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依靠全縣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搶抓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聚力攻堅克難,全面完成縣第十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縣域生產總值420億元(預計值,下同),增長16.8%;財政總收入25.5億元,增長3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2億元,增長3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2億元,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億元,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3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613元,增長17%。縣域發展呈現主要指標高位增長、重點領域競相發力、社會大局穩定和諧的良好態勢。
(一)工業經濟活力迸發,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集中力量服務工業,聚集要素投向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0億元,增長36%;規模工業產值655億元,增長4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園區經濟強勁發展。經開區入園企業148家,產值增長70%,成功晉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寧鄉工業邁上更高層級、翻開嶄新一頁。金洲新區聚集企業102家,投產企業45家,工商稅收突破2億元,連續三年翻番。夏鐸鋪機械工業園引進企業18家,特步鞋業進駐大成橋永盛工業園,華夏中小企業園等專業小區加快發展。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機電產業依托龍頭帶動,聚集企業130家,集群效應進一步彰顯。食品產業穩步發展,產值邁上百億臺階,經開區被評為“中國食品工業示范園區”。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旺盛,產值增長60%。三大產業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90億元,占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63%。重點企業加速擴張。三一起重機產值突破30億元,國內首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成功下線。圣得西服飾在全國中心城市新開26家專賣店,產品打入法國、沙特等國際市場。飛翼電器井下混凝土輸送泵系列產品取得6項技術專利。青島啤酒高品質純生啤酒生產基地啟動建設。長高集團依托寧鄉基地成功上市。加加集團、楚天科技、紅宇耐磨等5家企業進入省上市企業后備軍。
(二)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農村面貌持續改觀
著力特色、規模和品牌發展,現代農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農業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突出規模基地帶動,糧食產量穩中有增,回龍鋪3萬畝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區啟動建設。落實煙葉面積6.52萬畝,喻家坳“三民·玉山”核心示范區成功打造,成為全國現代煙草農業整縣推進試點樣板。生豬產業加快發展,泰國正大現代化養殖場基本竣工,資源二期豬產品交易市場啟動建設,雙鳧鋪青龍寨花豬養殖示范園加速推進,寧鄉花豬證明商標注冊進入公示階段,花豬深度開發取得突破,產品熱銷長沙、北京、上海等地。新增油茶面積2.3萬畝,被列入省級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發展有機茶1.2萬畝,規模效應逐步顯現。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除險加固小型水庫43座,清淤整修山塘3000余口,解決1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榮獲省水利建設先進縣。新建改造縣鄉公路50公里、橋梁20座,硬化村道880公里。完成農網改造1.6萬戶。農村改廁1.5萬座。新建沼氣池2800口。完成規模以上養殖場戶豬舍污染治理159戶,建成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9個鄉鎮壓縮式垃圾站。取締非法砂場27處。新型農機加快推廣。溈山鄉、金洲鎮成功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關山、炭子沖等新農村示范建設成為亮點。
(三)城市建管扎實推進,宜居城市加快建設
突出東進融城、內改提質,強化規劃引領和精細建管,城市品質穩步提升。重點城建項目推進有力。南苑路風光帶建成開放,金洲壩壩體工程全面鋪開,金洲湖二期造湖啟動實施,溈豐壩大橋加快建設,一江兩岸三洲開發縱深推進。文體中心建設進展順利,青少年、老年活動中心和體育場主體竣工;玉潭公園、金融廣場加快建設,現代新城氣息日益濃厚。城市配套逐步完善。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三水廠擴容提質,“四溪一渠”啟動化龍溪和朝陽溪整治;楚溈西路、白馬東一街等城區道路完成升級改造,東溈路提質改造加快推進,S208連接線完成路基建設;寧鄉東220KV 變電站投入使用,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有效加強。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實行城區道路縣直單位分段負責制;渣土運輸管理、門店招牌設置更趨規范,清掃保潔向城鄉結合部、衛生盲區延伸,綠地管養力度加大,拆除違章建筑8.5萬平米,城市凈化序化美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四)三產開發提速提質,發展能量有效積蓄
旅游景區建設大舉推進。溈山密印寺與萬佛靈山整合營銷,溈山度假山莊全面運營,龍泉漂流、新溈山漂流正式開漂,千佛洞加速深度開發,炭河里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十二五”省部合作建設項目規劃,青洋湖國家森林公園正式獲批,溈山景區日漸成熟。灰湯地熱資源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中部華天城項目全速推進,紫龍湖水庫啟動景觀建設,集鎮仿古改造全面完成,紫龍灣溫泉酒店深受游客青睞,長韶婁高速啟動建設,灰湯開發進入全新時代。花明樓集鎮道路提質升級,立面改造加快推進,中心廣場投入使用,景區面貌全面改觀。商貿產業加速升級。豪德大市場一期36萬平米順利封頂,大潤發正式營業,鋼材物流園成功落戶,橫市糧食儲備庫物流項目提速建設。杉木橋農貿市場完成改造,流沙河綜合大市場投入使用。“萬村千鄉”工程新建配送中心2家,發放家電、汽摩下鄉補貼8771萬元,“福滿寧鄉”購物消費節成功舉辦,居民消費熱情持續上漲。房產市場良性發展。成功舉辦第四屆房交會,一批精品樓盤成為市場主導;首次舉辦寧鄉地產項目推介會,吸引省內外280多家實力企業參與,寧鄉房產影響力和外向度進一步提升。
