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漢壽的重要階段,也是漢壽搶抓機遇,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笆濉币巹澗V要是今后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政府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據。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將對促進我縣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第一章   “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一、可喜的成就
   “十一五”期間,全縣上下著力實施“工業強縣、旅游活縣”戰略,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大力促進新型工業化,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實施城鎮擴容提質,全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機及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發展目標。
1、經濟勢力顯著增強。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52億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長12.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3.48億元、35.30億元、47.74億元,年均分別增長7.2%、16.0 %、13.8%。人均生產總值達16400元。財政總收入由1.8億元增加到3.52億元,是“十五”末的1.96倍。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848元、14896元,分別是“十五”末的1.84倍、2.01倍。“十一五”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和各項貸款余額分別達到70.04億元、32.07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1.94倍、2.26倍。

漢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圖1)

 

 

 

 

 

 

    2、三次產業協同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36.8∶26.7∶36.5優化為28.7∶30.3∶41.0。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園區、上項目、創品牌,新上了中聯重科、金能科技等一批骨干工業企業,培育了棉麻紡織、機械制造、精細化工、生物醫藥、黑楊加工、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家,凈增38家;15個商標創“省著名品牌”,5個產品創“湖南名牌”, 5個產品創“常德名牌”;5家苧麻脫膠企業治污工程投入運行。2010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87.5億元,是2005年的2.7倍?!笆晃濉逼陂g,經濟開發區累計投入基礎建設資金2億元,開發面積達4平方公里,新增入園企業55家,到位資金15億元,規模企業達21家。2010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65億元,是2005年的8.67倍。開發區的整體形象和競爭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堅持農業產業化,努力調優產業結構,糧食產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黑楊、苧麻、花卉苗木、高效水產、蔬菜等特色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2010年農業實現總產值55.14億元,是2005年的1.9倍。全縣農機裝備總動力達到70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綜合程度達到65%。實施開發整理,投資2.68億元,新增耕地面積 3.16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達480多家,其中國、省級龍頭企業7家;年加工產值、加工轉化率分別為26億元、50%,比2005年增加10億元,提高12%。堅持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商貿、餐飲、房地產、旅游和其他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化服務業街道逐漸形成,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成功舉辦了4屆文化旅游節,以西洞庭湖濕地、清水湖為核心的旅游持續升溫;漢壽農業旅游觀光走廊被列入“全省農業旅游示范點”,我縣被評為“中國生態旅游百強縣”。
    3、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縣城啟動了“擴容提質”、“南進西拓”工程,“漢太融城”步伐加快,新建辰陽南路、芙蓉路等主街道;修建了縣污水處理廠,增建了垃圾中轉站,鋪設了管道燃氣管網等公共設施;建成了龍陽國際大酒店、五里橋大市場和一批中高檔住宅小區。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加強了城鎮公共管理,縣城在規范化中擴大,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為適應城市發展,又啟動了第四次縣城規劃編修。其他小城鎮的鎮容鎮貌大有改觀?!笆晃濉蹦铱h城鎮化率達到42%。
    4、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十一五”時期,全縣共引進縣外境內項目468個,到位資金92.25億元,年遞增率為4.8%;引進境外項目16個,到位資金10266萬美元,年遞增率為10%。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82個,特別是引進中聯重科,實現了我縣引進戰略投資者為零的突破。2010年,實現出口創匯1666萬美元。
    5、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十一五”期間, 抓住國家擴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2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5倍,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培修一線大堤、蓄洪垸和重點間堤等,重點堤防基本達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對江東市水庫、顏家廟水庫等35座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完成了巖汪湖排區、坡頭排區52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3處,解決了16.5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偼顿Y5368萬元,用于改善大中型水庫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累計發放大中型水庫移民直補資金2184萬元,農村移民年人均收入由“十一五”初期的952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463元。硬化通鄉通村公路1086公里,改造危橋13座,100%的鄉鎮、89.5%的村通了水泥路,同時建成了12個農村客運站場。特別是漢壽沅水大橋通車,啟動了漢太一級公路、長石鐵路電氣化復線建設,城鄉交通狀況明顯改善。實施電網改造,生產生活用電基本得到保障。完善主網結構,改擴建了滄港、白竹山、蔣家嘴、龍陽楓樹等7座變電站;加強配網建設,新增改造變壓器470臺,新增線路969.6千米,完善312個村網,消除了無電戶。進一步加強通信能力建設,開通固定電話8100余戶,發展移動電話達31.3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達2.2萬戶。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縣已建成有線電視光纜干線200多公里,安裝數字電視用戶3.4萬多戶,發展農村無線數字電視用戶4.8萬余戶,鄉鎮和行政村的數字電視聯網率達到94%。
    6、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笆晃濉逼陂g,著力解決了一些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五年總投入1.12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化解學校債務2233萬元;鞏固了“普九”成果,小學、初中入學率達100%,鞏固率分別達到100%、98.3%;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1.2%;民辦教育有新發展。承擔各級科技計劃156項,落實科技經費1210萬元,新增產值3.5億元,新增稅收1750萬元;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投入7620萬元,擴建了人民醫院、中醫院等,特別是改建了28所鄉鎮衛生院,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在恢復中快速改善。加強了專業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縣圖書館,所有鄉鎮建立了高標準的綜合文化站, 180個行政村建立了農家書屋;加強了文化隊伍建設,在文藝創作與表演領域獲得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等榮譽;文物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森林覆蓋率達到32.6%;同 2005年比,萬元GDP能耗降低了20%,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達到控制標準。全縣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內,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7‰。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鎮低保共救助65.2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8250萬元;農村低保共救助41.3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3198萬元;城鄉醫療共救助7288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105萬元;農村五保共救助41.3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3198.7萬元;新建鄉鎮敬老院22所,完成農村安居工程500戶。2010年,企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上升到4萬多人,比“十五”末增加2300人;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010年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0184人、556119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880人,比2005年增加17642人;修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住房難”得到緩解。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組隊參加了3次國家級的龍舟賽并取得冠軍,我縣獲“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縣青少年活動中心、61個村級農民健身工程建成;競技體育實力不斷增強。政法、公共安全、檔案、統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殘聯、文聯、工商聯、工青婦、統戰等工作在“十一五”期間都取得新的進步。
    二、存在的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這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增強了各方面的信心。但是,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產業結構不優?!笆晃濉蹦h三次產業結構中,一產業比重偏高,二產業增加值未完成規劃目標。經濟增長方式仍比較粗放,產業內部結構不優,有的產業沒有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尤其是農產品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不高,影響到全縣經濟的發展。二是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需求所面臨的矛盾突出。就業與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增收難?!笆晃濉蹦?,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偏低。人們對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要求不斷增長與社會供給不足的矛盾不斷擴大。三是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笆晃濉逼陂g,雖然財政總收入不斷增加,但一般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2%,財政剛性支出和重點項目建設配套支出壓力不斷加大。對于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全縣 “十一五” 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規劃指標完成情況表

