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xiāng)愁:中國古村落—北京門頭溝爨底下村。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當(dāng)?shù)厝朔Q爨頭)下方得名。位于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距離北京市區(qū)90公里。路況良好,但因地處大山深處,坡陡彎急,自駕車要格外小心。爨底下村人(戶主及子女)全姓韓。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全村現(xiàn)有人口29戶,93人,土地280畝全村院落74個,房屋689間。大部分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后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呈扇面形展于兩側(cè)。傳說,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墳處,后因山洪暴發(fā),將整個村莊摧毀。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難。為延續(xù)韓族后代,二人以推磨為媒而成婚,并在現(xiàn)址立村,婚后所生三子,為:韓福金、韓福銀、韓福蒼。三子分三門,即:東門、中門、西門。始以福字為第一輩序排20輩:福景自守玉、有明萬宏思、義巨曉懷孟、永茂廣連文,至今已發(fā)展到17輩,茂字輩。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