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糧食主產縣,糧食生產在全縣種植業中居絕對優勢地位。到2006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187萬畝,單產達506公斤,糧食總產94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達857公斤,可為社會提供商品或加工轉化的總量達50萬噸。糧食生產的發展、商品總量的增加,為糧食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對促進畜牧業、食品加工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增加糧食供應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為主要特征的糧食產業在湘潭縣十大基礎產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基礎中的基礎。

 

糧食產業發展應圍繞三個環節開展工作: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全面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改善糧食品種結構,提高糧食產品質量,適應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延長糧食產業鏈條,全面提高糧食產業的附加值。

 

一、糧食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糧食播種面積大。全縣水田面積95萬畝,雙季稻適宜種植面積88萬畝,常年水稻播種的面積已達170萬畝;單產水平高,96年已實現全縣成建制過噸糧,近三年水稻單產均在500公斤左右,單產、總產居湖南第一位;人均占有糧食總量較大,近三年人均占有糧食總量均在800公斤以上;可供加工轉化的商品糧總量多,近三年商品糧總量均超過47萬噸,為糧食產業發展提供了較雄厚的物質基礎。

 

農業、水利、農機等技術推廣和服務網絡較健全,農業技術普及率較高;落實糧食生產的政策到位,農民對土地珍惜,種糧積極性高;人均占有耕地相對少,對品質產量追求積極;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較完備,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強,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為糧食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和自然條件。全縣已建成堤垸33143公里,撇洪渠55149公里,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134座,中型河壩2座,固定機埠1400多處,總功率6.7萬千瓦,山平塘5.94萬口,且有韶山灌區南、右、左干渠95公里從我縣通過,基本能擔負全縣113萬畝耕地的灌排和114萬人口飲水及生命財產防洪安全的責任。全縣擁有犁田機43150萬臺,植保機械1.1萬臺,排灌機械6.3萬臺,農副產品加工機械7456臺,農田拖拉機6230臺,聯合收割機1720臺,農機總動力達到101.1萬千瓦。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改造中低產田22.07萬畝,建成節水農業示范面積2萬畝,襯砌高標準渠道642.66公里,修建機耕路294.33公里,通過標準糧田建設項目,建成標準糧田6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達3000多萬公斤。

 

全縣有新皇糧米業、裕湘米業等一批較有實力的糧食加工銷售企業,有較完備的銷售網絡,已被市政府審核定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且培育了一些好的品牌,如新皇糧米業稻米產品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為糧食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加工轉化基礎。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全縣絕大部分種糧農戶是以家庭承包責任田為基礎,生產經營規模小,存在著種糧就是解決自家吃飯問題的落后理念,規?;?、標準化發展阻力較大,加上種糧的比較效益差,對農民種糧積極性有一定影響。糧食加工銷售企業規模偏小,資金實力不強,全縣雖有稻米加工企業27家,但市級龍頭企業僅二家,其它均為小作坊式,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能力打造精品,特別是企業自己難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深度開發基礎十分薄弱,這些均制約著糧食產業的快速和健康發展。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御洪澇旱等災害能力較弱,主要表現在中小型水庫病險隱患嚴重,堤垸防洪標準低,排灌渠道工程老化,工程受益面積日益萎縮。在現行財政體制下,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致使新技術推廣慢、普及度差,農業服務體系公益性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乏力,生產環境有惡化趨勢。

 

二、產業發展的目標和要求

 

穩定種植,提高總量。落實嚴格的土地政策,保護耕地,確保耕地占補平衡,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全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5.8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00.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180萬畝以上,全年糧食總產量不低于90萬噸。

 

保護環境,提高品質。要嚴格禁止工礦企業對農業環境造成污染,加快治理和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快農業新技術推廣步伐,花大力氣推廣無公害、綠色種植,逐步將我縣建設成無公害、綠色糧食產品基地縣。

 

優化品種結構,適應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以銷定產,重點保護全縣53.3萬畝無公害基地,建設10萬畝綠色食品稻米生產基地,發展高產的飼料專用糧、米粉專用糧、高檔米制食品專用糧、高檔優質稻和旱雜糧。主攻以綠色食品為主導的優質糧生產基地建設,逐步推行優良品種規?;蜆藴驶N植,優質稻種植面積要達到120萬畝,其中高檔優質稻面積要達到35萬畝。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糧食產品品牌。重點扶持1-2家糧食加工龍頭企業,以扶持新皇糧和裕湘兩家企業為重點,幫助企業實現農企聯合的產業鏈接,鼓勵企業加大科研開發的力度,幫助企業與其它省內大型聯合開發提高糧食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加快綠色食品稻米生產和營養米品牌開發,提高附加值,提高糧食產業比較效益,實現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強化人本理念,引進培育人才。在充分發揮專家服務基地人才優勢、健全科技特派員制度和合理利用現有人才的基礎上,培養和引進一批能夠支撐產業發展的科技和市場人才。加大投入,健全機制,著力培育新型農民。為糧食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三、產業發展的對策

