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反復證明,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于隊伍建設,在于干部隊伍潛能的激活和素質的提升。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縱觀岳陽縣近年發展歷程,從國有工業商貿企業的改制到所有企業民營化,從農業尋求縣域經濟的突破到“工業強縣”戰略的確立,從工作的平衡推進到確立“兩環一線”和園區產業的重點突破,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思路的大調整,都帶動了發展的大提速、實力的大提升。
一要圍繞政策優惠來解放思想。近幾年,岳陽縣圍繞加快發展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也落實得較好,但無論是認識的深度還是優惠的程度都還遠不適應大發展的要求。岳陽縣周邊的寧鄉、瀏陽發展這么快,關鍵是思想解放,一方面舍得前期投入,為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另一方面,舍得向外來投資者優惠,在稅收以及手續辦理費用等方面積極為投資者提供優惠。透過這些,我們要真正理解先予后取、小“舍”才有大“得”的道理,真正明白能優惠、敢投入是一種膽量、一種胸懷、一種智慧,不優惠就引不進企業,只有實行有賬可算的優惠才是對一個地方的長遠發展真正負責,從而自覺把思想統一到適應發展的需要,為了長遠利益而優惠現有投資者上來,統一到集中財力辦大事,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能帶動全縣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上來。
二要圍繞轉換角色來解放思想。當前,有不少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管理者”,而不是一個“服務者”。岳陽縣要加快發展,實現干部角色定位的轉換是當務之急。只有轉換了角色,經濟建設主戰場才能開辟,干事創業氛圍才會濃厚,政務環境優化才有可能。全縣上下要開展干部角色轉換的大討論,引導干部經常問一問自己,“當官到底為什么”,找準角色定位,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問題上,自覺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作為一種價值取向;經常問一問自己,“當官到底做什么”,自覺履行服務職能,真正對人民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發展負責。要注意改變用人導向,注重從經濟建設主戰場,從維護大局穩定的一線,從對縣域經濟發展有建樹且有能力的人中去發現、選拔人才。要從機制上約束干部轉換角色,強化有錯無為問責,切實治理領導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冷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不作為”等衙門作風。
三要圍繞寬容失誤來解放思想。事在人為,業在人創,成就大事業,就要鼓勵探索,寬容失誤。寬容失誤,發展才有希望。加快發展從來就是要突破常規、勇于探索。探索不一定成功,但是不探索永遠不會成功。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都要寬容探索中的失誤,允許創新中的曲折,善待改革中的失利,為大膽干事的人撐腰,為開拓進取的人鼓勁。寬容失誤,也是一種美德。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有寬容之心,包容之量。寬容失誤,目的在于鼓勵創新。開拓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廣大干部要有敢闖敢試的勇氣,在對待政策上,要看重“政策沒有限制什么”,著眼于紅線外的廣闊空間;在推進工作上,要敢涉沒有先例的“盲區”,敢走矛盾復雜的“難區”,敢沖不合時宜的“禁區”。要以創新的思路研究破解難題、排除困難的具體辦法。縣委將堅決支持開拓創新的人,保護大膽干事的人,重用干成大事的人,特別是將重用年輕、有專長、外交能力強的人,淘汰無所作為的人,懲處混事壞事的人。
四要圍繞人才開發來解放思想。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目前,我們干部隊伍后備人才儲備不足,鄉鎮和縣直部門人才斷層,企業專業人才缺乏,這已成為影響我縣發展的瓶頸,必須著力解決。首先,要大膽引進人才。走出“引進人才會增加人員和財政負擔”的認識誤區,從“人才就是財富創造者”的高度來看待人才引進的重要性,要從“現在還不加大引進力度,我們將難負歷史重任”的高度來認識緊迫性。從今年起,要健全人才引進補充機制,開通“人才直通車”,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每年安排一些編制計劃,從全日制學校公開招聘人員到縣直和鄉鎮工作。其次,要創造條件留住人才,從政治上關心人才,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大張旗鼓地獎勵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人才;建立集利益、榮譽和社會保障等于一體的提高人才待遇的激勵機制,做到用待遇留人;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創業的優良環境,不斷改善工作條件,做到用事業留人。第三,要量才施用用活人才。完善人才流動機制,打破縣直和鄉鎮的界限,將人才配置到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和崗位,特別是經濟建設主戰場。
二、堅定不移地推進能力提升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既是永葆黨的先進性與活力的需要,也是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經濟強縣的重要保障。廣大干部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加強能力建設,學會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遵循科學規律來思考問題,指導工作,謀劃發展。
一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作為行政者,首先,要把法律意識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中。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作決策都要從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都要考慮經濟、社會和法律效果的統一,不能超出授權作決定,不能違反上級政策、違背法律法規作決策。今后,縣里對違法違規審批出臺政策的要實行責任追究。其次,要把依法辦事的原則貫穿于具體問題的解決中。只有依法辦事才能最終妥善化解矛盾。面對矛盾,所有的同志都要學會將靈活性與依法辦事的原則性有機結合起來,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把矛盾化解到位。再次,要把遵紀守法貫穿于領導干部的全部工作和生活中。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自覺帶頭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做黨紀國法所禁止的事情,更不可知法違法,對于違法行政,要敢抓敢管。通過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營造出風清氣正的行政執法氛圍。
