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時期。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之后,2016年,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并且明確提出“提升縣城和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
縣城是城市和農村的結合部,是縣域內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在30多年的城鎮化進程中,我國2000多個縣(市)的縣城都是接納和轉移農村人口最多的城鎮,即便是農村人口已經向大中城市轉移,由于其居住與生活成本昂貴,人口流動的臨時性,農村流動人口習慣于把縣城作為父母親、老人和子女理想的居住地點而選擇留在縣城居住。縣城既是農村人口走向城市的出發點,又是農村城鎮化進程過中的大本營。因此,縣城的教育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就顯得尤其重要。
第一,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鄉村的學校和學生向縣鎮集中。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資料表明,從2000年至2010年中,縣鎮初中的數量增加了10%,縣鎮初中的在校師生增加了18.5%。也就是說,在10年之間鄉村約10%的初中學校轉移到了縣城。在鄉村初中讀書的學生減少了約22%,他們大多進入到了縣城的學校。10年間,鄉村小學數量不但減少,在生源總量減少的情況下,縣城的小學在校生增加了7.2%。2010年,縣城初中在校生占初中學生總數的46.1%,縣城小學在校生占小學生總量的27.9%。最近幾年,鄉村學生向縣城集中的趨勢仍然不減。據東北師范大學鄔志輝等人的報告顯示,目前,縣域內一半的小學生已經全部在城鎮學校讀書,初中已經約有7.3%的學生在城鎮學校讀書。
第二,縣城的學校吸納了大量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留守兒童”。據全國婦聯2013年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國有6100萬留守兒童。而縣城的學校是留守兒童的主要就學場所。同時在縣城學校還滯留著大量的沒有最后固定的流動兒童。因而縣城學校的責任比過去更大、更艱巨。
第三,國家人口政策的調整,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讓縣城教育面臨新挑戰。專家預測,今后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在300萬~500萬,出生人口峰值會在2017年出現,新增加人口將達到2300萬人。據2015年11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全面二孩放開后,一孩家庭生育意愿調查”的資料顯示,目前大中城市育齡夫婦對二胎生育的意愿并不強烈,主要原因是住房困難和生育成本、教育醫療成本過高,或者對小孩今后上幼兒園、小學沒有較好的預期。但在三、四線城市,特別是在縣城和鄉鎮駐地,長期被稱為“非農業”人口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其他過去規定不得生育第二胎的育齡夫婦,在“二孩政策”全面實施之后,他們對二孩的生育欲望表現強烈。新增加的二孩,將會在三、四線城市,特別是在縣城扎堆。
第四,縣城是縣域內教師的集中居住地。不僅包括在縣城學校任教的教師,而且在鄉鎮學校和部分村小任教的教師,也有很大一部分在縣城居住。因此,為在縣城居住的教師服務將會成為今后城鎮化進程中縣城教育的一個新課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 2017-01-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