漢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圖2)

 

 

 

 

 

 

 

 

 

 

 

                                      第二章  宏觀環境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這樣的判斷同樣符合我縣縣情。
    一、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我縣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國家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規劃的主線,主要解決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縣作為長株潭“3+5”城市群中重要節點和常德工業走廊的橋頭堡,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重點(試點)縣,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建設,有利于我縣以中聯重科為龍頭的機械制造業、以康普藥業為依托的醫藥產業、以西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為主體的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我縣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轉變。
    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給我縣帶來新的機遇
    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是國家“十二五”時期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其主要內容: 一是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二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四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五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我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得到更多的政策優惠,抵御洪澇和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會進一步增強,綜合生產能力會更進一步提高。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城鎮化水平將會進一步提高,農村垃圾、污水等問題會得到逐步解決。公路、城際鐵路、電氣化鐵路、水運碼頭等交通網絡建設項目在“十二五”期間將會竣工,交通條件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國家宏觀政策帶給我們的機遇,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做好前期工作,爭取把更多更好的項目擠進計劃籠子,盡快組織實施。
    三、國家注重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我縣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其主要內容:一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二是要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三是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四是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五是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些惠及百姓的政策有利于加大對我縣教育的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加快縮小教育差距,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我縣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會逐步實現城鄉全覆蓋,基礎養老金可實現全國統籌和跨省接續,并且隨著國力的增強而不斷提高;新生勞動力、失地農民、失業者等的就業能力會逐步提高,就業機會將逐步增加,人們的收入分配會更加合理,更加有保障;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會加強,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會逐步得到緩解;計生服務條件會進一步改善,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會得到切實保障,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會加強,支持殘疾人事業力度會加大;群眾所需求的精神文化產品供給會更多,群眾文化生活將會更加豐富多彩。我縣只要緊緊抓住機遇,全面發展社會事業,進一步改善民生,改革開放成果就會逐步實現共建共享,全縣人民得到的實惠就會越來越多。

                     第三章  指導思想、主要奮斗目標和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三化’聯動、結構優化、開放合作”的發展戰略。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同發展共繁榮;以綠色增長和創新驅動為軸心,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真正融入長株潭“3+5”城市群;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大力發展民本經濟和民生事業。力爭使漢壽盡快進入常德經濟強縣的行列,努力實現綠色漢壽、現代漢壽、和諧漢壽。
    二、主要發展目標、發展定位
   (一)主要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按照漢壽實現跨越發展的要求,結合現有基礎條件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1、經濟發展目標:GDP年均增長13%以上,到2015年,總量突破200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43.9億元、74.7億元、83.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7∶37.0∶4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8萬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
    2、可持續發展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2015年末全縣總人口控制在85萬人以內。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小學在校學生鞏固率均達100%,初中在校學生年鞏固率達99%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8個百分點,達到50%左右??h域森林覆蓋率、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35.4%、40%。主要污染物(COD、SO2、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減少10%??萍紝洕鲩L的貢獻率達55%以上。
    3、社會發展目標:居民生活質量有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比較完善。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十二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以上,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萬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000人以上,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參加企業養老、失業、職工基本醫療、生育、工傷等保險在18.3萬人次以上,參加農村養老保險45萬人以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逐步實行全覆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人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體育設施增加,城鄉文體生活更加豐富,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進一步好轉。
漢壽縣“十二五”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規劃指標表

漢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圖3)

 

 

 

 

 

 

 

 

 

 

 

 

 

 

      專欄1:規劃指標的屬性
    本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是按上級的要求,體現了縣委、縣政府的戰略意圖,體現了全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其中量化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類。
    預期性指標:是政府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由政府引導,通過正確把握宏觀調控方向和力度,社會配置資源,努力爭取實現。
    約束性指標: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承諾,是縣政府按照上級的有關精神,對各有關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

   (二)發展定位
    ——機械制造產業強縣。把機械制造產業打造成為我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以中聯重科漢壽產業園為龍頭,整合煤礦機械、寶龍汽車等資源,重點發展以重型工程機械、汽車零配件、煤礦支護機械為主的機械制造業。
    ——麻棉產業大縣。大力招商引資,對現有紡織企業擴規提質。以廣源麻業、銀陽紡織為龍頭,培育和鞏固優質麻棉基地,擴大加工規模,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麻棉產業大縣。
    ——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完善經營方式,推廣良種良法,發展精深加工業,提高附加值,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縣。以金牛米業、文利蔬菜等企業為龍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實行標準化生產,打造“漢壽甲魚”等一批農產品品牌,樹立環洞庭湖區著名的優質、高效農產品供應基地形象,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我縣農產品外銷量。
    ——環西洞庭湖濕地旅游中心。以豐富的自然、人文等資源為基礎,以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區、清水湖度假區、鹿溪森林公園為核心,以市場需要為導向,強化保護資源與發展經濟協調共進,抓住支撐漢壽旅游特色的“游、吃、住、行、購、娛”六大要素,加大投入,整合資源,改善景區條件,發展鄉村旅游,打造游客回歸大自然、欣賞湖光山色和休閑的理想目的地。
    ——統籌城鄉建設示范縣。以縮小城鄉差距和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為目標,對城鄉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使城鄉共享現代文明。通過推進龍(龍陽鎮)株(株木山鄉)太(太子廟鎮、開發區)一體化建設,把漢壽打造成為全省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縣。

