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科學跨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鞏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成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黃金連線期,也是我縣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的攻堅克難期。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對于我們著眼全局把握機遇,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進而為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綱要》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嘉禾縣委關于編制《嘉禾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結合嘉禾縣的具體實際而編制,主要闡述縣委“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體現今后五年政府發展經濟、治理社會的執政理念,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宏觀調控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  現實基礎與宏觀環境
 
    第一節  “十一五”奠定的現實基礎
   “十一五”時期是嘉禾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侵襲、百年一遇冰雪災害考量、資源環境發展制肘加劇,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提振信心,先行先試,攻堅克難,轉危為機,經濟社會發展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預期目標,步入了提質增速、跨越發展的快車道。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67.92億元,年均增長13.690%,人均GDP達20338元,分別超過規劃目標12.24億元、4459元;外貿出口總額達22247萬美元;財政收入預計突破4億元大關,達到4.37億元,超過規劃目標 2.9億元,年均增長25.52%。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成功跨越總體小康階段,步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代。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通過實施“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全縣新型工業化進程步伐加快,“嘉禾鑄造”向“嘉禾制造”闊步邁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類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22.4:39.9:37.7調整至2010年的15.9:49.4:34.7,工業增加值實現33.57億元,工業主導地位日益突現,規模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質效明顯改觀,全縣經濟社會已全面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
    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金融體制,激活要素市場為主體的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全縣經濟發展軟硬環境不斷優化,“一園五區”建設不斷加強,創業洼池效應不斷放大。工業向園區集聚,居民向社區集中,農工互補,城鄉互動的發展態勢已然形成。5年間,全縣共引進返鄉創業“回流型”實體3700多家,落戶“一園五區”的規模企業達80多個,先后被國家相關部門評為“全國返鄉創業示范縣”、“全國鑄造產業集群發展示范縣”。民營經濟的強勢崛起,撐起了全縣財政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盤面,創新了縣城吃飯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的歷史。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05億元,年均增長28.8%。交通、能源、水利、城鎮建設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相繼投產,繼桂嘉高等級公路通車后,嘉新、嘉寧、嘉藍路相繼竣工,穿境而過的京珠復線、廈蓉高速也都進入了施工沖刺階段。一個嶄新的大交通、大物流的綜合交通格局正在形成。縣城“北擴東進”發展規劃順利推進,承載能力大幅提升,中心輻射作用明顯增強。電力電網提檔升級,變電站增量擴面改造來勢喜人,特別是馬托220KV變電站投入運營,結束了我縣拉閘限電的歷史。與之相呼應的中心鎮村擴容提質步伐加快,農村路網建設引領性暢達,山塘水庫除險保安大大加強,電信事業提質發展。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大大緩解,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民生狀況有效改善。農業稅全面取締,義務教育學費全面免除,農民負擔大大減輕。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普惠性政策效應不斷增強,全縣新增就業2.3萬人,完成農民工就地就業勞動力轉移9萬人,城鎮就業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下,被國家授予“統籌城鄉勞動就業示范縣”、“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示范縣”。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373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86元,年均增長10.51%、8.36%。城鄉居民儲蓄達到411398萬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達到12億元。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新農合參保參合率達91%,勞動失業保險擴面增量,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房地產業穩步發展,5年間共開發商品房41.8萬平方米,廉租房6.1萬平方米,實現了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的預期目標。高檔住宅、小汽車、電腦等大宗商品已成為普通百姓消費熱點,一種嶄新的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已見端倪。
   “兩型”社會建設卓有成效。圍繞“保護青山綠水,打造宜居福地”,“十一五”期間,全縣共依法關停并轉高污染高能耗企業278戶,淘汰產能過剩企業125戶,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污染源的產生與排放,節能減排主要指標全面實現。與此同時,加大了對縣城百泉溪,縣域陶家河等重污染區的綜合治理力度,全縣共完成退耕還林1.8萬畝,封山育林6.7萬畝,改良土壤面積9萬畝,完成土地整理1365公頃,改善農田灌溉面積2.6萬畝,全縣綠化率達38%,成功創建了省級“園林式城市”。
    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普惠成果不斷鞏固,職業技術教育方興未艾,形象嘉禾建設深度推進。“科技興嘉”戰略深入民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 %。計劃生育水平不斷邁向新臺階,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穩定在6.5%以內,計劃生育率保持在80%以上,男女性別結構趨向協調,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正朝著天人合一的目標奮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序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受到群眾熱捧,普通老百姓參與社會管理和決策的自覺性與機率大幅提升。文化事業日益繁榮,送戲下鄉送書下鄉成效明顯,嘉禾伴嫁歌花燈成功申遺,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供給。全縣越級上訪率高位回落,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公眾民調安全2010年首度進入全省百強實現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嘉禾縣“十一五”計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表一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1)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2)

 

 

 

 

 

 

 

 

 

 

 

 

 

 

 

 

 

    第二節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經濟總量不大結構欠優。“十一五”期間,全縣社會固定資產投入
累計80.05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92億,投入規模和GDP增幅既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郴州市平均水平。財政收入2010年達到4.3億元,遠遠低于周邊的桂陽縣和臨武縣,離躋身“10億元俱樂部”相去甚遠,財政支付壓力沒有根變性的改變。三次產業比重為15.9:49.4:34.7,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低,工業企業規模以上企業過少,產業鏈不長,科技附加值含量不高。現代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脆弱,農民社會組織化程度不高,支柱產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滯后,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門路窄壓力大。
    轉型發展成效不明顯。產業體系的核心競爭力不強,資源路徑依賴型增長模式沒有根本性改變,高能耗、粗放式、低附加值的“低端之路”尚未走出。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擴大內需不足,外向型經濟短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儲備不足,環境承載的約束性指標大幅提升。
    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依然突出。中心城區的輻射能力不強,工業反哺農業乏力,農工互動城鄉連動的發展方式仍處于起步探索中,城鎮居民和鄉村農民收入差距過大,中等收入群體力量不強,社會保障水平參差不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性增長”機制還未確立,老百姓的荷包充值趕不上GDP的增幅,社會就業結構性矛盾沒有根本緩解,一些觸及深水區的體制性改革和創新舉步維艱。這些問題必須在“十二五”期間高度重視,有效化解。
    概念解析
    包容性增長:包容性增長即為倡導機會平等的增長。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它涉及平等與公平的問題,包括可衡量的標準和更多的無形因素。而所謂包容性增長,尋求的應是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相對立。
    約束性指標:是在預期性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政府意志的指標,是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共利益領域對有關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
 
