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是農業大縣,農業人口66.98萬,占全縣總人口的85%2010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43.6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125元,對比2009年增加567元,增長12.4%。為實現農民增收,漢壽一直抓住農業做文章。

漢壽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雅稱,對甲魚的養殖開全國之先河,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漢壽甲魚就聞名世界,正是因為參與市場競爭早,經歷了市場的起起落落,漢壽人特別有品牌意識,注重地域品牌的維護,在保證漢壽特色農產品的質量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農產品效益。

“上下聯動責任化、生產標準化、基地建設示范化、產品銷售名片化”,這個“四化”是近年來漢壽縣委、縣政府的工作方針,歸根結底,還是圍繞著“一化”——“標準化”進行。為了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提高農民收益,漢壽縣專門成立了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由農辦、財政、質監、畜牧等部門專家參與的技術委員會,實現上下聯動責任化,為科學農業生產提供組織保障;積極推進“生態”、“天然”、 “有機”三種種養模式,為蔬菜、甲魚、水稻等特色產業的標準化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標準先行保質量

為了保證農產品質量,突出漢壽特色農業品牌含金量,漢壽制定了農產品相關標準。由漢壽縣農業標準化建設領導小組領頭,明確相關部門按照“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各盡其責,形成合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的工作機制。在示范項目的管理上,出臺了《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考核驗收辦法》。對于水產養殖和種植、林業,制定并完善了《甲魚健康養殖技術規范》、《密本南瓜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優質稻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油茶林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等標準化生產規程7項,從基礎條件、投入品管理、生產制度建設、種養技術上都作了明確規定,以促進甲魚、蔬菜、油茶、優質稻等農作物的標準化、規范化生產。以漢壽最為出名的甲魚產業為例,從基礎條件、投入品管理、生產制度建設、養殖技術上都有詳盡的規定,以確保“漢壽甲魚”生產標準化、規范化,成功申報了“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證明商標。漢壽甲魚成為全國第一個甲魚類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產品。

標準制定不是花架子,漢壽縣政府積極推廣標準,將農業標準化建設納入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專門了設立農業標準化工作獎項,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基地進行經濟獎勵,首先提高廣大干部、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標準化意識、質量意識。面對農產品養殖戶,則大力宣傳農業標準化知識,2011年全縣舉辦各類培訓班18期,培訓標準化示范戶2500多人次,編印甲魚、蔬菜、優質稻、油茶《標準化示范手冊》、《農業標準化監管手冊》等15000余份,放到每個示范戶手中,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視、部門主動支持、社會積極參與農業標準化的積極氛圍。

示范園區立標桿

2011年初,漢壽縣成立了由時任縣委書記劉定青任組長,分管農村工作的縣委副書記張克武任副組長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并出臺了《漢壽縣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方案》、《2011年縣級領導農村辦點及后盾單位聯點安排方案》。示范區所涉及鄉鎮均由黨委書記掛帥組成相應班子統籌協調并進行政策扶持,29個縣級領導組成29個駐點工作組,帶領107個后盾單位聯點35個村駐村開展工作,由縣委農村工作部制定出臺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考核辦法,加強督促檢查、考核驗收。

為了完善園區道路、溝渠與質量監督等配套設施,漢壽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00多萬元,占年度計劃的60%,著力打造了3個市級標準化園區即優質稻標準化示范園區、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甲魚生產標準化示范園區。在每個示范園區設立農產檢測室,堅持從生產基地對甲魚、蔬菜、優質稻等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從生產源頭控制污染,對主要農產品加大農藥殘留檢測力度,探索建立農產品基地準入和市場準入制度。今年已檢測各類農產品樣品11905個,合格率達99.5%,并將抽檢結果及時上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同時在媒體上進行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目前,全縣建成標準化種植基地21.5萬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36個、標準化示范園區80多個。其中,3家漁業生產企業分別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水產健康養殖小區;3家畜禽規模養殖企業分別成為全國奶牛標準化示范場、全省生豬標準化示范場、全省家禽標準化示范場;10家養殖企業的22個水產品通過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質量檢測。

