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顧過去一年,在總結成績中提振發展信心
剛剛過去的2009年,我們經受的考驗比預期的要多,取得的成績比預期的要好。在金融危機影響加深、區域競爭加劇、維穩壓力加重等困難與挑戰夾擊的情況下,縣委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緊跟國家宏觀政策,千方百計上項目,全力以赴保增長,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客觀評價過去一年的工作,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1.經濟發展難中求進。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42億元,增長12.3%。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14億元,其中稅收1.23億元,增長23.4%,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首次過半。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5092元,增長11.3%。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實現規模工業產值45億元,增長29%。面對年初工業經濟明顯下滑的嚴峻形勢,一方面,加強企業幫扶,與企業共渡難關。縣優化辦、縣政務中心等單位完善“一卡制”收費和涉企檢查登記備案等制度,寬松了發展環境,縣政務中心被評為全省政務公開先進單位;縣工業局、開發區等單位和軍山鋪、毛家灘、巖嘴等鄉鎮推行企業事務“幫辦”模式,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辦事效率;縣工業局、發改局、科技局加大爭資力度,為企業爭取上級項目資金5080萬元;縣財政局為企業實施財政擔保貸款3300萬元,縣農行、建行、工行、農發行、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個多億。另一方面,引導企業開展二次創業,康利來、裕興紡織、煤機等一批企業實施技改擴規項目26個,完成技術改造投資7.05億元,部分企業在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康普藥業內強管理、外拓市場,股改工作基本完成,上市步伐明顯加快,稅收達1300多萬元,成為漢壽縣首家稅收過千萬的企業。
農業生產穩中有進。一產業增加值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糧食連續六年增產增收,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狠抓政策惠農,縣紀委、農經局等單位強化涉負監管,查處典型案件15起,處理涉案人員35名;巖嘴、洲口、鴨子港、大南湖、龍潭橋等鄉鎮和教育、國土、公安等部門服從大局、狠抓整改,涉農違規收費全面清理,農民負擔切實減輕。狠抓產業富農,罐頭嘴、蔣家嘴、月明潭、新興等鄉鎮新擴特色產業基地5萬畝,沿319國道的大棚西瓜,圍堤湖、罐頭嘴、滄港的大棚蔬菜,小南湖的名貴水產、聶家橋的生豬銷售等產業板塊效益明顯,涌現了以楊江波、李躍忠、王立初等為代表的一批農村產業大戶。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游活縣”戰略全面實施,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萬人次,西洞庭湖景區躋身全省旅游重點項目251工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實現預售面積15.98萬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5.64萬平方米。擴大信貸投放,實現各項貸款余額27.1億元,增長27.5%。城建投公司的融資能力明顯增強,貸款授信由1.5億元增加到4億元。縣財政局、商務局、農機局積極開展家電、汽摩、農機下鄉活動,簡化手續、加強服務,兌付財政補貼3000多萬元,拉動直接消費1.77億元。
2.項目建設成效明顯。緊跟市委項目建設年部署,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完成城鎮以上投資29.1億元。
爭取上級投資超歷史。全縣共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政策性投資5.84億元。水利局饒杰局長、交通局長富局長、財政局武俊局長、國土局文廣局長、發改局吉平、國彪兩任局長等科局的主要負責同志,不松勁、不停步、不達目的不罷休,力促一批項目擠進國省計劃籠子,為漢壽爭取了更多的發展資金。縣教育局、人民醫院在機遇面前,反應迅速,攻關有力,使投資1000多萬元的中職學校基礎能力項目、投資近2000萬元的人民醫院綜合樓項目落戶漢壽。縣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等單位積極捕捉政策信息,加強對上銜接,使一批項目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招商引資實現突破。縣商務局、審計局、工業局、國土局、政協辦、宣傳部、開發區等單位和龍陽、坡頭、毛家灘、周文廟等鄉鎮,積極捕捉招商信息,主動對接投資者,引進了通用機械、正邦建材、太盛電纜、百隆棉業等一批投資過千萬的項目。特別是計劃投資15個多億的中聯重科工業園項目,從簽約落戶到開工建設不足半年,實現了漢壽縣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重大突破。