    
    第三節  切合嘉禾實際的科學發展思路更加明晰
    歷經珠泉商貿城拆遷事件陣痛和發展低迷,活力不足困境后,新一任縣委、縣政府領導科學把脈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順應民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結合嘉禾發展實際,與時俱進地推出了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構建“三地一都”的奮斗目標,即建設“湘南最富活力的創業基地”、“通粵達桂聯動長株潭的流動旺地”、“最宜人居的民生福地”和“江南鑄都”。目前全縣上下呈現出抓發展心齊氣順,抓開放先行先試,抓項目風聲水起,抓環境風清氣正,抓穩定波瀾不驚的生動局面。這為“十二五”全縣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節  “十二五”面臨的宏觀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后金融危機時代鞏固擴大應對金融危機成果,推進經濟全面復蘇的戰略機遇期,世情國情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宏觀經濟環境將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
    機遇與希望并存。隨著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緩慢復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嘉禾將進入一個經濟大發展、城鄉大建設、民生大改善、改革大推進的黃金發展期。國家繼續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及省委、省政府賦予“湘南大開發”的先行先試優惠政策,將給嘉禾科學跨越發展帶來實惠的政策供給。沿海產業梯度內移縱深發展態勢將給地處內陸前沿的嘉禾創造更多的承接產業機遇,政策、體制與資本的疊加效應將進一步放大。以新能源、新材料和低碳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綠色產業革命將為我縣科學發展帶來新契機,生態嘉禾、省級園林式縣城、國家衛生城市的品牌效應將不斷釋放,嘉禾特色飲食文化、休閑生態旅游將成為未來嘉禾新的增長極。國家推進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政策導向,將給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特色魅力文化底蘊豐厚的嘉禾文化振興迎來新的發展春天,嘉禾文化產業將進入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改革將有力改變我縣財政蛋糕總量不大,支付能力不強困局。縣委、縣政府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和打造“三地一都”的發展戰略將不斷優化各種資源配置,優化時空布局,凸現積聚效應。產生持續發展的內生活力。機遇難得,千載難逢,全縣上下必須樹立高度重視機遇,搶抓機遇,后發趕超的責任意識,轉變作風求真務實地做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挑戰與困難同在。從國際形勢看,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的基礎尚不穩固,國外消費市場依然低迷,外貿出口摩擦加劇,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這將給我縣原本就規模不大、總量偏小、活力不強的外貿經濟短腿帶來雪上加霜的壓力。從國內形勢看,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內需主導型發展將是各級各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手段,以縣域為單位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領域的競爭格局將更加激烈。從縣內發展實際看,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先天不足是嘉禾最大的縣情,隨著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資源供求矛盾和環境約束力將進一步加劇。從推進經濟轉型發展支撐力看,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生物工程、低碳環保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我縣的產業現狀是高能耗、低技術、自主創新力不強,科研人才匱乏,核心競爭力不強。從社會層面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藥保障體系的健全,一方面,老齡化社會已向我們逼近,人口紅利將日漸式微,另一方面,勞動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現,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壓力明顯增大。從改革發展的層面看,轉型發展既是市場資源配置的再組合再優化,也是現實利益格局的再調整再分配,必將觸及更多層次更深領域各類既得利益集團,整個社會將面臨“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態容易失衡”的“矛盾凸現期”,改革發展轉型發展的難度系數和風險系數明顯增大。面對挑戰和困難,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提振信心,切實提升駕馭復雜局面的本領,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牢牢把握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攻堅克難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第二章  指導思想與發展定位
 
    轉型發展,科學跨越是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時代的要求,大眾的心聲,非常符合嘉禾的實際。這一主線必須貫徹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要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五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這一奮斗目標,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激活發展內力,構建兩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第六節  發展定位
    科學應對國際國內發展變化新形勢,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科學謀劃嘉禾科學跨越發展,緊緊圍繞京珠復線廈蓉高速在嘉禾境內交匯而過歷史性改寫嘉禾在中華版圖上時空格局的新契機,強化“高路”新興產業構架,搶抓湘南周邊長株潭兩型發展試驗區、泛珠三角、北部灣開發區三個重要增長極蓬勃發展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加快推進機械裝備配套協作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建設,主動融入珠三角,互動長株潭,跟進北部灣。形成轉變方式,激活內力,借勢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格局。
    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加大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力度,堅持高點定位,多點支撐,重點帶動的發展方略,強化中心城區中心鎮村提質擴容,著力提升中心城區對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工業園區提質開發力度,積極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居民向社區集中,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深化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死扣改革,強勢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社會保障向農村拓展,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在湘南率先打造城融鄉、鄉為城,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示范區。
    江南最具實力的鑄造基地。發揮傳統主導產業優勢,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加大產業承接力度,放大集群發展示范效應,依托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推進傳統鑄造產業提檔升級,努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嘉禾鑄造向嘉禾制造轉型跨越;創新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機制,突出抱團發展,優化發展,力爭用3-5年的時間把嘉禾鑄造(或稱江南鑄造)打造成馳名中外的上市集團公司,進而為建設名副其實的“江南鑄都”奠定堅實的基礎。
   郴永邊際現代物流中心。依托現代交通構架的新興樞紐定位,充分發揮嘉禾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打造郴永邊際現代物流“無水深港”為目標,加大聯動泛珠三角、長株潭、北部灣物流中轉驛站建設,推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發展。積極培育發展煤炭、鑄鍛造、建材、特色農副產品專業市場,打造各種形態的專業物資集散地,切實提升陸路運輸和吞吐能力,加快倉儲、陸路碼頭和信息工程建設,聯動周邊縣市干線公路和主導產業,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利用高效,區域經濟優勢互補的現代交通運輸格局。力爭在不遠的將來,現代物流成為嘉禾經濟新的增長極,郴永邊際現代物流中心樞紐地位牢固確立。
     第七節  政策導向
     ——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為導向,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引導人口和經濟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區域聚集集約發展,農產品主產區規模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發展,構建區域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空間開發格局,加快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突出民生優先,以構建中等收入階層占多數的“橄欖型”社會結構為導向,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體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與人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大幅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切實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以擴內需、穩定增長為導向,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通過擴大就業、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預期,培育消費熱點,推動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釋放消費內在潛力。
     ——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以繼續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作用為導向,保持投資合理穩定增長,形成投資消費良性互動增長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政策投資,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擴張建設,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切實提高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投資結構的調整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全面推進節能減排。以全面落實“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為導向,增強資源約束的危機意識,健全節能減排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推進建設“生態嘉禾”。
 
                                      第三章  發展目標與基本原則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兩型”引領,“兩源”驅動,全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突出民生優先,統籌發展,努力打造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文化進步、環境優美的新嘉禾。
    第八節  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是:持續保持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財政收入躋身“10億元俱樂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市場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公共產品發展和供給水平進一步提高,嘉禾民歌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科技、人才的支撐明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兩型”社會建設順利推進,成功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域嘉禾打造成最宜人居的民生福地;城市功能和能及不斷提升;民生改善成效明顯,打造“最具實惠的民生福地”和“湘南最富活力的創業基地”實至名歸;城鄉二元發展矛盾有效緩解,城鄉居民和社會群體間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社會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衡化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初見成效;黨的建設、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民主政治、法制社會、和諧社會建設有序推進;改革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明顯增強,縣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經濟發展目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3.9%,到2015年達到133.0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萬元大關,達到4.33萬元,年均增長13.8%;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達到11.3億元,年均增長20%;進出品總額達到1.38億美元,年均增長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341億,年均增長24.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3.5億元,年均增長23%。
經濟結構調整目標: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調整為10:53.8:36.2,到2015年工業增加值實現70.56億元,年均增長16%。規模工業個數達到190個,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68.8億元,分別年均增長10.6%和20%;經濟所有制結構更趨合理,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85%以上。
    民生保障和改善目標。城鄉居民和農民人平純收入普遍較快增長,到201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平純收入分別達到24421元和9932元,分別年均增長12%、12%;勞動就業更加充分,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住房條件不斷改善,農村人居面積人均達到42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實現32平方米;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普惠性義務教育不斷鞏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學前教育入園率達85%,小學初中穩定率99%,初中升高中和職高升學率達90%,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城鎮化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縣城鎮常居人口達到21萬人,其中縣城常住人口突破12萬人,行廊、塘村、龍潭、袁家、石橋、肖家、坦坪等中心鎮區常住人口平均達到1.3萬人。縣城提質擴容步伐加快,城區規模面積達18平方公里,形成新城區、老城區、工業園“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中心城區新格局。社會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到2015年全縣城鄉供水一全化率達到80%,公交、供電、基礎教育、廣播電視、通訊網絡一體化率達100%。
    社會發展目標。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的分配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科學確定最低工資標準,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努力構建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階層明顯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的“橄欖球式”財富收入構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解決“看病難”頑疾,到2015年萬人擁有病床數達到40張,擁有醫護人員41.8人,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8歲,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到2015年全縣總人口控制在40.18萬人以內,出生率為10‰,自然增長率6.5‰;計劃生育率每年保持在80%以上,男女性別結構趨向平衡協調;加強安全生產,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煤炭、煙花、交通、建筑等高危行業的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越級信訪率進一步回落,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狀況滿意達到95%以上。
    生態發展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45%,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優于國家水平,萬元GDP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和優于國家標準;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大幅提升,生活用水、人畜飲水質量進一步改善;循環經濟增加值突破12億元,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顯著提升,城鎮和農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60%,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體制創新改革目標。圍繞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大行政管理、財稅、價格、國土、金融、戶籍、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機制創新和體制改革力度,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逐步緩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活力大大增強。
    第九節  基本原則
    堅持加快發展與轉型發展有機統一。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前提和關鍵,必須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不動搖,切實加快發展步伐。突出“兩型”引領,兩源驅動,推進“三地一都”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一園五區”聚集效應,孵化效應、示范效應。全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轉變”上動真格,在“發展”上見成效,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堅持錯位發展與統籌協調發展有機統一。全面激活發展內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鼓勵各級各地創新發展、先行先試,因地制宜地培育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同時又要堅持城鄉一體化、全縣一盤棋的發展導向,讓每一項經濟活動和社會事業建設都實現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無縫對接。堅持板塊組團、優化發展,全力推進中心率先、南部振興、東部先行、西北部崛起。主動引導經濟、人口、資源和生態合理布局,促進空間科學開發和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大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推進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形成發展方式城鄉共動,發展成果城鄉共享的新局面。
    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發展有機統一。繼續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以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支撐,重點培育鑄造、鍛造、煤炭、建材、現代物流、烤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七大優勢產業,壯大核心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依托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努力提升嘉禾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在發展過程中,既要堅持內需主導型原則,自我發展、自主創新,又要堅持開放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嘉禾新興交通樞紐定位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長株潭、互動珠三角、跟進北部灣,加大承接產業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參與區域性經濟合作,借勢發展、借力發展,努力構筑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堅持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有機統一。人多地少,環境承載能力脆弱是嘉禾最大的縣情,要大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增強可持續發展;在開發建設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保護生態環境中謀求更大的發展優勢,形成節約、高效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格局。大力發展綠色GDP,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加大發展循環經濟力度,全力推廣低碳消費,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概念解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錯位發展:是指商業網點在市場細分,細化的前提下,依據各商業網點的實力和發展特點,找到各自的市場定位,各自瞄準和鎖定各自的消費群體,從而在商品結構,經營策略,服務方式上加強針對性和適用性,滿足消費群體不同需求.
    主體功能區:就是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考慮未來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布局,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并據此引導開發方向,規范開發秩序,管制開發強度,調整開發政策,逐步形成主體功能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人口、經濟、資源環境以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開發格局。

