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認真回顧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宏觀形勢極其復雜的一年,也是我們破解制約、化解矛盾、加快發展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沉著應對挑戰,聚力攻堅克難,全面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780億元(預計,下同),增長17%;財政總收入120億元,增長59.9%,成為全省首個過百億元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4050元、13200元,分別增長14%、18.1%。在全國第十一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躍升至第18位,在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比中躍居第17位,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一)工業經濟加快轉型,主導地位更加凸顯
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板塊融合,集中力量服務工業,聚集要素投向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0億元,增長30.1%,工業經濟產生稅收61.8億元。工業板塊加速成型。經開區及其托管基地率先發展,配套產業園區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經開區完成產值1240億元,增長36%;廣汽菲亞特、鐵建重工、廣汽三菱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星沙產業基地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住友輪胎、康寶萊等25個項目加快建設,云箭集團項目建成投產。榔梨、黃花、暮云等7個園區完成產值188億元,增長24%。陜汽環通二期完成主體廠房建設。產業集群加速發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等三大產業完成產值1175億元。工程機械產業占全省五分之三、全國七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我縣成為全國首個最完整汽車車系制造區域,以可口可樂、湘豐集團等企業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壯大。重點企業快速擴張。規模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增長37%。三一集團產值突破800億元,完成稅收29.8億元,成功挺進世界五百強、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強。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銷售額分別躋身全球行業第8位、第46位。工業投入持續加大。完成工業投資175億元,增長52.1%,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完成投資80億元。建鑫機械等41個項目竣工投產,眾興新材等55個項目加快建設,金陽機械等47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增產值76億元。
(二)第三產業發展提速,現代服務業加快擴張
按照“產城融合”的要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商貿市場日趨繁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億元,增長21%。成功舉辦“星沙商圈”購物消費節,中南汽車世界、卜蜂蓮花超市、通程商業廣場銷售紅火,積極開展“家電、汽摩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發放補貼2486萬元,居民消費持續增長。完成外貿出口22.9億美元,增長23.8%。現代服務業快速起步。科學布局十大重點現代服務業平臺,研究出臺支持政策,空港城管委會掛牌成立,機場綜合配套服務項目、黃興市場群、安沙物流園加快建設,長株潭煙草物流園正式動工開建。召開首屆現代服務業大會,引進服務業項目19個,簽約金額近400億元。恒廣、新長海等城市綜合體全面開建,福臨農村商業綜合體竣工開業。楊開慧紀念館、石燕湖公園、長沙生態動物園成功創建國家4A旅游景區,全縣接待游客38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億元。房產市場受政策影響有所回落,但成交總額穩中有升,商品房銷售面積255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35億元,上交稅費10.7億元,樓盤品質提升。文化產業逐步壯大。湘繡城、宏夢卡通、快樂淘寶等品牌效應日益凸顯,學海文貿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動漫、印刷、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
(三)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環境持續改觀
著力打造特色、規模和品牌優勢,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農業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以糧食、蔬菜、茶葉三大主導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建設。被國家農業部列為雙季稻高產創建整縣整建制推進試點縣,建成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20個,榮獲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啟動三年新擴2萬畝蔬菜標準化基地建設計劃,在春華、路口、高橋等10個鄉鎮建設基地21個,完成8033畝。茶葉產業規模擴張、品牌提升,實現產值8.8億元。花木產業知名度不斷提高,實現產值20.8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44家,現代農莊達43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26家,規模流轉土地面積達30萬畝,新增農業標準化基地16個。“回龍湖”和“宇田”的蔬菜、糧食獲有機食品轉換認證,亞林食品躋身國家農業龍頭企業,“湘豐”、“金典”獲評中國馳名商標。農村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完成水利投資4.2億元,治理病險水庫45座、中小河道30公里,基本完成烏川等4座中型水庫灌區渠道提質改造任務,完成白石洞水庫移民實物指標調查工作,清淤整修山塘1萬畝,實施果園、黃興堤垸整治和榔梨城市防洪工程,成為全省水利(務)改革發展試點縣。新建通村公路323.2公里,改造縣鄉公路60公里、橋梁34座。完成農網改造3.9萬戶,星沙東和金井變電站投入運行。新型實用農機具加快推廣,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加速應用。