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漢壽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縣域人口的80%以上,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推進全面小康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正是漢壽縣新農村建設由起步試點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在經過兩年的建設與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對當前的新農村建設形勢進行了分析與調研,形成了一些初淺的意見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充分肯定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

通過兩年的努力,漢壽縣的新農村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良好的開局。

(一)村民致富有了新的途徑。推進新農村建設,給農民帶來了增收的利益。200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900元,比2005年增加730元。一是增收渠道寬了。新擴特色產業基地19萬多畝,新建高效農業示范基地3萬多畝。二是產業鏈條長了。新增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農業品牌12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3個、農民經紀人隊伍3500多人。三是就業門路廣了。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萬人,總數達到14.2萬人,占全縣勞動力總數37.4%,年增務工收入近億元。

(二)村莊環境有了新的面貌。兩年來,全縣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6000萬元。一是推進了一批建設項目。硬化鄉村公路480多公里,完成水利工程近500處,實施國土整理、農業綜合開發6.6萬畝。完成改水6.4萬人,改廁3.6萬戶,新建沼氣池5000個。新增電視入戶4萬多戶,新建和改造村部168個,建宣傳文化墻144處、農民圖書室138個、體育休閑場155個。二是整治了一批宜居村莊。編制完成全縣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村莊布點規劃和131個村莊規劃,清垃圾1700多噸,清淤泥340多公里,清路障3000多處,完成農戶居住環境全面整改2.7萬戶。三是建立了一批示范樣板。通過開展“三級示范”,集中建了太子廟示范片,重點抓了21個市級示范村,建立了34個鄉鎮示范小區。

(三)村風和諧有了新的氣象。一是推進了民主管理。全縣組建各類理事會335個,參與人數3878人。由于制度健全、推行了民主管理,黨員“雙帶”本領明顯提高,支部班子戰斗力明顯增強。二是倡導了社會新風。評選出“新農村建設文明示范戶”1235戶,家庭關系、鄰里關系更加融洽。三是營造了和諧氛圍。去年來,示范村(點)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一例計劃外生育,民間糾紛、農企矛盾顯著下降,鄉風文明有了新的氛圍。

二、理性正視漢壽縣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困難

盡管漢壽縣新農村建設有了良好的開局,但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

(一)農業的增收空間十分有限。一是高效農業難以拓展,支撐力不強。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解決 “致富”問題。由于受資金、技術、土地流轉、市場信息等因素的制約,高效農業的發展比較緩慢,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十分有限。二是加工企業規模偏小,帶動力不足。目前雖然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規模較小,還沒有與農戶建立緊密的聯結機制,對農業的直接帶動作用有限。三是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群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二)農村的基礎建設機制不順。一是“三清”整治的長效機制沒有建立。農民亂搭亂建、禽畜散養、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等現象仍較普遍,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并沒有根本改觀。同時,盡管示范片、村、點的建設成效明顯,但管理維護的長效機制沒有形成。二是基礎建設的籌資措施急需完善。對籌資的方式方法研究不夠、創新不夠,鄉村兩級獎補措施不力,群眾自籌、社會捐資、“廠村共建”力度不夠,對農村公路建設、農村沼氣建設、農村水利建設等國家項目需要的配套資金,難以完成自籌。三是支農項目的資源整合還須加強。個別部門對于一些支農項目研究不夠,過于分散,存在“撒糊椒面”的現象,沒有根據辦點示范的需要,集中整合,捆綁使用,尤其應對示范片、示范村給予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

(三)農民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一是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部分農民和基層干部等、靠、要和自滿、畏難、依賴情緒嚴重,群眾投資、投勞的積極性不高。二是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相對來說,農民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技能,法律、科技、市場經濟知識不足,封建迷信、賭博、毀壞資源、早育超生、宗族勢力、社會矛盾等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象還較普遍。三是民主管理意識不強。一些村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所設監督機構沒有正常運作,部分村的村民代表會議,民主程度不高,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今后幾年,我們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宜居農村、培育新型農民,加速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從抓特色入手,發展現代農業。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突出三個“特色”。一是突出特色基地,擴張優勢產業,把規模化生產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途徑。立足“四鄉”特色,突出“六大產業”,發展“一鄉一品”。到2010年,全縣力爭建成特色基地120萬畝,新擴10萬畝,在優勢產業上實現全縣農民年均增收100元以上。二是突出特色加工,發展龍頭企業,把產業化經營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支柱。打造一批特色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到2010年,全縣力爭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50家,新增國家和省、市級龍頭企業10家,新增年加工產值10億元,新增各類農業品牌50個以上。三是突出特色組織,發展專業協會,把市場化服務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手段。圍繞“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2010年,力爭全縣新增農產品專業加工營銷小區10個、農民專業協會100家、農產品流通中介組織和購銷網點1000個、農民經紀人1萬人。

(二)從抓機制入手,建設宜居農村。要從創新機制入手,積極探索具有漢壽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一是創新示范引導機制,抓好辦點示范。推行“百個科局聯點村、千名能人幫小區、萬名干部進農戶”的辦點示范工作機制,繼續實行轉點擴面。到2010年,全縣初步建起“工業園區的新農村”、城郊 “三鄉(特產之鄉)”、“西湖水鄉”、“山丘林果”等四個各具特色的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及100個以上的示范村、200個以上的示范小區。二是創新項目整合機制,突出重點工程。進一步加大支農項目和資金的整合力度,每年投入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不少于1.5億元,其中縣財政直接投入不低于3000萬元。到2010年,全面完成村莊規劃,全面解決農村人口不安全飲水問題,50%以上的農戶用上衛生廁,沼氣用戶2萬個以上,所有行政村通上水泥路,硬化渠道1000公里以上,完成土地平整5萬畝以上,90%以上的農戶用上有線或無線數字電視,每個行政村有1家以上農民書屋100家、1個以上群眾文化體育團隊。三是創新長效管理機制,探索建設模式。認真總結新農村建設的經驗,重點推廣衛生保潔的長效管理機制,宜居住宅的“三清三改”模式,生態小區的環境整治模式,安全飲水的市場運作機制,鄉村道路的安全管護機制,基礎設施的建設籌資模式,因地制宜的村莊布局模式,農民為主的民主管理機制,基層組織的模范帶頭機制,目標管理的督查考核機制等十類比較成熟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漢壽縣新農村建設再現亮點、再創經驗、再上臺階。

(三)從抓教育入手,培育新型農民。“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這是十七大賦予的重任。一是開展科技培訓行動,培育一批新的農業大戶。每年開展科技培訓100場以上,受訓農民1萬人次以上,重點培育一批發展高效農業的生產能手和種養大戶。到2010年,全縣新增各類農村經濟大戶2000戶以上。二是開展人才培訓行動,培養一批新的農村黨員干部。面向農村基層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到2010年,全縣所有行政村都至少有一名40歲以下的村干部或后備力量進入大中專學歷教育,改變村干部后備力量嚴重不足的局面,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一批新型的農村基層管理人才。通過技術培訓,使60歲以下的農民都掌握23實用技術。三是開展轉移培訓行動,培訓一批新的“農民工人”。按照“轉移農民富農民”的基本思路,摸索“集中辦班”、“廠村共建”、“訂單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新模式。到2010年,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8萬人以上,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0%以上,使漢壽縣非農隊伍不斷壯大,工資性收入逐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日本乱码伦视频中文字 |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