    堅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有機統一。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必須加大經濟發展力度,迅速縮小與周邊縣市和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社會發展要突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發展導向,強力推動縣域內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從政策層面消除城鄉、工農、干群身份差異,從體制層面破除城鄉二元發展瓶頸,切實提升民生幸福指數,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真正把嘉禾打造成群眾最得實惠的民生福地。
 
                        第四章  加快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
    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是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的最大實踐。作為湖南省三個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縣之一,嘉禾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既有先天的現實基礎,又有實惠的政策保障,既有強烈的民眾愿望,又有激越的干事氛圍。必須搶抓機遇,舉全縣之力,集民眾之智,創新發展,提速發展,和諧發展,示范發展,率先發展。努力開創“不辱使命、先行先試、特色鮮明、質效優良、科學跨越”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第十節  科學規劃全域嘉禾
    堅持全域嘉禾一盤棋的發展理念,抓緊編制城鄉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突出區域主體功能,優化產業布局,引導資源、人口、公共服務配置趨向科學協調合理。堅持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對人口密集、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人口集聚的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按照板塊組團、中心率先、東部先行、南部振興、西北部跟進的梯次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設計推進城鄉一體化時間任務表。牢固樹立搶抓機遇,項目先行,民生優先,統籌發展的理念,切實增強執行城鄉一體化專項規劃的堅定性與自覺性,真正做到“一張圖紙管到底,一個聲音喊到底”。
    第十一節  加大中心城區建設力度
    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要按照“產業興旺,商貿活躍,文化繁榮,生態宜居”的目標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發展步伐。
    繼續實施“北擴東進,三位一體,帶狀相連,整體推進”發展戰略,努力構建新城區、老城區、工業園“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縣城規模面積達到18平方公里,臨城鐘水河要納入縣城整體開發范疇,成為賦有靈氣集聚人氣的內城河,城區交通總通程達到80公里,綠化率達55%。城區路網建設重點抓好晉屏北路(縣城—喬麥塘—坦塘工業園)改建擴建,新建沿江大道(車頭鎮沿鐘水河—石橋鎮),廈蓉高速車頭鎮出口到縣城連接線,加快和諧路、嘉賓路、嘉園路、芙蓉大道建設步伐,努力構建城區“四縱四橫三環”網狀現代交通格局。市政工程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金田汽車站、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好78個公交車停靠站,3處大型公共停車場、500個人行道停車泊位。公共設施建設,要重點建設好舂陵河沿江風光帶、興德、嘉苑商業步行街、珠泉商貿城(續建)、珠泉完小附小(石羔文家小學擴改建)、野鹿塘公園等系列工程,做好縣城新區職業高中整體搬遷等項目工程,完成青少年文化科技活動中心、神農文化博物館、嶺南民歌城的前期規劃,加快體育廣場、東塔公園、丙穴公園的配套設施建設步伐。舊城區改造,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重點保護好明清江南特色建筑民居、神農文化元素等。加大百泉溪綜合治理、背街小巷量化美化、珠泉亭景點、豐和墟市場的改造力度,讓歷史古城青春煥發,生機盎然。
    科學規劃城區主體區域功能定位,牢牢把握縣城建設的主攻方向。縣城新區是未來的縣級行政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在項目建設上,要積極引導行政單位北移,到2015年,力爭完成武裝部、檢察院、國稅局、建設局、安監局、人防部、衛生局、司法局、文化局、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醫院、計生委等單位整體搬遷到新區,認真做好縣政府綜合辦公樓落戶新區的各項準備工作,與此同時,鼓勵扶持金融、電信、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環衛、郵電等單位設點跟進,配套服務。在產業布局上,要加快物流倉儲、陸運碼頭、專業批發市場的建設,金田一級物流倉儲基地、坦塘鑄件專業物流基地、萬噸骨干輛倉儲、馬托農副產品集散市場等重點項目要抓緊規劃和施工,力爭到2015年實現年載運旅客300萬人次,年吞吐貨運3000萬噸的發展目標。坦塘工業園是集聚城鄉工業產業、引導城鄉互動融合發展的重要園區,要加大開發力度,提升承載效能,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到2015年要新增引進規模以上企業78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企業15家,安排就業人員14000人,實現園區工業增加值50億元以上,創稅收5.85億元。縣城老城區是全縣重要的商貿中心,要充分發揮人氣旺盛,商業網點密布的優勢,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高標準地建設好興德、嘉苑步行街,改造好百年老墟豐和市場,為構建內需主導型經濟發揮龍頭示范作用。沿江大道風光帶和東塔、普濟寺、九老峰等南嶺生態園是未來的生態休閑旅游區,要嚴控工業化開發,積極引導農家樂,生態農業,特色旅游產品精深加工,專業化旅游服務先行發展,持續發展。
    縣城形象設計要突出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式縣城為目標,打造區域個性化城市。努力提升嘉禾農耕文化品味,把地方文化與建筑風格、城市形象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個性化魅力縣城。要堅持在創意上求新,內涵上求深,風格上求特,施工上求精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理念,不斷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形象。要把倡導低碳生活市民素質教育與宜居福地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完善縣城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大幅度提高公共綠化面積,切實鞏固提高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
    第十二節  完善城鄉一體化布局和形態
    突出“產業聚集+小城鎮集群”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地方特色和優勢,實施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形成產業驅動、板塊推動、城鄉聯動發展新格局。城關、石羔、鐘水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中心區域板塊,要在提升中心城區輻射能力上寫新意、謀新招;車頭、袁家、塘村屬鍛鑄產業板塊,要在轉型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增實力;行廊、龍潭是東部振興板塊,要在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現代服務業上臺階、上水平;肖家、泮頭、田心屬能源產業板塊,要在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建設“兩型”社會上建新功、提質效;普滿、廣發、盤江、石橋、石羔屬現代農業和生態建設板塊,要在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經濟上見成效、闖新路。
    因地制宜、錯位發展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原則,各地要根據城鄉一體化總體布局,因地制宜地謀劃發展導向,科學確立戰略定位。塘村鎮作為南部振興的龍頭鎮,要充分發揮三縣交界的區位優勢,加快邊貿市場提質改造力度,重振“湘南第一墟”雄風,要充分發揮傳統鍛造業發達的優勢,加快鍛造產業提檔升級步伐,努力構建“中國五金工具城”,要發揮鎮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優勢,加快小城鎮提質擴容,積極引導鍛造業集群發展,農民向鎮區集中居住,形成一個與縣城遙相呼應的次中心現代工業重鎮。行廊鎮位于嘉禾東部,是嘉禾的東面門戶,也是東部先行發展領頭鎮,必須在產業承接、能源開發、現代物流、生態農業上率先發展,示范發展,要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和撤村建房試點改革,加大強鎮擴容步伐,力爭在2015年實現鎮區常住人口2.5萬人,成為東部先行崛起的重要支撐。龍潭鎮是京珠復線、廈蓉高速的交匯鎮,要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同時,大力發展“高路經濟”,成為輻射周邊縣市特優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和全省知名返鄉創業強鎮。石羔、鐘水鄉緊鄰縣城,要切實加快融城步伐,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主動對接中心城區,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實現與縣城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切實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積極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建設優質湘菜基地,爭創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排頭兵。車頭、袁家兩鎮分別是傳統工業重鎮和“鑄造業之鄉”,要依托雄厚的工業基礎,積極推進轉型發展科學跨越,為嘉禾鑄造向嘉禾制造發展探出新路,做出實績,為打造“江南鑄都”奠定堅實的基礎。坦坪鎮是新興的冶煉大鎮,要加大產業升級步伐,聯動嘉禾鑄造,形成抱團取暖的發展格局,要加大對綠色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力度,成為兩型社會建設的樣榜鎮。普滿、廣發是神農煙草生產基地,要在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現代農業方面舉旗引路。田心、肖家、石橋是煤炭生產重鎮(鄉),要在資源整合,合理利用,質效開發上邁上新臺階,加大安全生產力度,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盤江、蓮荷要圍繞南嶺生態保護和工業園區建設創新發展思路,優化產業結構,在培育特色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上下苦功,出特色。
    在堅持錯位發展的同時,要突出重點,加快中心鎮區的發展步伐,形成城鎮人口相對集中,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國土空間高效利用的發展格局。到2015年,以縣城為中心,以行廊、龍潭、塘村、袁家、肖家、石橋、坦坪等7個鄉鎮為支撐,以中心村為節點的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基本成型,全縣城鎮人口規模達到21萬人,規模企業入戶工業園區達到180家,萬人以上的中心鎮區達到6個。
    第十三節  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加大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放寬農民及外來人員落戶城鎮的條件;創新金融投資,鼓勵和扶持農民到城鎮自主創業,自我發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改革,鼓勵適度規模經營開發,把農民從小規模土地上解放出來;合理引導城鎮房地產業有序發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為農民進城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快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為主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鞏固和擴大保險覆蓋面,為農民進城創業消除后顧之憂,強化對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的培訓,幫助農民拓寬增收渠道。到2015年,全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100%,有計劃分批次高標準地輪訓全縣所有青壯年農民,力爭實現輪訓青壯年農民12萬人次,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11萬人,進入城鎮自主創業人數3萬人。全縣上下要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亮綠燈、降門檻、謀新招、干實績,合力構建城鄉一體化跨越發展的長效機制。
 “十二五”統籌城鄉發展規劃預期目標
表三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3)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4)

