考察,在20世紀20、30年代烏石峰村曾是周邊鄉鎮市集的主要集中地,原有許家染坊、顏家攤煎餅、尤姐面坊和杜家酒坊等20余類作坊,人稱“九廳十八坊”,每逢集市,人聲鼎沸,盛況空前,但隨著戰爭和炮火,人員流動,原有的作坊不復存在。為恢復這一盛況,發展鄉村旅游。在2019年的時候,烏石峰村村委聯合康輝國際旅行社,成立豐農文化旅游公司,康輝國際旅行社投資1000余萬元,村集體占股20%,在烏石峰村利用閑置農房,還原鄉村本色,打造“三十六坊”等特色研學基地。 

目前,該村已有面條坊、扎染坊、酒坊和豆腐坊等16個工坊投入運營。2022年,該村聯合湖南筑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筑力建設),成立湖南烏石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集體占股20%,筑力建設投資300萬元,建設餐飲及培訓中心,建成后將能同時容納300人就餐、200人培訓,直接帶動就業崗位100個。與湘潭康輝國際旅行社“聯姻”打造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三十六坊”,以農家體驗、手工制品創作等項目,吸引人們開展研學游、親子游。以往鮮有人來的村落如今熱鬧非凡,特別是節假日,來鄉村旅游的人員絡繹不絕,“三十六坊”也成為市內網紅景點。該村還開發了微信小程序,游客在手機上就能及時了解烏石峰村關于旅游、研學和紅色培訓等信息。2019年,該村共接待游客超1萬人次,收入達80余萬元;到2020年,共計吸引游客達到5萬余人次,接待來自全市各學校的研學團隊50批次,村旅游營業收入超800萬元。同時,其也積極引進電商平臺,在新村部側棟一樓,烏石本地電商正陸續入駐這里,利用“鄉村旅游+電商帶貨”的模式,拓寬烏石優質農產品的銷路,增加村民收入。旅游與電商相互促進,逐步形成品牌化。

 2.2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守護老屋留住“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就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鄉村建設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既要看得見發展,也要留得住鄉愁。烏石峰村“三十六坊”和“老屋書吧”改造成功的秘訣正是基于此。“修舊如舊,建新如故”,一邊對傳統老建筑進行原樣修復,一邊對其內部構造進行改造提升,既保留了湖南傳統老建筑的整體風貌和空間肌理,也更新了配套設施、改善了人居環境。 

烏石峰村貧困戶老黑將自己的閑置老屋出租,村委會在保留其原本土磚結構的基礎上,對內部房間進行改造,將原本破舊落后的土房子改造成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書吧———“大灣學堂”,2020年老黑的書吧營業收入超過8萬元,成功脫貧致富。烏石峰村還有一間空置的傳統土磚房被改造成了“老房子博物館”,在村委會的帶頭下,“老房子博物館”收集了很多老物件,不僅有傳統的農具,還有一些是地方鄉賢捐助的歷史古物,村委會也打造了一些公告牌對老屋傳承和發展進行展示講解,游客不僅可以參觀和體驗湖南傳統民居和“三十六坊”工藝,還可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發展。這充分說明,保護古跡與建設鄉村并不矛盾,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也完全可以融為一體,這樣既保護了傳統建筑,留住了鄉愁,也發展了鄉村,帶動了經濟發展。

 2.3構建利益共享機制,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烏石峰村致力于發展模式創新,構建利益共享機制。農戶以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直接入股,利潤與投資者按比例分配,而且既可以約定保底租金,再進行部分入股按比例分紅,也可以采取“農戶有償退出+村集體入股”的方式,通過獲取經營主體提供的穩定收益和分紅。如該村的谷爹爹參與“鄉村三十六坊”之一的陶瓷坊分紅,每年有1200元的房租收入,除此之外每月還能拿到500元的衛生清潔費用,2020年收入增長近萬元。2020年,該村入股農戶達53家,戶均分紅達1.2萬元,同比增長8%。 