    專欄2:漢壽縣“十二五”時期發展定位
    機械制造產業強縣、麻棉產業大縣、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環西洞庭湖濕地旅游中心、統籌城鄉建設示范縣。
    三、發展戰略
   (一)“三化”聯動戰略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樹立整體觀念,注重三次產業之間、產業內部之間、生產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建立健全機制,通過壯大工業引領農業、服務業協同發展,加速打造“宜居住宜創業”的新漢壽。在加快新型工業化上,著力構筑現代工業產業園區,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集群,著力培養現代企業集團,強力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在加快農業現代化上,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為前提推進生產規?;札堫^企業為依托推進產業市場化,以標準化體系建設為方向推進農業品牌化,穩步推進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在加快新型城鎮化上,完善城鎮功能增強承載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吸納力,完善城鎮管理提升凝聚力,提高城鎮經營水平,梯度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
   (二)結構優化戰略
    緊緊圍繞中央“調結構、轉方式”的宏觀政策,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制造業為支柱,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引導工業企業自主創新,以中聯重科等企業為龍頭,大力開發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機械制造、生物醫藥、電子、化工等高新技術,強化高新、實用技術的轉化利用,抓好技擴改,依法淘汰落后工藝技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堅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抓名、特、優產品基地建設與加工轉化,促進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物流、旅游、商貿、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
   (三)開放合作戰略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把握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勢,立足自身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以世界的眼光、戰略的思維來謀劃發展,擴大開放,積極在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中尋找發展機遇,大力招商引資,實現企業上市零的突破,拓展發展空間,盡快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協作發展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被確定為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重點(試點)縣”為契機,按照“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指導思想,重點建立健全與長株潭以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交流、溝通、協調機制,實現產業、市場、功能、人才等領域的合作與對接,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體系,將漢壽縣打造成為區域合作中重要的承接產業轉移基地、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勞務輸出基地、休閑旅游目的地。

                                     第四章  發展重點

    一、突出調結構,實現工業跨越式發展
    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理念,按照建設重大項目、壯大核心企業、打造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的思路,建立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相結合的產業集群發展機制,加速發展工業。通過引進和技擴改,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有機融合,調優產業結構,強化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重點建設好經濟開發區、龍陽鎮、蔣家嘴鎮等三大工業發展平臺,形成“一區兩園帶多鄉”的工業發展格局。到2015年,力爭工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以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1、培育發展產業集群。強化產業規劃引導,打造核心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培育機械制造、醫藥、電子產業集群。抓住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和提高裝備國產化水平的機遇,引進優勢產業戰略投資者,依托中聯重科漢壽產業園,培育發展先進機械制造業集群,生產專用汽車、高空作業車、隨車吊、攪拌車等產品。積極與外地優勢機械制造企業配套,憑借局部核心技術,主動融入長株潭經濟區以及更廣闊的經濟圈,贏得市場空間。抓好煤機公司對礦用瓦斯高壓抽放水切割系統設備生產線升級改造和單體液壓支柱生產。抓住國家振興電子產業機遇,依托徠木電子,發展電子技術產業。在“十二五”時期內,力爭機電產業年產值過100億,成為漢壽第一支柱產業。立足科技優勢,依托康普藥業、康爾佳制藥等企業,打造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藥產品,新上康普藥業G米P技術改造項目,發展醫藥產業集群。在“十二五”時期內,力爭醫藥業年產值過10億元,年均增長24 %。

    專欄3: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意向
    機電產業:中聯重科漢壽產業園、煤礦機械礦用瓦斯高壓抽放水切割系統設備生產線升級改造
    醫藥產業:新上康普藥業G米P技術改造項目、醫藥產業園

    2、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突出工業企業“二次創業”,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技擴改,加快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整合資源,對現有紡織企業進行改造升級,打造紡織集群。重點抓好廣源麻業紡織工業園技改工程和鑫源紡織技改等工程。在“十二五”時期內,力爭紡織產業年產值過35億元。建好湖南林業鹿溪家裝產業園,依托洞庭木業和國珍木業等資源型骨干企業,開發和生產優質木地板、家俱等產品,發展壯大林木加工業。

    專欄4: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紡織產業:廣源麻業3萬錠精密紡擴建項目、鑫源2萬錠長麻紡清潔生產技改工程
    林木加工產業:湖南林業鹿溪家裝產業園

    3、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高速發展“一區兩園”的同時,積極推進全民創業,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生產特色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利用農產品資源豐富優勢,重點圍繞糧食、油料、甲魚、豆類、蔬菜、珍珠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大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把漢壽打造成為洞庭湖區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笆濉蹦?,力爭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過10億元的1家、過億元的10家,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40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重點扶持“林之神”茶油加工、“錦鱗香”甲魚加工、“瀏陽河”豆類加工、“金?!贝竺缀陀椭a等。

    專欄5: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林之神油茶精深加工項目、留心園油茶精加工項目、“瀏陽河”農業科技深加工產業園、華鑫米業、金牛米業大米生產線技改及油脂生產線建設項目、金穗優質米業優質糧食產業化工程、復合板材系列產品加工項目

    4、實施節能減排,發展高新產業。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模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全面推進節水、節能、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積極培育以低碳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扶持和發展低碳產業,推動經濟社會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轉型。重點支持蔣家嘴工業園苧麻脫膠企業實施苧麻生物酶脫膠技術及產業化,苧麻脫膠污水綜合處理工程;扶持漢氮化工產業升級改造,加強合成氮污水排放治理及廢物綜合利用,進行生物固氮肥生產。在經濟開發區,建好一個污水處理廠;依托中漢高科工程機械專用涂料技術國內領先的優勢,進行特種涂料生產。依托雄鷹科技煙用濾嘴棒水性粘合劑新產品開發技術,擴大生產規模,生產水性粘合劑。今后,新上項目注重環境保護,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堅決執行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制度。所有工業企業全部實行達標排放,廢水排放達標率100%,用水重復利用率80%,固體廢物處置率100%。

    專欄6:節能減排、高新產品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節能減排:長江化肥合成氨系統清潔生產示范技改工程、正陽化工煙草行業煙草固體廢棄物環境友好系統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技術項目、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蔣家嘴鎮污水處理廠
    高新產品:“林鈺王”太陽能多功能旋轉餐桌系列產品生產項目、中漢高科專用涂料生產項目、薄片硅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金誠研磨高品質綠碳化硅精細微粉生產項目