 

 

 

 

 

 

 

 

 

                 第五章 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奔小康是全面實現小康奮斗目標的關鍵和基礎。要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到2015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13.94億元,年均增長4.2%,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9932元,年均增長12%,新農村標準化建設面要達到70%以上。
    第十四節  強化基本農田保護
    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堅守全縣基本農田面積保持在24.9萬畝以上底線不動搖,這是確保縣泰民安的紅線,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跨越紅線。規劃建設用地要堅持占補平衡,先補后占的原則,節約用地,提升質效。繼續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的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充分調動廣大農民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積極性。“十二五”期間,全縣糧食生產面積要穩定在38萬畝以上,實現糧食總產年均在14.8萬噸以上。
    第十五節  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農業“四化”建設。按照“基礎農業基地化,特色農業帶狀化,規模養殖小區化,高效農業園區化”的發展思路,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壯大糧、煙、豬、果、菜、林、油等七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到2015年,全縣農業7大主導產業總產值實現20億元。在基地建設上,重點抓好以下四大基地:即15萬畝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形成以普滿、廣發、坦坪、蓮荷、盤江、石橋、鐘水、龍潭等鄉鎮為重要支撐的無公害、環保綠色有機優質稻米生產基地;5萬畝濃香型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形成以普滿、肖家、龍潭、坦坪、石橋、廣發、石羔等鄉鎮為主體構架的現代煙草產業體系,年產煙葉15萬擔,實現稅收7500萬元以上;10萬畝高產油菜生產基地,以龍潭、普滿、石橋、肖家為中心形成年產優質油1.5萬噸以上生產能力;10萬畝優質飼料生產基地,發揮普滿、龍潭、行廊、盤江、廣發、石羔等鄉鎮生態基礎好的優勢,加大高產玉米基地生產,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在特色農業發展上,瞄準四大品牌,構筑四條綠色增長長廊:即瞄準“八大湘菜基地”品牌,打造沿鐘水河8萬畝帶狀優質商品蔬菜長廊;瞄準“三味辣椒”品牌,打造以廣發、蓮荷、坦坪等鄉鎮為主體的3萬畝優質三味辣椒長廊;瞄準“嘉津茶油”品牌,打造以普滿、龍潭、行廊、石羔、盤江、泮頭、廣發為支點的8萬畝生態油茶林長廊;瞄準“盤多”、“松艷”優質果品牌,打造以塘村、石羔、盤江、廣發、坦坪、石橋等鄉鎮為重點的5萬畝特色果林長廊。在養殖業發展上,積極倡導生態養殖和高效養殖,推進養殖規模化、專業化,充分發揮縣種豬場和行廊茶場標準化豬場的示范帶動作用,扶持和鼓勵規模化養殖,合理引導養殖規模大戶向小區集中,到2015年,全縣種養大戶要達到2萬戶,從業人員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0%,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養殖小區達到80個以上,全縣年出欄生豬110萬頭,其中瘦肉型無公害生豬達到80萬頭以上。繼續放大“草食動物基地縣”政策效應,依托香滿樓等骨干企業帶動草食動物養殖,到2015年全縣養畜種草面積達到8萬畝以上,年出欄菜牛10萬頭以上,山羊20萬頭以上。在發展高效農業上,要按照“科技園區、產業基地,推廣中心”的現代模式,依托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進行高起點謀劃和探索試驗,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多鄉一業”的發展思路,推進農業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為創建高效農業園區奠定堅實的基礎。力爭到2015年成功創建2-3個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
    盤活存量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科學規劃和高效利用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新增耕地,按高標準設計 ,新方式運作,高效率推進的思路,盤活新增耕地。行廊、龍潭、普滿、田心等鄉鎮要在利用土地整理項目創新發展生態農業上舉旗引路,積極引導城鎮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形成城鄉互動開發新模式,鼓勵和引導外資向現代生態農業集聚,大力推廣桐梁生物科技園和龍潭駿業生態農業“臺灣模式”。到2015年,全縣生態農業觀光園達7個,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達到3個,盤活存量土地2.3萬畝,實現特色生態農業增加值1億元以上。
    第十六節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放大“三味辣椒”、“嘉津茶油”、“神農煙葉”、“生態湘菜”等知名品牌效應,積極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著力培育一批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和鼓勵“嘉津茶油”、“三味辣椒”、“駿業生態農莊”、“眾鑫實業”等龍頭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延長產業鏈條,開展品牌認證,提升品牌質效。到2015年,培育建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創建國家馳名品牌2個。
    第十七節  大力發展現代林業
    按照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原則,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形成林地合理流轉,規模經營的發展格局。到2015年全縣完成工程造林面積1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3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石漠化治理5萬畝,油菜林低改5萬畝。加大以森林防火為主的安全生產力度,確保2015年實現活林木積蓄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5%,林木綠化率38%。著力培育發展花卉苗木基地,推進竹林精深加工。結合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將南嶺林場和盤江水庫濕地區建設成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水源涵養林示范區。
    第十八節  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強水利、農機、畜牧、農技基層“四站”建設,不斷發揮“四站”服務農業的主力軍作用。繼續實施購買大型農機具財政補貼和“家電下鄉”優惠政策,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鼓勵和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發展,全面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到2015年全縣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0%,規范性農村合作組織發展100家以上,農戶參與率達到80%。依托現代通訊網絡,提升天氣預報和突發性事件的預報預警水平,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到2015年基本實現氣象信息城鄉全覆蓋。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激活生產要素市場,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想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發展,加快建立以縣為單位的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籌辦小額貸款公司,引入股份制銀行,創建金融安全區,確保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和農村。到2015年,全縣創建社區銀行1個,村鎮銀行2個,農村小金融組織10個以上。切實發揮農廣校、就業服務中心、職業高中等教學陣地的作用,加強對農民職能技術和創業能力的培訓,引導和幫助農民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從事二、三產業11萬人以上。
    第十九節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以水利建設為重點,提升農業防洪抗旱能力。“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完成盤江水庫、泮頭水庫、千家洞水庫、江里水庫、鄒山水庫、青山水庫等45座病險庫的綜合治理和渠系配套任務,切實加大中小流域治理力度,災現防洪抗旱標準達標率70%以上,改善灌溉面積9萬畝。加大農村土地開發整治力度,完成石橋、車頭、龍潭、廣發、普滿、肖家、石羔、坦坪等鄉鎮16個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平方公里。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型能源,新增水電裝機容量0.25千瓦,全縣小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萬千瓦,加快發展農村沼氣,推進循環經濟和低碳消費,采取“豬—沼—稻”、“豬—沼—煙”、“豬—沼—果”等形式新建沼氣5000口,沼氣入戶率達16%。農村路網建設,著力改善農村路網結構,提營運質效。“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建設好車頭鎮沿鐘水河—石橋鎮,擴建普滿鄉—銅梁橋—行廊兩條生態農業開發大道。全縣100%的行政村和80%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路,村組通公路率達到100%。積極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到2015年,全縣建成農村客運站10個以上,客運招呼站300個,千人以上村通公交車率達到100%。加大農村敬老養老院建設力度,到2015年各鄉鎮都要擁有一所可集中供養50人以上老人的敬老院,老年人集中供養率大幅提升。加大舊村改造力度,推進城鄉清潔工程,深入開展“整治村莊環境,共建美好家園”專項活動,不斷改變農村面貌,提升現代農村的品味。
 