通過紅色旅游、民宿餐飲和文化研創等發展方式,游客不僅能夠體驗到別具一格的鄉村風光,而且還為該村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群眾有效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如該村選出53戶熱情好客、干凈衛生、價格實惠的農家為游客提供餐飲,村民們在自己村里就能賺到錢;村民肖利芝回鄉投資開辦了一家能容納500余人的餐飲接待點,直接帶動當地就業近百人;2019年下半年余鐵強家開始接待游客,如今已經成了“明星接待農戶”,最多一餐要接待10余桌客人。通過共同參與村級發展建設,很多村民年收入逐年上浮,日子越過越紅火。截至2022年,該村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帶動了25名勞動力回村發展鄉村旅游或生產農副產品,2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村民農產品銷售每戶年增收1萬元,戶均年增收5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2萬元,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52.2萬元,較2019年翻了一番,全村556戶村民都實現利益分紅或入股分紅,村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今年,烏石峰村集體經濟還將有質的飛躍,通過政府招商引資,盤活了閑置資產,帶動了烏石旅游產業往上下游延伸。

 3、烏石峰村特色文旅發展的現實挑戰 

烏石峰村從一個“省級貧困村”發展成為“湖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文明村”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果,村里的基礎設施和村民收入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在打造全國知名特色文旅品牌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現實的挑戰,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3.1文旅品牌知名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烏石峰村傾力打造的“鄉村三十六坊”在2021年成功獲評“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稱號,在湖南省內已經有一定的名氣,但是對省外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品牌知名度還不夠高。大部分游客一般都來自附近縣市,且以湘潭市本地游客為主,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很多外地游客來烏石峰大多是慕名去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參觀紀念,如果不是當地人介紹或者以前就來過此地的人介紹基本上很少會去了解坐落于烏石峰后山腳下,與彭德懷故居僅一山之隔的烏石峰村,更不會主動到村里游玩,去游覽“鄉村三十六坊”“網紅彩虹長廊”“水浮碼頭”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項目,感受鄉村美景和體驗農家樂的趣味。現在烏石峰村較為出名的是“鄉村三十六坊”和“樂創森林營地”這2個項目,其旅游周期受學生研學的影響,旺季的時候游人如織,學生眾多,但淡季時很少有外地游客來此旅游,較為冷清。村民的收入也受此影響,起伏比較大。因此要加大烏石峰村文旅品牌建設,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全省乃至全國的游客來此旅游,以此延長烏石峰村旅游周期。其實烏石峰村可以開發的項目還有很多,例如近期很火的露營。稻田餐廳前面廣袤而平整的草坪就是露營最好的地方,藍天白云之下,綠水青山之旁是露營愛好者的絕佳去處。村里可以給露營者提供各種露營裝備,如帳篷、睡袋、防潮墊和戶外炊具等,進行有償出租。夜晚也可以進行篝火晚會,活躍氣氛,吸引游客,甚至可以打造一個房車露營的基地。 

3.2村莊布局規劃有待進一步提升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村容村貌。雖然烏石峰村在“鄉村三十六坊”等景點的帶動和各級各部門的扶持下,改善了鄉村環境和村民交通,使得村莊的居住條件、村民的文明素質、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村莊的規劃和布局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建議將村里略顯雜亂的電線電纜統一規劃,明線埋設為暗線,讓村莊有一個寬敞的天際線。“鄉村三十六坊”項目因為是利用村民的閑置民房,所以村莊內的餐飲、住宿地點的布局比較分散,沒有統一集中安排,而且規模較小,接待能力較弱。如新開的“稻田餐廳”盡管環境極好、位置也極佳,但是提供游客吃飯、休息的空間并不大。在規劃村莊內部建設的同時也要嚴格保護好烏石峰村優質農業的生產空間和鄉村美好的生態空間,使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科學劃定養殖業適養、限養、禁養的區域。同時也要合理分配生活、生產、生態用地,讓村莊的布局更加合理,方便各地區可以按照規劃有序開展建設工作。村莊的空間布局要以生命為核心,以人為中心,著眼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四季的變化和村莊自身的文化特色。 

3.3農民主體地位有待進一步加強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是鄉村振興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農民廣泛參與并發揮主體作用,鄉村建設才能真正落地。因為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建設者,鄉村產業的發展、村莊整體環境的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等都需要農民持續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烏石峰村的建設過程中,其實更多地是依靠村兩委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作用,很多村民主體意識不強、缺乏長遠眼光,前期更多地是“政府干、群眾看”,不太配合村委會的建設工作,在發展中“等靠要”思想仍然較重。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也不夠完善,面對一些特別需要人力、物力集中投入的公共事務時,往往更多人從個人利益方面來考慮,認為“無利不起早”,對于村莊發展的公共利益,很多時候持有“不想參與”“與我無關”的態度。要提升村民在村莊建設中的責任感和獲得感,讓村民在分配中贏得主動地位,進一步明確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主力軍,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促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4、烏石峰村特色文旅發展的對策建議 