    二、突出產業化,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首要任務,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要工作,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重要抓手,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到“十二五” 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
    1、調優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以推進規?;a和企業化經營為重點,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調優農業結構,大力提高農業規?;?、設施農業水平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扎實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以實施糧食產能工程為平臺,推行農業綜合開發,加強農技服務隊伍建設,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加強新品種基地示范、農機配套建設和推廣新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造中低產田20萬畝,“十二五”末,高標準糧田達到60萬畝,糧食作物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4%以上,提升全國產糧大縣的地位。切實加強糧食市場管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做到糧食收得進、儲得好、調得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與此同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加強良種培育,鞏固和提升油料、甲魚、蔬菜、水果、畜禽、林木、苧麻等產業,大力發展一鄉(鎮)一品特色農產品。政府通過貼息、財政補助等扶持形式主導,市場調配資源,積極培育壯大骨干龍頭企業,力爭國、省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達10家,發展精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實施“雙百工程”、“新網工程”,促進農村市場商品流通;圍繞主導產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家,創國家、省、市示范社70家以上,加強協作,帶動6萬農戶,增收幅度提高20%。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品質,五年內,全縣80%以上的農產品通過“三品”質量認證,基本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區、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示范區,完成 “漢壽甲魚”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和商標注冊,打造“漢壽甲魚”標準化養殖園區,以品質品牌搶占市場。到2015年,全縣發展油茶30萬畝、油菜50萬畝、甲魚生態養殖6萬畝、花卉苗木10萬畝、蔬菜35萬畝、水果10萬畝、棉花15萬畝、苧麻5萬畝,全縣糧食總產達到70萬噸以上、籽棉總產4.5萬噸以上、油菜總產5萬噸以上、蔬菜總產70萬噸、起水水產品總量10萬噸、生豬出欄100萬頭以上,建成全省現代農業示范縣和國家級糧、棉、油、魚、豬等生產基地。

    專欄7: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種  植:糧食產能建設項目、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油茶產業建設項目、退耕還林項目、林業血防抑螺防病林工程、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項目、南方紅豆杉種群保護項目、京盛特色紅薯產業化項目、食用菌規模生產項目、苧麻新品種推廣項目、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文利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湘菜”進京項目及遠郊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大型商品油料生產基地建設、新豐果業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建設
    養  殖:“漢壽甲魚”標準化養殖園區建設項目、池塘升級改造項目、水產健康養殖標準場建設項目、洞庭湖閘蟹規模養殖與儲運項目、生態漁業基地建設項目、生豬標準化養殖項目、生豬品種改良項目、畜禽水產良種繁育場建設項目、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畜禽養殖標準化小區建設項目、動物疫病檢控中心建設項目
    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工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項目
    其  他: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項目、農業濕地保護示范建設項目、農業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清潔生產示范項目、血吸蟲病農業綜合治理項目、秸桿綜合利用項目、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產業開發建設項目、生態保護小區建設項目

    2、擴大投入,改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規劃先行、產業優先、連片示范、鎮村同治”的思路,在統籌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的基礎上,均衡配置公共資源,繼續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農村移民生產生活進行扶持,繼續開展漁民解困工作,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以農村道路、信息暢通、飲水安全、清潔能源、垃圾處理、農村改廁等為重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居住規劃,力爭所有村居完成規劃編制,有條件的村居按規劃實現集中居住,集中把鎮村同治示范片建設成農村“兩型社會”示范社區。到2015年,全縣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實現農村公路網絡化;加強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實現農村廣播電視無盲區覆蓋和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解決32.5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 300個以上行政村完成綜合整治,新建沼氣池5000口、大中型沼氣工程30處,逐步改變農村臟、亂、差的面貌,生態鄉鎮達到60%。

    專欄8:改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重大項目:農村公路改造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農村能源建設項目、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捕撈漁民轉產建設項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程
    農村能源建設主要內容:新建戶用沼氣池5000個、聯戶沼氣工程200處1000戶、大中型沼氣工程30處15000立方,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000戶、太陽能路燈500盞、省柴節煤灶(氣化灶)2000戶

    3、推進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保障農民在土地流轉中長期受益。激活農村產權改革,明確農村生產生活資料和基礎設施產權關系。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積極探索抵押擔保的有效辦法,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和服務創新。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增加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探索建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積極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加大鄉村消赤減債力度,著手化解農村公益性建設債務,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完善農民素質教育機制,抓好“陽光工程”,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努力把農村失地農民等富余勞動力轉移作為繁榮農村經濟的一項產業。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參與鄉村建設和管理,促進村風文明。推動戶籍改革,著手探索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
    三、突出生態文化旅游,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以生態旅游為主體,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服務業提質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突出建設區域內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休閑度假中心。
    1、努力發展旅游產業。以景區建設為重點,積極創建品牌,廣泛開展協作,力爭在大湘西旅游經濟圈中,占據橋頭堡位置,進而融入“山水湖南,人文瀟湘”的全省旅游大格局。在“十二五”末,全縣年旅游接待人數力爭達100萬人次以上,旅游綜合收入力爭達3億元以上。一是加強資源整合,豐富旅游產品。挖掘旅游資源,突出重要景點,深度整合開發,提升產品檔次,形成特色體系。圍繞打造西洞庭濕地旅游景區、清水湖旅游度假區、鹿溪生態旅游區、屈原故里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建設好西洞庭湖濕地、滄浪河流域農業、南部丘陵森林等三個生態旅游區;重點建設濕地生態旅游、農業生態旅游、森林生態旅游等三類生態旅游產品。同時,發展文化旅游、休閑度假,逐步恢復和完善凈照寺等文化旅游景點。重點抓好西洞庭湖濕地旅游綜合開發和鹿溪森林公園、清水湖旅游度假區、帥孟奇故居及陳列館、南湖省級農業旅游示范區、洞庭湖民俗文化村等項目建設。在“十二五”時期內,西洞庭湖濕地和清水湖旅游度假區爭創國家4A級景區,鹿溪景區爭創國家級森林公園,我縣爭創休閑農業示范縣。二是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旅游配套。要進一步完善與旅游景區配套的道路、碼頭、停車場、通信等基礎設施。優先建設旅游景區景點連接線,重點建好西洞庭湖濕地、鹿溪森林公園配套旅游公路。加強景點周邊巖汪湖鎮、蔣家嘴鎮等城鎮建設,把巖汪湖鎮作為西洞庭湖旅游的窗口,抓好環形路、產業園、旅游街等項目建設,著力發展成旅游名鎮。加強星級賓館、旅行社等設施和機構建設,提高接待能力。發展景區娛樂業、特色餐飲業、購物業,提高配套水平。三是加強開發協作,拓展旅游市場。深化區域協作,依靠承接、融入、服務等區域協作方式來開拓旅游市場。加強與張家界、湘西等地在產品共建、宣傳共擔、市場共拓等方面的合作,千方百計增加游客。積極促進本縣旅游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引進省內外知名的旅游品牌和戰略投資者,廣泛吸納縣內外資金、管理、技術、人才參與我縣旅游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增強旅游發展活力。