漢壽縣在工作部署、政策扶持、財力投放等重點向示范區傾斜,縣、鄉兩級整合所有涉農項目,盡可能向示范區集中,加大對示范區建設的投入。農開辦、環保、國土、水利、電力等相關單位整合涉農項目4440萬元支持示范區建設,特別是農開辦把近3年的建設任務都放在了示范區;縣甲魚辦、畜牧水產局、鄉企局、農經局等單位在技術和設備上給予支持;107個后盾單位派出135名駐村隊員聯點35個村,長期駐村開展工作,幫助村里制定規劃、落實項目、傳授技術,幫助農民發展生產、發家致富。力爭示范區內要達到“四化”標準,即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組織合作化、基礎設施現代化、率先城鄉一體化,把示范區作為全縣統籌城鄉發展的先行區,率先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

龍頭企業促合作

為了充分調動龍頭企業、合作組織、養殖大戶等各類生產主體的積極性,建設標準化種養基地,2011年來,漢壽縣先后出臺了加快專業合作社發展等系列文件,召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及產品展示會議,對示范性合作社給予15萬元不等的獎勵扶持,明確由1名縣級領導和1個農口部門連續三年對口幫扶一家合作社,幫助選準帶頭人,搞好建章立制,指導規范運作,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品牌、營銷等優勢牽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

目前,漢壽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81個,有32家農業龍頭企業領辦2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覆蓋了糧、棉、油、甲魚、蔬菜、油茶等主導產業,帶動農戶31510戶,占農戶總數的19%。同時,充分發揮各類協會行業自律、合作組織約束的作用,完善與農戶訂單合同的內容,強化標準基地建設,用標準規范生產經營過程,擴大品牌銷售市場份額,通過市場導向提高農戶的標準化生產積極性。

在種植方面,依托糧、棉、油等傳統優勢和甲魚、蔬菜等特色優勢,在巖汪湖、大南湖、龍陽等鄉鎮建成糧、棉、油及水果、蔬菜等標準化種植基地20多個,輻射面積15萬多畝。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湖南瀏陽河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領辦湖南省龍陽綠豆產業專業合作社,上對國家產業研究課題、下連全省雜糧種植戶,著力實施雜糧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科研化開發、品牌化經營的一條龍戰略思路,在東岳廟、太子廟、龍陽鎮、朱家鋪、洋淘湖等鄉鎮建立綠豆、蕎麥等雜糧標準化種植基地2000余畝,帶動種植戶3000余戶,調整了農業種植結構,改變了傳統農作物商品價值低、增產不增收的格局。

在養殖方面,建成生豬、家禽、水產等標準化養殖基地10多萬畝、養殖小區36個,其中鴨子港鄉新障湖漁場、龍陽鎮小南湖漁場兩個水產品健康養殖小區,已分別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第三批、第四批水產品健康養殖示范小區。

漢壽品牌走四方

從小農經營到品牌經營,從個體單干到合作社集約經營,在市場的起落中漢壽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對于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的產品,漢壽縣財政分別給予11.5萬元的獎勵。此外,還著力培育農業品牌,加快對當地瓜菜、畜牧等強項產業品牌認證步伐,對通過認證的農產品,政府財政給予重點補貼,激勵帶動品牌農業發展。

目前,全縣有80萬畝耕地和30萬頭生豬、20萬畝常規魚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擁有各級農業品牌95個,80%以上的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獲得了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注冊農產品商標56個,其中省著名商標4個,省名牌產品4個,先后有30個農產品獲省農博會、食博會金獎。農業標準化提升了經濟效益,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在30%以上,湘湖水產的“仙湖”牌生態甲魚,每斤高出常規甲魚10 -20元;月明潭的“桃花島”有機蔬菜,價格比常規蔬菜翻番甚至高出10倍;蔣家嘴群湖水產合作社的烏鱧養殖單產達到4000公斤/畝,純利突破1.5萬元/畝。已培育了“榮祺”、“錦鱗香”、“桃花島”、“洞野”、“紅菱”、“餐餐見”等直接進超市、上餐桌的知名品牌。

文章來源:20121月《湖南領導參考》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在线2024 |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 午夜亚洲AⅤ在线影视 | 香蕉97人人乳视频观看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