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陳艷:精準扶貧視域下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的有效性與有限性探析

[ 作者:陳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9-26 錄入:王惠敏 ]


——基于對F縣J村的個案分析

摘要:本文以F縣J村駐村工作隊為個案, 分析了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問題, 對提升駐村工作隊扶貧成效的路徑進行了初步探索。

我國扶貧開發中的精準扶貧思想發端于2013年。2014年, 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 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自2015年11月精準扶貧戰略全面展開, 各地的扶貧力度不斷加大, 力求圓滿完成到2010年“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精準脫貧是一場“硬仗”, 這一戰略的成功與否關系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也關系著農村社會和農村貧困群眾的現實福祉。在精準脫貧戰略的實施過程中, 各地普遍建立了駐村工作隊 (組) 制度, 以“嵌入”方式融入貧困村的發展, 駐村干部與所駐村的村“兩委”協同合作, 共同行使鄉村治理權力, 在精準脫貧、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也將助力未來的鄉村振興戰略。

近年來, 以駐村工作隊作用發揮為主題的研究不少, 但大部分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觀察和調研, 即使是參與式的研究, 所看所聽也有限, 本文的作者是J村的駐村工作隊員, 所談的問題均為駐村扶貧的親身體驗和理性思考, 通過自我剖析和對鄉鎮干部、鎮扶貧工作隊領導、村干部的訪談, 對駐村工作隊駐村工作的有效性和有限性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自我反思。現將研究和分析結果呈現如下:

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的有效性分析

與村干部相比, 駐村工作隊員的學歷層次、文化水平、政治素養較高, 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對黨的扶貧政策能夠很好地學習、理解和把握, 加之工作隊背后的體制性優勢資源的支持, 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基層黨建、鄉村治理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 發揮有效地政策宣傳作用, 增強村民的政治認同

駐村工作隊是黨和政府的代言人, 在村民中宣傳、解讀并幫助落實黨的精準扶貧政策, 有助于將政策落實到實處, 也有助于幫助村民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筆者所在的J村工作隊運用了多種方式進行精準扶貧政策的宣講, 如入戶宣講、培訓幫扶干部一對一宣講, 開群眾大會集中宣講、開展扶貧政策有獎知識問答等, 動員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共同參與, 既讓貧困戶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和已經享受的政策, 也讓非貧困戶了解精準扶貧給村莊和每個村民帶來的實惠, 消除非貧困戶對政策的誤解, 激發群眾對黨的感恩之心。

(二) 推進脫貧攻堅, 助力村莊的經濟社會發展

為推動村莊的發展, 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順利完成脫貧目標, 工作隊付出了很多努力。以駐J村工作隊為例, 工作隊員駐村后能迅速學政策并了解所駐村的村情貧情, 圍繞“戶六條”“村十條”目標開展駐村工作:在產業發展上, 村里成立合作社引進了生豬養殖小區建設項目, 工作隊和村干部一起宣傳發動貧困戶貸款入股, 征地建設, 僅用6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項目征地、項目建設, 搞好養殖業發展;與村干部一起, 動員農戶流轉土地60畝, 發展山藥育苗種植, 產業收益惠及全部建檔立卡戶;在進行危房改造時, 工作隊和村干部一起實地查看, 制定方案, 清點材料, 確保一戶一方案精準實施;實施村內道路硬化時, 工作隊和村干部一起, 拉皮尺, 搞測量, 把路修到群眾家門口;工作隊積極謀劃J村的未來發展, 完成了《J村旅游產業發展調研報告》《J村蜂王谷旅游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和《J村旅游發展規劃》的調研論證, 為脫貧后的發展做長期規劃……工作隊依托派駐單位多方協調資金和項目:聯系協調市縣交通部門, 優先將J村通村道路列進項目, 幫助該村實現了通村道路和村內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標;協調市縣教育部門, 落實J村小學綜合樓改造項目及資金100余萬元, 把學校建成全村最好的建筑;協調資金70萬元, 新建文化廣場……

實踐證明, 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可以有所作為, 其作為一支外來力量“嵌入”式地融入村莊發展, 實現了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的整合, 實現了外來干部與本地干部的協同合作, 加快了貧困村的脫貧進程。