    專欄9:旅游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西洞庭湖濕地旅游綜合開發項目、鹿溪生態旅游建設工程、清水湖旅游度假區、休閑農業及現代農莊建設項目

    2、積極拓展生產服務業。圍繞服務好工農業生產,以加快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務為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一是發展現代金融業。促進金融業務發展,提高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加快發展證券服務,穩步推動和扶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推進農村金融規范發展;構建全方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引導擴大投放,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期內,成功創建省級金融生態達標縣;加強金融風險管理,提高金融風險監管能力。拓展保險服務領域,探索發展新型保險業務?!笆濉逼陂g,縣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力爭年均增長12%左右,2015年末存款余額力爭達到100億元左右;金融機構貸款年均力爭增長12%左右,2015年末貸款余額力爭達到60億元左右;到2015年,我縣保險深度和密度力爭分別達到4%、1250元/人。二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發揮區位獨特、交通便捷、物產豐富優勢,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形成布局合理、裝備先進、運作規范的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培育以大宗農產品跨區域調動、工業原材料和產品運輸為主的物流中心。堅持郵政業務創新,發揮品牌、網絡優勢,服務“三農”。抓好糧食倉儲與物流中心、太子廟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工作。三是發展現代商務業。拓寬行業體系,壯大行業規模,推進行業自律,提升服務能力。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管理咨詢、勞動力培訓、人才交流、中介服務等專業服務。鼓勵發展建筑設計、工藝美術、項目和廣告策劃等創意商務。努力滿足企業和社會多樣化的信息咨詢和管理等服務需求。
    專欄10:生產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漢壽糧食倉儲與物流項目、漢壽縣太子廟物流中心


    3、加快發展生活服務業。適應生活方式轉型和消費需求升級,立足品牌優勢,發展提升商貿服務業、餐飲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等生活服務業。合理規劃布局和建設城鎮商業網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工程,以超市和便利店為重點,積極向專業店、專賣店、大賣場等多業態延伸,并向集鎮和農村拓展,逐步形成連鎖集團。以發展農產品市場、生活品配送中心為重點,加速城鄉生活品的流通,方便城鄉居民。2015年全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農家店達到800家以上,鄉村覆蓋率達到100%。弘揚湘菜文化,突出漢壽餐飲文化特色,培育名廚、名菜、名店,推進特色餐飲跨區連鎖經營。健全房地產市場運行機制和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市場化供應、規范化服務,穩步發展普通商品房,適當發展中高檔花園住宅小區,保障供給;大力發展和完善物業管理服務。逐步完善社區服務設施,重點抓好家政、維修、托老、托幼、保健、文娛服務等社區服務業。

    專欄11:生活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漢壽縣農產品市場、商品房建設項目

    四、突出城鎮化,努力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
    突出加快城鎮化進程這條主線,以“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農民向城鎮集中”為核心,以市場化為動力,以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保障,著眼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以“龍(龍陽鎮)株(株木山鄉)太(太子廟鎮和漢壽經濟開發區)”一體化建設為示范,將我縣建設成省級城鄉一體化示范縣。
    1、加快推進“龍株太”一體化示范建設。圍繞打造現代濱湖特色的山水田園生態城鎮,大力推進六個“一體化”,將“龍株太”建設為全省城鄉一體化的試驗區、地區綜合勢力的核心增長極、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戰略支撐點,力爭在未來五至十年,集中全縣一半以上人口和80%以上的經濟總量。一是推進城鄉規劃體系一體化。完成縣城第四次規劃修編,統一編制“龍株太”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形成城鄉一體、配套完善的規劃體系。按縣城區30平方公里,開發區按20平方公里的遠景目標,對龍陽鎮、株木山鄉、太子廟鎮和經濟開發區實施統一規劃。根據現有基礎,統一布局生產、生活、公共服務、綠化和新的行政區等。二是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工業經濟以開發區為中心,加大投入,嚴格執行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管理,重點發展機械制造、生物醫藥、新型材料、電子軟件等主導產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規模大、質量高的特色產業集群,使開發區成為“城市新區、工業新城”。到“十二五”末,開發區開發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規模工業企業達到80家以上,工業產值突破150億元,真正成為全市工業經濟走廊的“廊頭”?,F代農業以株木山為中心,重點培育龜鱉生態養殖、果蔬、油料、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發展一批農產品龍頭企業。服務業以龍陽鎮為中心,以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拓寬領域、增加就業為目標,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打造產業載體,壯大城市經濟,建立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格局,保持全縣的政治、文化、商品貿易集散、信息交流和新產品開發中心地位?!笆濉蹦h城規劃建成區人口達到16萬,為遠景目標建成3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打下基礎。生態旅游以清水湖為中心,合理布局旅游景點,完善配套設施,發展一批農業觀光旅游點和“農家樂”。三是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h城繼續實施“南進西拓、東展北優”,以新、老S205為軸線,加強道路兩廂規劃控制,合理布局和建設好城市主干道,進一步擴改和完善好小街小巷,建設環城路,發展旅游路,連接通村公路,拉開城市骨架;以石長鐵路漢壽站和長益常城際鐵路漢壽站為中心建設物流和商貿中心,打造一片新城區。“十二五”末,縣城規劃建成區擴大到16平方公里。加快供電工程建設,提高配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加快供排水、供氣、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并逐步向有條件的農村延伸。加快公共交通建設,逐步解決公交線路短少,運營時間不長等問題。加強社區硬件建設,重點建好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四是推進城鄉社會事業一體化。整合資源,統一建設科學規劃布局的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項目,圍繞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體系、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體系、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等,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等。五是推進城鄉公共管理一體化。建立城鄉統籌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強城鄉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居民綜合素質,加大對城鄉分治的土地資源、市政公用、交通、農業、規劃、城建、城管等實行城鄉統一管理。六是推進城鄉生態建設和保護一體化。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基本形成城鄉生態環境融合互補、經濟社會與生態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格局。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強化污染防治,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加快資源節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建設循環經濟型企業、循環經濟型園區和循環經濟型城鎮,促進經濟、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好清水湖、滄浪河、三堤兩港、城北河等水體文章,合理布局濱水宜居區、綠化景觀帶。以云臺山為主體,以綠化帶為補充,打造生態供氧區。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建成宜居之地。
    2、大力發展中心城鎮。以區位為導向,以建制鎮為基礎,加快發展重要交通通道沿線城鎮,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各類特色小鎮。通過完善中心集鎮功能,發揮集鎮特色,擴大集鎮規模,強化集鎮管理,增強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綜合競爭力,帶動周邊集鎮梯次發展。重點圍繞主體功能定位,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綠化、亮化、凈化等三大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增強服務功能。蔣家嘴鎮是水運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生產類集鎮,同時又靠近濕地景區,要進一步改善陸路交通,壯大規模,提高質量,打造成為服務工業企業、旅游景區和周邊農村的綜合性集鎮。罐頭嘴鎮、軍山鋪鎮等是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農產品豐富的集鎮,要完善基礎設施,提高配套能力,積極發展商貿和物流。巖汪湖鎮、豐家鋪鎮分別依托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鹿溪森林公園,發展成為服務旅游景區的旅游中心鎮。聶家橋集鎮依托生豬交易市場,發展成為以服務生豬交易為主的商貿鎮。
    3、積極發展次中心城鎮。按照現有建制鄉鎮格局,以提質擴容和安居樂業為目標,以道路、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突出發展城鎮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積極穩妥發展次中心城鎮。全面加強鄉鎮政府所在地集鎮環境綜合治理,建美小城鎮,提高集鎮綜合承載能力,服務周邊農村地區?!笆濉背?,力爭所有鄉鎮完成規劃編制。

