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喜歡用工程的思路去解決環境問題,什么地方出現了問題,就在什么地方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見效快,但是也會出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最后導致事倍功半,很難解決長遠問題,甚至在解決舊問題的過程中制造出新的問題。
比如,以前農民養豬基本上不存在污染問題,因為每家養豬的數量有限。上世紀70年代,鼓勵農民養豬的口號是“豬多肥多,肥多糧多”,豬糞是上等的農家肥,不僅不是污染,而且是很寶貴的資源。在“養牛為種田、養豬為過年、養雞為換油鹽針線”的時代,牲畜數量十分有限,比如1980年全國生豬的出欄量不到2億頭(現在已經將近7億頭),不會造成污染。
現在農戶養豬多了,臭氣熏天、蚊蠅滋生、糞污污染就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了環境治理,一些村莊開始禁止村民在村莊內養豬。禁止在村莊內養豬改善了村莊的環境,但是搬遷到村莊之外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規模化養殖使養殖的污染更加集中,污染的面積更大。為了加強環境治理,一些地方鼓勵發展大規模養殖企業,并為養殖企業制定了糞污處理標準。但是不管如何處理,在一些生豬養殖集中的地區,污染物遠遠超出了當地的承載能力,所以許多地區開始限制養豬。養豬企業開始向一些沒有限制養豬的地區轉移,但是這些地區往往生態環境更加脆弱,承載能力更低,在這些地區進行規模化生豬養殖,會帶來更嚴重的環境問題。
一些地方的生豬養殖之所以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因為割斷了養殖業與種植業之間的關系。過去養殖和種植是綜合的,相互依存,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肥料,養豬不僅是為了吃肉,同時也是為了肥田。而在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發展模式下,種植業和養殖業成為兩個部門,在養殖業內部來解決污染問題,就會遇到很大困難。比如生豬養殖的糞肥做無害化處理,變成有機肥料,但是如果不考慮到當地的種植面積和種植結構,這些生產出來的有機肥料也不會被利用,仍然成為污染物。
解決生豬養殖污染的問題,不能靠工程的思維,不能只注重解決眼前的問題,而要有全局觀。把生豬養殖放到農業系統和生態系統中考慮,用系統性的思維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再次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山水林田湖草構成生態系統,不可能把其中某一項單獨拿出來解決環境問題,鄉村環境保護需要系統的思維、系統的管理和系統的保護。
運用系統思維,就是要放棄多年形成的工程思維,充分認識到鄉村環境是一個系統,各自系統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一個整體。人類要學習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認識到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很多時候,人類對某一個子系統改造得很成功,但是卻可能帶來更大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干旱地區大量開墾農田,通過人工灌溉,也可以取得很高的糧食產量,但是其代價往往是高強度的地下水開采。而大量消耗地下水的負面影響,可能需要很多年以后才能顯示出來。同樣,高密度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加以處理,比如污水和糞污的無害化處理,但是如果沒有其他系統的消納,最終仍然會成為嚴重的環境污染。
系統的鄉村環境問題需要進行系統的管理。過去政出多門,每個部門負責不同的領域,條塊管理往往導致不同部門之間矛盾重重,比如林業和草原的管理部門各自為政,政策差距很大。在一些地方和基層,不同管理部門的權限相互重疊,造成了許多問題。比如某地既是草原,也有林地,公益組織在那里進行草地管理的實驗,但是林業部門卻不同意,由此增加了很多協調、管理的困難。今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使鄉村生態環境的系統管理向前推進了重要的一步。
運用系統思維、進行系統管理的目標,都是為了加強系統的保護,實現環境保護的共贏。在鄉村環境保護中,要有跨部門的系統保護規劃,將山水林田湖草的保護納入統一規劃,重視不同子系統保護之間的關系,避免為了保護其中某一個部分而損害其他部分。此外還要有系統的評估,避免進行單一的評估,特別是要避免一個保護行動在其他子系統中產生負面影響。
過去只注意局部而忽視整體,我們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吃了很多虧。現在特別要強調鄉村環境是一個系統,需要從整體上進行保護。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05-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