項目推進力度加大。全縣2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75億元。S205干線公路建設、城鄉電網完善、排區泵站改造和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其中,S205漢太新線項目在交通、國土、發改、財政等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實現了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在全市開工最遲,但是建設速度最快,僅用近8個月時間就順利竣工并通水試運行,受到了省三年行動辦的表揚;縣水利局堅持工作往前趕,四年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4.5萬,占國家認定計劃的87%,可提前五年完成建設任務。
3.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著力改善條件,提升形象,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擴容與提質并舉,提升了城市品位。縣城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35億元,啟動了龍陽北路拓寬改造工程,推進了芙蓉西路、振興西路、銀水湖公園建設,縣城“南移西拓”進程加快。加強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改造小街小巷13條,搬遷了珍珠市場和楊旗嘴竹木市場,規范了建材市場,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在楊旗嘴竹木市場搬遷過程中,縣交通局、林業局、城管局等單位,奮戰40余天,成功將3.7萬立方米木材搬遷至五里橋八角市場。
引導與獎勵結合,加速了城鎮發展。設立100萬元小城鎮建設引導資金,以獎代投支持鄉鎮加強集鎮建設,全縣鄉鎮累計投入資金近6000萬元,新建、改造集鎮基礎設施,罐頭嘴、太子廟、蔣家嘴等集鎮面貌不斷改觀。朱家鋪鎮依托修建道路增值周邊土地,聚集建設資金,投入110萬元編制集鎮規劃,加強基礎建設,完善配套設施,走出了一條小城鎮建設的新路子。
辦點與擴面并重,推進了新農村建設。投入1.6億元,硬化農村公路101公里,完成農業綜合開發1.3萬畝,實施國土整理項目38個,新增耕地1011公頃。36個市級示范村全面完成了村莊規劃修編、通村公路硬化、居住環境整治,新建宜居小區10個。罐頭嘴鎮村同治示范片,整合資金3000多萬元,完成了龍舟廣場、溝渠疏通、環道修建等一批工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4.社會民生不斷改善。堅持以民為本,加快發展以惠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確保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群眾所得實惠增多。縣財政投入17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省、市、縣68項實事指標,被評為全省為民辦實事工作先進單位。縣畜牧局、財政局、建設局、規劃局、公安局、坡頭鎮、滄港鎮等單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投入1300多萬元,圓滿完成了救助專業漁民5147名,幫助286戶無房漁民上岸定居等艱巨任務。縣房產局積極探索依托商品房開發配套建設廉租房的模式,新建廉租房1.5萬平方米,解決了300戶城市無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
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教育強縣穩步推進,建成合格學校15所,縣一中通過了省級示范性高中督導評估,縣中心幼兒園創建為市級示范性幼兒園。文體事業加快發展,縣圖書館已經開館,帥孟奇故居已經修復,送戲、電影下鄉6737場,參加市五運會蟬聯金牌第一,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防控“甲流”等重大傳染病取得積極成效。生育秩序得到規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計生工作升類進位。科技創新扎實推進,完成專利申請85項,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社會保障切實加強。五大保險新增各類參保對象8.1萬人次,新農合參合農民達到55.6萬,參合率達90%。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再次提高,發放低保救助金3250.7萬元、農村五保供養金699萬元。縣勞動局組織了9場就業招聘會,提供空崗信息1.2萬個,促成近4000人就業再就業,新增城鎮就業5067人,確保了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就業。