    專欄12:城鎮化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縣行政中心建設項目、縣城路網建設項目(含“龍株太”)、銀水湖綜合開發項目、縣城園林綠化工程、漢壽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垃圾壓縮中轉站及備用填埋場建設項目、縣地表水廠、縣城區給水和排水管網改造項目、農村經濟示范鎮建設項目、縣城水系治理工程、重點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蔣家嘴鎮、巖汪湖鎮、罐頭嘴鎮、軍山鋪鎮等)

    五、突出交通,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
    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發展的原則,加大投入,突出重點,完善配套,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1、交通  打造以公路為主,水運和鐵路為輔,對接航空便利的快捷交通網絡。公路方面,完成S205漢壽至太子廟一級公路、軍山鋪至巖汪湖到聶家橋公路、巖汪湖至西湖公路建設,啟動豐家鋪鹿溪至花巖溪旅游公路前期工作。實施危橋改造、渡改橋工程、安保工程,提升公路安全水平??瓦\及站場方面,新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7條,改造升級和新建城鄉客運站場23個;及早規劃并逐步建設城鎮社會車輛停車場。水運方面,重點抓好以巖汪湖為中心的千噸級碼頭建設,依次規劃或建設好坡頭、蔣家嘴、倉兒總三個500噸級碼頭建設,早日實現我縣水運復興。鐵路方面,積極做好石長鐵路復線及電氣化工程漢壽段、長益常城際鐵路漢壽段等項目的協調工作,確保以上項目盡快建成通車,形成對公路運輸的有效補充。

    專欄13:交通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公    路:漢太一級公路、軍山鋪至巖汪湖到聶家橋公路(S354漢壽段)、巖汪湖至西湖干線公路(S286漢壽段)、豐家鋪鹿溪至花巖溪旅游公路
    水運碼頭:巖汪湖千噸級碼頭、坡頭碼頭、蔣家嘴碼頭、倉兒總碼頭
    鐵    路:石長鐵路復線及電氣化工程漢壽段、長益常城際鐵路漢壽段

    2、水利  以防洪保安、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水利工程除病整險、配套挖潛、改造更新、水利滅螺、水資源保護、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為全縣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利保障。進一步加大對沅南垸、西湖垸堤防加固及建筑物整修力度。爭取完成撇洪河、滄浪河等中小流域治理和西湖高水內江的治理,爭取完成11處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完成圍堤湖垸、六角山垸堤防加固,建設安全轉移道路43.9公里,新建圍堤湖吐洪閘一座;完成清水壩水庫及66座小型水庫的樞紐保安,38座中小型水庫灌區配套,牛路灘、陡山等6處河壩加固工程;完成巖汪湖、蔣家嘴、坡頭等大泵站排區的53處小型骨干排澇泵站更新改造,138處排區干渠襯砌、清淤,278處小型揚水灌區泵站更新改造,新建1處中型、2處大型排澇泵站,對小型排水站進行更新改造;完成11個鄉4個水管單位水利血防改水改廁、渠道護坡硬化和2776座涵閘節水改造;完成清水壩、撇洪河水源地建設,水環境監測站網建設;完成6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和4個水保監測站建設。

    專欄14:水利設施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洞庭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河湖疏浚建設項目、中小流域治理項目、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圍堤湖垸堤防加固項目、六角山垸堤防加固項目、圍堤湖垸安全建設項目、圍堤湖吐洪閘項目、水庫樞紐保安項目、水庫升級擴容項目、水庫灌區配套項目、河壩加固工程、大型泵站和排區泵站更新改造及排區配套工程、小型揚水灌區改造工程、小型排水站改造項目、水利血防滅螺項目、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水資源保護和水源地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項目、城市備用水源建設項目、水資源保護和水源地建設項目、山平塘清淤擴容整修項目、洞庭湖區排澇設施以工代賑項目、主要支流治理工程

    3、電力  投入3億元以上,完善電力網絡,加快電源建設步伐,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加強主網建設,將新建黃嶺崗、巖汪湖等110KV變電站和聶家橋、豐家鋪、軍山鋪等35KV變電站。完善配網,對219個村級單位的網絡進行改造,新架改造10KV線路147千米、新增改造配變207臺/12.5MVA、新增改造低壓線路721千米。完善縣城中低壓配網設施。積極開發新型電源,大力支持在西湖區建設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積極探索在目平湖開發風力發電,努力完善我縣供電結構。