                 第六章  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發揮優勢,壯大特色產業,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著力培育和提升鑄鍛、能源、建材、農產品加工四大優勢產業,打造先進的制造業裝備基地。到2015年,鍛造工業增加值達到50億元,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增加值53.89%。節能減排達標率90%以上,培育產值億元以上規模企業123家。創建國家級馳名品牌2個,省級著名品牌3個。
    第二十節  全力打造“江南鑄都”
    依托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推進鑄造產業提檔升級。大力推廣消失模造型、樹脂砂造型、數控機床加工等新工藝新技術,強力推進質量技術標準認證(ISQ)體系建設。支持鼓勵鑄造行業協會或企業個體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研發結合,創新發展。全力提升鑄造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動鑄件產品由普通硅鐵向銅、鋁、鋼、合金鑄鋼等高比強合金鑄件和函鑄、低壓、金屬型離心等優質鑄件邁進,逐步走向成機組裝發展,實現由“嘉禾鑄造”到“嘉禾制造”轉型跨越。到2015年,全縣運用新工藝、新技術的規模以上鑄造企業達到70%,具備成機組裝發展能力的規模以上鑄造企業達到30%。
    扶持龍頭企業,提升示范效應。重點扶持引導“眾合鑄業”、“雄建機床”、“雷氏鑄造”、“巨人機床”、“大愛數控”等企業提檔升級轉型發展。加強與大中型機械制造企業合作與交流,積極引入“三一重工”、“沈陽機床”等知名企業,推動嘉禾鑄造靠大聯強,跨越發展。到2015年,產值過億元的鑄造企業達到20個,規模以上的鑄造企業達到60個。
    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發展活力。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目標,促進傳統鑄造業家族式、作坊式、粗放式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轉變。到2015年,60%以上的規模鑄造企業要逐步形成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實施品牌與資本融合發展戰略,推動江南鑄業集團上市發展。發揮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的整體效應,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要求,精心包裝策劃“江南鑄業”集團上市融資。力爭用3-5年的時間,把“嘉禾鑄業”成功推上深、滬股票市場,成為名動中外的績優股。
    第二十一節  提質發展鍛造產業
    圍繞打造“中國五金工具城”目標,推進鍛造業擴產能、上檔次、創品牌。重點扶持華光鋼鋤、湘江工具、中興工具、銀河工具、順利鍛壓、周氏工具等企業改造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堅持市場需求導向,積極引導鍛造企業轉型發展,由傳統產品生產向精密五金、電動五金、防爆五金生產發展,奮力躋身全國同類產品先進行列。到2015年,全縣鍛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5億元,年均增長26%,外貿進出口額達2000萬美元,培育產值過億元的規模企業3家,創國家級馳名品牌2個。把嘉禾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五金工具之鄉”。
    第二十二節  增強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后勁
    堅持科學開采,整合資源,合理利用的發展導向,鼓勵煤炭產業資產重組,優化發展,依法打擊和取締非法小煤窯。幫助扶持煤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安全生產投入,促進產能升級和安全生產。到2015年,全縣煤礦數量控制在18個之內,年產原煤穩定在180-220萬噸。堅持綜合開發利用煤炭產業發展思路,鼓勵發展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和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產業,加快組建嘉禾煤業集團,大力提升煤炭綜合開發利用效能,做大做強煤炭企業,進一步加大煤炭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大唐華銀嘉禾2×300mw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在2015年之前投產見效。
    第二十三節  規范發展建材工業
    按照生態環保、行業準入、產品升級的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重點發展水泥,新型墻材等建材業。扶持南嶺水泥有限公司上規模擴產能,到2015年之前擴建兩條年產150萬噸干法回轉窯水泥生產線,實現年產水泥300萬噸目標。堅決淘汰過乘和落后產能,利用市場倒逼和環境準入機制,支持和鼓勵紅磚、渣磚和預制構件企業關停并轉,重點扶持3-5戶新型墻材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到2015年,全縣標磚生產能力達到12億塊以上,形成滿足縣內建筑市場需求,輻射周邊縣市建筑市場的發展格局。
    第二十四節  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
    依照“市場主導、服務農業、生態環保、創建品牌”的發展戰略,加快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步伐,繼續支持“三味辣椒”、“嘉津茶油”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擴大市場占有份額,爭創國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籌備建立盤江(長田尾)“生態農產品加工園”。力爭到2015年入戶“生態農產品加工園”規模企業達5家以上,實現大宗農產品就地加工率60%,特色農產品就地加工率80%,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增加值2.5億元的目標。實施品牌推進戰略,支持和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參加各種形式農博會、展銷會,依托現代傳媒強化品牌宣傳,推進嘉禾農副產品加工業闖出一條新路,邁上一個臺階。
 