(五)要素資源保障有力,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幫促服務務實推進。重點推進八大產業工程、八大基礎設施工程、八大民生工程,共啟動規模以上項目675個,新開工322個,竣工199個,完成投入268億元,增長32.8%。招大引強取得實效。新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210個,億元以上項目60個,到位縣域外資金210億元,日本東洋鋁業成為進駐我縣首家世界500強工業企業,遠大住工當年引進、當年投產,名嘉廣場、歐德寶汽車城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金融運行更加穩健。扎實推進信用鄉鎮、信用村創建,順利通過省級金融安全區驗收。密切銀企互動,推介優質項目,全年新增投放24億元,在金融逆勢下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向上爭資成效明顯。發改、水利、交通、民政、農業等部門搶抓機遇,主動對接,近400個項目進入上級支持范圍。用地需求有效保障。積極爭取省市支持,獲批用地8350畝;堅持陽光拆遷、依法拆遷,拆遷房屋28萬平米,騰地7500畝,確保了重大項目順利推進。
(六)經濟社會協調共進,改革成果更多共享
財政支出保障民生。調優支出結構,保障民生投入,安排糧食直補、綜合直補等各項涉農補貼2.25億元;安排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8879萬元,校舍安全工程3996萬元,合格學校建設2910萬元;安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1.3億元,基層醫改5997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063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528萬元;安排城鄉低保8763萬元,大病醫療救助1267萬元,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341萬元,殘疾人事業342萬元,安居工程980萬元,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650萬元,確保了惠民政策落實,促進了基層發展穩定。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大社會保險擴面4.2萬人。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面啟動,首批養老金開始發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4.7%,農民人均籌資由100元提標至140元。大病醫療救助3347人。新增城鎮就業5217人。完成農村安居工程490戶,修復因災倒損民房1230戶。建成廉租房4.1萬平米,經濟適用房3.2萬平米;國有工礦企業棚戶區加速改造,白馬橋安置小區626套安置房年前將交付使用。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序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加快教育強縣建設,職教中心整體搬遷,創建省級合格學校20所,改造D級危房3萬平米,白馬橋濱江小學、溈山九年制學校等重點學校加快建設。深化基層醫改工作,33家鄉鎮衛生院全面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門診次均藥品費用、住院日均藥品費用分別下降35.2%、41.1%。中醫院住院樓全面竣工,人民醫院新住院樓即將投入使用,3家鄉鎮衛生院和18家村衛生室完成改造。扎實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大成橋安置小區首批安置戶春節前將搬入新居,大成橋中心小學明年春季將投入使用,衛生院即將建成運營;煤炭壩安置小區一期建成交房。“5127”工程引進人才118名。申報國家、省市科技項目154項,申請專利455件。省市為民辦實事工作圓滿完成。計生工作榮獲全省優質服務先進縣。氣象為農服務成為全省示范。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入錄入階段。第六次人口普查進展順利。建設扶貧工作扎實推進。連續三年榮獲全省雙擁模范縣。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有新突破。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工商、質監、供銷、移民、消防、石油、鹽業、通信、保險、水文、臺辦、青年、工會、人防、改制、僑務、史志檔案、民族宗教、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七)依法治縣進程加快,和諧基石不斷夯實
民主政治取得進步。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虛心聽取各方意見。辦理人大議案和代表建議246件,政協委員提案154件,辦復率100%,代表、委員滿意率99%。組織政風行風千人評議大會,52個政府職能部門和50名中層干部接受公開測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繼續深化。行政運行日趨規范。積極組織重大行政決策聽證會,科學決策、依法行權得到體現。強化“兩集中兩到位”和在線辦理,加強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行政審批更加便捷。成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不斷規范。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和審計監督,擴大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消費改革覆蓋范圍,穩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政府采購管采分離改革。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依法治稅扎實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積極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面整治高危行業安全隱患,加強食品源頭管理和過程監管,關停不具備生產條件煤礦9家。開展領導大接訪活動,積極化解各類信訪問題,重復信訪同比下降72.5%。突出群防群治,嚴打違法犯罪,“11·25”特大持槍搶劫案成功告破,世博會、亞運會等重要活動安保任務圓滿完成。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眸“十一五”,寧鄉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開創了借勢發展、后發趕超、崛起跨越的黃金五年。