    專欄15:能源保障重大建設項目
    電  力:聶家橋35KV變電站、豐家鋪35KV變電站、軍山鋪35KV變電站、黃嶺崗110KV變電站、巖汪湖110KV變電站、“龍株太”110KV變電站、德漢110KV線路改造、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項目、漢壽風力發電站、生物質電廠
    燃  氣:供氣設施建設項目

    4、現代信息  不斷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郵政、電信、移動和廣電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運行快速、調度靈活、管理有效、信息暢通的現代化網絡,逐步推行郵政、移動、電信業務的智能化、綜合化,適應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穩步發展固定電話,大力普及移動通信,進一步增加基站數量,擴大覆蓋范圍,提高網絡服務質量。突出發展寬帶網絡,提高寬帶接入網絡的接入速率、網絡質量及網絡覆蓋面。加快廣播電視信息化和現代化進程,在全縣境內形成有線和無線雙網并存,擴大廣播電視有效覆蓋率。重點抓好有線、無線數字電視網改造和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笆濉蹦?,電信發展固定電話突破1萬戶,寬帶網用戶達到4.4萬戶,移動電話發展到37萬戶。

    專欄16:現代信息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雙向網改造項目、無線數字網絡升級改造項目


    六、突出公共服務,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以促進公平為基本原則,提高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
    1、促進教育全面發展。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以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繼續推進“教育強縣”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重教育內涵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學校創建特色品牌,促進我縣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建立穩定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0%,學前一年教育率達到99%,幼兒園專任教師學歷全部達標,項目建設重點是在縣城建一所規模較大的幼兒園,每個鄉鎮辦好一所中心幼兒園,創建五所市級示范性幼兒園。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辦學水平,改善整體辦學條件,加快均衡發展,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完全小學以上學校通過省、市合格學校督導評估達90%以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階段入學率達92%以上,縣一中要創優,縣二中要創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龍池實驗中學做精做強,辦成由幼兒園到高中的省內外著名的綜合型學校;生源學校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初中生升入職高人數和普高大體相等,把縣職教中心創建為省級示范性職教中心,把縣職業中專創建為國家級示范性職業中專。重視農民教育,抓實農校工作,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農校,年農民培訓率達10%以上。加大教育投入,穩步推進合格學校建設,認真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三個素質教育基地,新建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一所,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

    專欄17:教育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縣一中擴容改造項目、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職業教育中心建設、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詹樂貧中學擴容改造項目、職業技術學校、縣特殊教育學校
 
    2、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全面落實“科技興縣”工作,提高科技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顯示度,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力爭達到55%。增強全民科技意識,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技術合作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的示范與轉化。把我縣逐步建成為人才聚集、創新能力強、知識產權轉化快的創新型縣。堅持科技為支柱產業服務的方針,找準黑楊、苧麻、醫藥、輕紡、特種養殖等產業發展中的科技創新切入點,為其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整合科技服務資源,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完善縣鄉科技推廣網絡,加強和完善“12396”科技服務專項平臺建設。在新的五年內,不斷申報國家、省級科技重大項目,力爭取得60項科技成果,其中10項成果獲省、市級獎勵;專利申請量達到300件,并有相應數量的轉化;建設4個農村實用技術星火計劃示范區,扶持300個實用技術示范戶,逐年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專欄18:科技項目意向 
    科技服務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項目、國珍木業楊樹改性技術研究及加工項目

    3、努力建設文化強縣。以建設“文化強縣”為目標,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十二五”期間,要興建一批具有縣域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和群眾文化廣場,大力發展廣場文化和社區文化,鞏固和建設農村精神文化生活陣地,大力實施農家書屋工程,使農家書屋覆蓋全縣所有的行政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策劃、精心選題,力爭多辦群眾喜聞樂見的廣播電視品牌欄目。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力爭我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20%,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的7%,使之成為我縣重要產業之一?!笆濉逼陂g,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抓好縣博物館、縣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少兒圖書館等項目新建,抓好農家書屋工程續建和縣文化館改建,新上李峰烙畫生產線。

    專欄19:文化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縣博物館、縣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漢壽楚源文化公園、屈原公園、帥孟奇紀念館及故居建設項目、龍陽鎮易氏文化廣場、青文勝紀念園、李峰烙畫生產線建設項目

    4、努力建設體育強縣。以全面提高人民體質和生活品位為目標,加快推進體育事業發展。抓好群眾體育,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全縣體育人口數達總人口數的40%以上,國民體質監測抽樣合格率達到85%以上;抓好競技體育,加強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和隊伍建設,力爭在國、省、市運動會上繼續保持體育強縣的位置;抓好體育產業,體育彩票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繼續打造龍舟品牌,創建全國“龍舟之鄉”。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抓好縣體育中心、社區體育活動場所建設,繼續實施農民健身工程,確保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

    專欄20:體育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縣體育中心

    5、努力增強衛生保障能力。按照?;尽娀鶎?、建機制的要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財政投入,加強醫療機構管理和能力建設,加強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業務用房建設和設備更新,健全醫療服務體系,重視醫護人才的培養、引進和穩定,重點抓好全科醫生的培養和穩定,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切實有效地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全面推行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立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堅持中西醫并重,支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積極防治血吸蟲病等地方病以及職業病、重大傳染病、和精神疾患。擴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范圍,確保城鎮居民醫保覆蓋率、農民參合率均達到95%以上。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抓好縣中醫院搬遷和縣婦幼保健院的擴建工作,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新建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援指揮中心,完善中間性衛生服務機構建設。

    專欄21:醫療衛生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縣中醫院整體搬遷項目、西洞庭湖血吸蟲病康復療養中心、縣婦幼保健院擴建項目、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援指揮中心、縣衛生監督所業務用房建設項目、縣疾控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6、認真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國策。大力提高人口素質,努力改善人口結構,全面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建立健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導向機制和管理服務體系,健全縣、鄉鎮、村三級計劃生育服務網絡。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大力發展婦女兒童事業,保障婦女平等的權利,改善兒童成長環境,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嚴格控制人口增長,5年內人口出生率預期控制在13‰以內,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抓好縣計生服務站異地擴建、鄉鎮計生站建設。

