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是一個地區整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壯大縣域經濟對于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搞好縣域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最近,我們結合編制“十一五”規劃,以長沙四縣和全國經濟百強縣為參照,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進行了一次調研分析。調查表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市縣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用比較的眼光看,差距和矛盾也十分突出

 

一、岳陽市縣域經濟的主要特近年來,全市各地積極采取措施,促進縣域經濟提質、擴容、加速,縣域經濟的發展格局逐步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1、經濟規模迅速擴大。按照縣域經濟的概念,岳陽縣域經濟包括6個縣(市),面積1372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91.3%2003年年末,縣域內總人口433.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82.2%,縣域經濟GDP264.3億元,占全市GDP53.5%。縣域經濟財政收入11.51億元,占全市37.1%,較之1999年,縣域人口增長5.9萬, GDP增加90.7億元,縣域平均增加GDP 15.1億元。其中一產業由68.57億元增加到88.53億元,增加19.96億元。二產業由60.79億元增加到96.7億元,增加35.91億元。三產業由44.21億元增加到79.1億元,增加34.89億元。縣域財政總收入增加 6.11億元。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4.4%,農民人均純收入2968元,分別比2000年提高0.5個百分點、638元。

2、工業拉動作用不斷增強。縣域工業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了造紙、食品、機械、紡織等一批支柱企業。縣域經濟二產業占GDP的比例由1999年的35.02%增加到2003年的36.5%,上升1.5個百分點,一產業占GDP的比例由1999年的39.5%下降到2003年的33.5%,下降6個百分點。2003年縣域二產業增加值96.7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79.31億元,占GDP的比重達30%。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7%,科倫制藥、新華啤酒、長康麻油等一批骨干企業為當地財政增收、擴大就業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在原有布局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近兩年來,各地認真規劃,開發了6個工業園區。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投入建設資金5億元,平整土地7600畝,修建園內道路62.3公里,新建變電站4個,引進了一批企業。預計2004年各縣(市)區工業園可完成工業產值95億元,稅收1.6億元,吸納就業人員2.5萬人,其效益相當于增加一個中上水平的建制縣。

3、農村經濟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正在被逐漸突破,“基地農業”、“公司+農戶”等規模經濟模式逐漸興起。目前,全市已形成畜牧、蔬菜、水產、竹木業等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農產品基地420個,基地總面積588萬畝,其中蔬菜130萬畝,油料160萬畝,意楊80萬畝,玉米30萬畝,茶葉24萬畝,藥材12萬畝,楠竹25萬畝,特種水產24萬畝。2003年,全市已培育出年產值50萬元以上的“公司+農戶”型農產品加工企業818家,比2002年增加62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13家,過5000萬元的67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正虹飼料、岳陽林紙、加華牛業、湘陰蕎頭、蘭嶺茶葉等龍頭企業已成為岳陽的知名品牌,其中正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進入飼料行業世界500強,湘陰蕎頭出口量達3萬噸,占全省蕎頭出口量的70%,全國的49%,其產品覆蓋了日本市場的45%2003年,龍頭企業完成產值62.8億元,農產品的二次轉化率為21%。農產品加工直接為農民增加年人平純收入86元。

4、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深化對外開放、借助外力發展縣域經濟已經形成為共識,縣域外的資本已成為各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03年,全市合同引進市外資金113億元,實際到位55.6億元,興建項目660個。各縣引資規模在全省僅次于長沙4縣,到位資金比2001年增加了47億元,比2002年增長2.17倍,招商引資項目比2001年增加了390個。大部分新開工的工業企業、加華牛業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岳華公路、S308線臨湘至通城段以及相當一些縣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基本上是利用縣域外資金建設的。

5、民營經濟異軍突起。目前,我市國有資本已經逐步退出大多數產業領域。國退民進,民營經濟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實力正在不斷增強。過來,縣域經濟中國有成分一統江山,現在,民營經濟開始唱起了主角,逐步成為縣域國民經濟的主體。僅以工業為例,2003年,縣域443家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民營企業占82.9%,創造的產值占84%,縣域民營經濟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全市民營經濟創造的高30% 5000多家鄉鎮企業通過賣、股、租等多種形式吸納民營資本,全部轉化為了民營企業。縣域經濟去年新上的301個工業項目,85%是民營經濟投資興建的。

 

二、當前全市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和長沙四縣以及全國經濟強縣比,我們在整體實力、競爭能力、發展速度等方面,都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一,經濟實力不強。2003年全市縣域GDP總量僅有264.3億元,比長沙4GDP總量少113.98億元。縣均GDP44億元,縣均財政收入1.92億元,縣域內人均GDP6094元,分別比全國百強縣少97.1億元、3.54億元、11333元。全市縣域經濟最好的汨羅市2003年實現GDP46.81億元、財政收入3.04億元,GDP分別比長沙縣少78.59億元、比瀏陽少55.49億元、比寧鄉縣少36.59億元、比望城少20.37億元。財政收入分別比長沙縣少7.82億元、比瀏陽市少5.98億元、比望城少2.14億元、比寧鄉縣少1.36億元。縣域人平財政收入只有265元,比長沙市少543元,僅為長沙市的25%。