農村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兩河”流域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涉及9個鄉鎮、42個村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水源敏感區污染企業停止排污。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現了禁養區退出生豬養殖、一級限養區散戶養殖規模控制在20頭以下的目標,福臨古華山村、路口花橋村退養轉產成效明顯。鄉村衛生整潔行動持續推進,各鄉鎮組建了農村環保合作社,村村配備了保潔員。新建四池凈化系統4.96萬個、沼氣池1.28萬個,衛生改廁5618座,農村分散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40%。大力開展城鄉綠化,植樹395萬余株。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計提生態補償基金5400萬元。啟動白沙鄉桃源村生態扶貧移民試點工作。實施河道常態清污保潔,取締非法砂場27處。果園鎮成功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金井惠農村被定為省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聯系點,白沙錫福村、雙江龍華村、青山鋪馬蹄塘組、榔梨踏塘組等生態環境建設示范效應良好。
(四)城鎮建管不斷創新,城鄉統籌迸發活力
縣城星沙融城步伐加快,現代新城氣息日益濃厚。重點工程有序推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5億元,增長20.4%。黃花國際機場新航站樓等5個市以上重點項目竣工投入使用。黃興大道北延一期、三一路跨線橋、濱湖路、博覽路、特立西路、蟠龍路、東九路實現通車,星沙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松雅湖環湖基礎設施啟動建設,人民東路東延、萬家麗北路北延、黃興大道北延二期全面開工,黃興大道南延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城鎮配套逐步完善。縣城東八線以西紅綠燈、停車場、標線標牌、公交候車亭、公共廁所、垃圾站、治安崗亭、公益廣告牌等配套設施建設有序鋪開,星沙生態公園二期建設、特立中路改造順利推進,東八線以西亮化工程全面完工。黃興、春華、果園、福臨、青山鋪、開慧等鄉鎮接通自來水,榔梨、暮云、安沙、黃花、江背等鄉鎮開通管道天然氣,1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通水運行。城鎮管理切實加強。深入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圓滿完成長沙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任務,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復查。深入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管工作重心下移至街道和社區,啟動數字化城管建設,建立了考核、講評及獎罰機制。強化城區交通組織,加大對非法營運、超載、亂停車輛的治理力度,加強了對進城貨車的限行管理,積極推進出租車管理改革。加大國土衛片執法檢查力度,鐵腕遏制違法搭建勢頭,拆除違法違章建筑6.76萬平方米。加強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管理模式向集鎮延伸,集鎮管理向常態化轉變。城鄉一體化建設富有特色。“一點兩線”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三點一線”綜合整治已經啟動。石燕湖大道動工建設。路口鎮中華片區整治一期工程順利完成。金井“茶香小鎮”、榔梨“綠色水鄉古鎮”、開慧“板倉小鎮”安排項目35個,完成投資1.8億元。污水處理、自來水、天然氣、數字電視、公共交通“五網”向農村逐步延伸。
(五)要素資源保障有力,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著力破解融資難、征地難、拆遷難、項目推進難等突出問題,全力以赴抓項目的落實、落戶和落地。“兩幫兩促”深入開展。啟動“兩幫兩促”重點項目53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8個,已竣工項目5個,完成投資86億元,重點推進了陜汽環通等8個產業項目,松雅湖環湖工程等9個基礎設施項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等10個民本民生項目。招大引強取得實效。圍繞投資、稅收、容積率、勞動保障等要素,全面規范招商引資準入條件,引進項目139個,落戶開工43個,竣工投產10個,實際到位外資 3.36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86.6億元。藍思科技、特易購、金光華、廣汽商貿、奧凱航空、聯通數字閱讀基地等一批優質項目順利進駐。投融資改革深入推進。組建星沙建設投資發展集團,發行集合委貸4億元。與中鐵集團合作,采取“投資—建設—回購”模式引資22.35億元。與省農發行簽訂20億元水利建設融資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引進各類銀行開設分支機構,年末貸款余額284億元。星沙農村商業銀行成為我縣培育的首家總部銀行。向上爭資力度加大。搶抓機遇,主動對接,近50個項目進入上級支持范圍,爭取項目資金5.2億元。用地需求有效保障。獲批用地1.6萬畝,依法拆遷房屋4.1萬平方米,確保了重大項目順利落地。
(六)社會事業協同推進,民生保障切實改善
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財政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達47.9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77%。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大社會保險擴面5.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一體化運行,參保總人數72萬人。提高城鄉低保以及社會救助標準,啟動革命先烈后代困難家庭幸福計劃,實施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建成果園、黃花等鄉鎮敬老院,發放城鄉低保683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9197人,改造農村危房800戶。幸福家園一期、水渡坪二期廉租房、湘繡苑公租房、高果糖廠棚戶區改造等項目順利竣工,建成廉租房7.3萬平方米、公租房5萬平方米。新建龍塘安置區,啟動了限價房建設。各項事業加快發展。財政預算安排2.5億元用于學校建設,教育督導“三項評估”均獲“省優”。完善了松雅湖中學、中南小學配套建設,新建華潤小學,擴建東業晨曦、盼盼、金鷹小學,啟動了龍華小學建設,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逐步緩解。加固改造和重建校舍10.3萬平方米,創建省級合格學校9所,加快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公辦幼兒園建設。全面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配套改革,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零差率財政補助3282萬元,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人次顯著增加,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明顯下降。