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北農謀劃城鄉一體

 

  發展觀

 

  變了,變了,我們集鎮真的大變樣了!”昨日,50歲的長沙縣 梨鎮居民肖必華站在自家大門口,對記者說,現在鄉里與城里已經沒有什么分別。

 

  肖必華的感慨來自近幾年來長沙縣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長沙縣從統籌城鄉規劃管理、經濟發展、公共服務供給與基礎設施建設4個方面入手,通過資本集中下鄉、土地集中流轉、產業集中發展、農民集中居住、生態集中保護、公共服務集中推進的六個集中發展策略,不斷探索新農村建設途徑,全面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南工北農畫出城鄉一體藍圖

 

  長沙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慶紅指出,城鄉一體化必需轉變農村發展方式,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同時,要切實轉變鄉鎮的管理方式,建立嚴格的農村規劃審批制度;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培訓現代農民,進一步探索推進農村土地依法依規有序流轉,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要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模式,以資本集中下鄉、產業集中發展、土地集中流轉、農民集中居住、環境集中整治、公共服務集中推進的六個集中為基本原則,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肖必華感受最深的變化有兩個,一個是集鎮面貌一新。10年前,肖必華在 梨集鎮建了一棟3層樓的房子,那時有很多人都蓋了新房子,但高的高矮的矮,看上去有點亂糟糟的。兩年前,鎮政府拿錢對這些房子進行了改造,外面改成了清一色的明清民居風格,千年古鎮開始古色古香起來。他的另一個感受是鎮工業園的工廠越來越多。工業園里幾乎每天都有企業在蓋廠房,肖國華說,一看工業園里進進出出的汽車,就知道這里的生意真的好。

 

  肖必華的感受正好印證了長沙縣近幾年來發生在農村的深刻變化。早在十一五開局之年,長沙縣委、縣政府就緊鑼密鼓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先后出臺和制定了《長沙縣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規劃綱要》、《長沙縣城鄉一體化規劃》、《長沙縣縣城總體規劃》。這些《規劃》根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未來人口分布等因素,將全縣細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形成南工北農的整體格局,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規劃體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貫徹南工北農的發展大規劃,長沙縣建立了相應的績效考核和利益補償等差異化政策體系。對于突出工業發展的鄉鎮,著重考核財政稅收、園區建設、工業招商等指標;突出農業發展的鄉鎮,著重考核環境保護、農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指標。

 

  鄉里人也過上了豐富的文化生活

 

  肖必華說,以前在農村,白天沒事就是堂客們聚在一起話家長里短;晚上是關起門來看電視,走出門數星星。但是,現在,白天可以到閱覽室看書讀報,晚上可以到綜合文化站打開電腦瀏覽信息,或打著乒乓球,或在廣場上敲著腰鼓,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長沙縣目前已經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3家,農家書屋135家。到今年底,各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及所有自然村農家書屋都將實現全覆蓋。目前,農家書屋逐漸成為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的傳播中心和農民了解市場信息的便捷窗口,是農民重要的精神糧倉。白沙鄉錫福村村民林執中說,讀書不但是治窮、治愚的根本,也是農家兄弟精神食糧的很好補充。

 

  預計至2015年,長沙縣村(社區)級文化活動室建設全部完成,每個行政村(社區)將建有一家農家書屋,每個行政村(社區)實現每月免費放映電影1場。

 

  現代農業助力城鄉一體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肖必華買了一輛小汽車。每逢節假日,他特別喜歡開著車到其他鄉鎮去玩,吃吃農家菜,放松一下心情。百里茶廊、百里花木走廊等特色產業帶他已經爛熟于心。他說,近幾年,長沙縣出現了不少的現代農莊,建設了不少現代農業示范區。

 

