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嘉禾縣確定全力建設湘南城鄉(xiāng)一體化先行區(qū),把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作為嘉禾科學跨越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近兩年,嘉禾縣大力轉變干部作風,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在做群眾工作方面,動員各級干部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
正確認識社情民風,化民間力量為合力
嘉禾縣地處郴州市西南部,總面積699平方公里,人口38.5萬,是湖南省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縣,人多地少、生存環(huán)境艱難使嘉禾人在歷史上以“好議論、好斗爭、喜訴訟”而聞名,歷來有對上“造反”的傳統。時至今日,由于諸多歷史遺留問題與現實難點問題相互交織,合理訴求和無理取鬧相互疊加,各種矛盾集中呈現、錯綜復雜,群眾工作開展具有異常艱巨性。嘉禾一度干群關系緊張,上訪量位居全省前列,社會治安滿意度墊底。一些干部也習慣性地將矛盾糾紛、工作難以推動都歸結于嘉禾“民風剽悍”。
干群關系尖銳對立,嘉禾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嘉禾縣委書記陳榮偉指出,嘉禾人的民主、法制、維權意識相當強,這或許與在廣東等外地做事的人多,以及地域狹小、資源緊張有關系。在縣全體干部大會上,縣委鄭重提出:“民風剽悍”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它集中體現了人民群眾維護自己利益和權利的決心;要把握好嘉禾人“好議論”的特征與維權意識,運用好民間監(jiān)督力量。由此,催生了2010年以來一場 “三沉”問民意解民苦工作的鋪開。
近年來,嘉禾縣在制定決策和出臺舉措過程中十分注重采納民意,對民意的尊重成為促進嘉禾政府轉型的推力,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成為嘉禾政府決策的取向。2010年3月血鉛事件造成大批村民上訪。面對群眾訴求,盡管壓力很大,但嘉禾強勢推進,不接受任何拖延解釋,只抓落實,關閉100多家企業(yè)。“在嘉禾這樣一個窮縣要關掉100多家企業(yè),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重民意、納民言成為嘉禾制定政府工作計劃的依據。在2011年嘉禾縣經濟工作規(guī)劃中,公交通達、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清潔美化綠化、平安創(chuàng)建、社保擴面等“八大工程”取代GDP和財稅增長成為縣委縣政府全面工作的重點。“這些工作重點,都是在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的。” 嘉禾縣建設湘南城鄉(xiāng)一體先行區(qū)的決策,也是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作出的。
調研“十最”促發(fā)展,謹守“十不”惠民生
在2011年嘉禾縣委經濟工作會上,縣委書記陳榮偉指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的力量源泉”。
然而,在落實決策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干部作風不實,造成實事沒有辦實,民生工程沒有換來民心的結果。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嘉禾縣今年全面推行以“十最十不”民情調研和作風建設“七條硬規(guī)”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
嘉禾縣從3月10日至5月15日,集中2個月時間,在全縣開展“轉變方式建‘兩型’、轉變作風惠民生”作風建設主題活動,并專門制定出臺了《2011年“轉變方式建‘兩型’、轉變作風惠民生”作風建設主題活動方案》,強勢推行以調研民情“十最”、謹守作風“十不”為具體內容的“一線工作法”,建立健全巡回督查、定期考評、實時通報的作風建設制度。
一是從“十最”入手,當好民情信息員。全縣黨員干部利用群眾工作站和群眾工作組的基層工作平臺,深入村組和群眾家中走訪、調查,把當地最具威信的群眾、最有影響力的人員、最大的工作亮點、最貧困的群眾、最制約班子建設的因素、最不穩(wěn)定的矛盾、最棘手的信訪問題、最適宜發(fā)展的產業(yè)、最需轉型的企業(yè)、最受歡迎的民生實事等緊要緊迫的問題全面了解、準確掌握,為縣委決策提供正確依據。活動開展以來,全縣黨員干部共走訪群眾1萬多戶,整理各類信息數萬條,為科學發(fā)展、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基層信息。二是按“十不”要求,當好信訪代理員。縣委為每位縣鄉(xiāng)黨員干部發(fā)放“民情工作手冊”,要求做好民情日記,詳細記錄入戶走訪、隱患排查等工作情況,并明確要求:能今天解決的不拖到明天;能本級解決的不推給上級,能自己解決的不依賴別人;能按制度解決的不變通處理,能下訪解決的不讓群眾上訪;能依靠民眾自治解決的不插手干預,能協調解決的不強制執(zhí)行;能徹底解決的不拖泥帶水,能高標準解決的不降低要求;能依法懲處解決的不心慈手軟。促使黨員干部工作在一線開展、矛盾在一線發(fā)現、問題在一線解決,盡心、盡快、盡力把群眾想辦而又難辦的一些事情辦成辦好。今年以來,黨員干部共化解信訪積案120多件,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2600多個。三是突出“民生”主題,當好發(fā)展指導員。黨員干部認真分析“十最十不”活動中收集的信息,尋找適合本地發(fā)展的產業(yè),引導轉型發(fā)展,指導和幫扶群眾發(fā)展生產、發(fā)家致富。重點引導各村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優(yōu)勢產業(yè),探索強村富民的好路子。龍?zhí)舵?zhèn)社塘村開通遠程科技指導服務網絡,積極籌建農產品種養(yǎng)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項目,不斷擴大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規(guī)模和效益。通過黨員干部的幫扶,目前,全縣涌現68個以烤煙、水果、生豬、經濟林、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yè)特色村,幫助新上新型工業(yè)企業(yè)16家,投資8000多萬元。
