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發展觀
到2016年,長沙縣將邁上“五個臺階”、實現“五個領先”,即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500億元臺階,工業總產值邁上3000億元臺階,財政總收入邁上300億元臺階,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邁上45000元和30000元臺階。保持各項工作在中西部地區的排頭兵地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躋身全國十強。實現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在全國領先,城鄉統籌水平在全國領先,兩型建設成效在全國領先,人民幸福指數在全國領先,社會文明程度在全國領先。
20年,長沙縣寫下不朽傳奇
1992年,長沙縣治搬離長沙城區,選址城市東郊星沙鎮的一片荒郊野嶺。不到20年,星沙成為創業宜居的熱土,長沙縣成為當之無愧的中部首縣。歲月荏苒,激情跨越。長沙縣的傳奇,長沙縣的光榮與夢想,值得世人久久品讀。
打下開發建設第一根樁的時候,星沙還是一片荊棘叢生交通閉塞的處女地。從山野農郊,到星沙新城,從蟬鳴蛙叫,到人聲鼎沸,從人跡罕至,到商氣凝聚。建設者用心血,用汗水,用智慧,壘起了“長沙縣模式”這座豐碑。
公元589年,長沙縣有了正式建制。上千年的時空跨越,給長沙縣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存,有帝王興衰的演義,有才俊雅士的佳話,有抵御外辱的壯舉,有中外交流的蹤跡。歷史的傳承,塑造了長沙縣人的基因,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血管里流淌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熱血。
今天,漫步星沙新城,感覺到的是城市大開大合,氣吞萬里的豪邁布局:80米寬雙向八車道的主干道,縱橫交錯的城市道路,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的城市中心廣場,四季常綠滿目青翠的園區環境,處處讓你感受到一種撲鼻而來的現代氣息和開拓精神。最令人心動的,不僅僅是那傳奇般的財富神話,還有那一縷縷帶著馨香的清新空氣。
作為一個中部省份的縣域經濟體,長沙縣與沿海發達地區縣市相比,并不具備區位優勢,也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基礎。長沙縣之所以展現出如此旺盛的發展活力,成為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風向標,究其原因,新型工業化,是其跨越發展的基石。近年來,長沙縣的工業發展勢頭極為強勁,“全國工程機械之都”,“湖南汽車產業基地”,名頭日益響亮。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這三家龍頭企業的市值,超過全國工程機械上市公司市值的2/3。它們組成“三駕馬車”,在湖南乃至中部地區帶動了一個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的產業集群。
融入區域經濟圈,體現了長沙縣跨越發展的謀略。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節點,縣域經濟僅憑單打獨斗,很難做大做強。近年來,長沙縣主動融城對接,把自己放在長株潭區域經濟發展圈中去考慮,放在全國經濟發展的大局中考慮,積極參與合作與分工,形成城鄉之間、縣與縣之間相互協調、互相包容的發展空間,借助外力,彌補自身不足,不斷拓寬發展空間,并分享了由此帶來的“紅利”。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長沙縣的決策者們沒有忘記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水漲船高。他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突出和諧發展,社會事業實現全面進步,確保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長沙縣將每年新增財力的70%都用于民生。一項項惠民工程,讓人們從自身福祉的改善,感受到了春風般的溫暖。
“郡縣治,則天下安。”長沙縣的過去,值得銘記。長沙縣的未來,更值得我們期待。
見證者
養豬大戶改行造“奔牛”
不養豬,能干啥?近年來,隨著長沙縣兩河流域生豬禁養限養工作進一步推進,不少生豬養殖大戶紛紛轉產,找到了創業致富的新出路。路口鎮路口村生豬養殖大戶黃天柱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轉行從事雕塑行業,成功實現了退養轉產華麗轉身。
黃天柱是當地有名的生豬養殖大戶,他從16歲開始隨父親一起養豬,發展到養豬場豬舍面積近3000平方米,長年存欄生豬達1500多頭的規模。去年4月,針對生豬過量養殖對農村環境帶來的嚴重污染,長沙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劃定了畜禽養殖的禁養區、限養區,號召生豬養殖戶退養轉產。而黃天柱家的養豬場正好處于禁養區內。
黃天柱參加完全縣生豬退養動員大會后,感觸很深,回來就下定決心關閉豬舍,退出養殖。去年6月,他就賣了所有存欄生豬,并花了160萬元將豬舍改成廠房,然后在網上尋求辦廠合作伙伴。不久就有西安的一個雕塑生產項目找上門來。黃天柱覺得雕塑行業大有可為,于是迅速與對方簽訂協議,辦起了一家雕塑加工廠。
決定轉行搞雕塑時,村里人包括他的親人都不是很理解,然而一年后,親戚朋友都說他有眼光,找到了好路子。他們公司以生產兩米以上的巨型城市雕塑為主,銷售渠道遍布全國各地,產品也是供不應求,除去改建廠房的成本與技術人員的工資,從去年11月到現在,已經收入10多萬元,今年預計收入能達到60萬元,下一步,他還將加大投入,把雕塑廠辦成集雕塑加工、藝術家們交流、采風、創作的基地。
大事記
未來5年長沙縣將做好6件大事
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打造國際化的現代產業之都。圍繞打造“工程機械之都”和“汽車產業集群新版塊”,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著力發展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千億產業、千億企業。堅持把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加強規劃引導,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加快發展臨空經濟、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
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城鄉統籌、均衡發展,優化城鄉資源配置,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率先形成城鄉規劃建設、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一體化的新格局。縣城及南部城郊鄉鎮要按照工業和城市服務型定位,著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實現與長沙市區的無縫對接,不斷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北部鄉鎮要按照農業生態型定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成為長沙縣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空間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完善分類發展的保障和評價機制,實施差異化的財政、土地、環境等政策。
