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生第二十三期讀書報告會在里仁樓舉行,研究院院長陳文勝教授、陸福興教授、胡揚名教授、瞿理銅副教授和全體研究生參加了匯報會。研究生們逐一匯報了讀書情況,并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對所讀書籍的理解與思考。
陳翔宇研讀了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的學術著作《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該著作集中闡述了關于如何分配與使用公共池塘資源(如森林、河流、海洋、水利灌溉設施等)以及如何應對“搭便車”問題的開創性解釋。奧斯特羅姆在總結了前人的觀點之后,提出了區別于國家理論和企業理論的“公共池塘”治理的第三條道路:自主治理。奧斯特羅姆考察了現實世界中大量的實踐案例,論證了自主治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她的觀點為理解公共行政、政策分析以及理性人的合作基礎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其影響力超越了學科和地理邊界,成為發展研究的必讀書目。
孫建紅圍繞《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展開匯報,匯報主題為“走出審美困境,打造中國式美麗鄉村”。在對美麗鄉村的含義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打造中國式美麗鄉村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康霜研讀了《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圍繞習近平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展開分享,闡述了什么是道德建設,為什么要重視道德建設以及如何進行道德建設,并分析了新時代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理論依據。
張源本次匯報的書目是《鄉土中國》。通過讀書和分析整理,總結歸納了作者在書中反復提到的熟人社會、差序格局、禮治秩序、男女有別、無訟、無為政治等中國鄉土社會特征的幾個關鍵詞,并對其概念進行解釋說明,提煉出作者的一些重要觀點,通過閱讀這本書,對于中國鄉土社會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理解。
程洪對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進行了研讀。通過對該書的研究,從作者介紹、寫作背景、內容概述、基本觀點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表達了自己的理解。
吳意深入研究了賀雪峰的著作《新鄉土中國》,并從鄉村社會結構、鄉村治理格局、農民價值觀念三個維度,全面剖析了中國農村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鄉村治理的實際狀況,提出了對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深刻啟示。
譚明明匯報了諾斯的《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從制度變遷的理論基礎、制度變遷的框架、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三個方面對制度的存在模式和作用進行詳細探討,并參考了相關論文對書中的觀點和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和補充。
在教師點評環節,三位老師對學生的讀書報告一一進行了點評,肯定了同學們在讀書方面取得的進步,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
陸福興老師指出,每本書都包含多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是深入理解書籍內容的秘訣,學會抓住關鍵詞是閱讀和匯報的關鍵。同時每一次的讀書匯報都是對學生們學術表達能力的鍛煉,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顯著提升學術交流和表達能力。
胡揚名老師提到明確閱讀目的至關重要,并建議選擇與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深入研習,同時在閱讀論文時要注意文章質量,多閱讀優秀文章,學習其論據運用和論點構建,以提升學術研究和寫作能力,這些建議對提高學術效率具有顯著幫助。
陳文勝老師在其總結發言中強調了找到有效讀書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撰寫讀書報告時應當抓住三個核心要點:首先,把握關鍵詞是基本功,這些關鍵詞是創新性觀點和概念;其次,牢記基本觀點是出發點,這包括對問題立場的清晰表達;最后,領悟表達方式是根本要求,這涉及到邏輯結構、理論框架、邏輯出發點和問題假設的準確運用。(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