    專欄22:人口和計劃生育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縣計生服務站異地擴建項目、鄉鎮計生站建設
    七、突出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把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堅持民生優先、共建共享,促進社會和諧。
    1、努力擴大社會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勞動用工管理政策,放手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就業對象靈活的服務業。加大我縣鄉鎮及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的力度,形成縣、鄉鎮、村(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平臺體系,加強對新生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失地人員、城鎮失業人員的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培訓,對特困群體失業人員實施就業援助。
    2、加強收入分配調節。以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為目標,以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重點,強化勞動維權工作,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努力緩解收入差距擴大趨勢。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健全有效的勞動工資協調、監督機制。
    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和社會參與的供給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加大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大病救助和優撫安置力度;完善地名管理、殯葬管理等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在“十二五”期間,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標準逐步達到1800元,集中供養標準達到2400元;完善減災救濟工作體系,完成500戶農村無(危)房戶的援建任務;完善城鄉社區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體系,選定5個左右的村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并達到建設標準;積極向上級爭取社會救助資金,五年內力爭突破9000萬元,確保困難群眾生活基本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度重視老年教育、體育事業,做好老齡工作。保障殘疾人權益,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和紅十字事業,積極倡導社會捐助、群眾互助等行為。在項目建設上,建好集敬老、養老、救助弱勢群體于一體的縣社會福利中心,逐步完善各級敬老院配套建設,進一步規范管理。擴大城鎮住房保障范圍,逐步對城鎮棚戶區實施改造,重點抓好保障住房建設工作,新建廉租房10萬平方米,管理好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積極探索失地農民保障辦法,進一步完善失地農民保障機制。

    專欄23:勞保、民政、房產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勞  保: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民  政:縣養老中心、漢壽縣福利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殘疾人托養院、龍陽鎮中心敬老院、縣殯儀館整體搬遷項目、社會孤兒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房  產:保障性安居工程

    4、加強環境及資源保護。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市場推進、法制規范、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機制和管理體系,大力開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抓好城鎮功能區環保達標和生活、工業污染防治,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加快垃圾處理場建設,加快改善城鎮能源結構,抓好垃圾、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加強畜禽、水產養殖等農業污染源和機動車尾氣的治理。到“十二五”末,農業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生活污染物和醫療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縣域水體質量水環境功能區要求100%達標,按要求完成生態縣建設各項指標,初步建成國家級生態縣。注重建設節水型農業,有效預防和應對日益增長的農業與工業爭水的矛盾。認真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到2015年末,全縣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60554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8887公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29200公頃以內,規劃期內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補充耕地421公頃。加強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和管理,加大河湖洲灘整治力度,在“十二五” 期間,力爭將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專欄24:環境及資源保護、國土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環  保:節能縣城建設工程、環境管理能力建設項目、濕地保護工程
    國  土:環洞庭湖基本建設重大工程(土地平整)

    5、構建社會公共安全體系。按照“預防與應急兼顧、預防為主,常態與非常態結合、非常態為主”的原則,以科技興安、安全興漢、強化監管、協調發展為前提,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正確應對公共安全新問題和新挑戰,加強防震、惡劣天氣防范、消防、生產、食品衛生、群發性疾病防治等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相應的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提高應急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到2015年,規范的安全生產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監管與執法能力明顯提高,安全生產法規標準體系、技術支撐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宣傳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得到有效防范。全縣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7%以上,工礦商貿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以上,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逐年下降,進一步控制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6、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加強普法教育,增強公民法制意識。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專欄25:政法重大項目建設意向
    監管中心(看守所)、公安局業務用房、司法業務用房

                                              第五章  主要措施

    立足本地實際,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取向,采取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控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保障本規劃順利實施。
    一、更新思想觀念
    全縣上下要徹底打破“不敢讓利、不敢爭先、不敢變通、不敢擔責”的思想瓶頸,在更深程度上、更廣范圍內轉變觀念,強化發展意識,解放生產力,在加快發展上求突破。加強政策引領,敢于和善于進一步用活用足國家政策;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通過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動力實現產業發展重點;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堅持統籌兼顧,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建設、扶貧開發與幫困;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之源、活力之本,圍繞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強力推進。
    二、突出項目帶動
    瞄準發展前景,積極開發項目,抓緊向上銜接,力爭將一大批項目擠入上級規劃籠子,爭取國家扶持。從自身條件、產業特色出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選擇地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性帶動作用的項目。鼓勵總部在外企業落戶漢壽,推動總部經濟轉移。引導現有中小企業走現代化、規?;洜I的路子,做大做強,逐步推進一批技擴改項目。鼓勵全民創業,引導建成投產一批項目。通過項目的示范和拉動作用,為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構筑新的平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強化人才支撐
    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以促進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擴大人才總量為重點,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緊緊抓住引進、培養、使用三個環節,全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批高素質的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優秀的經營管理家、農村實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為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有力地促進我縣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經濟和社會發展。
    四、優化服務環境
    以建設滿意政府為抓手,以打造高標準的行政服務中心為平臺,強化富民政策、強化為投資者服務,強效能、求滿意,持續營造富民親商的人文環境,把漢壽打造成為適宜生活和創業的“洼地”。更加注重政務服務,全面落實《湖南省縣級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和服務標準》,新建高標準的政務服務中心,提質增容,進一步完善行政許可、效能監管、資源配置、社會服務四大平臺,打造功能齊備的“政務超市”,真心實意為群眾和企業排憂解難;更加注重改進作風,提高狠抓落實的能力,進一步精簡審批項目,提高辦文、辦事、辦會效率;更加注重規范行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實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更加注重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堅決打擊強行阻工、參工等擾亂經濟環境的行為。
    五、嚴格組織實施
    加強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統計監測、干部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和相互配合,搭建規劃實施制度平臺。健全以規劃《綱要》為統領,專項規劃為支撐,規劃任務逐年分解到年度計劃的規劃體系。健全規劃實施監督評估機制,評估報告按程序由縣政府提交縣人大常委會審定。規劃實施外部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需要修訂或廢止時,由縣政府適時提出建議,報縣人大常委會批準執行。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交换系列在线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一级国产加日韩加欧美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