過去五年,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趕超步伐不斷提速的五年。縣域生產總值由143.8億元增至420億元,五年跨越三個百億臺階,年均增長15.9%;財政總收入由7.1億元增至25.5億元,年均增長29.1%;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5億元,年均增長3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2億元增至116億元,年均增長17.4%;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由全國第169位上升至第73位,五年進位96位。過去五年,是融城戰略實質突破、發展空間全面拓展的五年。始終堅持東進融城戰略不動搖,策劃拉通金洲大道,一舉拉近寧鄉與長沙城區的時空和心理距離;謀劃設立金洲新區,發展平臺向東推進10公里;金玉組團納入大河西先導區范圍,近400平方公里劃入長沙市區整體發展規劃,寧鄉實現從省會衛星城向城市組團的重大轉變。過去五年,是產業經濟蓬勃發展、支撐能力不斷提升的五年。工業總產值五年增長4.4倍,產值過億元企業由16家增至120家,國字號品牌達15個,成為中部縣級之最,工業主導地位日益凸顯。煙葉規模躋身全省三強,糧食生產連續三年全國先進,生豬產業形成集規模養殖、精深加工、電子交易于一體的產業鏈條,農業產業化進程大步提速。成功創建中國旅游強縣,旅游開發取得歷史性突破。大潤發、豪德等大型商貿企業布點寧鄉,現代商貿加速發展。過去五年,是基礎建設大舉推進、城鄉面貌明顯改觀的五年。縣城建成區面積由16平方公里拓至32平方公里,縣城人口由17萬人增至31萬人,一江兩岸三洲展現新姿,行政中心板塊火熱開發,山水新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五年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4000余公里,縣到鄉鎮公路和行政村主干道全部硬化改造;一批水庫、山塘、渠道和堤壩整修加固,30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改善。過去五年,是對外開放持續深入、發展活力充分迸發的五年。五年來,累計啟動千萬元以上項目1922個,項目規模和品質大步提升;到位縣域外資金683億元,是“十五”期間的4.5倍;投放信貸資金近400億元,長沙銀行、光大銀行相繼進駐;連續三年實施“5127”人才引進工程,各類高素質人才成批次到寧鄉創業興業。過去五年,是人民生活加快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五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五”期末翻番,居民儲蓄五年增長2.3倍。高中、職教品牌享譽三湘,基層醫改試點率先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為全國先進,五大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33.7萬人,城鄉低保、大病醫療救助、貧困學生救助全面實施,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
各位代表,五年砥礪前行,五年碩果累累。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位老領導和離退休老干部真誠理解、熱情幫助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密切合作、積極作為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廣大干部群眾及所有關心支持我縣發展穩定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五年的探索彌足珍貴。回顧五年來豐富生動的實踐,我們有以下深刻啟示:一是要堅持發展中心不偏移,凝聚上下合力,同心同德創業。不管外部環境怎么變化,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鼓舞斗志,譜寫共謀發展的主旋律,奏響加快發展的最強音。二是要堅持搶挺快進不停步,勇于攀高比強,敢于超越常規。始終保持不進則退、慢進也退的憂患意識,始終保持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自我加壓,奮勇爭先,不斷刷新趕超目標,不斷超越發展高度,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跨越一個又一個臺階。三是要堅持正確思路不動搖,突破主攻重點,不斷蓄勢成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清發展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同領域提煉不同戰略,不同戰略輔以不同戰術,開發主平臺,攻堅主戰場,打造主支撐,構筑多點突破、競相發力的發展格局,探索符合縣情實際、個性特色鮮明的發展模式。四是要堅持超前研判不猶豫,果敢應對挑戰,敏銳把握先機。堅持站高一步,看遠一步,快人一步,積極應對困難挑戰,從容駕馭復雜局面,早謀劃,早行動,早出手,在彎道超車中跑出加速度,在應對考驗中迸發新活力,在激烈競爭中搶占主動權,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五是要堅持務實真抓不空談,腳踏實地干事,埋頭苦干興業。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積累,把目標變現,把藍圖實現,努力創造對得起人民、無愧于歷史、經得起檢驗的業績。六是要堅持以民為本不懈怠,辦好民生實事,努力紓解民憂。認真落實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始終尊重群眾意愿,充分考慮群眾訴求,努力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群眾擁護。
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發展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工業產業集群效應還不明顯,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還不高,三產業影響力和競爭力還不強。城鄉發展仍不平衡,農民增收基礎還不牢固,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相對滯后,統籌城鄉發展任重道遠。群眾訴求日趨多元,民生保障任務繁重,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呈現階段性的新特點。政府服務需要進一步優化,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發展目標和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一五”發展即將載入史冊,“十二五”發展已經拉開大幕,寧鄉邁上了提速趕超的新征程,迎來了大有可為的新五年,機遇千載難逢,前景無限光明。宏觀環境整體向好,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運作空間。