維穩處置更加有力。一年來,縣長熱線辦、縣長信箱辦的工作人員不畏困難,不怕繁瑣,主動協調、督辦,對辦理情況一周一小結、一月一通報,妥善處理群眾來電近3000次、市民網上訴求583件次,受到群眾好評。縣信訪局處在群眾信訪第一關口,熱心接待上訪群眾,不厭其煩做工作,積極協調解難題。縣穩定辦、公安局、消防大隊等單位,應對突發性群體事件,行動迅速,處置有力,有效化解了一批急難險重的矛盾和問題。龍陽、大南湖、太子廟等鄉鎮,群眾信訪訴求較為集中,他們創新機制、強化責任,包保穩控工作很有成效。同時,全縣各級強化基層綜合治理,重視安全生產隱患整治,加大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全縣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二、保持清醒頭腦,在把握形勢中形成發展共識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形勢的判斷,2009年是發展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形勢仍然十分復雜。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積極搶抓機遇,做到趨利避害,加快發展。
1.積極應對挑戰,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工作的不足和面臨的困難,克服盲目樂觀思想。一是宏觀經濟環境日趨復雜。一方面宏觀經濟明顯回暖,另一方面回升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目前,有三個政策信號值得我們關注。第一,中央投資開始減少,2010年中央擴大內需投資比2009年減少近2000億元,漢壽縣新上項目、加大投入的變數增多。第二,新的投資政策即將出臺。在嚴控新上項目的同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審批,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節能評估,有關政策可能在5月份出臺。第三,信貸增長開始放緩。人民銀行1月18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近19個月來首次上調,預示著信貸政策將逐步從緊。二是區域經濟競爭更加激烈。現在,各地都把爭資引項作為保發展的首要措施。今后我們在爭取投資、引進項目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更多的競爭。三是自身發展存在較大差距。漢壽縣經濟總量偏小,人均GDP2009年才突破1萬元,在全市排名靠后;產業結構不優,一產業比全省高14.7個百分點,二產業卻比全省低15.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不高,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2.4%,財政運行風險較大,保障能力較弱。對這些問題,如果不引起足夠重視、不認真加以解決,發展的后勁就會不足,發展的好局面就可能曇花一現。
2.全力搶抓機遇,進一步把握主動權。“危機是傳統模式之危,科學發展之機”。當前,我們的有利條件比較明顯:一是有好的政策環境。2010年,國家將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為漢壽縣爭取項目和資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省直管縣財稅體制改革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在爭取轉移支付和資金調度上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文浩市長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市帶縣”的力度不會減弱,確定的項目不轉換、不調整,明確的補助資金不抽回、不減少,這些都將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二是有好的發展基礎。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已經形成了集聚生產要素的良好環境。漢壽將進一步打破交通瓶頸,加快融入長株潭一小時經濟圈,有基礎、有條件在更大領域利用更多的市場資源。三是有好的創業氛圍。當前,全縣上下加快發展、求富思進的愿望非常強烈,只要我們把這種好的局面維護好,就一定能凝聚更強的發展動力,就一定能進一步加快發展,科學跨越。
3.明確發展目標,進一步增強自信心。2010年,是漢壽縣加速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實力、打牢發展基礎的關鍵一年。根據新的形勢,2010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推進“工業強縣、旅游活縣”戰略,圍繞擴總量、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保穩定,堅持以項目建設帶動經濟發展,以“二次創業”推動產業升級,以城市擴容提質加快宜居城鄉建設,以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6%以上,達到100億元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與上年持平,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9年的基礎上分別減少20%、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三、突出工作重點,在真抓實干中加快發展步伐
