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不能落下文化。今年以來,永康市宣傳部門依托農村文化禮堂,開設“鄉村小康學堂”,各種接地氣的技能培訓、文化培訓陸續精準“種”進農村,讓農村百姓口袋更鼓、腦袋更富。(4月18日《浙江日報》)
前不久,一個叫哈維的華人在馬德里中了十億大獎,他對記者說,他中獎后是“窮得只剩下錢了”。一句調侃的話語,卻道出了一個事實:很多人物質富裕了,卻往往還是貧窮——精神財富卻不見增長。而浙江永康市宣傳部門依托農村文化禮堂,開設“鄉村小康學堂”,開展各種接地氣的技能培訓、文化培訓,在農村精準“種文化”,讓農村百姓口袋鼓起來的同時腦袋更富,這樣的舉措,倒是能真正為美麗鄉村提升品位、增長魅力。
永康市的“種文化”,亮點在于“精準”。首先是開始“鄉村小康學堂”,找準了“種文化”的平臺。這個學堂,不是簡單地傳授文化知識,而是舉辦各種接地氣的技能培訓、文化培訓,其宗旨在于提升村民的文化品位,讓村民能和孩子一起,在濃郁的書香文化氛圍中學習,并找到學習的樂趣和享受到美麗鄉村生活的幸福感。其次是瞄準了“種文化”的對象:文化傳播者,是村里的“文化人”,而學生,則不限年齡、不限學歷,不限學科——書法、繪畫等,各取所需,真正“精準”。
村里為了讓村民接受文化熏陶沒有后顧之憂,還為每位學員準備了碑帖、毛筆、書畫氈、硯臺、墨汁、筆架等,這些都是永康市委宣傳部和永康市文聯采購的,不收學員一分錢。當然,有權益,也有責任:“鄉村小康學堂”還制定了“班主任”和學員守則,不遵守者則自動離學,這種要求,其實也應該是“精準”的一部分:要切實提升村民的精神品位,就需要一定的規范制度。
現在,全國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各地的經濟發展的腳步的確也非常快。但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與相對匱乏的精神文明建設,則形成了反差。以村為單位,政府倡導、支持,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地融合,不斷充實和豐富村民的心靈世界,提高村民的精神境界,美麗鄉村的美麗,就不會像曇花開放般,只是美好的一瞬。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增長,美麗鄉村的美麗,就不只是“顏值”,更多的是“氣質”。當文明禮儀、美德品位、文化修養等與美麗鄉村的外在美相得益彰的時候,我們的美麗鄉村才真正“大美”,才會永遠煥發出魅力,成為一代代村人心中氤氳不散的鄉愁。而這樣的美麗鄉村,直接構建的,就是欣欣向榮的美麗中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紹興文明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