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漢壽堅持“項目立縣、工業強縣、品牌興縣”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全縣經濟增長提速、發展活力增強、人民生活提高。
一、綜 合
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9.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26.0億元,增長8.9%;二產業增加值23.0億元,增長14.5%;三產業增加值30.49億元,增長16.1%。三次產業構成比為32.7:28.9:38.4,比上年,一產業下降1.8個百分點,二產業上升1.4個百分點,三產業上升0.4個百分點。
省、市、縣實事工作全面完成。省實事項目投入36999萬元,市實事項目投入10907萬元,縣實事項目投入10430萬元。新(改)建8所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免費為6572名小學一年級學生和8767名初中一年級學生提供課桌椅。農村電影公益放映7323場。建設43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撥付1269萬元確保全縣523個行政村運轉。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003人,援助25戶城鎮零就業家庭、390人城鎮困難群體、1000戶農村貧困家庭就業。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01萬人。對1所鄉級衛生院進行了改造升級,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40434人。城市“低保”資金按每人每月125元發放到位, 1.4萬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享受到了每人每月35.7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新建3個鄉鎮敬老院、3所農村五保之家,新增集中供養對象135人。建設了130棟農村安居房、3個社區服務樓,設置縣城街道、路牌標志184塊。新建(籌集)城鎮廉租住房面積1.7萬平方米,入住新建廉租房住戶200戶。投資200萬元完成12條小街小巷改造。觀音港排水清淤、龍陽大道三堤兩港段拓寬、辰陽北路亮化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解決了38478人安全飲水問題。改造通鄉公路13.1公里,通村公路210.06公里。漢壽沅水大橋如期建成通車。新增1個通電話自然村,新建4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點。投資159.85萬元,完成35個行政村互聯網寬帶上網工程。解決6989人廣播電視收看難問題。建成2808口農村沼氣池。確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援助對象45人,確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310人,為387對符合條件的再生育夫婦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免費檢測。安裝62個攝像頭,建設了縣城區城市電子防控系統。重建、改造5個行政村配電網工程。支持農村貧困殘疾人改造危房87套。
品牌興縣發展戰略取得成效。2008年新增市以上品牌83個,其中:名牌產品1個,著名商標2個,無公害農產品11個,新技術企業3個,新技術產品1個,質量體系認證5個,農家樂生態游2個,商標注冊4個,國家專利20個,科技進步獎4個,龍頭企業8個,博覽會金獎3個。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工業經濟仍相對薄弱;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日益顯現;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中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二、農 業
農業生產較快增長。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64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1.3%,其中種植業產值20.66億元,增長6.1%,林業產值0.59億元,下降7.0%,畜牧業產值12.08億元,增長36.8%,漁業產值7.08億元,與上年持平,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1億元,下降9.6%。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3.55萬畝,增長9.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3.36萬畝,增長3.3%,總產量61.99萬噸,增長8.4%。油料播種面積41.41萬畝,增長50.24%,總產量2.96萬噸,增長3.8%。棉花播種面積10.32萬畝,增長27.6%,總產量0.82萬噸,增長15.9%。麻類播種面積8.02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總產量1.38萬噸,下降2.3%。蔬菜播種面積16.48萬畝,增長5.1%,蔬菜總產量29.04萬噸,下降7.1%。瓜果總產量5.3萬噸,下降14.4%。水產品總產量6.2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珍珠產量167.5噸,下降2.2%。全年出欄肉豬74.21萬頭,增長47.0%,肉牛0.53萬頭,增長6.0%,肉羊2.55萬頭,增長3.2%,家禽出籠696.32萬羽,增長7.77%,禽蛋產量2.02萬噸,增長8.72%。肉類總產量6.16萬噸,增長36.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2008年,全部工業總產值56.38億元,實現增加值16.57億元,增長21.9%。76家規模工業完成產值33.38億元,實現增加值9.01億元,增長38.0%。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及個體工業完成產值23.0億元,實現增加值7.56億元,增長9.0%。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罐頭5956噸,增長18.03%,機制紙及紙板13707噸,下降11.9%,人造板5.3萬立方米,增長180.1%,紗2.86萬噸,增長12.4%,布864.6萬米,下降29.9%,礦山設備0.63萬噸,增長81.9%,水泥21.24萬噸,增長92.2%,鋁合金516噸,下降26.9%,合成氨3.77萬噸,增長19.3%。