(三) 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 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活力

幫助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整頓村級軟弱渙散黨組織是駐村工作隊的一項重要任務。駐村工作隊中的黨員駐村工作, 需要將黨組織關系轉入派駐村的基層黨組織, 加入其中的一個支部參加組織生活。工作隊中黨員的轉入為基層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 第一書記抓黨建也為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駐J村的扶貧工作隊共有五名隊員, 其中四名是黨員。在第一書記的帶動下, 工作隊積極謀劃基層黨組織主題日活動, 如通過“三講三評”“三聯三爭”“一個支部、一面旗幟、大手牽小手人居環境提升”等活動, 提升黨組織凝聚力, 樹立黨支部形象。在“七一”建黨節這天, 駐村工作隊創新開展紅色激情教學, 一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黨員把黨史、村情、脫貧攻堅政策等知識, 通過有獎競賽、游戲、唱紅歌等方式進行宣講, 深受農村黨員歡迎。有的老黨員感慨說:“入黨幾十年, 這樣有意思的組織生活還是第一次, 效果非常好”。春節期間, 工作隊指導各村民小組黨支部策劃組織春節系列活動, 組織各村民小組開展體育競賽、游園活動、評選文明示范戶等活動, 在群眾笑語中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積極推進黨建活動陣地建設, 協調項目經費20萬元投入到J村4個村級活動場所建設, 協調掛包單位捐贈5萬元辦公用品到各個村級活動場所, 確保村級活動室發揮作用。協調資金3萬余元加強黨總支黨建活動室和村級文化廣場建設。積極開展黨的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 成立駐村工作隊紀律檢查小組, 建立《J村財務管理制度》和《扶貧資金工作臺賬》, 加強對村級經費開支和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2017年, J村分別被縣、鎮黨委政府表彰為先進村 (社區) , 黨建引領發展的成效不斷凸顯。

(四) 參與農村社會治理, 營造了和諧鄉風

駐J村工作隊尤其是第一書記在駐村期間參與處理村內的大小事務, 解決矛盾糾紛, 維護村民的利益, 與村干部一起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服務水平, 營造和諧的鄉風和民風。

1.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保障農村長足發展

工作隊入駐J村后, 派駐單位為J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協調項目和資金, 工作隊對工程項目實施了有效地跟蹤和監督, 保證了村級活動場所、道路、飲水、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完工, 解決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實際困難, 農村賴以長遠發展的物質條件得到了保障。

2. 整治村容村貌, 提升人居環境

J村的駐村工作隊積極參與設計和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工作隊員將《村規民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錄制成音頻, 通過廣播宣傳, 開群眾會動員等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提升人居環境的好處, 傳播衛生觀念、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號召人人參與人居環境的整治行動, 通過制定每周清掃日制度, 劃定“三包”責任區, 示范戶帶動、垃圾集中清理外運等方式, 人居環境整治逐漸形成常態。經過整治, 村內臟、亂、污現象得到控制, 村民的生存條件得以改善, 村莊環境得到了美化和凈化, 村民的生活品質正在提高。在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過程中, 村民長久以來形成的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也在轉變。

3. 引導村民參與公共事務, 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

J村與中國的很多農村一樣, 空心化現象嚴重, 年輕人外出打工的較多, 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婦女普遍缺乏公民意識, 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熱情不高, 自主脫貧的意識較弱。駐村工作隊入駐后, 通過入戶走訪、開群眾大會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參與熱情, 村民的公民意識有所提高, 自主脫貧意識也得到激勵。

4. 化解矛盾糾紛, 緩解干群關系

駐村工作隊與村干部沒有利益沖突, 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目標一致, 村民則把駐村工作隊員看作是“上面來的領導”, 愿意向駐村工作隊反映問題。長期以來, “村兩委”和村民之間在一些涉及村民利益如低保戶的評選, 建檔立卡戶的評選等問題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等情況, 導致部分村民對“村兩委”有怨氣、有誤解, 駐村工作隊入駐后發揮了化解矛盾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通過積極宣傳政策, 正面引導, 消除村民對村干部的誤解,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干群關系, 促進了村莊和諧。