  工業是興縣之路,農業是立縣之本。在工業飛速發展的同時,長沙縣始終堅持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發展思路,出臺了《鼓勵現代農業投資暫行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工商企業到農村投資現代農業。實施了現代農業發展的“2461”工程———現代農業科技管理創新基地、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基地兩大基地”;超級雜交稻精品園、有機茶葉精品園、綠色蔬菜精品園、優質葡萄精品園、花卉苗木精品園五大現代設施農業精品園”;超級雜交水稻優勢區、優質茶葉生產優勢區、綠色蔬菜與食用菌生產優勢區、特色瓜果生產優勢區、生態養殖優勢區、現代農業觀光休閑旅游優勢區、花卉苗木優勢區七大產業優勢區百個現代農莊

 

  近3年,長沙縣共引進農業項目128個,其中現代農莊85個,吸引各類農業投資37億元,帶動1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和近千名管理技術人才進入;流轉土地面積24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70.5%,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

 

  目前,長沙縣50%的村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60%的農戶都有一個增收致富的產業發展項目。長沙縣的北部9個鄉鎮培育了一條連綿百里的優質茶葉產業帶,8.5萬農戶實現年鮮葉總收入3億元,人均收入3000多元;跳馬、干杉等鄉鎮為核心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擁有從業人員6.5萬人,年銷售收入近10億元;金井、黃興等鄉鎮為核心的現代蔬菜產業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成為省會長沙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見證者

 

  城里有的商品家門口都能買到

 

  板倉小鎮,綠樹成蔭,車水馬龍。

 

  漂亮的小鎮,宜居宜商,旅游環境整潔舒適,現在我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了!”在長沙縣開慧鄉驕陽路一家餐館里,店主楊覺良扳著指頭講述著城鄉一體化帶來的種種變化:門診免費,小病不花錢,即使得了大病也有保障。雨天不再走泥巴路,連組級公路都實現了硬化。家家戶戶都建了垃圾池,實施四池凈化。她身邊的親戚朋友在家門口的金山糧油、金湘園等公司找到了工作,每個月領工資過日子。

 

  她說,5年后,板倉小鎮應該像一座花園。生活中,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天然氣。出行購物方便,人們刷著銀聯卡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琳瑯滿目的商品。步行十來分鐘就能搭上去星沙的公交車。當地人也有夜生活,有個中心廣場,有音樂噴泉,有唱歌跳舞的中老年人。新修一條步行街,以前星沙才買得到的各類高檔商品下鄉了。

 

  大事記

 

  長沙縣城鄉一體化六大重點建設工程

 

  公路暢通工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200公里,全面完成縣鄉公路硬化改造任務,村級公路硬化率達100%

 

  電力擴容工程:實施農網完善工程,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電氣化。

 

  安全用水工程:全面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全面完成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任務,實施中小河流域治理、山塘清淤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

 

  環境整治工程: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力度,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天然氣下鄉工程:實施天然氣下鄉工程,推進鄉鎮使用天然氣。

 

  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農民居住條件。

 民生財政提升幸福指數

 

  發展觀

 

  一個人,若把幸福作為人生的追求,其生活將是充實的;一座城市,若把幸福作為愿景來謀劃,其發展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多年來,長沙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社會事業、人民生活、生態環境同步協調發展。

 

  七成新增財力用于民生

 

  建黨90周年前夕,長沙縣啟動實施革命先烈后代幸福計劃,以財政補助500萬元和社會捐贈相結合,對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后代困難家庭的生活、就業、就學、就醫等進行專項幫扶,全方位完成民生工程覆蓋。

 

  作為中部第一縣,長沙縣始終把新增財力的70%用于民生事業,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戰略舉措,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踐行政府對民生福祉的承諾。自2009年以來,長沙縣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2010年,長沙縣人均GDP在中部地區首過1萬美元大關。同年,該縣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達35.3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75%。

 

  長沙縣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始終恪守幸福與經濟共同增長、鄉村與城市共同繁榮、生態宜居與發展建設共同推進的發展理念。這是對民生建設的指向性解答,也是基于長沙縣自身實際發展所作的頂層設計。