大力增強區域創新活力。堅持把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舉措,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創新氛圍,提高創新意識,推動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財富驅動轉變。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力爭在產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完善人才政策體系,著力為各類高層次人才提供包括學術環境、發展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在內的一流創業環境。
大力推進社會服務和管理創新。堅持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
大力加強兩型社會建設。堅持把“兩型”社會建設作為當前重要的戰略機遇和重大的戰略任務,加快形成符合兩型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切實保護好長沙縣的青山綠水。
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縣有機統一,全面提高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法治化水平,營造穩定、公開、公正、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產城融合驅動經濟騰飛
長沙縣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推進城市型經濟
發展觀
早些年,長沙縣實施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形成了制造業“一家獨大”的產業格局。從2008年開始,長沙縣全力實施“產城融合”戰略,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為驅動,推動經濟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多點支撐的城市型經濟轉變。在過去的五年,長沙縣堅定地提出要像重視工業招商一樣重視現代服務業招商,要把產業區建設成為服務業發達的現代化新城區。近三年來,全縣重點規劃、布局、建設了一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其中包括利用松雅湖退田還湖的契機,打造松雅湖綜合開發項目;依托黃花機場擴建的良機,啟動長沙空港城建設;抓住武廣高鐵通車的機遇,引進馬王堆蔬菜和水產品批發市場等一批大型綜合性市場,逐漸形成黃興市場集群;依托多條高速公路交會的絕佳區位,將安沙建設成全省最大的公路物流中心。
產城融合激發星沙新活力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時任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的張慶紅就明確提出了“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加快產城融合步伐”的目標。依托產業基礎和城市平臺,發揮區域優勢,適應和滿足新型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需要,大力支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以松雅湖開發建設為契機,全面提升整個星沙區域的城鎮品質和商業業態。以長永高速CBD為載體,實現星沙南北無縫對接,積極引進和培育工業設計、創意研發、服務外包等知識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以星沙街道辦事處轄區范圍為中心,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搶抓武廣高鐵通車、地鐵2號線建設機遇,積極發展高鐵經濟、地鐵經濟。依托黃花國際機場的擴容提質升級,規劃建設臨空經濟產業區。奠定圍繞星沙的“北物流、南市場”格局,推動安沙現代物流園、黃興市場群建設,打造星沙大東城商貿圈。
產城融合加快向“城市經濟”轉變
在今年的中國共產黨長沙縣第十二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縣委書記楊懿文指出要深入推進產城融合。堅持以城育產,以產興城,提升品質,努力將星沙新城建設成為“三湘門戶之城、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創新之城”。推動工業園區新一輪城市功能和形態開發,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園區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新建園區要力爭一次性建成產城融合體。實施社區綜合開發,建設空間緊湊、功能配套的生活社區,打造人性化的步行空間。堅持以組團式發展優化城鎮布局,提高規劃水平,加強生態控制,建設山環水繞、各具特色的新型組團城市。
產城融合給力縣域經濟騰飛
有人問,長沙縣為什么跑得這樣快?這顯然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路徑選擇、著力實施產城融合戰略有著密切關聯。長沙縣注重產業和工業園區管理結構創新,以全球化的視野加快資源聚集,優化產業結構配套,推進制造業不斷向產業鏈高端延伸,以“三個1/3”(即1/3的地方發展工業、1/3的地方發展生產性服務業、1/3的地方用于基礎設施和商貿住宅)的思路,建成工業園區產城融合體,全力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和“汽車產業集群新板塊”,著力發展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千億產業、千億企業。當前,全縣以國家級長沙經開區為龍頭的“一區八園”工業園區體系日臻成熟,園區經濟的集約化發展不斷顯現,全縣90%的企業都集中在園區,95%的工業產值來自于園區。這極大促進了產業聚集和企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入駐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達到24家,新入駐的廣汽菲亞特、住友輪胎正加速建設中。隨著這些重大項目的加速推進,長沙縣現代服務業急速崛起,近三年年均增速達到27%。正大集團、聯通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長沙縣,2010年,全縣現代服務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較兩年前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達到23%。
見證者
我家飯館生意越來越紅火
又一個秋天如期而至了。對于從小就在黃花鎮長龍村長大的姑娘李莎來說,最難忘的是,小時候她常常躺在爺爺做的竹木椅上,吹著涼爽的風,數著天空的星星,思索著:什么時候我可以走出山村,過上舒適、便捷的都市生活?