二、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的有限性分析

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但受各種因素制約, 在作用的發揮上仍有不足,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 工作隊“外來者”的身份難以高度融入所駐村莊

僅管J村的駐村工作隊自派駐以來與“村兩委”班子互相尊重, 關系融洽, 在工作中也能相互合作, 共同配合, 但工作隊作為“外來者”要想在組織、文化和認知等方面快速地內嵌于所駐村莊, 與鄉鎮黨委政府、“村兩委”干部在思想上完全統一是不可能的。除協調資金、幫扶干部入戶、扶貧業務工作外, 在處理其他的工作時, 駐村工作隊一般都處于從屬地位。在工作隊與“村兩委”的工作思路有差異時, 工作隊一般會尊重“村兩委”的意見, 認為“村里的事還是要由村里人自己決定”, 工作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二) 壓力型體制的負面影響抑制了工作隊員的作用發揮

盡管一定的壓力能夠促使駐村隊員收斂惰性, 正視職責, 加緊工作, 但長時間持續加壓, 不分事情輕重緩急, 不論具體工作情境, 無視干部的承壓能力, 就很容易導致駐村工作隊員感受不到組織關懷, 產生疲勞和厭戰情緒。

層層加碼的扶貧方式讓駐村工作隊員不堪重負, 更難以形成心理上的認同:一方面, 各級政府的各種檢查組、巡查組包括各級的明察暗訪、交叉檢查人員紛至沓來, 名目眾多, 頻次密集, 工作隊要反復迎接諸多類似檢查, 且要迎合不同目的和不同的檢查偏好, 在應付名目繁多的檢查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心血, 讓隊員常感到不堪其擾。另一方面, 各級檢查對表格和痕跡資料的過度重視導致工作隊把大量精力花在業務工作上, 尤其是扶貧業務部門對表格資料缺乏統籌, 重復填寫的內容多, 這項工作費時費力, 且不能涂改。長時間多次進行這樣的工作會讓駐村工作隊員質疑扶貧工作的意義, 容易產生逆反情緒。工作隊員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應對各種檢查和準備檔案材料上, 難以分身開展其他工作, 限制了工作隊作用的發揮。

(三) 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成效與派駐單位的財力與支持力度直接相關

扶貧工作既需要人力, 也需要物力和財力的支持, J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均是單位的青年職工, 學歷層次較高, 工作能力較強, 駐村后為村莊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派駐單位自掛包J村以來也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多方籌措資金支持村莊建設并按要求劃撥工作經費, 這些都體現了派駐單位對幫扶工作的支持, 保障了扶貧工作的效果。由此可見, 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成效與派駐單位的財力與支持力度是直接相關的。但如果我們反向思考, 假設派駐單位財力不足, 籌措資金的渠道少, 就很可能使所幫扶的貧困村面臨村莊的內生資源不足和外部資源供給缺乏的雙重困境, 使脫貧的成效受限。另一方面, 如果派駐單位財力不足, 對工作隊員的支持和關心力度不夠, 在交通補助和下鄉補助的發放上態度不明朗, 限制較多, 也會影響隊員的工作情緒, 最終影響工作效果。除此之外, 如果鄉鎮和村級組織對扶貧工作隊的高期待與派駐單位的扶貧意愿及有限資源的條件限制之間存在矛盾, 有時會使扶貧工作隊處于“左右為難”和“兩頭受氣”的境地, 影響到了扶貧工作隊尤其是工作隊長的工作心態, 限制了工作隊的扶貧積極性。

(四) 駐村工作隊員能力與作風的差異影響著工作效果

駐村工作隊員需要具備多種能力, 如政策宣傳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扶貧業務工作能力、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扶志能力等。以J村的駐村工作隊為例, 工作隊員普遍具有做好政策宣傳、人際交往、扶貧業務工作的能力, 但由于一些隊員缺乏農村工作經歷和農村生活經驗, 不了解農業、農村和農民, 也不具備農業實用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相關知識, 因此在指導和帶動產業發展上難以發揮作用, 在做群眾工作時由于能力和性格的差異, 效果也各不相同。與此同時, 一些隊員發展意識淡薄, 工作僅停留在具體事務上, 對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貧困戶長期增收致富研究較少, 更提不出有效方案。