完成縣一醫院住院綜合樓、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暮云衛生院綜合樓擴建主體工程,新建湘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福臨、北山、雙江等7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深入推進人才引進“3235工程”,面向全國選聘專業技術人才49名,招聘中小學教師200名,引進特級教師和優秀學科帶頭人7名、副高以上衛技人才6名。出臺科技進步獎勵、知識產權戰略、專利資金管理等政策,支持科技項目66個,申請專利1600件。49項省、市為民辦實事工程全面完成。加強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人口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國優”地位。第二批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開放,啟動了第三批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建成了132家農家書屋、25個村級文體活動室,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紀念館奠基。全面完成數字電視平移,有線電視城鄉聯網,實現數字電視全覆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切實加強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再獲“全國雙擁模范縣”。
(七)政府建設得到加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堅持依法行政,創新制度設計,積極轉變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民主政治取得進步。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縣人大議案1件,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103件,縣政協提案89件,辦理縣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10件,辦復率、見面率、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切實加強村級政權建設,順利完成了第八屆支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開放型政府”創新項目入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數據庫”,網上政務公開率達100%。貫徹落實《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遵循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集體討論的程序,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調整優化績效考核分類指導模式,配套實施差異化的財政、土地、環保等政策。穩步推進“擴權強鎮”工作,研究出臺實施方案。推進行政執法改革,商務衛生和食品藥品行政執法大隊、農業行政執法大隊掛牌成立。規范政務服務,政風行風評議活動深入開展。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前期評審,加強政府招標采購監管,嚴格招標采購重要事項二審制度、非標審批制度。加大政府合同管理力度。嚴格執行國土會審、工程施工監管制度。國庫集中支付覆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消費擴大到機關單位、中小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實現保值增值。強化財政預算、財政專戶資金管理,嚴格審計監督。推進綜合治稅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更新納稅人基礎信息,依法治稅扎實推進。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成47個單位的“三定”工作。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建立各級領導干部定期接訪、聯點下訪機制,實施了領導干部包案制度,妥善處理東方航標、中央公館等重點信訪案件。積極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開展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全面整治各類安全隱患。大力開展“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活動,建立健全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督查考核評估機制,制定和落實了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公開曝光等11項制度,開展食品安全巡視督查1245家次,立案242起,結案157起,兌現舉報獎勵44.5萬元。深化藥品安全科普教育,理順監管體制。突出群防群治,強化嚴打整治,公眾滿意度顯著上升,人民安全感不斷提高。
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取得新突破,圓滿完成征兵任務。機關工委、老干局、行政學院、610辦、臺辦、史志檔案局、民族宗教局、供銷社、機關事務局、人防辦、外事辦、氣象局等部門工作取得新成績。總工會、團縣委、婦聯、工商聯、殘聯、科協、僑聯、文聯等群團、協會組織創造性開展工作。省市垂管部門、駐縣部隊、駐縣金融機構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各位代表,一年來碩果累累,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縣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長沙縣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的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仍然繁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社會管理創新和改革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政府工作效能和水準還需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冷靜研判當前形勢
2012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各級政府換屆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我們既要看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又要看到宏觀調控和政策的積極因素,更要看到我縣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潛力,在把握大勢中趨利避害,在正確分析中科學決策,在克服困難中搶抓機遇,爭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
