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的春天 湖南的機遇 |
——省內權威人士闡釋今年中央1號文件 |
湖南日報鏈接: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1-02/15/content_303684.htm?div=-1
本報記者 柳德新 劉勇
今年中央1號文件鎖定“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主題。這是繼新世紀以來連續7年聚焦“三農”問題后,中央1號文件首次將主題指向水利問題。在2月11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指出:“這對湖南是重大利好。”
“重大利好”體現在哪些方面?本報邀請省內權威人士進行了闡釋。
“優先領域”將改變水利建設明顯滯后局面
作為水利大省,湖南必將極大受益于今年中央1號文件。“‘十二五’時期乃至2020年以前,是湖南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省水利廳廳長戴軍勇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首次系統部署水利改革發展全面工作的決定。戴軍勇說,作為水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綱領性文件,今年中央1號文件對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地位進行了明確定位:第一次全面深刻闡述了水利在現代農業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鮮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第一次將水利提升到關系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文件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特別是在水利投入機制、水資源管理制度、水利體制機制等方面有很多新亮點和新突破。
分析湖南水利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就可看出中央1號文件聚焦水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戴軍勇說,1998年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我省水利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防洪減災體系薄弱,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生存發展的需要。抗御超設計洪水和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不足,湘、資、沅、澧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區城市堤防防洪標準偏低,湖區蓄滯洪區建設滯后,山洪易發區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尚不健全,還有列入國家規劃的1070座小(Ⅰ)型、2860座小(Ⅱ)型病險水庫亟待治理。二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問題越來越突出。三是民生水利發展滯后,很難滿足人民群眾用水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需要。全省還有2100多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洞庭湖區仍是我國血吸蟲病最嚴重的流行區之一;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偏低,灌溉面積、旱澇保收面積不斷下降。四是基層水利服務能力不強,不能滿足涉水事務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要。基層水管單位人員經費和維護費得不到穩定保障,鄉鎮水管站年齡結構老化,技術力量薄弱,職工生活十分困難,面臨嚴重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五是水利投入體制機制不順,不能滿足水利加快發展的需要。水利投入新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農民作為農田水利建設主體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正是中央1號文件的著力點。文件提出,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改變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這對水利大省湖南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統籌城鄉發展從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有了成功突破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正是統籌城鄉、水利先行的最佳注腳。”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陳文勝認為,此舉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舉措。
我國農業農村已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但城鄉發展不平衡仍然是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陳文勝說,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是我省農業現代化的重大瓶頸。就水利而言,一方面,我省地處濕潤多雨地區,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另一方面,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污染不同程度存在,水資源浪費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傳統的農業灌溉方式,使寶貴的水資源“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造成農業水資源利用系數很低。
陳文勝認為,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眾多,農民收入相對較低,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更為艱巨,需要從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加以突破。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特別是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就是統籌城鄉發展從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成功突破。
中央1號文件對水利的新戰略定位,為統籌城鄉、水利先行指明了方向。陳文勝說,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國家安全的高度,不是就農說農、就水利說水利,這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突出亮點。這樣定位準了,才能明確公共財政要把水利作為投資重點,才能明確將水利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優先領域。
省水電設計院院長張振全認為,中央1號文件提出強化水利科技支撐、增強水利勘測設計能力,這對湖南水利科技發展將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當前,我國水利科技的總體水平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還不相適應,水利科技進步在水利事業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水利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重大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入,水利科技投入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張振全介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水資源列入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對水資源優化配置與綜合開發利用、綜合節水等水利科技創新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此基礎上,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健全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力爭在水利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獲得一批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術引進和推廣應用力度。
作為省水電設計院的領頭人,張振全介紹,今后一個時期,他們將圍繞水利發展中心任務,重點突出洞庭湖綜合治理和水利水電測控技術研究兩個科研中心,加大資金投入,加快高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強科研裝備更新,以水利科技的大發展、大突破,支撐水利改革發展的大跨越。
“科學編制水利規劃”有利解決眾多水問題
中央1號文件提出,科學編制水利規劃,完善全國、流域、區域水利規劃體系,加快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強化水利規劃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處長葛國華認為,把握好水利新一輪大發展機遇,科學規劃是關鍵。
葛國華說,要把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落實到水利規劃中,把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的需求和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反映到水利規劃中。確定規劃目標和指標時,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步子更大一些;確定任務和規模時,既要考慮中央和地方財力的快速增長,也要考慮金融支持政策和水利項目的市場融資能力,投資規模可以定得更積極一些;確定改革管理措施時,要充分認識深化水利改革、加強水利管理的迫切性,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破解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站在未來5年、10年水利發展的起跑線上,水利部門正在緊密結合湖南的實際,理清規劃工作思路,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葛國華認為,水利規劃要突出以下重點:以一湖四水和中小流域治理為重點,解決“水多”的問題;以水源工程建設為重點,解決“水少”的問題;以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核心,解決“水臟”的問題;以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解決“水渾”的問題;以推進水務一體化為重點,解決“多龍管水”的問題。
“最嚴格”體現了應對水資源嚴峻形勢的態度和決心
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
之所以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有其深刻的背景。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唐少華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由于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在水資源、水環境領域尤為突出,水資源開發過度、利用粗放、污染嚴重,長此以往,水資源難以承載、水環境難以承受,經濟發展難以持續。
唐少華說,與以往的水資源管理相比,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有以下特點:一是管理目標更加明晰。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要分別比現狀下降30%以上。二是管理制度體系更加嚴密。將豐富、細化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取水許可制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水資源論證制度、節約用水制度、水功能區管理制度等各項制度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要求,提高各項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管理措施更加嚴格。例如:對取水總量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對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嚴格限制水資源不足地區建設高耗水項目等。四是責任主體更加明確。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嚴格實施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等。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現了我國應對水資源嚴峻形勢的態度和決心。唐少華介紹,當前我省水資源管理基礎和管理能力還很薄弱,離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還有較大差距,急需抓緊完善制度、抓好工作落實、嚴格執法監督,不斷強化水資源管理的約束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