工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規模工業實現銷售產值32.73億元,同比增長51.32%,產銷率為95.76%。完成出口交貨值1.65億元,增長127.52%。規模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5.48億元,增長50.03%,上交稅金6324萬元,下降6.5%,實現利潤7580萬元,增長29.43%。虧損企業15家,增加5家,虧損企業虧損額625萬元,減虧563萬元。
建筑業生產有所下降。實現建筑業增加值6.43億元,下降1.4%。資質建筑企業完成建安產值11.18億元,增長27.0%,施工面積122.08萬平方米,增長9.7%,竣工66.12萬平方米,增長27.2%,建筑從業人員5154人,下降3.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加快。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1億元,比上年增長36.6%。其中:城鎮以上投資16.65億元,增長48.4%,農村非農戶投資1.9億元,增長5.6%,農戶投資3.95億元,增長14.1%。
在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中,城鎮投資14.33億元,增長50.2%,其中:更新改造投資4.8億元,增長86.5%。房地產開發企業13個,房地產投資2.32億元,增長37.9%,施工面積39.32萬平方米,下降9.0%,其中住宅29.15萬平方米,增長94.3%,商品房銷售面積9.05萬平方米,增長49.3%。按行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16億元,增長14.9%;第二產業投資7.17億元,增長115.3%;第三產業投資8.32億元,增長20.9%。
五、貿易、外經
消費品市場繁榮交易活躍。200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96億元,增長23.0%,其中批發零售貿易22.83億元,增長23.3%,住宿、餐飲業銷售額2.54億元,增長20.6%。實現批發零售貿易增加值5.11億元,增長14.4%,實現住宿、餐飲業增加值1.12億元,增長13.3%。
招商引資穩步推進。全縣引進縣外境內項目103個,合同資金18.5億元,實際到資5.5億元。其中引進外資項目4個,外資到位資金1600萬美元;合同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45個。出口創匯1115萬美元,增長3.7%。
六、交通、郵電
道路交通設施不斷完善。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5.47億元,增長14.1%。全縣公路里程1829公里,其中:二級10公里,三級36公里,四級852公里,等外931公里;縣道147公里,鄉道593公里,村道1089公里。
郵政通訊強勁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1637萬元,增長22.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076萬元,增長32.8%,電信業務總量5466萬元,下降4.2%,移動業務總量12000萬元,增長43.4%,聯通業務總量2095萬元,增長1.7%。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09523戶,小靈通用戶11785戶,寬帶用戶9948戶。移動手機用戶23.21萬戶,其中移動公司手機用戶18.37萬戶,聯通公司手機用戶4.24萬戶,電信公司手機用戶0.6萬戶。
七、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2008年全縣完成財政預算總收入27252萬元,增長4.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1379萬元,增長8.1%。在一般預算收入中,國稅完成1678萬元,下降12.1%;地稅完成6853萬元,增長20.7%。財政預算總支出106117萬元,增長22.6%。
金融運行總體健康平穩。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562萬元,增長8.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49504萬元,增長20.2%。其中居民儲蓄存余額379182萬元,增長19.8%,外匯存款113萬美元,增長43.0%。各項貸款余額212132萬元,增長15.2%。其中個人消費貸款5454萬元。當年累放貸款158054萬元, 累收貸款107654萬元,貸款凈投放50400萬元。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全縣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8項,其中省級3項,市級11項,縣本級34項。申請專利83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45件、外觀設計專利19件。高新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1340萬元,高新技術產品完成產值41676萬元,實現增加值16266萬元,出口創匯460萬美元。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年末有學校172所,其中高中7所,職中6所,初級中學1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3所,小學128所。在校學生86284人,其中高(職)中生18485人,初中生26532人,小學生41267人。有教職工6408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3425人(專任教師3103人);職中教職工314人(專任教師232人);小學教職工2669人(專任教師2639人)。小學招生6572人,畢業8502人。初中招生8767人,畢業9139人。普通高中招生4802人,畢業5162人。職中招生2025人,畢業836人。幼兒園62所,班數288個,在園幼兒9475人,教職工629人。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158人,600分以上學生人數40人。
