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和新型城市化進程,實現城市長遠發展目標和近期建設的有機結合,促進湘潭縣社會經濟全面、健康、協調發展,圍繞縣委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兩型引領、工業帶動、領跑湘潭、進軍五強”戰略目標,根據湘潭縣縣城建設現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需要,特編制《湘潭縣縣城近期建設計劃(2010~2012年)》(以下簡稱《近期建設計劃》)。
一、縣城建設概況
1、建設現狀
近年來,湘潭縣縣城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計達到23億元,建成區面積已拓展到11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七縱四橫的路網骨架,城市人口發展到近11萬人;2009年全縣城鎮化率達到29%,縣域經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
2、存在問題
一是建成區規模偏小。與長、望、瀏、寧、醴等縣市相比差距甚遠(見附表1)。二是縣城建設品味不高。 缺乏現代都市氣息、建筑檔次低,缺乏特色。城市臟亂差現象較為突出,城市環境急需提升。三是城區道路骨架不完善。與湘潭、株洲缺乏城市快速路聯系,嚴重阻礙了縣城經濟的發展。
3、發展優勢
一是”兩型社會”建設機遇。天易示范區的設立為縣城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
二是縣城區位優越。湘潭縣處于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區,北靠湘潭市、東臨株洲市,距省會長沙僅40km,良好的區位條件使湘潭縣能迅速接受長株潭等城市的經濟、技術、信息的輻射與傳播。
三是交通方便快捷。湘潭縣現有已建成通車的上瑞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有107、320國道穿越全境,貫穿縣域南北的長潭西線即將建成通車,規劃中的上瑞高速南復線、寧花高速延長線橫貫縣域中南部,建設中的武廣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插邊而過。湘江、漣水、涓水流經境內,便利的交通為加快縣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1、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統籌城市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目標,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大力弘揚縣域精神,實施”工業帶動”戰略,加速推進天易示范區建設步伐,建設宜居縣城。繼承和發揚湖湘文化的優良傳統,重視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大力培育和壯大休閑旅游業、商貿流通業,促進經濟發展的多元化。
2、原則
實事求是的原則,處理好近期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條件的關系。
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的原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以人為本的原則,維護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
協調發展的原則,合理確定發展規模與速度,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
合理用地,節約土地的原則。
三、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型引領、工業帶動、領跑湘潭、進軍五強”的總體發展思路,將湘潭縣建設成為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大為改善、社會事業和諧發展的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初步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力爭在未來3到5年,保持縣域經濟總量穩居湘潭市五個縣市區首位,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前五強。預計今后三年即至2012年底,湘潭縣城鎮化水平達到40%,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3k m2,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0%,縣城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四、重點內容
本次縣城近期建設計劃考慮范圍為天易示范區(湘潭部分),總面積98.9平方公里, 建設思路是:大力向東、向南推進,適當向西拓展,著力提質改造建成區,加快完善湘江沿線建設。
(一)建設規模
本計劃測算縣城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為11.8平方公里,年均用地為3.9平方公里。到2012年,建成區面積為23平方公里,人口為20萬人。具體是:
2010年新增居住、公建用地1.7平方公里,工業用地1.4平方公里,總計3.1平方公里。
2011年新增居住、公建用地2.1平方公里,工業用地1.9平方公里,總計4平方公里。
2012年新增居住、公建用地2.2平方公里,工業用地2.5平方公里,總計4.7平方公里。
(二)建設重點
1、片區建設:一心一帶、四軸八片
一心:對以行政中心為核心的建成區提質改造,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優化人居環境,營造現代都市氣息。具體項目是:雪松路、云龍路、玉蘭路、鳳凰西路、白石文化廣場、瑞鴻賓館、行政中心以及沿街立面改造等。
一帶:以濱江風光帶、文體旅游公園、湘江國際、濱江花苑*國際新城、金霞美墅二期、易俗河港區一期工程建設為重點,全力打造湘江生態經濟帶。
四軸:啟動天易大道拓寬改造、武廣大道、芙蓉大道、楊柳路建設工程,形成主導發展軸,帶動新區發展。
八片:以裕都名苑、國土局辦公大樓、商業中心、金霞小學建設為重點,完善金霞新區綜合服務功能,提升人氣,帶動天易大道沿線商業、居住用地開發,打造金霞高端服務基地。
以園區十大工業項目建設為龍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大力向南推進天易工業園、城南工業園建設,實現經濟總量的跨越式增長。
以天易大道拓寬改造為契機,加快浙湘興業園開發建設,培育LED產業基地。
充分利用金霞山、向東渠等良好的山水資源,通過開發高檔別墅區,示范性住宅小區、金霞山森林公園、建設高壓走廊綠化帶、向東渠景觀工程等項目,大力提升城市品味。
以兩型示范為先導,以芙蓉大道、武廣大道為支撐,以湘鋼70萬噸不銹鋼深加工項目為引擎,高標準建設好精品鋼材園,引領向東渠以東片區快速發展。
充分利用交通優勢,積極推進赤湖綜合發展片區商業用地、居住用地開發,打造一批標志性建筑、示范性住宅小區,高標準建設好高爾夫球場。
以大鵬西路、香樟路、湘蓮大道建設為支撐,以綠色食品物流中心建設為龍頭,拉動西城區發展,搭建城鄉統籌平臺。
充分利用梅林橋鎮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和便捷的交通區位,積極推動冀東水泥生產項目建設,引導形成新型建材園。
2、項目建設: 本計劃重點建設項目(見附表2、3、4)包括路網工程、市政設施、公共設施、居住、工業、環境整治約126項,預計投資總額約131.6億元。其中:
2010年路網工程(含對外交通工程、城區新建道路工程,道路提質改造工程)建設項目16項,計劃投資16.9億元(路網建設工程投資概算包括給水排水、電力與燃氣等造價);市政與環境整治建設項目5項,計劃投資1.5億元;公共設施建設項目8項,計劃投資4.1億元;居住建設項目7項,計劃投資2.4億元;工業建設項目4項,計劃投資12億元;以上總計重點建設項目40項,計劃總投資36.9億元。
2011年路網工程建設項目19項,計劃投資7.9億元;市政與環境整治建設項目6項,計劃投資2.3億元;公共設施建設項目10項,計劃投資7.1億元;居住建設項目8項,計劃投資3.8億元;工業建設項目5項,計劃投資21億元;以上總計重點建設項目48項,計劃總投資42.1億元。
2012年路網工程建設項目13項,計劃投資15億元;市政與環境整治建設項目5項,計劃投資2.3億元;公共設施建設項目10項,計劃投資7.7億元;居住建設項目6項,計劃投資5.6億元;工業建設項目4項,計劃投資22億元;以上總計重點建設項目38項,計劃總投資52.6億元。
五、保障措施
本次縣城近期建設計劃編制完成經批準之后,將作為湘潭縣政府、各職能部門近期共同的行動綱領,應充分發揮近期建設計劃在協調城市發展和建設中的綜合調控作用,使之與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同步進行,兩者互相協調、互相補充,共同發揮對城市發展的指導作用。具體保障措施為:
1、加強《縣城近期建設計劃》對建設的指導。本計劃建立的建設項目庫,為年度建設計劃確定的基礎,各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年度建設計劃,每年進行建設績效的回顧和反思,根據發展情況作出調整,實現滾動計劃,指導城市有序發展。
2、建立以近期建設計劃為依據的立項審批制度。相關部門在進行項目的立項審批時,必須以近期建設計劃所確定的內容作為依據,項目不符合近期建設計劃要求的,不得批準建設項目建議書;確有必要增加的項目,應經過充分研究和論證,并按規定程序嚴格審批。
3、建立以近期建設計劃為基礎的土地供應制度。建設用地的供應總量和供應結構必須以近期建設計劃為依據進行嚴格管理,項目不符合近期建設計劃要求的,國土部門不予辦理用地手續;確有必要增加的項目,應經過充分研究和論證,并按規定程序嚴格審批。
4、建立以近期建設計劃為中心的規劃管理審批制度。項目選址必須以近期建設計劃為依據,項目不符合近期建設計劃要求的,規劃部門不得核準規劃選址;確有必要增加的項目,應經過充分研究和論證,并按規定程序嚴格審批。
5、建立以近期建設計劃為準則的規劃監督檢查制度。審批后的近期建設計劃應向社會公布,接受人大、政協、公眾和上級部門的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近期建設計劃進行建設的,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查處。
6、建立以近期建設計劃為目標的領導責任制。近期重點建設項目要明確實施主體,落實各級領導責任,建立完善的行政檢查、行政糾正和行政責任追究機制,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擅自違反近期建設計劃進行建設的,必須承擔相應的行政或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