為實現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我們要強化工作部署,力求重點突破,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突出項目建設,努力擴大投入。堅持把項目作為集聚生產要素、拉動投資增長、推動經濟發展的平臺和載體,確保爭取上級投資達到3億元以上,占全市的比例超過十分之一。
一要圍繞發展抓項目規劃。抓規劃就是抓發展,抓規劃就是抓龍頭。2010年要把編制“十二五”規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在規劃的編制上,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漢壽發展,跳出漢壽謀劃漢壽,找準漢壽在全市、全省的定位。漢壽是常德對接長株潭的“先導區”,是常德工業走廊的“橋頭堡”,漢壽要加快融入全省“兩型社會”建設和“3+5”城市群發展,爭取政策支持,加快資源共享,實現同步發展。要擺在自身的優勢上考慮漢壽發展,研究國家政策,搞好對上銜接,抓好風力發電、軍山鋪至巖汪湖到縣城旅游公路、漢壽至安鄉高速公路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的規劃立項,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增強長遠發展后勁,使中央、省里的政策更多地轉化為漢壽縣的現實生產力。
二要圍繞建設抓項目管理。堅持大、中、小項目齊抓,經濟、社會、生態項目并重,突出抓好S205漢太新線、S205干線改造續建、蔣家嘴電排擴機、巖汪湖變電站等項目建設,全力以赴謀求項目建設的實質性突破。認真落實縣級領導抓項目責任制和月調度、季通報制度,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制、質量監理制、審計驗收制、質量終身制和法人責任追究制,加大質量監管力度,規范項目運作機制,讓每一筆投資、每一項工程,都在陽光下運行,都發揮效益,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豆腐渣”工程。
三要圍繞優勢抓招商引資。振興漢壽,必須以開放促轉型,以開放促升級,以招商引進大企業,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匯聚生產要素,推動轉型發展。要明確招商引資的方向和目標,對各駐外招商聯絡處要有任務,有考核,有壓力。要充分利用漢壽的區位優勢、人脈資源,爭取在承接沿海地區和長株潭地區的產業轉移中贏得先機。要牢牢抓住中聯重科落戶開發區帶來的集聚效應,引進一批配套企業,盡快把中聯重科配套產業園建起來。
2.突出二次創業,提升產業水平。引導企業開展二次創業,符合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是漢壽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希望所在。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以壯大園區經濟推動二次創業。在園區建設上要重點抓好三件事:第一,抓緊中聯重科漢壽工業園建設,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力促其早建成、早見效。第二,抓緊開發區規劃調整,逐步向西拓展,適當南靠,按照近期10平方公里、遠期20平方公里,產值過百億的目標做大做強經濟開發區,把開發區建成“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第三,完善園區建設投入機制、用人機制和服務機制,達到創業最寬松、服務最文明、辦事最便捷,低建廠成本、低生產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社會成本的“三最六低”平臺,吸引項目、集聚產業。
(2)以培育產業集群推動二次創業。要著手制定支柱產業發展規劃,培育特色產業、培育支柱產業、培育大企業,進一步增強產業的規模效應,增強配套功能,逐步實現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和產品制造“6+1”完整的產業鏈,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機電產業產值過百億,紡織業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醫藥、化工、食品加工業產值分別過10億元。
(3)以開展全民創業推動二次創業。大力營造一種“奮斗不止、生生不息”的創業文化,寬松一種“支持你發財、促進我發展”的創業環境,完善企業技改、融資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技改擴規,支持企業科技研發,打造特色品牌。同時,引導企業更新觀念,摒棄小富即安的思想,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支持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做大做強企業。
3.突出擴容提質,加快城市建設。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
一是通過規劃修編定位城市發展。總體來看,漢壽目前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規模偏小,城市經濟發展既迫在眉睫,又潛力巨大。2010年啟動新一輪城市規劃修編工作,要考慮交通格局變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按照遠景目標30萬人口的規模,推進縣城“南移西拓、擴容提質”,最終實現“漢太融城”。