 

強化組織領導。在恢復和發展糧食生產領導小組的構架下成立縣糧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縣長王永紅任組長,縣農業局局長左菊香任副組長,農辦、糧食局、發改局、水利局、農機局、開發辦、財政局、國士局、環保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并在農業局設立糧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從相關單位或農業局內部抽調3-5人組成工作小組。各鄉鎮組建相應機構,確保糧食生產領導人員到位,精力到位,在組織體系上形成合力。

 

明確工作職責。縣糧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縣糧食產業發展工作;縣農業局負責制定和落實全縣糧食生產規劃;縣農辦協調糧食產業的整體工作,組織相關情況的專題調研;縣發改局負責將產業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統籌安排糧食產業有關項目的實施和建設;縣水利局負責以水利工程為主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提高全縣農業的旱澇保收能力,降低洪澇和干旱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縣農機局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為中心,組織開展各項農機服務,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縣農業綜合開發辦積極爭取重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加大對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全面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縣財政局負責產業化發展資金和支農項目配套資金的組織落實和及時到位;縣糧食局制定扶持糧食加工企業的規劃,并負責組織有關企業發展訂單生產,保證收購資金到位;縣國土局和農業局做好全縣的土地保護,特別是耕地保護,確保占補平衡,質量不下降;縣環保局全面加強對全縣農業環境的保護,禁止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防止農用地受到工礦業有毒有害物的污染;各鄉鎮的職責主要是服從和服務產業發展。

 

制定可操作的發展方案

 

——制訂促進糧食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糧食生產種植規模按照《湘潭縣農業生產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執行,重點圍繞保面、增產、提質、增效的目標,實施高檔優質稻一地一品種植和基地化生產戰略,分年度由農業局擬訂糧食生產計劃和優質稻開發計劃,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執行。糧食加工企業扶持方案由縣糧食局按照《湘潭縣糧食產業開發發展十一五計劃》要求分年度細化,提出年度的重點扶持方案。重點做大做強新皇糧綠色食品大米和營養米的品牌開發。

 

——水利局、農業局、開發辦、農機局、國土局等部門通力協作全面實施糧食生產綜合能力增強行動,加快解決農業基礎設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制訂糧食產業化的各項標準和操作規程,種植標準和規程由農業局制訂,加工標準和規程由龍頭企業制訂。

 

——實施人才興業戰略,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落實和出臺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

 

——深刻領會、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支農、扶農、惠農政策,完善農業四項補貼的發放辦法,確保四項補貼在穩定糧食生產、促進產業發展中發揮應有的政策引導作用。

 

——建立健全縣級財政投入糧食產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國家財政糧食獎勵資金用于農業的投入不得少于50%,應主要彌補農業、水利、農機、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工作經費的不足和重要項目的配套,以及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建設和農民培訓。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應重點扶持糧食加工企業和農民生產合作組織,鼓勵農民生產合作(協會)的建立和正常運轉,以提高糧食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加強生產基地與加工企業的緊密聯合,縣級財政除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十大基礎產業建設外,還要提供一定的工作經費,保證各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開展調研、科研、考察、學習、培訓和組織有關活動的工作經費。要設立專項獎勵資金,獎勵在糧食產業化發展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和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政府在財政許可的情況下,拿出資金鼓勵和組織農戶進行拋荒地復墾,鼓勵開展土地整理和土地改良,鼓勵扶持糧食加工企業搞好生產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長期實施。

 

——建立促進糧食產業發展責任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主要討論糧食生產發展的規劃,協調和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加快發展的途徑。聯席會議由縣農業局召集,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主持。

 

——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制度,重點督查鄉鎮種植計劃的落實情況,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企業兌現情況和責任單位工作職責履行情況。

 

完善服務體系

 

——以全縣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為契機,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公益性職能發揮,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保證經營性職能正常有序運轉。

 

——利用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廣校等平臺和載體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和產業化人才。

 

——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立科學和市場信息體系,重點建設縣農產品信息網。

 

——建立健全糧食產業預警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制訂農業自然災害、農業有害生物、農業生產突發事件和農產品市場信息等預警制度和應急處置方案。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AⅤ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午夜 | 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90少妇 |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