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科院青年論壇聚焦“鄉鎮政府轉型”
3月18日,湖南省社科院青年論壇再次開壇,本次論壇由湖南社科院培訓辦、農村發展研究所、團委共同主辦。擔任此次論壇的嘉賓是農發所副研究員常偉博士,他所做的主題報告是《鄉鎮政府轉型——基于農村公路建設視角》。論壇由院副巡視員方向新研究員主持,院青年科研人員和藍山縣在院掛職學習干部參加了此次論壇。
常偉博士在主題報告中探討的問題是,在重大基礎性制度發生變化后,鄉鎮政府的工作運行機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并試圖從實踐經驗中總結改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具有普遍意義的可行路徑。常博士簡要介紹了國內外對中國基層政權的研究概況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中國秦漢以來基層社會治理情況,并以鄉村公路建設為主線,分析了政府對鄉村社會公共服務供給情況。他認為,鄉鎮政府的轉型目標是從經濟建設型向服務型轉變,轉型的現實困境是現有的財稅體制導致的基層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匹配,因此,行之有效的鄉鎮體制和運行機制尚未形成;農民與鄉鎮干部缺乏良性互動,對鄉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約束與激勵。這也是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質量不高的根源。
報告結束后,論壇聽眾與常博士進行了熱烈的探討,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農村稅費改革以后,尤其是2006年農業稅取消后,基層政府與農民關系的變化對鄉鎮政府轉型的影響?鄉鎮政府在鄉村道路建設中到底發揮什么作用?通過探討,大家形成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鄉鎮政府雖然很難提供“真金白銀”,但卻可發揮一定的組織協調作用,沒有它還不行。大家還對傳統民間組織資源參與鄉村公共服務供給的問題很感興趣。再如,理想的服務型鄉鎮政府究竟是什么樣的?常博士認為,對于鄉鎮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問題,要弄清究竟哪些是鄉鎮政府應該承擔的,哪些是鄉鎮政府可以做好,哪些又是做不好的,還有哪些只能是可以隨著民間社會的發育而逐步讓渡出去的,搞清了這些問題才可以對鄉鎮政府的職能有個理性的認識,也才有助于鄉鎮政府的轉型。
探討結束后,副巡視員方向新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總結。他說,常博士對鄉鎮政府現實困境的分析和對策的思考有很大的啟發意義,但更大的意義是涉及了政府轉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與財稅體制三者之間的關系。除了鄉村公路建設,此類問題還將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有更突出的反映。問題的癥結在于目前的財稅體制是財權上收,事權下放,而轉移支付的力度又很不夠,財權事權不匹配。我國解決這個問題既有急迫感,又任重道遠。
(吳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