                 第七章  發揮區域優勢  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多,民間資金充裕;區位優勢明顯,現代陸路交通體系完善;文化底蘊豐厚,地方特色文化魅力十足。是嘉禾加快發展的三大資源優勢,也是嘉禾轉型跨越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路徑所在,必須創新發展思路,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變產業優勢為經濟優勢,把“回流型”經濟、現代物流、文化產業作為未來嘉禾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打造。力爭到2015年三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38億元,創稅收1.5億元,分別占全縣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的30%和14%以上。
    第二十五節  推動“回流型”經濟跨越式發展
    強化以“一園五區”為主要載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返鄉創業集群發展的良好平臺。緊緊圍繞打造“湘南最具活力創業基地”和全國知名機械裝備制造園兩大目標,夯力創業基礎。“十二五”期間,開發區要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3.7億元,新增開發面積4.8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56億元,工業增加值60億元,出口創匯2800萬美元。園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洼地效應和孵化功能明顯增強。
    優化創業環境、打造“回流型”經濟無障礙回流的綠色通道。放大優惠政策效應,繼續實施“先行先試二十六條”,支持和鼓勵全民創業。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實行“非禁即入”創業許可制度,激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創新機制體制管理,依法保護創業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合法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當產業承接排頭兵。充分發揮嘉禾七萬多在外經商務工人員規模優勢,以鄉情為紐帶,以項目為載體,采取“窗口”招商、行業招商、網絡招商、老鄉帶老外等形式,提升招商引資質效。到2015年,實現全縣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引進各種“回流型”經濟實體3500個,規模以上企業108家。
    完善創業服務,增強“回流型”經濟發展活力。按照“零距離服務、零障礙發展”的要求,創建“部門聯動,職責明晰、優質高效”的服務體系。加大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訓,增強“回流型”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可持續性。努力扭轉“回流型”經濟發展資金血液貧血頑癥,加大資金扶持與投入力度,社會勞動保障部門的創業信用小額貸款,要主要用于支持“回流型”經濟發展,各金融機構包括新建的社區銀行和鎮村銀行也要安排相當比例的信貸資金投入到“回流型”經濟上。“十二五”期間,全縣用于“回流型”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要達到150億以上。
    第二十六節  推動現代物流產業戰略性崛起
    完善現代交通網絡體系。把握好京珠復線、廈蓉高速交匯于嘉禾的歷史性機遇,加快建設環形放射狀路網和大運量陸路交通系統,充分發揮承合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2015年之前,連接兩條高速公路和縣內各大專業市場的陸路專線網絡運輸體系高標準建成并發揮作用。鐵路方面,要積極爭取臺(北)—昆(明)鐵路過境嘉禾,形成鐵路、公路良性互動的交通運輸格局。
    培育發展專業物流市場。瞄準泛珠三角、長株潭、北部灣三個經濟增長極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大型物流配送中轉站,積極開拓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圍繞縣內鑄鍛產品、煤炭、建材、大宗農副產品外銷外運,加快坦塘工業園鑄件產品集散中心,車頭建材業專業市場,石羔輪胎中轉站、石橋周家、鐘水馬托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龍潭農業生產資料配送中心等專業市場建設。到2015年,區域性物流配送中轉站和四大專業物流市場實現整體性完工。
    提升交通運輸實力。充分發揮現有交通運輸運載功能,著力扶持眾鑫、華為物流等龍頭企業,加大與沿海發達地區知名物流企業合作開發,加快倉儲、陸運碼頭、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步伐,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到2015年,現代物流中心達到年吞吐貨物量3000萬噸以上的運載能力。
    第二十七節  推動文化產業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
    充分挖崛和開發嘉禾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以伴嫁歌、花燈、獅龍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地方文化特質和品味,利用現代傳媒推介和宣傳嘉禾地方文化、搶占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有效整合藝術表演、廣播電視、音像制品、信息傳媒等要素資源,精心規劃包裝一批地方文化特色濃厚,市場前景廣闊,老百姓喜聞樂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的重點項目集中投放市場,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外資聯動,共建共享的文化產業新局面。
    拉長文化產業鏈條。發揮專業藝術困作用,有計劃地安排縣內外巡回演出,擴大嘉禾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產業與嘉禾特色餐飲,生態綠色旅游,十大湘菜基地和現代商務廣告業融合發展,力爭到2015年,全縣文化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文化產業GDP總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10%,成為全市率先,全省爭先的支柱性文化產業建設示范縣。
    強化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加大財政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突出抓好鄉鎮文化站、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廣播電視綜合大樓、肖克陳列室、嶺南民歌城、民俗文化村、老人年體育活動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大文物資源、風景名勝點的保護力度,認真做好嘉禾新老八景的設施配套或前期開發工作。
 
              第八章  構建內需主導型發展新局面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旅游業,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構建結構優、輻射廣、就業多、后勁足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讓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全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48.18億元,年均增長16%,占全縣生產總值比重占36.2%,吸納就業人員8萬人以上。
    第二十八節  提速發展文化生態旅游業
    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文化、交通優勢。主動融入郴州—永州生態文化旅游板塊,全力打造石(羔)、南(嶺)、盤(江)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神農教耕、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支持和鼓勵相關鄉鎮和單位聯袂將南嶺山和盤江水庫濕地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水源涵養林自然保護區。加快建設鐘水河休閑旅游風光帶,探索合作開發利用神龍溫泉新機制。加大對酒店餐飲業的改造和建設力度,提升嘉禾特色文化餐飲品味和神農文化旅游品牌。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縣年接待縣外游客100萬人次,實現文化旅游總收入3億元以上。
    第二十九節  全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
    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圍繞打造“湘南最富活力的創業基地”、“郴永邊際現代物流中心”推進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打造誠信嘉禾,促進銀企合作。大力引進國際國內金融、證券、保險機構來嘉禾設立分支機構,加快發展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等地方金融企業,積極創建金融安全區。到2015年,全縣創業發展的融資瓶頸大大緩解。
    規范發展現代商務業。加強行業管理、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著力發展法律、會計、評估、審計、專利代理、人才交流、網絡購物、廣告策劃等信息商務和創意商務,鼓勵發展科技研發中心,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盡快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三十節  穩步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加快商貿服務業發展步伐。按照區位功能定位,優化農村集貿市場布局,加快行廊墟、豐和墟、田心墟等中心區域市場改造力度,強化塘村、盤江、廣發、石橋、普滿等邊貿市場提級擴能,新建擴建馬托、長田尾、扶塘、周家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市場,優化農家店,農家樂網絡布局,形成全方位覆蓋,多領域滲透的商業網點。加快建設生豬交易市場,舊貨交易市場,完成縣城定點屠宰市場升級改造,積極探索引進國內外知名連鎖超市入駐經營。到2015年,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超過33.5億元,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格局初見成效。
    推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堅持市場需求導向,規范房地產業開發秩序,著力培育發展以普通住宅為主的房地產市場體系,推進房地產業與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協調,與縣城區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把房地產開發與舊城改造,新區建設結合起來,引導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新區集聚。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力度,建立公正透明的一級市場,培育完善二、三級市場,放開租賃市場,規范物業管理和拆遷行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全縣規劃區域內計劃開發住房1.3-1.5萬套,總建筑面積125-150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0.8萬套,總面積36萬平方米。實現房地產增加值18億元。
 
