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情實際,甘肅省積極踐行精準扶貧理念,系統謀劃和綜合推進,走出了一條符合甘肅實際的扶貧開發新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甘肅模式的理論品格:以“四個全面”為理論指導全面推進科學發展
“四個全面”是治國理政的科學思路和基本框架,也是落后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全面指引。作為欠發達省份,甘肅省以“四個全面”為指導,把實現全面小康的建設重點放在農村貧困地區,將更多的資源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傾斜,按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缺什么補什么,差多少填多少,全力提升弱項、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為民取向,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為核心,全面推進各項改革。除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外,還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消除壟斷、鼓勵競爭。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努力推進建立和完善公平透明的市場規則,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的行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依法治省方面,狠抓嚴格執法,做到嚴格執法不走樣,不搞選擇性執法。努力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以公開促公正,確保每一個案件都能體現公平正義。狠抓全民守法,增強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在從嚴治黨方面,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嚴峻復雜形勢,持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厲懲處貪污腐化、尋租牟利、侵害百姓等行為。同時嚴厲整治不敢擔當、不在狀態、消極懈怠等“為官不為”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在其位謀其政,干干凈凈為人民干事。
二、甘肅模式的理想品格: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省委要求始終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度和滿意度作為重要方面。比如,甘肅省把解決貧困問題與發展循環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在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極大提高了群眾滿意度。蘭州市的空氣污染,是久治不愈的痼疾。2012年初,省委書記王三運主政甘肅,拉開了一場最嚴厲的真抓實干治理污染行動。短短三年多時間,蘭州不僅脫離了十大污染城市的行列,而且成了治理污染的先進城市,成績巨大而顯著。最重要的是,從2012年開始甘肅省全面深入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由省市縣鄉1.5萬個機關單位、40多萬名黨員干部對口聯系1.6萬個貧困村、67萬戶貧困戶,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面對面解困、點對點幫扶。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全省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進入了減少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群眾增收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
三、甘肅模式的理念品格:以市場為引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在落后國家或地區,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欠發達地區,甘肅以市場規律為引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運用經濟政策手段,在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建設、農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比如在金融政策方面,甘肅省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有效整合扶貧資金389億元;由財政向每個貧困村注入50萬元資金作為基數,設立農民資金互助社,解決群眾急迫的資金需求;實施了總規模400億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同時按照貸款數量的3%,由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按比例逐年建立貧困戶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發生貸款損失時由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負擔。另外,根據市場需求,甘肅還積極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資源資產參股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或其他農業項目;積極探索“互聯網+”扶貧模式,不斷拓展扶貧方式和手段。
四、甘肅模式的制度品格:以公開化努力實現制度約束的公正化
公開是實現公正的有效途徑。在推進制度建設的公開化方面,甘肅省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村級組織中,甘肅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對黨務村務重點工作和群眾要求公開的事項及時全面公開。所謂村級政務“四議兩公開”,就是所有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按照黨組織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組織實施。甘肅省通過大力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進一步擴大了基層民主,落實了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基層黨的領導,增強了村級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維護和保障了群眾利益,促進了農村和諧發展。在精準扶貧方面,對貧困戶、貧困人口基本信息,通過開展貧困戶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建立公開數據庫,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戶需求,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列出需求清單,進行精準幫扶;同時,要求黨員干部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減貧計劃,明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時序,制定“任務書、時間表、施工圖”,倒排工期、掛圖公開作業,能否按時完成,充分接受群眾監督。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甘肅省要求各單位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大力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加強信息發布、解讀和回應工作,強化制度機制和平臺建設,不斷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在制度公開化建設方面,甘肅省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在建立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的同時,建立扶貧清單;同時,積極推進政務服務網建設,突出陽光政務、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三大主題,打造網上辦事的并聯審批平臺、快捷務實的便民服務平臺、信息公開的陽光政務平臺,建成省市縣一體化的“網上政務超市”。
五、甘肅模式的實踐品格:以精準設計為先導積極推進精準落實
精準扶貧中,甘肅省十分重視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17”精準扶貧方案,涵蓋了全省富民產業、教育扶貧、醫療衛生、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方案具體細致,周到嚴密,體現了精準設計和科學規劃的特點。在精準設計規劃的基礎上,又積極推進精準落實。通過六個精準,將精準要求落實分解到各個具體環節。一是對象精準。圍繞解決對象精準的問題,甘肅省組織力量對417萬貧困人口進行了詳細摸底、登記造冊,推行扶貧對象實名制管理,統一了識別標志和數據口徑,對貧困戶基本做到了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對貧困村基本做到了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村級規劃、有幫扶單位、有脫貧時限。二是目標精準。具體確定了“兩步走”的目標任務:今年至2017年集中攻堅,2018年至2020年鞏固提高,確保到2017年減貧300萬人以上,到2020年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消除絕對貧困,基本完成農村小康主要監測指標。三是內容精準。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因素很多,省委要求一定要抓住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在改善基礎設施方面,重點解決村道硬化、安全飲水、農電保障、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生態保護等最現實最基本的問題;在發展富民產業方面,瞄準特色農牧業、農產品加工業、勞務經濟、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精準發力;在強化公共服務方面,對教育、衛生、科技、文化扶貧等提出具體目標要求。四是方式精準。把精準扶貧同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注重用市場的辦法聚集資源,用方式的精準破解難題。五是考評精準。為了實現精準考評,甘肅出臺了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辦法,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和權重,嚴格規范考核程序和方式。通過考核,促進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六是保障精準。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責任落實、夯實基層基礎、強化人才支撐、轉變工作作風,為精準扶貧提供厚實保障。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精準扶貧課題組 執筆人:宋圭武 課題組成員:范鵬、孫秉文、魏立平、宋圭武、吳曉軍、王文行、朱占榮、馬應超、魏向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每日甘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