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賀雪峰:產業興旺不能只強調三產融合

[ 作者:賀雪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8 錄入:王惠敏 ]

顯然,作為一個整體,當前農民致富創業的機會在城市二三產業,而不在農村。只有當更多農民進城去了,農村中才會留下更多獲利機會,農民從事農業才能有更多收益。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0字總要求。如何理解“產業興旺”,事關未來一個時期中國三農政策的走向,我們因此要進行分析。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答記者問時說:“產業興旺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產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1]

韓長賦部長關于“產業興旺”的以上回答至少有三個層面:第一,引導和推進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第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第三,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終目標就是要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如何保持?我們先來看當前農村有哪些產業可以發展。

首先,農村的產業是農業,是20億畝土地上的農業產出。眾所周知,當前中國農業產值占GDP比重已不足9%,而這不足9%的農業GDP要為6億多農村人口、2.2億農戶提供農業收入。而且這些農業GDP還要為各種從事農業生產的企業、工商大戶提供收入。

其次是以農業為基礎的農產品加工業。這些農產品加工業大多被資本所控制且越來越被資本控制,普通農戶從這些農產品加工業中受益十分有限。

再次是沿海城市經濟帶農村地區,因為鄉村工業化發展比較早,又具有一定區位優勢,鄉村工業具有相當規模,二三產業成了氣候。但就全國農村來講,到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鄉鎮企業改制或關閉,全國絕大多數農村不再有成規模的鄉村工業,沿海鄉村工業化已不再可能在中西部農村復制。

第四是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中國城市化到了現階段,城市中產階級有了“鄉愁”,一些具有區位優勢和旅游資源的農村就有可能借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來賺城市人“鄉愁”的錢。

因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需要有區位條件或旅游資源,且當前中國城市中產階級的鄉愁絕對不可能支撐起一個惠存6億多農村人口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全國農村最多只有不足5%的農村具有賺取城市人“鄉愁”錢的可能。

也就是說,全國絕大多數農村和農民的主導產業只可能是農業。農業又可以分為傳統的大田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生產當然十分重要,收益卻十分有限,農民人均一畝三分戶均不過十畝土地,種糧收入一年也就一萬元左右。經濟作物比較效益比種糧食要好,不過,經濟作物是以更高投入和更大市場風險為代價的,如果扣除投入和市場風險,經濟作物只能獲得農業平均利潤。

更重要的是,當前中國20億畝耕地、6億多農村人口、2.2億農戶,生產農產品的能力很強,大宗農產品幾乎都出現了相對過剩。地方政府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往往會動員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結果都是農民種什么什么就剩,在農業產值占GDP比重低于9%的現階段,如此眾多的農戶要指望農業致富,是沒有任何可能的。

但這并不是說農業對2.2億戶小農不重要,而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當前2.2億戶小農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獲得農業收入,一種是通過家庭代際分工由缺少城市就業機會的中老年人從事農業,這樣,農民家庭就可以同時獲得年輕子女進城務工經商的收入和年老父母務農收入。另外一種是一些留村農戶通過流入進城農戶的土地擴大經營規模,形成適度規模經營,從而獲得不低于進城務工收入的農業收入。在當前一般農業農村地區,老人農業所占比重很大,適度規模經營的中農戶所占比重很少,但這些中農戶在村莊治理結構中很重要,往往是村莊治理中的中堅力量。

更重要的是,農業還是那些進城失敗農民在進城失敗后可以退回農村的主要就業形式。農民進城是為了在城市體面安居,不能體面安居,農民就可能選擇返鄉,而返鄉的前提是可以與土地結合起來,從事農業生產。 

我們再來看韓長賦部長關于產業興旺的三個層面:

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這里面可能存在兩個陷阱,一個是更多資本、技術、人才進入農村農業,就有了更多農業產出,從而造成更多農業過剩,導致農民更難從農業中獲利。第二個是,從城市來的資本、技術、人才都是要獲利的,大量城市資本從農村農業中獲利就會擠壓仍有2.2億戶的小農從農業中的獲利空間。

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在農業供給過剩農民戶均只有不到10畝土地的情況下,個體農戶越是在農業上有積極性和創造性,農產品就越過剩,農民總體利益就越是受損。顯然,作為一個整體,當前農民致富創業的機會在城市二三產業,而不在農村。只有當更多農民進城去了,農村中才會留下更多獲利機會,農民從事農業才能有更多收益。

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們應當明白,具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條件的農村地區只占全國農村很少一部分,且以休閑農業和鄉旅游為典型的三產融合也只有相當有限的市場容量,全國農村一起上,所有農民都虧損。

這樣看來,要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相當困難,似乎也無必要。 

反過來,為了達到農村產業興旺,過分推動城市資本下鄉,就有可能造成真正需要農業農村產業收入的廣大農民群眾利益受損,甚至可能破壞作為進城農民進城失敗退路以及作為缺少進城能力的老弱病殘農戶基本保障的現有制度安排。當前農業具有顯著的基本保障的特征,基本保障與高度市場化之間是存在不相容性的。我們要防止激進的農村產業政策,不能為了讓本來不可能的產業興旺的目標而毀掉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9億農民還不能離開的農村和農業這個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

2017年11月30日晚上于清遠山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鄉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人一成在线网播放 | 亚洲se777中文网 |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