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來自于北京的專家,尊敬的來自于省內的各個職能部門、縣、市的領導,以及自于湖南師范大學的各位師生,大家下午好!
大概在一周之前文勝說要我作為三農專家組的專家來發個言,實際上我們專家組總共有6個專家,我發言不一定是最合適,但是既然文勝作為我們專家組的組長提了這個題目,我就發個言吧。
跟文勝教授認識多年了,他從老東家到新娘家,這么多年來一直關注三農,他跟我們所有國內研究三農的專家不一樣的地方在于:第一,他出身在農村;第二,他長期在農村干過,當過鄉黨委書記;第三,一直關注和研究三農問題。這種既有扎實理論功底,又有豐富三農實踐經驗的專家型同志真的不多。自從我們三農專家組去年成立以后,在省委主要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尤其是文勝作為專家組的組長,帶領我們專家組的同志先后到了邵陽的武岡、永州的祁陽和江永,長沙縣,岳陽的華容,后來又去了湘西的花垣,調研走訪這些地方,我特別感受到文勝同志真的是在祖國大地上是寫論文,他一年大概1/3的時間是在基層跑,而不是坐在書齋里寫學問,這點讓我特別感動。
客觀而言,我本身最早起家不是研究三農,是做金融的,在湖南大學做過15年的金融學院院長,但是解決三農問題,資金也好,農民增收也好,離不開對金融問題的探索,所以很感謝文勝教授提供這個寶貴的機會。今天我們看到的藍皮書實際上是文勝教授團隊通過長期在湖南的14個地州市的各個縣域包括村鎮的廣泛調研的基礎之上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結合湖南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我們發展當中成功的經驗,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戰略性的構想。所以這個藍皮書是非常有針對性的。
當然我們也知道,10月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正式頒布了關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203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個建議實際上標志著:一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今年中國的GDP的總量要突破100萬億;二是標志著中國的發展方式做了一個革命性的轉變,就是什么時間高質量的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三是提出了我們發展的新格局,以國內循環為主,實行國內國外雙循環;四是確定了戰略性目標,城鄉也好,區域也好,共同富裕,共同發展。
在新的目標的確定下,三農問題的研究肯定也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我們在整個經濟總量增加的同時,2035年中國的GDP可能還會翻番,翻番的過程中農民的收入能不能翻番,至少略高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增長水平,真正讓農民兄弟有對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我也曾在文勝教授的引領之下,專門研究湖南的農民的收入問題,怎么從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各個方面怎么提升湖南農民兄弟的收入水平,這是我們在新時代要研究要考慮的。
今后鄉村振興一定會跟中國的新型城市化建設同步的。在這個過程中,城鄉之間怎么打破過去的傳統的壁壘,怎么進行制度化的創新改革,推動中國的鄉村振興能夠給農村的發展帶來實惠。
我們既然是內外循環,在對內循環過程中還是內外雙循環過程中怎么發揮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工業產品。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想未來的藍皮書也會有很多新的空間和機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指引了我們湖南這一本鄉村振興藍皮書怎么在總結湖南經驗的基礎上,凝練出帶有全國性的普遍意義的理論成果,從而能夠對全國的鄉村振興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我更有期待。
新成立湖南師范大學的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一個高校的智庫平臺,一定會為今后高校的學科建設、“雙一流”建設、學科發展會提供很多很好的空間和平臺。我們也知道,高校的功能從過去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已經逐步拓展到服務社會、傳承文化,那么鄉村振興研究院這個平臺的建立,搭建在我們湖南師范大學,一定對湖南師范大學未來“雙一流”的建設和在新一輪的學科布局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也期待我們鄉村振興研究院在文勝教授的引領之下,不管是對專業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還是對學校的整體發展都能夠發揮更重要的貢獻。
最后,預祝我們文勝同志在保護身體的情況下,能夠多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