二是通過經營城市加快建設步伐。要走經營城市建城市的路子,轉變就城建抓城建的思維定式,將過去“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建設思路,轉變為“辦多少事籌多少錢”的經營思路,抓緊做大做強城建投融資平臺,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組建交通建設投資公司。要規范土地收儲制度,做到農民賣土地必須賣給政府,開發商買土地必須從政府手里買。要按照“城市規劃、街道設計”的理念,推進S205新線建設,加強道路兩廂紅線控制,抓好土地儲備,為今后城市發展預留足夠空間。
三是通過新區建設帶動城市擴容。圍繞縣城“南移西拓”的發展思路,完成龍陽北路、南星路拓寬改造工程,抓好振興路二期工程建設,盡快啟動荊楚路和濱湖路建設,拉開縣城擴容的道路骨架。當前,國務院正在醞釀出臺更加人性化的拆遷條例,作為人民的政府和部門,要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按照“基礎設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居住品質提升”的要求,推進居民安置區建設,讓拆遷群眾安心入住,真正讓老百姓滿意。
四是通過城市特色帶動品位提升。城市是我們的幸福家園。土耳其詩人曾說過一句話:“人生有兩個是不能忘懷的,第一是母親的面孔,第二是城市的面貌。”城市給一個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自然山水讓人愉悅,文化讓人迷醉,特色讓人記憶,情感讓人流連忘返。在一定程度上說,情感就是我們的根,城市就是我們的家。要按照宜居樂業的要求,突出濱湖水鄉特色,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城北河、銀水湖、三堤兩港、滄浪河等湖泊水系,加強規劃控制,構建細水長流、碧水藍天的美麗圖畫。
4.突出促農增收,抓好“三農”工作。1月31日,中央出臺的一號文件再次關注“三農”。與前六個一號文件相比,2010年的一號文件有很多新舉措、新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上有新政策。文件提出對“三農”的投入“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以前總量或多或少都會增加,但比例有的年份還有降低。現在不僅要求總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個更高的要求。呼吁多年的農村金融服務也有新突破,農發行要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中長期政策性”這6個字,意味著在今后的農業建設中,有相當多的信貸資金要進來,彌補長期以來政策性貸款資金的空白。二是在改善農村民生上有很多新舉措。比如文件專門提出要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現在農村用電量明顯增加、用電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原來一些負荷小、電壓不穩的線路顯然已經不適應需要,這一新措施將有力拉動內需。三是在擴大農村消費上有新辦法。2010年一號文件提出在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力度的同時,推動“建材下鄉”,支持農民建房。四是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基層組織建設方面推出了新機制。比如農民用“一事一議”的辦法,在村內搞公益設施建設,財政給予一定的補助,干就補,不干就不補,“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這次要擴大試點規模,肯定會大大推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以上幾個方面的新舉措,無一不切中當前“三農”工作的要害,與漢壽縣的實際密切相關,希望大家要把文件研究透、宣傳透,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工作思路,做好2010年的“三農”工作,推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基礎農業加快發展。
第一,發展特色農業。特色就是品牌,就是市場,就是競爭力。漢壽的甲魚、楊樹、苧麻、蔬菜、野菜、生豬、油茶,都是很有特色的農產品。今后,要瞄準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發展高效農業,加強營銷、包裝,打造品牌,擴大產量,做大做強,把小產品做成大產業。2010年,要突出油茶產業這個重點,建設高效油茶產業基地3萬畝以上,力爭用8年左右時間,使全縣高效油茶產業基地達到30萬畝以上,爭創全國油茶之鄉。
第二,發展設施農業。設施農業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組織化服務、產業化驅動。農村工作要學習山東壽光。壽光原來是沒有資源優勢,也沒有區域優勢的,人口102萬,農業原來占到97%,基本上沒有什么工業。改革開放這些年來,壽光靠蔬菜農業起步,靠蔬菜產業領跑,靠科學技術助力,靠產業經營提升,蔬菜成為壽光崛起的重要支柱、標志性的特色和主要的閃光點。所以我們要學習壽光這種產業化扭住不放、搞設施農業、做大做強的精神,推動漢壽縣農業經濟登上新臺階。
