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縣人口密度達542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62畝,是全省地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縣份之一。這一特殊縣情,更有利于資源高效整合,城鄉統籌發展。近年來,嘉禾縣始終自覺、堅定踐行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民生為先謀發展,在充分分析和把握上情、縣情、民情的基礎上,率先把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作為嘉禾科學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
一、規劃先行,組團發展上取得突破
堅持規劃先行,編制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決定》和《實施意見》,分類制定“六個一體化”的詳細規劃,全面統籌部署城鄉一體化工作。在城鄉空間布局上,強化“全域嘉禾”理念,突出功能組團發展,做好分片集中規劃。
分片,就是功能分片,充分分析地源、交通、產業等要素,把整個嘉禾分為六大功能板塊,即以城關、鐘水、車頭三個鄉鎮為主的中心城區板塊,以龍潭、袁家、泮頭三個鄉鎮為主的機械制造板塊,以石羔、盤江、蓮荷、廣發四個鄉鎮為主的休閑旅游、農業板塊,以行廊、肖家、普滿三個鄉鎮為主的加工貿易、烤煙種植板塊,以坦坪、田心、石橋三個鄉鎮為主的農產品加工、能源(火電廠)板塊,以塘村鎮為主的鍛造板塊。
集中,就是居住集中,落實“擴城強鎮建園優村”措施,力爭到2015年,基本形成城鄉人口相對集中、功能分區科學合理,以縣城為核心,以五個中心鎮為支撐,以“一園五區”為平臺,以中心村為節點的新型城鎮空間布局體系。
二、產業拉動,項目用地上取得突破
堅持產業支撐、項目助推,促進“四個集中”,即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社區)集中,創業就業向優勢產業集中。嘉禾人多地少,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著力破解項目用地的瓶頸問題。
一是著力解決農業龍頭項目用地問題。大力推行村集體出地、投資方上項目、吸納農民就業的土地流轉模式,促進土地規模、集約經營。同時,以村為單位試點土地信用合作社,在不改變耕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引導農民把承包地有償存進土地信用社,再由土地信用社把土地貸給農業經營大戶使用,充分盤活土地資源。
二是著力解決城鎮建設項目用地問題。大力推進土地成片整理和開發,推進城鄉建設統規統建,采用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辦法,擴張城鄉一體化建設用地的空間。
三是著力解決園區開發項目用地問題。逐步改變一次性補償征地辦法,積極推進“雙置換”征地,即宅基地和舊住房置換新住房、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推進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參與園區開發,建立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和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突破園區征地難的困境。
三、整體聯動,資金投入上取得突破
堅持內力外力聯動,突出抓好五大投資渠道:
一是爭取上級投入。爭取把嘉禾列為全省湘南地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試點縣,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是招商投入。堅持“非禁即入”,放開投資領域,創新投資方式,大力通過招商引資來推進城鄉一體化項目建設。
三是增加財政投入。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優先安排城鄉一體化建設資金。大力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采取財政貼息、適當補助等形式,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社會資本投資一體化建設。
四是擴大銀行投入。進一步擴大交通投資、城建投資的融資工作,積極籌辦財投、農投、水投等融資平臺,籌措城鄉一體化建設資金。積極發展村鎮銀行,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用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
五是引導社會投入。充分發揮民營主體作用,引導民間資金投資城鄉一體化建設,并大力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資投勞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
四、投入帶動,民生實事上取得突破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圍繞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切實為民辦實事。
一是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加快縣、鄉、村公交網線和站場建設,加快組建城鄉客運運輸公司,加快制定公交扶持管理政策,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全縣1000人口以上的110多個村全部通公交車。
二是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以盤江、泮頭、江里、鄒山、金山、江峰水庫為水源,全縣城鄉供水劃分為六大供水區,共分4年全面完成六大供水工程,其中2010年完成以盤江水庫為水源的供水工程,解決17萬人口供水。
三是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化。大力推進優師進村、鄉校合格、城鄉聯動、整體提升,力爭到2012年,農村初中、中心學校全面建成合格學校,到2015年人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12年。
四是推進城鄉醫療衛生統籌。大力擴建縣人民醫院,加快搬遷縣中醫院,啟動第二輪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加快村級衛生室建設,力爭到2012年,每個行政村建有至少一個衛生室,農村社區醫療服務覆蓋率達到100%。
五是推進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完善城鄉一體化就業政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到2012年,非農勞動者占社會勞動者比率達60%以上,
六是推進城鄉社保一體化。擴大城鄉保障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到2012年,力爭城鄉醫保、低保、養老保險三張網全縣100%覆蓋,并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加大社會救濟、失業救助、農村五保戶供養力度,力爭農村五保戶80%以上能夠集中供養。
七是推進城鄉電力資訊網絡一體化。大力改造和拓寬電網、電視、電話、移動通信和寬帶網,到2012年力爭100%的行政村通達通暢。
八是推進生態建設城鄉一體化。加大植樹造林、衛生創建和節能技術推廣力度,建設生態嘉禾。
五、開放促動,優化環境上取得突破
堅持開放促開發,大力引資金、引項目、引人才、引政策,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開放突出抓環境:
一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大處訪力度,做到“老信訪案件化一件少一件,新信訪案件出一個了一個”。強化安全責任機制,不斷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強化人防、技防、物防等措施,提高公眾安全系數。
二是和美的人文環境。深入開展“和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嘉禾人勤勞、吃苦、豪爽、熱情的人文素養,著力培育開放包容、誠實守信、協作互助的主流文化。
三是開放的創業環境。完善扶持創業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創業平臺,積極提供創業服務,激勵全民創業。
六、改革推動,體制機制上取得突破
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破除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制約瓶頸。
一是戶籍制度改革。以“一個增加”和“兩個力度”為激勵(即落戶城鎮的農民,可以增加城鎮戶口享有的各種待遇;可以不變以農民身份享受各種政策、補貼、待遇和不變以農民身份享有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大力實施“城鎮規劃圈一批、社區管理改一批、撤村建居換一批、勞動就業轉一批”的四項措施,到2012年,實現轉移人口4萬。
二是土地高效利用改革。建立縣、鄉農村土地經營流轉服務中心,并以村為單位試點土地信用合作社,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新增城市建設用地指標與土地整理數量相掛鉤的機制,積極破解城市建設用地制約瓶頸。積極探索建立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方式進行流轉,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
三是推進撤村建居試點改革。選擇有項目支持、群眾有意愿的村,積極開展“雙置換”改革點,鼓勵農民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保、用宅基地和舊住房置換心住房,通過開展“雙置換”加快農村社區化建設。
四是公共服務機構改革。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立足服務推進城鄉一體化,大力整合職能相近部門,率先在統籌城鄉行政管理體制上突破。
(作者簡介:趙宇,2008年3月起分別任中共臨武縣委副書記,臨武縣人民政府縣長,中共嘉禾縣委副書記、嘉禾縣人民政府代縣長,2011年12月至今任中共嘉禾縣委書記。)
文章來源:2012年1月《湖南領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