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生讀書報告會第十一期在里仁樓舉行,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陳文勝教授、副院長陸福興教授、瞿理銅副教授和全體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匯報會。研究生們逐一匯報了讀書情況,并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對所讀書籍的理解與思考。
2020級博士研究生李珺認為陳文勝等著《大國小村》一書揭示出脫貧攻堅首倡地十八洞村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深刻變遷,習近平總書記“留住鄉土文化之根”這一理念在十八洞村的文化傳承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對于研究鄉村文化具有重要啟示。
2021級博士汪義力分享了讀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一書的理解與思考,對比分析了滕尼斯與馬克思關于“共同體”理論的區別,結合二者的理論梳理了中國鄉村共同體的歷史演進,思考了新形勢下鄉村共同體的變化與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的路徑。
2021級博士研究生李珊珊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系統分析了陳錫文《中國農村改革:回顧與展望》一書,并從“什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么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樣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層面進行系統闡述。
2020級碩士研究生曹倩從韓俊、劉振偉等人所編寫的《鄧小平農業思想論》中,從鄧小平同志對農業高度重視的角度出發,分析農業是根本、鄉鎮企業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推動力、改革率先在農業部門進行推動城鄉關系改善等觀點之間的內涵和聯系,進一步探究其農業思想對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2020級碩士研究生朱燁圍繞《鄉土重建》中的重要觀點進行了分享,闡述了費孝通城鄉關系思想的發展脈絡,從集鎮在城鄉中的功能和地位、區域經濟在城鄉關系中的地位、相成相克的城鄉關系等三個方面分析了費孝通城鄉關系思想的主要觀點,最后闡述了費孝通的城鄉關系思想對當今的啟示。
2020級碩士研究生易永喆本月系統研讀了劉守英老師的《撞城》一書, 通過提煉劉守英老師鄉城突圍的自身經歷,從農民撞城、入城及城鄉關系發展階段三個層面闡釋了改革開放給整個農村和城市帶來的變與不變,她認為城鄉關系的發展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要有歷史的耐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最終將促使城鄉關系由分離對立走向融合。
2020級碩士研究生2020級碩士研究生田珍從《鄉村建設理論》蘊含的教育思想、《鄉村建設理論》蘊含的教育思想的局限之處以及《鄉村建設理論》蘊含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的啟示三個方面對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一書進行了分享,著重分析了《鄉村建設理論》蘊含的鄉村教育的重點在于“創造新文化”、農民自覺與知識分子下鄉相結合和建立“政教合一”的鄉村教育這三個教育觀點,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鄉村建設理論》蘊含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下的啟示。
2021級碩士研究生凌力群本月研讀了孟德拉斯的《農民的終結》一書,對書中“農民的終結”的含義、農民終結的主要標志進行了分析,并結合現階段我國農民的現狀,探討了此書蘊含的思想對我國農業農村現狀的相關啟示。
2021級碩士研究生王淼本月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仔細研讀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文集》,對習近平經濟思想完整的理論體系、科學的邏輯架構進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探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方案。
2021級碩士研究生韓夢瑤《鄉土重建》與鄉村人才振興為主題進行了匯報,結合《鄉土重建》時代的鄉村人才狀況分析了當時是如何推動鄉村人才重建的:地方領袖人才推動恢復政治雙軌;使用鄉土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用桑梓情懷吸引人才回流。所以在新時代如何利用鄉土人才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利用情感牽絆服務基層社會,讓他們認同文化來參加社會公益。
2021級碩士研究生胡勇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為基礎,探討恩格斯的家庭理論及其對我國家庭建設的啟示。了解了家庭并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家庭的起源和發展等方面論述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基本的唯物史觀的觀點。
在教師點評環節,老師們高度贊揚了大家的讀書態度,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斌博士后結合自身經驗提出讀書要做到“三化”,即形式的規范化、內容的目標化、選題的聚焦化,讀書應該抓住文章的主要觀點和邏輯關系有的放矢的進行論述。
瞿理銅老師充分肯定了同學們的進步,基本能夠做到“走進書本”,提煉書中的核心觀點,希望大家進一步養成標注參考文獻的習慣,要用馬中化的學科話語體系來表達,針對現實問題來思考。
陸福興老師表示,同學們進行讀書匯報時要整體把握書本的主要內容,不能泛泛而談,要先總結歸納作者的觀點,再運用馬中化的范式闡述相關話題,同時強調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問題意識很重要。
陳文勝老師對本次讀書匯報會進行總結,首先肯定了同學們在讀書上所取得的進步:一是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二是課件制作水平的提升,三是文獻積累意識的提升。同時針對本月讀書情況提出了四個亟待改進的問題:首先,與專業的結合還不夠,尤其是與研究方向的結合;其次,讀書的態度有待整體提高,個別同學還存在敷衍態度;再次,“為讀書而讀書”的問題仍然存在,讀書一定要有目的性,特別要為畢業論文做準備;最后,要進一步加強學術規范的訓練意識。(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