第三,發展基礎農業。要切實改變“等、靠、要”的觀念,放手發動群眾,增強群眾責任,按照農民籌一、財政補三的標準,干就補,不干就不補,積極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抓好農村公路建設與管養等公益事業發展,實施渠道疏通、山塘清淤、機埠維修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農業抗旱保收能力。
5.突出發展旅游,繁榮第三產業。旅游業是最具成長性的朝陽產業。就漢壽來說,發展旅游要堅持三個結合:
一是要把發展旅游業與挖掘文化底蘊結合起來。文化與旅游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人們旅游看什么,一是看自然景觀,愉悅心情;二是看歷史古跡,感受文化魅力。只有把旅游與文化結合起來,才能歷久彌新,才能影響深遠。漢壽的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富,在推進“旅游活縣”戰略過程中,要通過深入挖掘滄浪文化底蘊,逐步恢復屈原、楊幺等歷史名人的遺址遺跡,擴大漢壽知名度,增強漢壽旅游的文化魅力。
二是要把發展旅游業與保護自然生態結合起來。漢壽發展旅游,最大的優勢和特色在于濕地生態旅游。濕地資源是非常寶貴的。要堅持濕地資源開發與保護并舉,查禁非法捕魚、捕鳥、圍墾等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促進西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要堅持政府主導,不輕易簡單地搞招商引資,避免造成環境破壞、掠奪性經營。在此基礎上,堅持“誰投資、誰開發、誰管理、誰收益”的原則,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加快旅游資源開發,改善景區基礎條件,提升景區旅游形象。
三是要把發展旅游業與提高服務檔次結合起來。圍繞發展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旅游服務檔次,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交通要圍繞旅游先行,在干線公路和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中,優先建設旅游景區景點連接線。城鎮要圍繞旅游規劃,以建設新農村為契機,把巖汪湖鎮建設成以旅游為特色的小城鎮,在巖汪湖、龍陽鎮、株木山等鄉鎮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商貿要圍繞旅游搞活,推出一批經濟實用、具有漢壽特色的旅游商品,扶持烙畫、珍珠、野菜、水產品及紡織工藝品轉化為旅游商品。
6.突出改善民生,建設平安漢壽。改善民生不能光嘴上說,更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時時處處以民生為本。
(1)努力建設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財稅工作的基本準則。從2010年開始,漢壽縣納入了“省直管縣”財稅改革范圍,此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兩個:一是實行收入分享改革,增值稅、營業稅和資源稅由此前省與市州按50∶50比例分享,調整為省與市縣按25∶75的比例分享,將土地增值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下放市縣,增量部分省財政不參與分享。二是推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縣財政直接與省財政聯系,市與縣在財政管理體制上相互獨立。也就是說,今后由省里直接核定收入計劃,下達財政資金,進行資金調度,辦理財政結算,縣的收入劃解和債務還貸也直接和省里辦理。這次“省直管縣”財稅改革,將從一定程度上增加對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補助,有利于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城鄉統籌。同時,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改革不是萬能的,要徹底解決漢壽縣財力不足的問題,必須靠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如果僅僅依靠這次改革,多要幾個錢,這個想法和估計是錯誤的。在改革面前,要學會“穿老鞋、走新路”,突出財政保障重點,轉變工作思路,今后各部門、各鄉鎮在爭資上,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與省直對口部門的匯報銜接上,對市財政和其他市直部門也要一如既往,爭取更多實惠。
(2)盡力為民辦實事。在2010年的人大會上,縣政府繼續承諾為群眾辦一些實事,希望有關單位和鄉鎮本著執政為民的宗旨,強化責任,自加壓力,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3)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情矛盾比較復雜,治安形勢不容樂觀,人民群眾不是很滿意,安全感還不強。要在全縣上下開展“平安漢壽”建設年活動,對那些強行參工參運、欺行霸市、串標圍標、尋釁滋事的黑惡勢力、地痞流氓,從重從快予以打擊,給投資商一個優質安寧的發展環境,還老百姓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
作者系漢壽縣人民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