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
10月23日下午,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這一主題,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省委書記杜家毫主持并講話,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牢牢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總抓手,認真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加快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不斷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為什么鄉村振興會被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讓各級領導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提及?為什么是鄉村振興而不是農村振興或者農業振興?鄉村振興實踐中有哪些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日前,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成立了“三農”工作專家組,對湖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大政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服務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決策部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智力支持和實踐指導。近日觀潮君專訪了專家組組長、中央農辦專家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陳文勝教授,請他從一名農業專家的視角進行解讀和分享。
為什么是“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也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高頻熱詞。
但為什么是鄉村振興戰略,而不是農村振興戰略,也不是農業發展戰略,其中有很多內涵。
在陳文勝看來,這是由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工業化與城鎮化不同步,工業化走在了城鎮化前面。
在中國現代化上半程的工業化進程中,工農關系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問題,大多是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主要是農村發展戰略、農業發展戰略。到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0%,以城鎮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形成,標志著鄉村中國進入了城鎮中國的新時代。因此,在中國現代化的下半程,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破解一個重大的新時代難題:城鎮化大趨勢難以逆轉,人口不斷向城鎮聚集這個大趨勢也就必然難以逆轉,如何在加快推進城鎮化的同時避免鄉村衰落,核心是要如何處理好城鄉關系。
“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鄉村’,實質上是城鎮化進程中進入城鎮中國時代的城鄉融合概念。”陳文勝說,世界上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已經沒有農村的概念了,鄉村就包括了農業農村農民。
戰略思路、戰略目標確定之后,戰略實施的切入點、突破口便是決定因素。在中國全面現代化的推進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到底在哪一個層面推進?
鄉村不僅在城鎮化進程的城鄉關系中處于核心地位,而且人類回歸大自然、回歸鄉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陳文勝向觀潮君舉例說,如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著名的大企業都在小鎮,著名的高校都在小鎮,日本的IT行業等很多新興產業都往鄉村轉移,普遍出現了回歸鄉村運動。
在衡陽市珠暉區東陽渡街道,一座占地6000余畝的“眼鏡小鎮”正在崛起。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城鄉的空間距離,為新興產業在鄉村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使鄉村的功能進入了多元發展的歷史階段,成為未來現代化極為寶貴的發展空間。
“鄉村不再只是提供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其中的生態、文化、社會的價值優勢對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陳文勝分析認為,這就是為什么十九大報告把全部的三農工作放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部署,以鄉村為切入點的重要原因。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無疑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不僅使戰略指向更明確,落腳點、著力點和突破口更具體,而且重點更突出,明確了鄉村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統領地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必然性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毋庸諱言,城鄉發展的不夠平衡,農村發展的不夠充分,使得農民成為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影響最大的群體。因此,鄉村是我國全面現代化的短板。
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景區供圖
陳文勝認為,木桶理論下,鄉村現代化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整個中國的現代化水平,所以,中國能不能實現全面現代化的關鍵在鄉村。“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把農業農村能不能實現現代化作為評判現代化的根本標準,就是這個道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應對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從根本上要求改變鄉村長期從屬于城市的現狀,明確鄉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鄉關系中的平等地位;從根本上要求改變以工統農、以城統鄉、以擴張城市減少農村減少農民的發展路徑,明確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新寧黃龍鎮獲評湖南首批農業特色小鎮,這里漫山遍野都是臍橙樹。
“所以,鄉村振興是中國社會發展必須要爬的坡、過的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環。”陳文勝說。
“振興什么”“誰來振興”“怎么振興”
鄉村振興愈發成為當前的工作重點,雖然給出了二十字的總體綱領,但具體實踐仍需有諸多現實考量。
陳文勝認為,必須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結合各地的客觀實際,切實把握“振興什么”“誰來振興”“怎么振興”三大關鍵問題。
“振興什么”的問題上,將建設“美好鄉村”作為主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遠景規劃,以產業興旺為根本、以生態宜居為要務、以鄉風文明為關鍵、以治理有效為保障、以生活富裕為目標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在“誰來振興”的問題上,將實現鄉村自主發展作為突破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關鍵是要充分激發鄉村實現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激發農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自主能力,在保持城鄉各自獨立性和差異化的前提下尊重鄉村自主,讓廣大村民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在“怎么振興”的問題上,將推動城鄉二元結構變革作為主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就是要通過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在改革、轉型、創新三個方面推動城鄉地位平等、城鄉要素互動、城鄉空間共融。既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探索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創新,確保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也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城鄉要素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與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
杜家毫在主持集體學習時說,湖南是農業大省、產糧大省,不管發展進入什么階段,湖南做好“三農”工作、促進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都不能推。
這是省委省政府和7000多萬湖南人民的莊嚴承諾和使命擔當。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但我們將一往無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