——宏觀經濟形勢更加復雜,但科學發展的主題不會改變。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繼續惡化,出口嚴重受壓,國內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房價調控難度加大、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等挑戰,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大。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將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確保經濟“穩中求進”。省委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市委加快實施“五化一率先”戰略,縣委確立了“三個共同”的方針,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的態勢不可逆轉。
——資源要素制約比較突出,但加快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一方面,用地約束加劇,融資困難加大,拆遷矛盾增加,人口紅利減少,眾多瓶頸問題疊加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驅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加強勁。從外部環境看,近期,國家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下一步還會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出臺新政策。從內生動力看,獨特的區位、發達的交通和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使我縣享有了大城市的部分功能,又不失中小城市成本低廉的比較優勢;宜人的居住條件、良好的治安秩序和較為成熟的金融體系,構筑了優越的創業和生活環境。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實踐,形成了一整套正確有效的發展戰略,構筑了產業和體制的比較優勢,營造了心齊、氣順、勁足、實干的社會氛圍。
——三次產業結構依然不優,但創新發展的源泉競相涌動。從產業整體看,一產業不強,二產業結構不優,三產業發展滯后。從產業內部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工業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不足;現代服務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地區相比,雖然差距不小,但近年來我們打造了松雅湖、空港城等系列發展平臺,鋪排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充實了眾多關聯項目,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步伐正在加快。同時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為重點,加快打造創新創業之都,使縣域發展在創新中煥發盎然生機、不斷蓬勃向前。
——社會建設任務相當繁重,但和諧發展的氛圍日漸濃厚。近幾年,我縣財政總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但縣級可用財力占比不大、增長不快,償還政府性債務、項目資金配套、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改善困難群體生活等剛性支出壓力很大,教育、衛生、文化、住房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同時,我們堅持財力的70%用于統籌城鄉發展,新增財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各級各部門奮發有為地推進工作,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縣域經濟社會建設,形成了共謀共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科學謀劃2012年工作
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市、縣黨代會精神,201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三個共同”為總攬,圍繞“爭當排頭兵、領跑中西部、進軍前十強”的奮斗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加快產業高端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社會和諧化程度,提升政府法治化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幸福長沙縣。
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5%,力爭增長17%。財政總收入完成138億元,增長15%;力爭150億元,增長25%。實現工業總產值1760億元,增長16%;力爭1820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450億元,增長20%;力爭460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億元,增長18%;力爭210億元,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18元,增長14%;力爭27658元,增長1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0元,增長15%;力爭15570元,增長18%。實際到位外資3.7億美元,增長10%;力爭3.86億美元,增長14%。實際到位內資98.6億元,增長14%;力爭101.2億元,增長17%。新增城鎮就業8000人;萬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3%。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興工強縣,強化第一支撐,切實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做優工業板塊。全力支持經開區發展,加速星沙、榔梨、黃花產業基地向工業經濟大板塊融合,加快形成共享型、一體化的道路交通、電力設施、污水處理、自來水、天然氣網絡,逐步完善生活、商業等配套設施,努力提升要素吸附力、資源轉化力和內生增長力。著力推進陜汽環通、同心、浦沅等產業配套園建設,提高產業承載能力。
二是做大產業規模。全力打造千億元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聚力形成中國汽車產業第六大板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產業引導和政策支持,以骨干企業為龍頭,組建產業聯盟,實現抱團發展。夯實新材料產業發展基礎,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振興電子信息產業,壯大食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工業產業多元化、集群化、高端化。
