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湖南師范大學大學生鄉村振興研究會春季學術活動在里仁樓舉行,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大學生鄉村振興研究會指導老師陳文勝教授,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陸福興教授、瞿理銅副教授出席,研究會會員40余人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由研究會副理事長梁欣然主持。
湖南師范大學大學生鄉村振興研究會理事長凌力群首先回顧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在2021年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大賽中,共上交鄉村振興調研報告共13篇,其中曹雯芳、羅俊其等同學的6篇調研報告收錄至《2022年湖南鄉村振興藍皮書》中;指導老師陳文勝教授已帶領一支本科生隊伍開展芙蓉學子項目。
副理事長曹雯芳隨后介紹了三下鄉活動相關情況,詳細講解了“三下鄉”的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同時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陳文勝教授與在場學生互動答疑,耐心細致地回答了學生關于如何撰寫調研報告、如何采集調研數據、如何組合團隊等問題。關于調研報告撰寫,他認為,首先要直面現實問題,明確調研目的,確定好調研提綱和調查問卷,不要貪大求全。其次要做好資料的查閱,進行調查地的背景調查,調查結束后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提升,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從而形成調研報告提綱。陳老師強調,在調研過程中一定要放低心態,以謙卑的姿態向農民拜師,才能獲得“真信息”。同時不要先入為主,要始終帶著探究疑問的精神,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思考和推理,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特征。
在鄉村振興調研報告頒獎環節,陳文勝教授為獲一等獎的同學頒獎。獲得本科組一等獎的是由羅俊祺、吳攀、劉泓崚三位同學撰寫的調研報告《鄉風文明建設視域下農村老年人才作用發揮與機制構建研究》以及由曹雯芳、毛思怡、彭珊三位同學撰寫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紅色文旅的發展現狀與路徑研究——以湖南省文家市鎮為個案》調研報告,獲得碩士組一等獎的是曹倩同學撰寫的《鄉村餐飲業發展的困境與建議——基于益陽市赫山區天成垸村的調研報告》以及王淼同學的《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李家坪村調研報告》。
陸福興教授為獲得二等獎的本科組同學頒獎。獲得本科組二等獎的是由張宇、徐超楠、李蕾撰寫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落產業的坎坷發展之路——基于湖南省岳陽市白寺村調研報告》和彭珊同學撰寫的《相約龜趣園,攜手同歸去——以南縣”龜趣園“觀光農業項目為例》的調研報告以及方淼雯撰寫的《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地方劇種助力鄉村品牌化新模式——以磐安縣“三水潭婺劇村為例》調研報告。
瞿理銅副教授為獲得二等獎的碩士組同學頒獎。獲得碩士組二等獎的是田珍的《少數民族地區村小的發展困境及應對措施》和胡勇的《婁底市經開區澄清村調研報告》以及朱燁的《鄉村治理的經驗、問題及解決對策》的調研報告。
陳文勝教授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發起成立大學生鄉村振興研究會有三大目的,一是希望推動形成主動求學的氛圍,二是推動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三是要回報社會的追求。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有主動求學的精神,不應該只是對簡單勞動的重復,要用知識武裝自己,有自己的準確定位,只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自我價值是在社會價值中實現的,個人追求不應該走向功利化,大家要樹立回報社會的使命,學以致用,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服務社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