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趙財神:現代農業的認識誤區

[ 作者:趙財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26 錄入:王惠敏 ]
    發展現代農業,雖然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多功能發展的目標。但是在多年的探索之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誤區。

規模化

誤把現代農業等同于規模農業,進而把土地集中經營視為規模農業的前提。這一 認識支配下的邏輯是:分散的農戶無法實現規模經營,沒有規模經營就不能發展現代 農業;要搞現代農業就必須搞土地集中。

因此,集中使用土地就成為地方政府發展現代農業的前提。在基層話語中常有“農 業規模化率”的說法,指的就是土地集中的程度。事實上,土地集中、規模農業、現 代農業是不同的概念。

首先,農戶經營可以實現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如在農戶經營基礎上形成的“一 村一品”乃至發展為“一縣一品”,就可以成為典型的現代規模農業。其次,土地集 中未必能形成規模農業,人民公社時期把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生產,都與規模農業不相干。 現代農業意義上的規模農業是農業系統要素向特定農業資源的地理區域集中,從而形 成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它包含了分散農戶形成區域規模化生產 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內容。

資本、知本流向利潤最高的地方

把現代農業等同于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圍繞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化學化、 電氣化、信息化、良種化、設施化等措施,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 生產率,把高投入、高產出作為現代農業特征。

這種理念仍是通過大量高能耗(機械、化肥、農藥、燃油、電力等)來維持系統的產出, 是傳統農業思維的繼續。在這種理念的激勵下,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或變相改變土地用 途的行為普遍存在著?,F代農業離不開現代科技,但是單純利用現代科技高投入的農業不一定就是現代農業。從世界范圍看,人們開始反思高投入高產出農業對能源和環 境的巨大消耗,發達國家出現了“后現代農業”思潮,有機農業、生物農業、自然農業、 生態農業等概念逐漸被人們接受,預示了現代農業的新方向。

科技園、生態園、農業開發區的困境——行政指揮型

一些科技園、生態園、農業開發區在運營過程中經常出現局面難以扭轉的情況, 主要是因為它們用行政指揮型,而未向市場、企業的運營型轉化。因此,要減行政, 還市場。

把現代農業誤等同于農業產業化,進而認為農業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 通過龍頭企業把農戶生產與市場連接起來,實現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是現代 農業的內容之一,但不是現代農業的唯一模式。

首先,農業龍頭企業只是現代農業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不能涵蓋現代農業全部。 農業所具有的保證社會基本供給、維護生態環境、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靠龍頭企業 是難以帶動的;其次,龍頭企業、農業生產者、政府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所追求的 目標不同,難以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再者,農業產業化強調用企業管理方法來管理 農業,甚至把“農業生產車間化、農民工人化”作為現代農業的標志,不符合農業規 律和特點,因為并不是所有農業都可以實現工廠化生產。

對現代農業的片面認識和錯誤理解,在實踐上是十分有害的。

第一、表現在可能動搖農業的基本經營制度。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了這樣的原理: 農戶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特點的經營單位和形式,只要農業生產的特點不變,這種經營 形式的適應性就不會發生變化。因此,憲法規定了我國農村經營制度是“以家庭承包 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但是在錯誤現代農業觀念影響下,有人錯 誤地認為農戶承包制度影響了現代農業發展,一些學者也對基本經營制度提出質疑, 這均由對農業特點和現代農業缺乏全面了解所致。

第二、追求大面積、大機械、高標準、成方連片、整齊劃一的農業,在農業生產 領域大搞招商引資。事實證明,工商資本在農業領域發揮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一般 局限在加工和流通過程,工商資本承包土地代替農戶經營面臨諸多風險,并不存在所 謂“規模效應”或“提高抗風險的能力”。相反,需要政府更大的支持力度才能維持, 工商資本單純追求利潤使農業發展不可持續。規模經營是未來農業的必然趨勢,但并 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最佳選擇,更不能靠人為“促進”而得之。人為促進工商資本承 包土地只能付出更高的成本,進一步增加農業的風險和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

第三、個別地方對農業支持出現偏差。由于對現代農業理解存在誤區,在支持農 業問題上經常存在錦上添花的現象,一些地方甚至做出不支持非規模農業的規定,如提出“50 畝以下的農戶不再支持”、“50 頭以下養殖規模的農戶不再支持”等政策。 地方政府要為所有形式的農業提供公共服務,而不應該有選擇地提供支持和服務。

沒有現代農業,城鎮化就成了空中樓閣

農業現代化是根本,城鎮化是機會。沒有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就成了空中樓閣, 農業現代化是城鎮化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實現農業現代化不僅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 還是保證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與途徑。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 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 史起點上,立足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的重大理論創新,體現了對完善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認識、新要求,為新時期推進城鎮化與農 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其中,現代農業的各種形態認識,總結如下:

現代農業的產業形態:規模農業、產供銷一體化、農業加工業;

現代農業的組織形態:家庭農場(現代農業的最小生產組織細胞)+農民合作社(現 代農業最小的運營組織機構)+ 農業企業(現代農業資本化的有效補充);

現代農業的聚集方式:小農鎮、集中村(以農業生產為半徑存在設立)+小城鎮(農 業流通業和加工業聚集);

現代農業的社會形態:農耕文化 + 生態保護。

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仍然滯后于工業化、城鎮化,突出表現是農業基礎仍然薄 弱,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三農”短板現象仍然明顯。農業現代化仍然是“四 化”同步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 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提升農業農村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推進城鎮化, 能夠有效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專業化、 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城鎮化,可以通過拉動農產品 需求、促進農民就業、建設新農村,有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實現 2020 年農村居民收 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標。

加快推進城鎮化,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村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單向流動 的發展模式,帶動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領域延伸, 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

用現代企業理念去經營管理農業企業,強化社會對農業發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鎮化進程中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按照家庭農場、股份制合作、專業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 營這個路子走下去,中國農業現代化前景可期,中國城鎮化充滿希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激情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一区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一级二级观看 | 性生潮久久久不久久久久 | 五月天久久久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