三是做實工業項目。以引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為重點,密切跟進廣汽三菱配套園等一批戰略投資項目,積極爭取漢德車橋、康明斯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等產業配套項目。加快山河智能、住友輪胎、廣汽菲亞特等重大項目建設,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分工協作、靠大做優。
四是做強內生動力。出臺資金獎勵、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引進新設備、開發新產品。工業發展資金、科技三項經費原則上全部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和工程技術中心,開展品牌創建。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增量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二)堅持產城融合,擴大輻射影響,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一是充實項目,豐富內涵,提高第三產業整體品質。以抓工業的力度抓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建設長株潭煙草物流園、黃興農產品物流園、三一·春華生態新城和恒廣、特易購、新長海、金光華城市綜合體等一批重大項目。進一步提升購物休閑、餐飲娛樂、房產裝修、汽車服務、體育健身等傳統街區經濟,支持潯龍河生態小鎮、麻林溫泉度假村、鷺島等一批關聯度高、支撐能力強的服務業項目發展。整合旅游資源,加大形象宣傳,發展鄉村露營、自行車旅游等新興業態,重點打造“兩湖一河”精品旅游線路,完善北部鄉鎮旅游設施。
二是合理布局,互動發展,擴大城市經濟輻射半徑。把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松雅湖、安沙物流園、黃興市場群、黃花空港城等重大功能區建設,著力引進一批有品牌、有規模、上檔次的服務業項目,帶動周邊經濟蓬勃發展。充分發揮消費拉動作用,調整和優化商貿業布局,鼓勵發展便民商業網點,豐富農村商業業態。
三是科學引導,繁榮市場,推動房地產業穩健發展。加大房地產市場清查、整頓、規范工作力度,嚴格資質審查、預售許可、合同備案、資金監管等制度。提高樓盤開發品質,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吸引更多人置業安居。規范物業企業及業主委員會管理,提升住宅小區管理水平。
(三)堅持強農富民,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現代城郊農業
一是擴規模,提品質,做強農業優勢產業。以糧食、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瓜果、生態休閑等產業為主導,著力提升現代城郊農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創建雙季稻高產示范面積25萬畝,新擴蔬菜基地7000畝,力爭食用菌栽培規模突破200萬平方米,謀劃建設花木大市場,完成茶園品改2500畝,新建時鮮瓜果標準化生產基地3000畝。以亞林食品、湘豐集團、鑫廣安、金山糧油等農業龍頭企業為帶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力爭培育1-2家農業上市企業。以打造區域品牌為抓手,推動資源優勢向品牌優勢轉變,積極推進羅代黑豬、金井茶葉、高橋銀毫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重點建設白沙小水果、致遠摩谷、國進食用菌、龍華山蔬菜、隆平高科蔬菜等一批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知名品牌。整合資源,大力推動鄉村休閑和鄉村旅游發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完善農產品標準生產、質量檢測和執法監管體系,在雙江、福臨、春華等鄉鎮開展生豬定點屠宰試點。切實保護山林生態環境,嚴格山地流轉,規范耕地流轉,遏制耕地拋荒和“雙改單”。
二是夯基石,強保障,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堅持水務與文化、生態相融合,堅持防汛與抗旱并舉,推進高效節水、溝渠疏浚和小農水建設,繼續實施小型水庫除險、重點堤垸加固、山塘清淤整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推進湘江航電樞紐縣內涉水工程,適時啟動白石洞水庫建設。完成20公里縣鄉道改造、400公里通村公路新建,加大鄉村公路管養和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新建農村公交候車亭40個。深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完成11個鄉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以新農村村莊規劃為指引,引導和鼓勵農民相對集中建房。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建設,逐步擴大試點面,探索形成新模式。
三是抓源頭,重治理,優化城鄉生態環境。以“兩型”建設為要求,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國家生態縣”創建步伐。加強“兩河”流域綜合治理,確保飲用水達標率100%。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確保縣城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3%。切實防治工業污染,掛牌督辦整治重點污染企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激活農民美化家園自主意識。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減量、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繼續抓好畜禽養殖轉產扶助,推行科學、生態、安全養殖。嚴打非法采砂,嚴禁亂砍濫伐,嚴懲濫捕水陸野生動物。強化對林地、濕地、風景區及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和修復,提高森林碳匯功能。探索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逐步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和生態保護區實行生態補償。加快推進“百條鄉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十萬農家庭院”生態綠化工程。有序實施生態移民,建設原生態保護區。
(四)堅持城鄉互動,精細建設管理,致力打造宜居宜業新區