從工作作風來看, 工作隊員具有較強的脫貧責任感, 普遍做到了服從安排, 認真負責, 聯系群眾, 但在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不足, 調查研究不夠, 對村情貧情未進行深入研究分析, 一些駐村工作隊員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村干部, 認為農民是樸實善良的, 而村干部則存有私心, 辦事不公, 忽視了群眾也需要被教育和引導。除此之外, 一些隊員主動服務的意識欠缺, 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問題也使工作隊的作用發揮受到限制。

(五) 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困難

“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 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扶貧必扶智, 治貧先治愚。貧窮并不可怕, 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 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 更要注意‘富腦袋’。”盡管我們都知道扶貧最終要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但內生動力的激發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實現的。這一方面與駐村工作隊的能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有關, 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村民的素質與能力有關。駐村工作隊在特定時期彌補了村組干部年齡結構老化, 能力不足的缺陷, 但也使部分村組干部對工作隊產生依賴心理, 滋生惰性, 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此外, 內生動力的激發和培育的效果也和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雙方對這一問題的認知和態度有關。如J村的駐村工作隊曾設想過由工作隊員為村干部進行電腦培訓, 解決大部分村組干部不會使用電腦的問題, 但由于工作隊的業務工作繁重, 只停留在想法上, 沒有計劃, 雙方對此重視不夠, 沒有認真溝通、達成共識, 此事便不了了之。類似一些好的“扶志”想法在繁瑣的業務工作和雙方的不予重視下“流產”。總的來說, 行政動員下的運動式幫扶注重短期成效, 導致幫扶內容、措施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和形式化, 短期“輸血”帶來的短暫繁榮難以長久維持。

三、提高駐村工作隊扶貧工作成效的路徑

(一) 地區統籌, 優化駐村工作隊人員結構、工作隊分配及資源分配機制

1. 優化駐村工作隊人員結構

各級派出單位在選擇駐村工作隊員時, 應充分考慮貧困村脫貧工作的各種要求, 選派的工作隊員應當具備勝任這一工作的素質和能力。各級派出單位在確定工作隊員人選時應當“重視駐村工作隊伍的搭配, 做到優勢互補。在年齡結構方面實現老中青結合, 在專業結構上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 行政人員為輔;在工作風格上, 選擇敢做敢干和注重協調的人搭檔;在知識結構上, 選擇有較高文化素養、熟悉宏觀政策的人和有多年從事農村工作、熟悉本地風土人情的人組合, 從而充分發揮駐村扶貧隊伍的作用。”

2. 優化工作隊及資源分配機制

建立省、市、縣扶貧工作隊及資源統一分配調控機制。一方面, 在充分調研、科學分析的基礎上, 準確把握各個貧困村的問題和現實需求, 認真了解每個派駐單位和駐村工作隊的職能、資源和特長, 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制度化的分配機制。在分配工作隊時將派駐單位的財力及資源優勢與貧困村的貧困程度充分對接, “將一些資源豐富的部門派駐到貧困程度深的貧困村, 將一些資源不豐富的部門派駐到貧困程度淺的貧困村, 從而實現幫扶力度與扶貧需求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 政府應因地制宜, 有針對性地調配工作隊, 將派駐單位和工作隊的職能、特長與貧困村的發展需求相對接, 一方面使派駐單位和工作隊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另一方面也使貧困村能得到符合本村實際的精準幫扶。

(二) 完善駐村工作隊激勵與考核機制

駐村工作隊員不論是主動要求駐村還是被動派遣駐村, 其駐村扶貧的行動都應當受到組織的認可和鼓勵。為充分調動工作隊員的扶貧工作的積極性, 必須完善激勵與考核機制, 使工作隊員在扎根基層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1. 加強服務保障, 增加人文關懷

派出單位要高度重視駐村工作, 關心駐村工作隊員的生活, 經常了解駐村工作隊員的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態, 充分保障駐村工作隊員駐村的津貼補貼, 為工作隊員的交通和住宿提供便利, 使工作隊員安心扎根基層, 切實推進扶貧工作。

