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下,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攻堅克難,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實現了全縣經濟社會又穩又好又快發展,出現了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綜合
經濟實現平穩增長,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39243萬元,增長1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548萬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249674萬元,增長23.9%;第三產業增加值202021萬元,增長15.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7190元,比上年增加1905元。
經濟結構得到優化。2009年,在全縣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比重為16.2∶46.3∶37.5,其中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41573萬元,比上年提高14.5個百分點,其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3.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我縣3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均提前一個月以上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改造縣鄉公路7.7公里,為目標任務的452%;新建鄉鎮到村水泥路111.8公里,為目標任務的241.9%;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441人,為目標任務的122.05%;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就業援助達100%;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援助700戶,為目標任務的100%;城鎮居民醫保參保43296人,為目標任務的100.7%;建設鄉鎮衛生院2所,為目標任務的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補償率為41%,達市級考核指標要求;改擴建鄉鎮敬老院2所,為目標任務的100%;城市低保對象和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分別為107元、40元,都完成了目標任務;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戶數完成實物配租324套,占任務的100.2%,貨幣補貼641戶,為目標任務的200%;殘疾人職業技能及實用技術培訓人數70人,為目標任務的100%;商品材采伐指標入村到戶率達100%;新建農村沼氣池310口,為目標任務的103.3%;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點1個,完成了目標任務;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13811人,為目標任務的122%;完成2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為目標任務的100%;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發放到位率達100%,符合條件的再生育夫婦施行出生缺陷干預到位率達100%,都完成目標任務;新增通電話自然村7個,為目標任務的100%;新建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示范點7個,為目標任務的100%;新增通寬帶行政村13個,為目標任務的108%;改造行政村配電網6個,完成了目標任務;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8所,為目標任務的200%;建設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點 214個,為目標任務的110.9%;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建設安裝監控攝像機18個,為目標任務的120 %;免費送戲下鄉31場,為目標任務的103.3%;建設農家書屋26家,為目標任務的100%;建設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1個,為目標任務的100%。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方式仍較粗放,產業升級難度大;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壓力大;農村和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民持續增收后勁不足等。
二、農業
農業生產較穩發展。2009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24.79千公頃,其中稻谷播種面積16.8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4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18千公頃。糧食總產量135743噸,其中稻谷產量101534噸。全年出欄肉豬71.1萬頭,增長4.2%;出籠家禽243.52萬羽;水產品產量2211噸。
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為163874萬元和87548萬元,均比上年增長6.5%。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分別為69359萬元、2849萬元、87322萬元、1803萬元、2541萬元;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45916萬元、2448萬元、37025萬元、1067萬元、1093萬元,增加值除林業和漁業分別減少13%和2.2%外,其他分別比上年增長10%、增長4.5%、增長10%。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縣共有10家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其中省級一家。實現企業總產值26676萬元,增長18.2%;實現銷售收入21073萬元,增長19.8%;實現利潤2679萬元,增長27.75%。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提高。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3580處,投入資金6902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平方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7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0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98267千瓦,增長8.8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發展。2009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236416萬元,增長2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701萬元,增長35.38%。新產品產值46741.5萬元,增長49.48%。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原煤生產量181萬噸,減少1.3%;發電量1846萬千瓦時,增長8.65%;水泥34.7萬噸,減少2.34%。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不斷提升。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10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63425萬元,增長21.15%;實現利稅128058.7萬元,增長10.4%;企業用電量23955.35萬千瓦小時,增長12.59%。。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縣完成建筑業增加值13258萬元,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7萬元,增長34.7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1.04萬平方米,增長17.81%;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0.63萬平方米,增長120.92%。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總量快速擴大。2009年,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4445萬元,比上年增長74.96%。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08148萬元,增長98.8%;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6297萬元,增長24.6%。城鎮以上施工項目158個,建成投產項目119個,新增固定資產117295萬元。
工業投資結構逐步優化。全年工業投資124237萬元,增長90.5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3.0%。工業技術改造投資59721萬元,增長37.92%。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保持旺盛。2009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923.1萬元,增長19.6%,分地域看,縣城和縣以下零售額分別為51366萬元、48557.1萬元,分別增長24.5%和14.9%。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839萬元,增長20.6%;零售業零售額85294.4萬元,增長25.8%;住宿餐飲業10789.7萬元。
六、對外經濟貿易
對外貿易中外貿出口總額100萬美元(海關數),與上年持平。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019萬美元,增長21.7%。實際利用省外境內資金99764萬元,增長15.6%。
七、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縣全社會客貨運周轉量224345萬噸公里,增長36.4%。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9022萬元,增長18.52%;其中郵政、電信、移動、聯通業務總量分別為1973萬元、2777萬元、22913萬元、1359萬元。
八、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支同步增長,財政收入總量和質量同步提高。2009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32001萬元,比上年增長25.34%,其中;上劃中央“兩稅”12401萬元,增長30.08%;上劃中省“兩個所得稅”1715萬元,增長2.14%;一般預算收入為17885萬元,比上年增長24.9%。一般預算收入中的各項稅收收入為13475萬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5.34%。全縣完成一般預算支出62317萬元,比上年增長21.6%。
金融保險事業穩步發展。200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65853萬元,比年初增加71214萬元,增長18%,其中儲蓄存款余額350155萬元,比年初增加43358萬元,增長14.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18937萬元,比年初增加26818萬元,增長29.11%,其中短期貸款84643萬元,比年初增加12999萬元,中長期貸款32059萬元,比年初增加12757萬元。全縣金融機構盈利4851萬元。保險事業平穩發展。全年保費收入9271萬元,減少1.64%。其中財險公司保費收入1400萬元,壽險公司保費收入7871萬元,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284萬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的進步,科技事業得到有效發展。2009年科技三項經費投入488.76萬元,增長21.3%,專利申請50件,完成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396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61%。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縣擁有普通小學175所,在校學生39516人,招生7360人;普通中學26所,在校學生17956人,招生6009人;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55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教育完成率為99.99%。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廣播電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2009年末,全縣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有線電視入戶數4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9%,農村有線廣播入戶率48%,全縣醫療衛生機構24個,擁有床位總數500張;衛生技術人員1040人,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增多,開展縣級和部門體育比賽活動228次,參賽人數為4萬多人次,學生體育達標率為84.42%,體育合格率達98.38%。在全省青少年運動會上,我縣運動員獲得3金2銀和5銅總分116分的好成績。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肖明華奪得男子69公斤級舉重第六名。在全市第十五屆中小學生運動會中,我縣代表團以團體總分977分,排全市第二名。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全縣建成煙塵控制區面積6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6平方公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3.18%,“三同時”執行率100%。城市人均綠地面積33.82平方米。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35起,死亡27人,同比減少10起,下降22.2%,多死亡4人,上升17.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9年末,據縣公安局統計,全縣總戶數117016戶,總人口為383188人,農業人口327440人,非農業人口55748人。全縣城鎮化率為32.77%,比上年提高0.27個百分點。據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出生人口3604人,人口出生率為9.67‰ ;死亡人口1459人,死亡率為3.9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7‰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2009年,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勞動報酬2522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9元,比上年增加1100元,增長9.8%;農民人平純收入4942元,比上年增加389元,增長8.55%。
社會保障工作全面發展。全縣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245人,新增1979人;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2146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332人,新增1920人;職工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7355人,新增2006人;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277萬元。城鎮和農村居民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數分別為7972人和13427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分別為1143萬元和644萬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嘉禾縣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本數據是第二次經濟普查后的調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