一是優化空間,增強城市帶動作用。按照“組團式、網絡化、生態型”格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縣城東八線以西、撈刀河以南基礎設施,著力推進松雅湖環湖干道、園林景觀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星沙產業基地一期用地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與長沙市區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對接,實現城市空間形態的進一步優化。推進黃興大道南延、S207線南延建設,完成萬家麗北路北延主干道及橋梁、人民東路東延路基路面、黃興大道北延二期、石燕湖大道建設,加快星沙商務寫字樓及市民服務中心建設,推進“三點一線”綜合整治工程,重新啟用漢山固體廢棄物處置場,加快榔梨城市防洪工程建設。
二是科學管控,提升城鎮開發效益。強化規劃引領,完善縣城和鄉鎮控規編制。嚴格批后管理,加強日常巡查,建立長效機制,狠剎亂倒建筑垃圾、搭建違法違章建筑的行為。強化土地管控,統一儲備開發,集約節約用地,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強化工程管控,全面推行項目“代建制”,嚴格落實建設質量管理制度和責任,強化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理念,減少項目后期維護成本,建設更多高品質耐久性工程。
三是完善配套,提高城鎮管理水平。繼續完善縣城東八線以西配套設施,啟動板倉路改造工程,完成特立路改造及星沙生態公園二期、小塘公園建設,完善城區垃圾站、公廁、果皮桶等環衛設施和地下通道、交通信號燈、標線標牌等交通設施,對縣城橋梁、下水管道開展全面維修維護。優化鄉鎮集鎮功能布局,著力打造形象好、品質優、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小鎮。全面實施城市管理績效考核,完成數字化城管指揮中心建設。嚴格規范城區交通秩序,認真落實禁鳴、禁停、限行、繞行等措施,深入開展打擊非法營運、超限超載等行動,加大停車設施和交通誘導系統的規劃建設力度,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和停車難等問題。穩步推進現有中巴營運模式轉型,著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以人民滿意集鎮建設為抓手,圍繞“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全面提升鄉鎮集鎮管理水平和品位。
(五)堅持開放帶動,營造更優環境,有效匯集更多優質資源
一是拓展思路,全力招大引強。突出高端化招商,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主攻產業鏈高端項目,主動對接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著力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上市公司、央企等戰略投資者,不斷提高引進項目的投資強度、技術密度和產出效益。理順招商體制,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探索北部農業鄉鎮按“飛地招商”模式參股共建工業園區,促進南北鄉鎮協調發展。
二是創新方法,撬動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產品,促進銀企互動,確保全年信貸新增投放30億元以上。以星沙建設投資發展集團為龍頭,加強對其他投融資公司管理,加快公司發展轉型,創新資本運營模式,實現由出納型向經營型轉變。出臺扶持政策,推動企業上市。構建政銀合作多贏模式,實行財政資金、基金及暫收代管資金銀行存放與銀行支持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額度掛鉤。打造誠信星沙品牌,爭創“全國金融生態環境示范縣”。
三是強化引導,激活民資潛力。充分發揮民資撬動發展的作用,引導民間資金更多投向產業發展、民生事業和基礎建設。出臺支持小額貸款公司的相關政策,降低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風險。繼續加大與央企對接力度,推進投資建設一體化運作,繼續做好企業債券發行工作。
四是引智薦賢,打造人才洼地。創新人才選拔使用機制,破除身份藩籬,唯才是舉,選好用好高素質人才。加大現有人才培育力度,激發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干事創業積極性,推動各類人才競相涌現、快速成長,為縣域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六)堅持改善民生,突出社會建設,努力推動改革成果共建共享
一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縣實驗中學等擴建工程和縣職教星沙實習實訓基地等新建項目,新建泉塘中學及鵬基、蓓蕾、中鐵等小學,新擴建盼盼小學及幼兒園,新建一批鄉鎮公辦幼兒園,續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合格學校、寄宿制學校。加強學校安全管理,開展校車管理試點。實施邊遠地區教師津補貼制度。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配套改革,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構建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完成縣一醫院及7個鄉鎮(街道)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工程,啟動縣婦幼保健院新建工程,整合資源規范村衛生室建設和服務。嚴格落實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堅持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計劃生育服務質量。始終保持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執法的高壓態勢,建立健全市場預警、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機制,嚴格落實公開承諾、舉報獎勵、公開曝光、行政問責制度,全面提升食品、藥品安全水平。
二是全力推動文化強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探索多元投入機制,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居民文化素養和城鄉文化品位。以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切實推進星沙文化中心、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紀念館、下一代廣電網等項目建設。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繁榮文藝創作,活躍文化生活,創建一批文化特色鎮村。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大力發展體育健身市場,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善規劃,出臺政策,發展壯大印刷包裝、休閑旅游、演藝娛樂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增加茶葉、湘繡等相關產業文化含量。