岳陽市縣域人口、縣域GDP占全市比重和全國平均水平大體相當,平均規模大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第二,競爭能力較弱。根據經濟日報去年1123日公布的“第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報告”,我市6 縣市在全國2026個縣市(不含市轄區)的基本競爭力排序為:汨羅市282位,華容縣393位,平江縣413位,湘陰縣427位,岳陽縣466位,臨湘市470位。該評價報告將2026個縣市的基本競爭力分為10個等級(AK),我市汨羅、華容B級,其他縣市均為C級。反映競爭能力的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比重、國有及其他固定資產投資、農民人均純收入、財政收入占財政支出比重等7項指標,我們都離經濟強縣有較大的差距(見表.4)。此外,我市縣域經濟中科學技術的貢獻率較低,科技型產業比重不大,廣大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科學技術在縣域經濟的應用范圍不廣,核心競爭力還需要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產業結構不優。縣域經濟特色不濃,各地之間結構趨同,缺乏瀏陽生物醫藥、花卉、望城現代農業之類個性鮮明的特色產業;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傳統農業產業仍然在唱主角;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農業生產生活服務還停留在相當原始的水平;產業鏈短,集約化程度不高,盡管近幾年來在食品飼料加工、肉牛養殖、林紙一體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但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不多,未能形成強勢產業鏈,其知名度、市場影響力、輻射半徑、規模效應還十分有限。

第四,城鎮化水平不高。全市縣域城鎮化率僅29.3%,全市65%的人口、90%的區域、83.9%的從業人員仍然在沿襲傳統的農耕文化。從三次產業的比例結構看,全市多數地方仍然是傳統的農業縣,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華容占到了43.7%,湘陰、岳陽、平江三縣均大于30%,城鎮化水平低,直接導致農村勞動力轉移難,農民增收慢,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見表.7)。

 

2003年,長沙縣工業企業年產值過億元的達23家,過10億元的2家,過5億元的3家,我市縣域還沒有一家這樣的航空母艦。2003年,我市縣域二產業比重僅為35%,比長沙四縣低12個百分點,一產業比重達33.5%,比長沙四縣高13.5個百分點。其它諸如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衛生體系、文化教育社會事業建設等,我們離發達地區也有很大的差距。

 

三、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意見

縣域經濟是岳陽經濟的重要基石。壯大縣域經濟,對于解決中央高度關注的“三農”問題,保障社會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縣域經濟高度重視。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當前的宏觀形勢非常有利于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性,正視差距,增強緊迫感,搶抓機遇,積極采取措施,努力追趕長沙地區和全國經濟強縣,切實把縣域經濟抓上去。

1、切實搞好宏觀規劃。要堅決克服憑長官意志定盤子、朝令夕改、搞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良做法,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堅決貫徹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認真搞好縣域經濟的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規劃,明確縣域發展的奮斗目標,有計劃、分步驟、堅定不移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2、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興縣戰略。發展縣域經濟,要跳出“農”字找出路,摒棄長期以來縣域主要抓農業的傳統做法,把工業化作為實現“三化”的重要和首要一環,確立以工業化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把工作重心放在工業化上,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從工業化入手抓三農問題。當前,要特別注重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立足農業資源,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拓寬縣域居民的增收和就業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工業化,以工業反哺農業、帶動服務業,加快“三化”進程。

3、加速農村城鎮化。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優化城鎮基礎設施、發展涉農工業等措施,引導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降低第一產業的比重,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加速城鄉一體化,首先必須進一步優先做大縣城。縣城是一個縣的經濟中心,顯而易見,縣城經濟上去了,縣城經濟的聚集和輻射能力加強了,才有可能帶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6個縣城要進一步擴容,按1530萬人的目標規劃建設。圍繞農民進城,抓好住宅小區開發,解決建設無序、管理難的問題;著眼聚集產業,抓好基礎設施完善配套,解決投資成本高、招商難的問題;立足繁榮市場,抓好服務業發展,解決人氣不旺、就業難的問題,使縣城真正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主要載體。同時,支持地處交通樞紐、有較好工業基礎的14個中心鎮加快建設。

4、突出發展特色產業。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命力。要突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做法,避免縣域之間結構上和產品上的重復雷同,積極挖掘和發揮縣域特色,以市場為導向,因縣制宜,揚長避短,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發展個性鮮明的特色經濟,走有特色的發展路子。著力做大林紙一體化、肉牛養殖、豆制品加工、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和品牌,構建不同縣域特色的產業、產品體系。

5、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從岳陽縣域經濟的財政實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看,壯大縣域經濟,不可能更不應該由政府包辦。縣域行政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致力于改善基礎設施,維護市場秩序,進一步放寬準入門檻,積極扶持優惠,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上,大力推行“投資多元化、企業股份化、體制私有化”的做法,鼓勵和促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使非公有制企業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

6、積極推進科教興縣。要充分認識科技、教育對振興縣域經濟的重要作用,積極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大力開發和引進先進技術,努力擴大高新技術在縣域經濟各產業的應用,積極發展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業。大力發展和改革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加快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縣域經濟發展緊缺的實用型人才。通過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解決縣域經濟的結構性和素質性矛盾,促進縣域經濟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增強縣域經濟的科技含量,提高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一卡二卡三卡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久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高潮A级按摩中文片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精品呦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