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情況
湘潭縣是湖南農業大縣,全縣國土面積251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6.975萬公頃,其中水田6.294萬公頃,基本農田5.81萬公頃,有中型水庫5座,小一、二型水庫133座,大型灌渠韶山南、北干渠流經湘潭縣境內93.3公里。
1988—2006年初期間,縣水利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國土局和縣農業局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大面積建設資金有1.5億人民幣,開展大田平整22處,整理水田1.63千公頃,建設標準糧田4萬畝,建設節水示范面積3萬畝,結合土地平整,標準糧田建設,規劃、建設農田機耕道、田間路,便于農業機械的運行和操作。80年代初,原古城鄉的九龍、兆托村率先實施田埂硬化,全縣各地相繼以國家投資為主體的田埂硬化建設發展很快,到2005年止,田埂硬化面積達0.8千公頃,主要集中在古城、泉塘子和青山橋等地。
1988—2005年期間,田間排、灌渠系建設速度快,1988—1995年主要是原有排、灌渠清淤、整修,1995—2005年,由于耕種機、收割機、插秧機、池塘清淤機等農業機械耕作面積的不斷擴大,主要是渠道改變拉直與機耕路、田間道配套修建以及渠道三面硬化工程。通過歷年不斷的建設,湘潭縣農業基礎設施有一個較好的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湘潭縣農業面積大,多年來,除國家投資進行集中連片的大面積區域建設外,對農田小水利的投資非常有限,農業基礎設施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農業基礎設施普遍老化,年久失修;
2、灌、排渠道淤塞,渠道滲漏嚴重,農業用水利用率低,灌渠不能達到設計灌溉能力,排渠排水不暢,形成內漬;
3、少數平坦地區機耕道窄小坑洼,田間道稀少,農業機構耕作不便,人工消耗大。
三、建議
湘潭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面積大,范圍廣,投資金額巨大,任務艱巨。
1、中央、省、市、縣級財政須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扶持力度,擴大建設面積和建設區域,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
2、充分調動農民自主建設的積極性,結合中央、省、市、縣財政的支持,充分發揮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積極組織自籌(籌資、籌勞),合理分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