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1日,國家三部委聯合發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將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各省也相繼出臺文件,明確計劃和措施。特色小鎮的培育,浙江已先行一步,并把這項工作作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可見其意義深遠。
從瑞士的達沃斯小鎮、美國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法國的普羅汪斯小鎮、希臘的圣多里尼小鎮,到上海的金山楓涇科創小鎮、山陽海漁小鎮、亭林巧克力小鎮,再到浙江的余杭夢想小鎮、龍泉青瓷小鎮、西湖云棲小鎮、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等,都具備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和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可以說,都是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好地方。
縱觀特色小鎮的培育發展之路,鮮明的印象是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式、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的創新之舉。體制機制之活,理念模式之新,正是特色小鎮“特”之所在。在此,僅以浙江為例對特色小鎮發展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業”是基礎。特色小鎮發展要集聚產業做特色,實現高端引領。在產業定位上,浙江著眼于歷史文脈發展經典產業,著眼于未來經濟發展新興產業,明確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聚集在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七大萬億級新興產業和十大歷史經典產業中,實行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
“能”是關鍵。特色小鎮發展要賦全能,兼顧創業與生活,做優產業支撐的創業圈、全息配套的生活圈,實現功能融匯貫通。浙江的特色小鎮緊貼產業定位,注重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的融合,努力做到有山有水有人文,留住人來創業和生活。在旅游功能上,每個特色小鎮都要創建3A級-5A級景區,在社區功能上,推進數字化管理,實現“公共服務不出小鎮”。
“形”是先手。特色小鎮發展要講生態,特色與內涵并重,人為的因素少一些,人文的要素多一些;人造的景觀少一些,自然的風貌多一些,實現可觀賞、可養生。浙江的特色小鎮非行政區劃、非園區概念,每個小鎮規劃空間集中連片,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推行多規合一,編制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三化驅動”,項目、資金、人才“三方落實”的建設規劃。突出一鎮一風格,堅持生態優先,“嵌入式開發”的理念,確定小鎮建筑風格,做好景觀設計,展現獨特風貌。
“制”是保障。特色小鎮發展要活機制,激活動力增效力。在運營方式上,特色小鎮建設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采用政府引導、名企引領、市場運作的方式。政府負責編制規劃、要素保障、配套推進、保護生態、優化服務等,提供“園丁”般精準服務,“店小二”式貼心服務。企業負責發展產業、引進人才、市場營銷、推進項目、提升效益等。在政策激勵上,綜合改革試驗試點優先,建設用地指標分類獎勵,財政收入返還,審批環節消減,審批流程便捷等。在創建機制上,重謀劃、輕申報,重實效、輕牌子,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寬進嚴定、動態管理。實行創建制、期權激勵制、追懲制,明確縣級人民政府是責任主體,鎮人民政府是實施主體,省級相關職能部門統籌協調,市級人民政府做好培育。
總體而言,特色小鎮不是憑空構建,不能一蹴而就,不可一哄而上,一定要注重“選”和“育”,選區域、選商企,育產業、育人才,在產、城、人、文上下功夫、求突破。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委農工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04月2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