九、文化、廣播、體育、衛生
文化事業繁榮活躍。2008年末有縣級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29個,開展農村文化活動60多次;藝術表演團體9個,排練節目260多個,全年演出場次2000多次,觀眾人數70多萬人次。其中,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演出場次132場,觀眾人數6.3萬人次;縣級圖書館1個,藏書4.84萬冊;電影公司1家,放映隊20個,放映電影7323場,其中農村數字電影普及放映6600場,觀眾290萬人次;文物所有館藏文物1250件。旅游風景區3處,觀光旅游10.68萬人次,旅游收入3700萬元。《嘻爹嘻事》參加中國首屆老年藝術節,榮獲銀獎。建立《漢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297項入選。
廣播電視收視質量進一步提高。全縣現有各種衛星地面接收站點14521個,有線電視和無線數字電視用戶13.2萬戶,其中聯網用戶7.8萬戶。農村有線、無線數字電視村組覆蓋率為94%,縣鄉聯網率為100%。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參加省市常規賽,涉及皮劃艇、賽艇、摔跤、舉重、體操、射擊等項目,在省常規賽中奪得12枚金牌,在市常規賽中奪得83枚金牌。代表省市組隊參加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龍舟賽,奪取了兩枚金牌、一枚銀牌。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全縣有醫院10個,擁有床位962張,鄉鎮衛生院28個,有床位730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檢驗所1個,血漿站1個,村級衛生室494個。衛生技術人員1639人,其中執業醫師476人,執業助理醫師241人,注冊護士426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縣總戶數268659戶。總人口806708人,增長1.8%。男性416893人,女性389815人,男女性比為107:100。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665124人,非農業人口141584人。年內人口出生率11.81‰,死亡率3.88‰,人口自然增長率7.94‰。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08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0元,增長22.8%。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8150元。百戶城鎮居民年末擁有:摩托車22輛,電話72部,移動電話166部,冰箱89臺,彩電126臺,組合音響28臺,空調88臺,熱水器91臺,洗衣機97部,家用計算機28臺。
農民人均純收入4575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人均工資收入1746元,比上年增長12.5%;一產業經營收入1971元,增長21.3%;二、三產業經營收入578元,增長10.6%;各項轉移收入268元,增長40.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元,增長17.2%。農民人均生活費支出4360元,增長14.9%,人均住房價值8089元,人均居住面積41平方米。百戶農民家庭年末擁有:自行車93輛,洗衣機60部,冰箱28臺,摩托車49輛,彩電107臺,電話70部,移動電話100部,空調6臺,熱水器8臺,家用計算機3臺。
從業人員基本穩定,勞動報酬增長較快。年末在崗職工從業人數25370人,比上年下降3.04 %。其中:國有單位12993人,增長0.15%,集體單位1403人,增長9.7 %,其他所有制10974人,下降7.9%。在崗職工勞動報酬總額53271萬元,增長16.8%,人均年工資20772元,增長16.6 %。機關、事業、企業單位人均年工資分別為26669元、24265元、16140元,分別增長48.5%、14.5%、5.2%。
社會保障增強。年末企業養老參保人數18042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參保人數13013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5471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357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014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540434人。
十一、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生產安全事故下降。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83起,下降21.0%,事故死亡23人,下降18.0%,重傷31人,下降22.5%。直接經濟損失13萬元,下降83.7%。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29人,下降13.1個百分點。
環境保護取得進展。審查審批環保項目23個,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建成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關閉了4家產能在5000噸以下的苧麻脫膠企業。5家企業廢水處理工程已經竣工并進行設施調試。全年COD削減1550.2噸, SO2削減189.24噸。全縣共普查污染源666個,其中重點工業污染源133個,一般工業污染源100個,生活污染源433個。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4.6%。
注:部分指標因用農業普查資料對2007年數據進行了修正,以此公布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