二要提高項目運作的能力。運作項目是干部的一項基本功。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運作項目不只是喝酒吃飯,不能習慣于用行政套路抓招商。要學會找項目。學會分析形勢、研究政策、掌握信息,把握項目的脈絡,善于從“蛛絲馬跡”中尋找項目;重視項目庫的建設,立足我縣實際,對接國家宏觀政策、對接發達地區產業,精心包裝和策劃項目。學會與人打交道。這是運作好項目的先決條件。與人打交道要學會做“四種人”:加強學習,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做有知識的人;胸懷大局、事業為重,做有品位的人;看重平時與長期的聯系和溝通,做有感情的人;全心全意為項目服務,讓上級部門和老板滿意,做有誠信的人。要培養鍥而不舍的韌勁。引進項目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時還要遭到冷遇,受點委屈。我們要把跑項目當作是對我們毅力、意志的一種鍛煉、一種考驗。對看準了的項目,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要盯住不放,直到成功引進。要重視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抓項目的機制,強化抓項目的責任,實行重點項目“專門班子、專項經費、單獨考核、單獨獎勵”,加大重點項目的協調力度,確保如期推進。
三要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和諧社會是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發展的基本目標。在強力推進經濟強縣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一種責任來擔當,作為一種氛圍來營造。要在共事中增進班子和諧。孤則易折;眾則難摧。各級領導班子都要從大局出發,善于從團結中獲取力量,從合作中找到快樂;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將分工負責與集體領導有機統一起來,使班子成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高度一致。每位領導干部都要堅持換位思考,遇事多商量、多溝通;要加強道德修養,培養容人的雅量、容事的氣度,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和諧氛圍。要在加強機關建設中增進單位和諧。加強對機關干部的管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健康的思想成為主流。加大機關建設力度,通過改善辦公條件,改變機關面貌,使干部職工精神振作,有集體榮譽感、幸福感和歸屬感。要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讓干部職工在活動中增進理解,增強團隊意識。要在改善干群關系中增進社會和諧。干群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形式和重要內容。干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和前提。當前,改善干群關系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中央的惠民政策,這是目前容易引發基層群體性矛盾的重要方面;從群眾要求最強烈、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入手,撲下身子辦實事,化解老矛盾,解決新問題;抓苗頭、抓典型,依法打擊擾亂機關秩序、封堵道路等損害公眾利益的人和事。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作風建設
一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艱苦創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招商引資、公務接待要熱情,但不能搞沒有“度”的高消費;要走出去開眼界、長見識,但不能搞無目的的公費旅游;要與時俱進地改善機關條件,但不能欠賬辦事,相互之間也不能攀比。要認真堅持和完善三級財務監(代)管,繼續實行公務接待限額和現金結算制度,進一步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若干規定的執行。
二要始終保持務實求為的作風。面對建設全省經濟強縣的繁重任務,全縣各級領導干部要把精力傾注在抓落實上。堅持突出重點抓落實。首先,圍繞招商引資抓落實,這是加快發展的關鍵。對此,各鄉鎮、部門和縣級領導要不遺余力,超額度、高質量地完成今年初分配的任務。其次,圍繞項目承辦抓落實,做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抓到底。再次,圍繞化解矛盾抓落實。特別是對于工作中的難題、多年沉淀的老問題,要有不懼困難的勇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盯住不放,一件一件加以解決。要嚴格考核抓落實。目前,我縣考核基層工作的辦法得到了普遍認同,要繼續堅持,更要進一步完善,不僅要將考核落實到單位,而且要落實到個人;不僅要獎優,而且要罰劣;不僅要與評優評先掛鉤,還要與經濟利益和干部任用掛鉤,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要強化導向抓落實。為政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要,在于導向。實踐證明,重用正直的、實在的、能干的人,我們的工作就順、事業就興、風氣就正。樹立正確導向,應堅持做到“三個不能”:對那些長期在基層一線,吃了苦、受了累的同志不能遺忘;對那些默默無聞、埋頭苦干、不跑不要的同志不能冷落;對那些敢于負責、善謀實干、甘于奉獻的同志不能虧待。要把干事創業作為一面旗幟來凝聚人心,作為一把尺子來評判功過,作為一種導向來任用干部,真正讓那些工作能力強,業績比較突出,群眾公認的同志得到重用。
三要始終保持雷厲風行的作風。見事早、出手快,才能把握機遇,贏得主動。要暢通政令。加強能級管理,堅持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做到一級服從一級。對縣委、縣政府作出的決策,確定的目標任務,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要強化大局意識,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凡是有利于全局的事,哪怕犧牲一點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也要積極、主動地去做,決不能堅持本位主義、從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決斷事項,決不允許任何地方、任何部門成為“獨立王國”。要提高工作效率。始終保持只爭朝夕的緊張節奏,敢于爭先的進取精神,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追求高效率,體現超常規,實行滿負荷,力求新突破。強力推行首問負責制,切實做到首問負責不推諉,主動協調不扯皮,限時服務不拖延,以工作的快節奏確保服務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