2. 提拔任用表現優秀的駐村干部

組織部門要為駐村干部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 “對于駐村期間表現優秀、成績突出的干部, 符合條件的要及時進行考察, 列為后備干部, 作為組織部門重點培養對象, 享受后備干部學習培訓等相關待遇, 優先選拔使用。讓駐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頭, 真正形成人人都愿意到基層去、都愿意主動駐村的良好導向。”

3. 完善駐村工作考核制度

駐村工作隊的考核不能“唯考勤”論, 要將考勤和工作實績相結合。考察工作實績時一方面要看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 工作的效果如何, 另一方面也要征求村干部和群眾的意見, 傾聽村干部和群眾對駐村工作隊員的評價。與此同時, 細化考核標準, 將考核結果與獎懲相結果, 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優秀的隊員給予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 對工作消極散漫, 無所作為的工作隊員進行批評教育并給予召回處理。

(三) 為扶貧考核“瘦身”

為解決當前扶貧工作領域檢查考核過多過繁、基層干部疲于應付的實際情況。一方面, 各級政府應減少檢查和巡查的次數或者整合資源, 由分散的檢查改為上下聯動或各部門配合的集中檢查, 督查檢查要結合基層實際, 給村級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留有充分準備的時間, 不能剛安排完工作幾天就檢查, 剛部署了任務幾天就考核。另一方面, 各級檢查組應樹立正確的考核評估觀念, 杜絕“數字脫貧”和“表格脫貧”, 在檢查各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以看工作實績為主, 檢查檔案、臺賬等痕跡資料為輔, 不能簡單地以檔案的厚薄和痕跡材料的多少作為評價工作好壞的標準。

能夠使駐村干部從長時間從事“抄寫員”“錄入員”“統計員”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入戶走訪、政策宣傳、謀劃產業等更有價值的工作中, 提高扶貧工作的實效。

(四) 加強駐村工作隊員能力和作風建設

駐村干部的能力和工作作風與貧困村的脫貧成效關系密切。所以, 要提高駐村工作隊的扶貧工作成效必須從提升工作隊員的能力, 改進工作作風入手。

1. 工作隊員要注重自我的學習、提升和鍛煉

駐村工作隊員應樹立責任意識, 進入新的工作環境后應主動加強學習, 了解工作職責、農村工作的特點以及所駐村的村情貧情, 認真學習扶貧政策、農業知識和扶貧業務知識, 經常走村入戶, 開展調查研究, 與貧困戶和其他村民交流了解情況, 宣傳政策, 在工作中多與村干部交流溝通, 主動參與并協助村干部開展工作, 多思考、多總結, 吃得了苦, 沉得住氣, 穩得住心, 不斷改進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能力, 真正了解農村, 關心農民, 融入村莊的發展。

2. 工作隊應組織經常性的學習和交流

工作隊應建立定期學習制度, 工作隊長組織隊員經常在一起進行集體學習和交流。學習的內容可以是扶貧政策、農業農村知識, 也可以是黨的會議精神、重要理論或是各級下發的與扶貧相關的文件, 學習的方式可以是靈活多樣的, 可以由隊長領學, 也可以自由討論, 共同總結近期工作, 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理清脫貧工作的思路。除此之外, 各工作隊之間可以開展不定期的交流和學習活動, 通過相互交流工作經驗, 分享扶貧心得, 可以達到拓寬工作思路, 借鑒好的工作方法, 提升幫扶成效的目的。

3. 各級主管部門應定期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

各級扶貧業務主管部門應重視對扶貧工作隊員的培訓,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 提高工作隊員的素質和能力。培訓的內容應包括駐村工作隊的職責、扶貧工作相關政策解讀、扶貧業務知識、農業產業發展、農村基層黨建等, 在培訓方式上應當有所創新, 除了傳統的集中講授外, 還可以通過視頻學習、考察調研、交叉觀摩等多種方式進行, 通過培訓幫助工作隊員樹立責任意識, 提升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作者簡介: 陳艷 (1983-) , 馬列教研室講師, 研究方向為黨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智庫時代2019年3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 | 亚洲AV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