三是著力提高保障能力。研究適時啟動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和綜合門診統籌試點工作,探索企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及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工作,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水平。完善扶貧幫困機制,加強以規范城鄉低保為重點的社會救助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創業富民”活動,建設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完成黃花、黃興、江背、安沙等鄉鎮就業服務中心建設。建立保障性住房質量保障體系和公平分配制度,實施長沙軸承廠工礦棚戶區改造,完成210套廉租房、500戶城鎮棚改任務,盤活3200套公租房,幫助500戶特困無房戶新建住房,推進限價房建設。采取財政補貼的辦法,盤活縣城拆遷戶閑置住房。新建白沙、福臨、路口等鄉鎮敬老院,擴建金井、北山、雙江等鄉鎮敬老院,完成烈士墓園建設。籌建兒童福利院和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關注和幫助殘疾人、老年人、五保戶、特困戶等弱勢群體,積極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妥善解決拆遷遺留問題。
四是合力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進“擴權強鎮”工作,強化鄉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規范辦事機構、派駐機構設置,在人、財、物、事等方面給予傾斜,探索在選人用人、自主考核、項目安排、土地收益等方面向鄉鎮放權,增強鄉鎮活力,提高基層工作水平。加大對欠發達鄉鎮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增強鎮村造血功能,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倡導志愿者和義工服務,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認真執行“一推行四公開”制度,以村(社區)群眾工作站為平臺,探索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密切干群關系。加強電子防控系統建設,全面加強流動人員管理。開展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和市民教育活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健全信訪工作機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積極化解各類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持續加大對各類犯罪、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認真執行應急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各類隱患排查整改,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七)堅持務實親民,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科學執政水平
一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接受監督、改進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虛心接受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實施財政預算公開,推廣財政決算公開,所有部門公用經費原則上在2011年預算調整的基礎上壓縮10%。學習借鑒攸縣“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的經驗,減少非生產性開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深入探索參與式治理模式,嚴格落實開放型政府系列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嚴肅紀律,圓滿完成政府換屆各項工作任務和鄉鎮機構改革工作。
二是以更加規范的管理提升效能、優化環境。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職責,嚴格機構編制管理,切實解決部門職責交叉和關系不順的問題。推進政府投資精細化管理,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健全全過程投資監管鏈條。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行政許可項目在線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規范行政許可及非許可審批事項。加強村(社區)干部培訓,提升鎮、村(社區)干部能力素質。深入開展“兩幫兩促”活動,健全服務企業、項目機制,繼續執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積極為企業和基層排憂解難。
三是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發展、服務人民。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困難大、問題多的地方,幫助企業、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嚴格干部管理,更加注重對基層一線干部的關心,形成“靠實力謀進步、靠本事獲提拔”的良好用人導向。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加大對部門政風、行風評議力度,適時召開萬人評議部門工作大會,重點整治群眾反映差、工作作風差、考核排名差的部門。完善干部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各級盡職盡責、層層抓好落實的工作格局。
四是以更加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凝聚民心。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完善財政資金管理使用、干部人事管理、績效考核等制度,進一步細化操作辦法,形成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運行機制。加強干部績效考核管理,推行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打破大鍋飯和平均主義。突出財政資金使用、工程項目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行政審批權運用、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監管,杜絕行政過程中的尋租行為,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率先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科學發展的前景美好而光明。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合力攻堅,奮勇開拓,為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幸福長沙縣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