而現在,寬闊潔凈的開元東路從她家門口穿越而過,在她家附近的工地上,機器轟鳴,一座集工程機械、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新興產業為一體的工業新城——星沙產業基地正在崛起。對于李莎而言,夢想的輪廓,正因為產業基地的開發和產城融合的推進而日益清晰。
李莎說,小時候一家五口人只能住在土磚平房中,周末的時候想去縣城星沙買日用品都必須要繞過黃花鎮,一個來回要折騰大半天。而現在,開元東路拉直后,李莎一家人不僅住上了漂亮的樓房,還在家門口開了個小飯館。南來北往的車輛眾多,產業基地新建了不少園區,飯館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以前爸爸在外面做生意,我們一家人也跟著在外面漂著,沒有一種歸屬感。”產業基地動工后,一家人決定回到村里,除了開飯館外,李莎的爸爸還在工地上承包了一些小工程,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富裕而充實。
“現在的政策很好,將來這里的發展潛力會很大。”望著遠方工地上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李莎充滿期待。她說,不久的將來,也許她們家的小飯館會變身成高檔的酒店。
大事記
大項目推動現代服務業崛起
2008年底至2009年6月,歷時半年,名不見經傳的“團結垸”,騰地1.42萬畝,轉移近萬戶群眾,拉開了星沙“產城融合”的大幕。
2010年6月,武廣高速帶領星沙新城駛入高鐵時代,星沙到廣州僅需2小時,到香港3 小時。滬昆高速全面開工建設,投入使用后,星沙到上海只需3小時,到昆明只需4小時。武廣高鐵和滬昆高鐵這兩條大動脈在長沙交會,而星沙新城,則是這個“大十字”上最炫目的一顆明珠。
長永高速CBD、長株潭煙草物流園、安沙物流園、黃興現代市場群等一批重大服務項目星羅棋布在波瀾壯闊的星沙版圖,書寫了“產城融合”的又一經典篇章。
2011年初,有著“長沙西湖”美譽的松雅湖成功蓄水,這座湖南最大的城市湖泊為大長沙刻畫出一面靈動秀麗的風景,成就了未來城市的無限榮光。松雅湖管理局負責人承諾,每隔75天換一次湖水,20余公里環湖干道內不搞房地產開發,擬赴美引進環球影城,建成后將免費對社會開放。
2011年4月2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宣布“長沙空港城建設和人民路空港城段建設開工”,預示著長沙空港城正朝“亞洲的法蘭克福”起飛。總投資近百億、面積達30.69平方公里的黃花國際空港新城,引領“兩型建設”之先導,為未來“星沙動車”疾馳增添新引擎。7月19日,黃花機場新航站樓迎客,新跑道建設加速。這意味著,長沙縣建設國際空港城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大項目的拉動推動著現代服務業急速崛起,今年長沙縣召開的首屆現代服務業大會,引進服務業項目63個,簽約金額達400億元。北大青鳥“棲息”松雅湖,世界級主題公園星沙開建,成就了璀璨奪目的星沙地標;法國達能、標志雪鐵龍、正大集團、聯通等24家世界500強進駐園區,國際化亮色日益彰顯;陜汽環通、廣汽三菱、住友輪胎等一大批“巨頭”接踵而來,構建起可與沿海經濟體同臺競技的廣闊舞臺。2010年,全縣現代服務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較兩年前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