 

  一切為了讓人民滿意

 

  2009年起,長沙縣投入3000萬元開展人民滿意縣創建活動,扎實推進人民滿意縣城、人民滿意集鎮、人民滿意村(社區)”三級聯創,加快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城鄉環境整治、惠民、文明創建四大工程

 

  為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和諧文化建設,長沙縣啟動了總投資5億元的星沙文化中心建設,今年將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建設和數字電視平移等工作。同時,在全省創新實施了農民免費門診,全縣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城鄉全覆蓋,醫療保險實現城鄉統籌,新農合參合率達100%。去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0800元和11125元,分別增長12%19.1%

 

  長沙縣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在縣城3個街道全面推行治安網格化管理,初步建立了覆蓋縣城及19個鄉鎮集鎮的電子防控系統。目前,正在全縣范圍深入開展與群眾懇談對話、為群眾排憂解難活動,探索群眾工作新方法,實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下訪包案化解信訪突出問題。

 

  城鄉共享最具幸福感城市

 

  我們一家三口擠在3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生活了15年,現在有盼頭了,很快就能住進小高層新房了。前不久的一天,水渡坪社區的老居民王燕麗來到湘繡苑(水渡坪二期)在建工地,在現場轉了好幾圈。當日,湘繡苑(水渡坪二期)210套廉租住房順利封底,1516套公共租賃住房同時全面竣工。這些住房的室內裝修一次到位,拎包即能入住,入住居民將在年底享受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生活小區。

 

  水渡坪社區是長沙縣改制企業原躍進氮肥廠的生活區,共有居民5541087人。該社區因年久失修導致破爛不堪,住房條件十分簡陋。為解決這些下崗職工的住房問題,長沙縣委、縣政府按照市政府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要求,將項目易地湘繡苑建設。如今,這一棚戶區搖身一變成兩棟17層的小高層樓房。全國首建的幸福家園農民工廉租房,一期工程12棟住宅樓也將于年底交付使用。管道天然氣、數字電視、無線網絡覆蓋星沙城區,供水、供氣、污水處理、數字電視、公共交通五網下鄉加快推進,長沙縣也因此被評為全省為民辦實事先進縣。

 

  見證者

 

  生活在長沙縣,人人有幸福理由

 

  每月只需要幾十元租金,就能入住全裝修的高樓新居,這是我們做夢也沒想到的好事情。內心更溫暖,家的感覺更濃烈! ——趙易淇(長沙縣躍進氮肥廠老職工)

 

  大學畢業后在這座城市打拼了數年,終于有了自己的家。每天當我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在打開房門的一剎那,兩歲的兒子歡快地沖到我身邊,爸爸、爸爸地叫個不停,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很幸福。

 

  ——艾林華(長沙縣電視臺記者)

 

  幸福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幫可以信賴的朋友,有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目前的我,正在星沙為一個家而努力奮斗中! ——張吟豐(長沙縣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

 

  今年120日,松雅湖成湖主體工程完工,實現全面蓄水。作為一名原住戶,以前圍湖造田,糧食產量是上去了,但水體受到了污染,對居民健康危害大。退田還湖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真正為子孫后代著想。作為長沙縣的一名普通百姓,我一如既往地支持,并期待早日看到長沙的西湖。

 

  ——宋干湘(原萬明村粟家巷組農戶)

 

  我最喜歡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騎著自行車在星沙四處兜風。在星沙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屬于自己的生活,有了屬于自己的工作,我會加倍努力。

 

  ——曾征(長沙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

  

  十一五期間 長沙縣始終把教育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出臺了《關于率先建設教育強縣的決定》,提出了湖南一流、中部先進、全國有特色的教育發展目標。先后獲評湖南省首批教育先進縣、湖南省扶貧助學先進縣、湖南省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示范縣、教育部全國陽光體育先進縣。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中文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