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洲村全村總面積為450公頃,轄15個村民組,共有324戶,人口1196人。只有一條道路與外部聯系,交通欠便捷,區位條件在一定程度制約該村的發展。
該村地形為平原地帶,適宜種植水稻,園地及其它各類經濟作物,發展漁業等養殖業。
河洲村產業結構以農產品種植為主,同時輔以養殖業。農產品種植主要以水稻生產為主,兼有蔬菜種植、藕和漁業養殖業,村中無特色產業。村中無工礦產業。近六年經濟發展情況表如下
經濟發展情況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6 |
第一產業 |
364萬元 |
405萬元 |
441萬元 |
435萬元 |
449萬元 |
480萬元 |
農業 |
190萬元 |
215萬元 |
196萬元 |
193萬元 |
195萬元 |
199萬元 |
畜牧業 |
165萬元 |
167萬元 |
216萬元 |
210萬元 |
220萬元 |
245萬元 |
漁業 |
9萬元 |
22.8萬元 |
29萬元 |
32萬元 |
34萬元 |
36萬元 |
人均收入 |
2319元 |
2595元 |
2800元 |
2980元 |
3200元 |
3446元 |
1、 公共服務設施
村內公共服務設施相對缺乏,教育設施不全,村民基礎設施缺乏。
2、 衛生環境問題
生活垃圾沒有固定堆放點,村集體也不負責填埋,垃圾到處可見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3、 排水
大部分村莊明溝排水系統年久失修或堵塞,甚至根本不存在,部分道路進行了硬化但沒有修排水溝。
4、 資源浪費
河洲村屬于平原地區,但是卻沒好好規劃利用,起到經濟效益作用,對土地資源造成浪費。村民建房隨地而起,對土地浪費也比較嚴重。
5、 道路交通問題
河洲村村域內的幾條主要道路雖然都基本硬化水泥,但并沒達到硬化入各組各戶,不成系統,不利于帶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同心組居民的交通成問題。
6、 經濟技術問題
科技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因此,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會成倍的提高農業產值,引進人才也是提高全村經濟的重要途徑。
7、 經濟基礎問題
河洲村內沒有任何工廠,沒有能帶動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所以招商印資是帶動經濟的重要方法。
1、生態環境優勢:
河洲村地勢為平原丘陵地帶,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有發展各種產業的空間。
2、領導對河洲村的重視
河洲村領導對河洲的發展建設非常重視,在今年國慶期間,安排全村干部去外地學習新農村規劃,還邀請專家來村指導工作。
3、政策優勢:
農村建設為當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在良好經濟環境和中國高速城鎮化進程中面臨較大的發展機遇。河洲村在農村建設的大好環境下又成為湖南省全面小康示范村之一,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
1、 產業發展定位
依靠省市、縣、鄉鎮相關政策及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結合河洲村自身的資源環境優勢和良好經濟基礎,以水稻種植為主導產業,輔以其漁業養殖和蔬菜種植業、發展休閑旅游業的新型示范村。
2、發展構思
(1)河洲村黨支部依托本地資源,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道路,有效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集體經濟日益雄厚。
(2)進一步部加大對村域基礎設施的投入,對還沒有同通硬化道路的組進行道路硬化,爭取水泥路到戶,并在水泥路旁邊配套邊溝,改進排水系統。加強對電網的改造,保證三相供電網絡覆蓋率達到100%。
(3)扶持蔬菜產業,形成規模,提高效益。
(4)扶植花卉苗木合作社,引進優良苗,充分利用河洲村與市區的市場優勢。
(5)加大對人才的培養提高農民素質。組織培訓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通過多種渠道安置剩余勞動力。
(6)引進民營經濟項目的投資。招商引資,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0萬元。
3、發展任務與目標
河洲村近期的經濟發展任務:到2010年人均收入達6000元,重點是以發展休閑旅游帶動結構調整,引進產業,通過產業化經營,發展民營經濟,打造農業品牌,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具體措施:
1)、全面種植優質生態稻。推行稻田圍欄養鴨生態治蟲,所有農作物無公害栽培,全面提升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益。
2)、創造條件,加大對民營經濟的引進,促進產業的轉型,爭取到2010年,工業產值達到村產業的20%,到2020年工業產值占到50%。
3)、發展休閑旅游業,利用本村環境優美,水面較多的優勢,發展農家樂和釣魚休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