烏石峰村發展特色文旅產業,找到了一條振興鄉村的發展道路,但是要想將烏石峰文旅品牌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切實解決好烏石峰村面臨的現實問題和挑戰,通過調研,我們也針對烏石峰村發展特色文旅產業提供一些建議和想法。

 4.1創新宣傳手段方法,講好“烏石”文旅品牌故事 

烏石峰村若想打造為全國聞名的特色文旅村莊,必須創新宣傳方式與方法,深耕其歷史底蘊,打造“烏石”特色文旅品牌。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不能僅僅依靠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的力量,更應該發揮新媒體與自媒體的作用。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對烏石峰村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宣傳。還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引導村民游客們自發對家鄉、景點進行拍攝、傳播、引流,必要時村委會的年輕干部可以對村民們進行一定的培訓,不僅可以擴大烏石峰村的知名度,也可以吸引在外發展的年輕人,讓他們看到家鄉的發展,吸引鄉賢回鄉創業。也可以請一些網紅、知名博主來到烏石峰村生活體驗一段時間,利用他們的平臺和粉絲增加烏石峰村的曝光度。文旅品牌的打造同時也離不開歷史文化底蘊的支撐,必須講好烏石峰村的故事,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立體式報道。特別是要進一步發揮“鄉村三十六坊”的品牌效應,將三十六坊的文化底蘊和現實應用結合起來,塑造成拳頭項目。 

4.2逐步規范村莊風貌引導,打造“烏石”特色民居風格 

烏石峰村十分注重保護和開發湖南傳統特色民居,有些老屋在改造后實現了傳統和現代的較好融合,既看得到發展,又留得住鄉愁。但美中不足的是傳統民居并不集中連片,單一存在,沒有形成整體風格。要科學、合理、有規劃地進行村莊布局,充分發揮鄉村規劃的引領作用,上級部門也要加強對村莊規劃編制進行指導。烏石峰村可以邀請知名專家和學者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對傳統特色民居進行統一設計管理,打造“烏石峰”特色民居風格,與其他村落形成差異化風格。同時也可以聘請鄉村畫師為烏石峰村的建設增添色彩,可以適當增加彩繪墻。烏石峰村既有傳統手工作坊“三十六坊”的存在,又以現代設計、特色研學的方式進行運營。村莊建設要逐步規范村莊的風貌,使其既看得到綠水青山,又能體驗人文景觀,因地制宜結合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既能體驗傳統老屋的歷史感,又能感受現代生活的便利性。

 4.3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激活“烏石”發展內生動力 

烏石峰村研學旅游與“三十六坊”的發展,讓更多的群眾看到了發展的前景,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來。村干部也帶頭轉變發展觀念,同時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依靠“三十六坊”特色研學旅游和紅色教育基地等以點帶面,讓村民們更有參與感和獲得感。同時依托烏石峰特有的紅色旅游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傳承革命基因,加強戰斗堡壘建設,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作為烏石峰村黨總支的行動指南。烏石峰村村委會和上級部門通過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等,激勵村民再就業,參與公共事業管理。例如,梁凱林、鄢愛霞之前都是村里的貧困戶,致富意愿不強,看到別人家搞得風生水起,于是振奮精神,自覺通過網格接受游客接待方面的技能培訓,成為了研學基地的“接待農戶”,經濟狀況明顯改善,建起了新房,買起了摩托,生活越來越好。通過身邊實實在在脫貧致富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和村產業成功發展,村委會積極開展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激發了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被動扶”向“主動興”轉變,使烏石峰村的發展和鄉村振興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烏石峰村要更加注重加強對農民的公民意識和公民精神的培育,農業農村現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積極組織農民積極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培育農民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加強其主體意識。讓廣大村民都參與到鄉村振興這一偉大實踐中來,萬眾一心、不斷奮斗,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實現鄉村新發展。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智慧農業導刊》2023年10期)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AV | 亚洲一区婷婷在线 | 在线偷着国产精选视频 | 欧美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乱国产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