                  第九章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夯實科學跨越發展基礎
 
    堅持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突出重點,優化布局,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
    第三十一節  提速打造“樞紐嘉禾”
以建設郴永邊際現代物流中心為目標,加快推動嘉寧、嘉藍高等級公路建設,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嘉新、嘉寧、嘉藍、桂嘉路為支撐與京珠復線、廈蓉高速無縫對接的“四縱四橫三環”路網格局。著力構建現代陸路交通體系,提升交通運輸質效。
    ——公路。廈蓉高速、京珠復線全面完工。圍繞兩條高速公路建設兩條雙向進出口通道。積極爭取桂嘉高等級公路擴改建為一級公路,實現郴、資、桂、嘉一級公路無縫對接,連體發展。干線公路重點建設好S215(晉屏北路至金雞嶺),車頭橋沿鐘水河至石橋生態旅游大道,改擴建普(滿)廊(行廊)經銅梁橋生態農業大道,石坡頭至桂嘉路連接線。將X082線梓木至石坡頭、X076線、X075線肖家至周家、X069線周家芝石橋、Y806線石橋至土橋頭連為一體,提檔升級為省道。農村公路主要建設好嘉新路經蓮荷、廣發至嘉寧路連線公路、嘉藍路至臨武萬水公路、普滿至浩塘、將軍路等接邊聯網公路。到2015年,實現100%行政村通水泥路,80%自然村通水泥路,100%村組通公路。以縣城為中心,以半小時路程為半徑的“縣城半小時經濟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與此同時,要搶抓全省公路提質提級大好機遇,擴改建好梓木-行廊-漢石,飛仙-坦坪-苗圃,塘村-縣城-廣發,龍潭-車頭-下車等4條干線公路,強化路面養護,提高通行質量和水平。
    ——鐵路。爭取昆(明)臺(北)鐵路過境嘉禾,并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貨運碼頭。建成金田一級物流倉儲基地、龍潭物流中心站。
    ——場站建設。全面建成金田一級客運中心,建成塘村、普滿、石橋、廣發、田心、肖家等6個農村客運站,300個招呼站,全縣千人以上的大村莊全部開通公交車。
    第三十二節  加快發展民生水利
    以人為本,科學治理,突出防洪抗旱功能,強化水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建立完善的山洪地質災害應急體系,重點抓好盤江水庫、鄒山、藕塘等10座小Ⅰ型水庫和39座小Ⅱ水庫的除險保安工程,百泉溪、陶家河流域的綜合治理工程,完成調塘電站以電代燃料2000KW增容工程。結合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加大以盤江水庫為龍頭的主體水源綜合治理和保護力度,加快青山水庫等后備水源基地建設,推進供水網管向農村延伸,到2015年,全縣80%以上的自然村、90&以上農民用上自來水,100&居民用上干凈水。通過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綜合解決21萬城鎮人口和19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實現縣城及建制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中心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改善農村安全飲用水人口19萬人。
    第三十三節  積極推動電網建設
    加強電網建設,發展智能電網,優化電網結構,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和保障能力。重點完善220千伏電網,形成區域環網結構。“十二五”期間,全縣擴建220KV變電站1座,新增110KV變電站2座,新增10KV中壓配變118臺,新增中壓配電線路41條,新增線路總長110.14KM,改造線路總長度89.6KM,城鄉用戶供電可靠率要達到98%以上。
    第三十四節  構建全方位覆蓋數字網絡
    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進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數字化網“三網融合”。重點建設縣到鄉鎮和村莊有線電視光纜干線傳輸網、縣廣播電視演播廳,積極發展有線和無限數字電視網絡。加強電子政務平臺建設,積極籌建全縣統一的政務信息化內外網絡,實施光纖到樓、光纖入戶工程,推進城鎮骨干信息網管向農村輻射延伸。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絡經營服務水平。到2015年,家庭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0%以上,寬帶入戶率達到39%,數字電視普及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85%以上。
 
              第十章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切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資源節約與開發并重,節約優先的原則,以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為重點,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節約型生產和低碳消費,促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打造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山川秀美的新嘉禾。
    第三十五節  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結構性節能降耗。嚴格控制新建“兩高一資”項目,加速傳統產業節能技改,依法取締和淘汰過剩產能。強化節能降耗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嚴格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提高準入門檻,提高能耗產業和能耗大戶節能管理水平。加強污水處理管理,加快污水處理中性水再生利用工作。鼓勵和支持“大唐華銀煤矸石綜合開發工程”、“嘉禾節水型社會建設工程”等能源綜合利用生態型重點項目開發和建設。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9%,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80立方米以下,廢舊資源利用率達到45%以上。
    第三十六節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進一步推進清潔生產,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繼續推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促進現代林業產業跨越發展。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大力推廣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力度,強化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處理,積極探索污水的再生利用。支持鼓勵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建立覆蓋城鄉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沼氣,鼓勵開發和使用風能、太遠能等新能源。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城鎮污染再生利用、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幅下降,達到國家要求。
    第三十七節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
    嚴格建設用地審批制度,確保糧食生產和生態安全,加強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建設。完善污染減排、監測、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加大對污染減排的依法監管力度,強化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形成齊抓共管的環境保護合力。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繼續抓好被污染區域和綜合治理力度,重點抓好百泉溪、陶家河、黃獅江等流域的污水凈化、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復。到2015年,全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累計減少10%,砷排放量減少30%。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分別達到85%和90%,大氣、水、土壤達標率要高于國家標準。
 
“十二五”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標體系
四表
1、總量控制指標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5)

 

 

 

 

 

 

2、污染控制指標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6)

 

 

 

 

 

 

 

 

 

 

3、環境質量指標

嘉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圖7)

 

 

 

 

 

 

 

    第三十八節  創建生態文明發展示范園
    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指導原則,把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園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推手來抓。著力抓好“石羔-南嶺-盤江生態自然保護區”和縣城國家級園林城市等重點工程。
   “石羔-南嶺-盤江生態自然保護區”是嘉禾的肺區和縣城的天然氧吧所在,必須列入重點保護單位,嚴格禁止工業性開發,努力做到項目建設要跑步,生態建設不讓步;抓緊制定區域保護專項規劃,把包括九老峰、縣城丙穴、東塔公園、普濟寺在內的風景名勝點一并列入保護區域,重點修復強化保護。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把南嶺區域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把盤江水庫濕地建成省級水源涵養林示范區。
    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兩型”社會建設上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運作,大力度推進,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舉旗引路。要加大生態環保知識宣傳力度,努力提升城鎮居民生態文明素質,大力推廣綠色消費和低碳消費。新建公共場所和辦公大樓要強制性推行綠色節能產品,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推行無紙化辦公。要加快建綠補綠,推動生活垃圾用水無害化處理和愛國衛生運動。到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
 
                   第十一章  實施科教強縣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型嘉禾
 
    人才資源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要繼續實施科教強縣戰略,大力提升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第三十九節  建設教育強縣
    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強化基礎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推進成人繼續教育,為建設創新型嘉禾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強化基礎教育。享受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繼續鞏固和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拓展學前教育。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扶持鼓勵民辦教育、特殊教育,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度重視城鎮學校“大班額”和農村學校“空巢”現象,持續開展選派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基層學校輪崗教育活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舊城尊崇學校、石羔文家小學改擴建,籌建城東小學和中學,切實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城鄉寄宿制中心學校和村級聯校。改造學校危房和抗震加固面積2.8萬平方米,做好建設特殊學校的前期準備工作。積極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到2015年,各鄉鎮都要建設好一個公辦幼兒園,縣城要辦好一所市級示范性幼兒園。全縣學前教育入園率達到80%以上,全縣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在校學生穩定率達到95%以上。
    發展職業教育。圍繞打造“江南鑄都”和建設“湘南最富活力創業基地”重新調整職業高中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將職業高中建設成依托“江南鑄都”,服務鑄鍛造業轉型發展,輻射周邊縣市的專業科技主導型中專。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研發創新、頂崗學習的教育模式。逐步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聯系,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的職教體系。切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認真抓好縣職中搬遷至縣城新區工作。
    深化成人教育。推進縣教師進修學校、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農廣校等教育教學資源有效整合,努力提升教育質效。到2015年,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率達到80%以上,青壯年文盲控制在1.5%以下,終身學習型社會構建成效明顯。
    第四十節  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
    按照“創新引領,科技支撐,跨越發展,惠及民眾”的要求,致力于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突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服務于轉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兩型”社會建設,加快人才引進和科技隊伍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建設,不斷提升自主研發和科技服務能力。到2015年,全縣成年人科技知識普及率達到98%,萬人擁有技術人才達到530名,實現技術專利申請量10件以上,科技對經濟發展貢獻率達到61%。
    第四十一節  推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升地方傳統文化品位和魅力,共建全域嘉禾精神家園,增強富民強縣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強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重點抓好神農文化研發中心、嶺南民歌城、廣播影視演播中心、肖克陳列室等重點項目,加快鄉鎮文化站配套建設,繼續開展“紅歌會”和“送戲送書下鄉”活動,推進文化公共資源均衡化發展。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優化開發地方文化資源,確保嘉禾民歌品牌申報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成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努力創作出一批嘉禾特色文化精品,繼續辦好二年一度民歌藝術節,舉辦一批在省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節慶活動,不斷增強嘉禾文化的輻射力。廣播電視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輻射面廣、時效性強的優勢,加快推進數字電視擴面增量,提升現代傳媒服務水平。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提高競技水平,增強人民體質。
    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把嘉禾建設成“支柱性文化產業發展示范縣”。
 