力行“三沉”工作法,推進城鄉(xiāng)共建
嘉禾縣立足縣情,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法”,“變群眾上訪為干部排訪、變群眾非議為干部問策、變群眾發(fā)愁為干部解憂”,緊緊圍繞“湖南城鄉(xiāng)一體化示范縣”建設目標,從戰(zhàn)略高度上把扎根于基層以推進干部作風建設與群眾工作,作為推進全縣整體工作的“牛鼻子”,強力推行 “一線工作法”。豐富“城鄉(xiāng)共建”內容,建立群眾工作機構,黨員干部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在農村一線創(chuàng)先爭優(yōu),大力推動經濟社會事業(yè)發(fā)展。
為及時了解民意民情、所思所求,促進黨員干部服務群眾常態(tài)化,嘉禾縣委出臺了“七條硬性規(guī)定”,要求各級領導帶頭深入基層創(chuàng)先爭優(yōu),明確縣級領導每月到聯系鄉(xiāng)鎮(zhèn)開展工作2天、住宿1晚以上,重點調研1個行政村的問題;鄉(xiāng)鎮(zhèn)保證每晚有70%以上的干部職工到崗到位,鄉(xiāng)鎮(zhèn)主要領導每月重點調研2個行政村的問題,駐村領導和干部每周在聯系村住宿2晚以上;結對共建縣直機關單位黨組織“一把手”到結對共建村每月調研1次以上,結對共建機關單位黨員每月到村開展共建活動2次以上。全縣掀起了縣鄉(xiāng)干部進村入戶串門走訪的熱潮。
為真誠融入群眾、密切聯系群眾,使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做到具體化,嘉禾縣以“六得四一”為標準,要求干部下基層做到群眾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飯吃得進、水酒土酒喝得下、家常里短聊得來、大事小事談得攏、難題難事解得開;要寫一本民情日記、送一批便民聯系卡、結一些“窮親”、辦一批實事。目前,結對共建機關黨員干部積極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和農民共商發(fā)展大事、共解生產生活難題、共辦民生實事。縣鄉(xiāng)18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結“親窮”5600戶,結對單位為結對村開展文藝下鄉(xiāng)活動112次、送圖書2200多冊、提供資金幫助220多萬元、幫助解決900多件實際困難、幫扶600多戶困難群眾。
黨群干群關系好轉,大力建設民生工程
嘉禾縣全力推行的“一線工作法”,從講政治的高度說,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體現;從干部管理的角度講,是有效提高干部的行政能力,改善黨政機關的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舉措;從以人為本的層面看,是人民公仆服務“衣食父母”,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打造民本政府,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真實表現。
由于“三沉”到基層實施“一線工作法”成效顯著,干群關系理順,以往難以推動的工作現在容易多了,干部從中嘗到甜頭,由最初抵觸到現在真心實意地做,由過去的漂浮到現在自覺自愿地“三沉”。現在嘉禾形成了“一波動萬波隨”的大好局面,黨群關系根本性好轉,整體工作全面推進。一是上訪量急劇下降。3年前進京、赴省上訪量占到郴州全市非正常上訪的三分之一,2007、2008、2009年的上訪量連續(xù)三年在全省排前五,2010年排前十,今年第一季度下降到第59位,7月更是下降到第109位。郴州市重點項目嘉藍公路嘉禾段建設,征地拆遷就創(chuàng)造了“無一強征、無一強拆、無一上訪、無一訴訟”的佳績。二是社會治安根本好轉。每星期案發(fā)率由10—15起降低為3起,群眾安全感上升。三是發(fā)展形勢較好。2009年財政收入3.3億元,到2010年達到4.371億元,今年上半年就達到3.5億元。四是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根據湖南省統計局民調中心發(fā)布的數據,嘉禾的群眾滿意度民調在2009年排在全省第128位,倒數第一,2010年排在第97位,今年上半年排在全省第58位,民調排位大幅上升70位。
截止11月24日,嘉禾縣投資756萬元、全長10.07公里的桂嘉路點亮工程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至此,該縣今年計劃投資的6.2億元的“民生100工程”已全部兌現到位,提前完成年度工作任務。
嘉禾縣實施一線工作法以來,通過城鄉(xiāng)黨組織聯姻、發(fā)展經濟聯動、基礎設施聯建、好事實事聯辦和創(chuàng)新基層組織設置模式,解決了一些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有力推進了城鄉(xiāng)協調發(fā)展,打破了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壁壘,實現了城鄉(xiāng)發(fā)展的整體聯動,雙促雙贏,加快了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的步伐。
民眾是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一項深入民心的民生工程,因此,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行動策略,夯實民眾基礎。否則,就有可能重復當前某些地方城鄉(xiāng)一體化過程中的失誤甚至失敗。為此,必須認真做好“民”字做文章。
文章來源:2012年1月《湖南領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