         第十二章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打造最具實惠的民生福地 
 
    堅持民生優先,共建共享原則,逐步完善符合縣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把嘉禾打造成人民群眾最具實惠的民生福地。
    第四十二節  充分擴大社會就業
    遵循“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指導方針,實施更加積極地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復退伍軍人、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繼續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的優惠政策,成功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改善勞動仲裁與調解工作,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讓人們生活得更富裕更有尊嚴。“十二五”期間,新增城鎮就業2.8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投入二、三產業11萬人,援助各類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第四十三節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確處理好效益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居民獲得財產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規范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第四十四節  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障
    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的銜接與協調,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住有所居。加快做實養老保險保人帳戶,促進跨省跨區域接續。加大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擴大各類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做好雙擁優撫工作,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創建慈善超市、愛心超市。強化養老敬老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金興辦非營利性老年公寓,著力建設好肖家、石橋、泮頭、行廊、袁家等5所鄉鎮敬老院,加快推進社會福利中心、農村危房和土房改造等重點工程,全力推進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化建設。到2015年,新型農村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險覆蓋率、社會救助覆蓋率、城鎮居民失業保險覆蓋率均達到100%。
    第四十五節  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科學發展計劃綱要》精神,不斷加強協會組織建設,努力提高協會工作水平,充分發揮計生協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生力軍作用。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推動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融合發展。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構建人口均衡性社會。提倡和鼓勵優生優育,加大出生缺陷預防干預力度,推動男女性比趨向協調,不斷提高人口和計生工作水平。到2015年,全縣總人口數控制在40.1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計劃生育率達到80%以上,新生兒主要出生缺陷三級干預措施覆蓋率提高到80%,男女性別比例基本平衡。
堅持男女平等,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加強城鎮無障礙設施建設。
    第四十六節  加快發展醫藥衛生事業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推進醫療衛生公共資源城鄉均衡化。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確保藥物質量和安全。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堅持中西醫并重,支持中醫事業發展,加強醫學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的培養,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農村和城鎮社區傾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強化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著力建設好以縣中醫院整體搬遷、縣婦幼保健院搬遷、縣人民醫院擴建、新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新農合、衛生監督所辦公樓為主體的重點工程項目,鄉鎮衛生院建設全面達到國家標準。到2015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100%,全縣標準化衛生室服務覆蓋率達到100%。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實施重大公共衛生專項服務,積極預防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出生疾病,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第四十七節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和其它社會組織職能作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村居民主自治,促進政務公開,深入實施“法制嘉禾”創建活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提高重大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切實做好流動人口服務,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嚴格公正廉潔執法,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強化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嚴密防范,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縣信訪上訪量大幅回落,煤炭、交通、煙花、建筑等高危行業的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十二五”期間,全縣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率要比“十一五”期間下降30%以上,城鄉居民參與社會管理和重大決策的參與度要大幅增長,誠信道德觀念要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滿意率達到98%以上。“誠信嘉禾”、“陽光政務”、“和諧嘉禾”、“平安嘉禾”成為嘉禾的現實。
 
                    第十三章  加快改革攻堅步伐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開放,充分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定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為嘉禾科學跨越發展,建設“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提供強大的動力與支持。
    第四十八節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提高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水平,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加快建設法制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積極推進以“兩集中、兩到位”改革為重點的行政審批改革,探索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加快建設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建立以公共服務為取向的政績評價體系和科學的行政問責機制,健全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所要求的政府績效考評體系。積極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政務公開。結合建設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加大強鎮擴權改革力度,積極探索啟動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撤村建居試點改革。
    第四十九節  加快財稅和投融體制改革
    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縣、鄉(鎮)兩級財政分配關系,完善“鄉財縣管”改革工作,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超前謀劃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新導向,加快對接“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提高預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全面實施增至歲轉型改革,深化礦產資源稅費征繳,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資源稅改革,開征環境保護稅,積極探索各類政府性投資集中管理辦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投資模式,探索發展私募股權投資,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范圍。
    第五十節  推進要素市場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支持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形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深化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創新土地市場機制,探索建設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體系,強化對城鄉土地市場的統一監管,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資源類產品價格關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健全土地、資本、勞動、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完善市場法規和監管體制,規范市場秩序。
    第五十一節  大力推進城鄉管理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探索創新,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加快啟動實施城鄉一體化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制定城鄉發展規劃,建立財政獎補與農村公益事業投資投勞的補償機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確保農村存款和土地增值收入主要用于農業農村,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范化管理;實施積極的人口遷移政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體制創新,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和水管體制改革。積極發展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提升農業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第五十二節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體制機制改革
    進一步完善城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形成農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養老保險制度。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拓展社區衛生和農村衛生室服務功能,推動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合理配置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著力構建優質、均衡、和諧的城鄉教育一體化新格局。加強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第五十三節  加快承接產業轉移
    把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回流型”經濟跨越發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開放發展的重要引擎來抓,繼續實施鼓勵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加快“一園五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承載效能與服務質量,努力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圍繞建設“樞紐嘉禾”,加快現代陸運交通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發展專業物流市場,把嘉禾建設成區域性現代物流“無水深港”。到2015年,實現新增返鄉創業“回流型”實體3500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0家,加工貿易總額達到5000萬美元,園區工業增加值達到50億元。
    第五十四節  提高外經外貿水平
    緊緊圍繞打造“江南鑄都”、“全省五金出口加工基地”、“供港生豬生產基地”,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擺脫“低端之路”困境,在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探索“共享發展”,促進外貿增長方式向集約型、效益型轉變。到2015年,全縣進出口總額達到2500萬美元。
    第五十五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順應國際國內發展形勢新變化,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引資引智水平。加強外資投向引導,完善投資軟硬環境,擴大引進外資規模,引導外資重點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積極承接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要轉變招商引資觀念,變傳統“招商引資”為現代“擇商選資”,要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開展全年招商、行業招商、民間招商、全方位招商,主攻珠三角,互動長株潭,跟進北部灣,形成均衡、普惠、共贏的發展格局。到2015年,全縣實際利用外資達3.8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達100億元以上。
 
                                 第十四章  規劃設施與組織保障   
    黨的正確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障,要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堅持以項目支撐規劃,以資金保障規劃,以政策配套規劃,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責,創新規劃實施機制,充分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確保“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第五十六節  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嘉禾縣“十二五”規劃實施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統籌負責規劃的組織實施。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要根據總體規劃細化工作目標和任務。用項目捆綁、責權掛鉤、獎懲并舉等方式落實領導責任,求真務實推動本區域規劃的全面實施。
    第五十七節  構建科學的評估機制
    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建立每年向縣人大常委會匯報和縣政協通報規劃實施情況制度,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主動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密切聯系,使“十二五”規劃的實施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形成各級各界各階層共促規劃科學落實的生動格局。
    第五十八節  強化項目保障
    建立“十二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庫。以規劃為指導,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加大前期投入,深化前期論證,加強項目策劃開發、儲備和建設力度,建立健全項目不斷生成、滾動發展、有序推進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規劃實施的重要支撐作用。
    第五十九節  強化資金保障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投資向支撐規劃實施的關鍵領域聚集。進一步發揮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銀企合作,擴大內聯外引,推動企業上市融資。
    第六十節  強化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推進機制,完善與規劃相配套的各項政策法規,鼓勵引導企業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規劃實施,優化配置資源。全力推進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進一步改善政府服務,保障市場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營造推進規劃有效實施的良好環境。
    第六十一節  強化效率保障
    堅持民主、科學辦規劃,提高規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結合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認真制訂科學完備的績效考評體系,構建推進規劃實施的長效機制,確保規劃目標和重大戰略任務圓滿完成。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乱码免费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永久国产盗摄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激情久久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