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國內經濟平穩良性運行,發展擁有穩定的外部環境;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國家政策傾向“三農”,保障民生力度不斷加大,我們將面臨更多實質支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正式實施,發達地區產業和資本加速向內地轉移,我們將捕捉到更多商機。區域融合深度推進,為我們開辟了更大領域的發展舞臺。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啟動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長沙沿江建設、跨江發展戰略大舉推進,寧鄉深度融入長沙指日可待;同時,隨著一批重大戰略交通項目的開工建設,寧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多點融城、多極增長的發展格局即將形成。趕超勢能不斷蓄積,為我們奠定了更快發展的信心基石。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逐步找準了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大步追趕之勢已經形成,加速增長慣性更加強勁;各級干部同心合力、共謀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全縣人民渴求發展、渴望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加強烈,這是我們戰勝一切挑戰、謀求更大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這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緊緊把住時代脈博,牢牢抓住寶貴機遇,堅定趕超跨越的信心決心,煥發攀高比強的豪情壯志,乘勢而上,克難前行,勇敢擔當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十二五”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圍繞“挺進五十強,提速過百億”宏偉目標,深入推進興工強縣、融城提質、強農富民、三產活縣、開放帶動戰略,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和自身建設,創造發展新優勢,提升綜合競爭力,增強人民幸福感,加快建設一個實力更強、城鄉更美、人民更富、社會更和諧的新寧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縣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達到850億元,力爭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8%以上,達到85億元,力爭突破100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6%以上,達到2600億元,力爭突破30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實現以上目標和愿景,我們必須把握五個關鍵:
——唱響搶挺快進主題,建設產業發達、城鄉繁榮的經濟強縣。始終抓牢發展第一要務,瞄準國內一流經濟強縣,樹立更大的雄心壯志,堅定更強的趕超信心,在跨越發展中提高崛起加速度,在科學發展中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總量、產業規模、富裕程度和綜合實力的全方位提升,致力打造工業支撐更強勁、農業特色更明顯、旅游品牌更響亮、商貿物流更發達、城鄉發展更繁榮的現代復合型經濟強縣。
——堅定東進融城方向,打造要素聚集、財富匯聚的省會新區。鍥而不舍地推進交通先導戰略,加快長韶婁高速建設,策劃推動楓林路西延改造,拉通金花大道,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更加快捷的步伐融入省會長沙,實現空間、產業和平臺的全方位對接。堅持以“省會新區、山水新城”的理念和標準規劃寧鄉,建設寧鄉,管理寧鄉,全力打造省會長沙西擴的重要腹地和全省大工業布局的主力平臺。
——深化創新發展理念,培育支撐強勁、持續穩固的內生動力。把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弘揚創新精神,鼓勵創新舉措,支持創新發展,努力營造創新人才輩出、創新智慧迸發、創新成果涌流的生動局面。加大財政對科技事業的投入,加快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強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促進經濟發展由資源主導型向創新主導型轉變。
——注重統籌協調推進,構筑優勢互補、多極增長的發展格局。統籌城鄉發展,強化以城帶鄉、城鄉融合,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全面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統籌區域發展,合理劃分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鼓勵和支持鄉鎮因地制宜、特色發展,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引導產業合理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益。
——堅持和諧共建共享,建設百姓安居、成果普惠的幸福家園。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民生為重的執政理念,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政府執政的核心價值,突出公共性和普惠性,把新增財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領域,投向公益事業,投向困難弱勢群體,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殷實,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加快“挺進五十強,提速過百億”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確保開好局、起好步,意義十分重大。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實現縣域生產總值480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32億元,增長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興工強縣,強化第一支撐,致力打造湖南新興工業基地
堅定興工強縣首選戰略,按照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總產值1100億元,增長30%;規模工業產值900億元,增長35%。一是做優園區平臺,承載工業發展。整合經開區、金洲新區品牌資源和市場資源,提升園區形象,強化招商合力,加速產業集聚,做大做強主體園區。優化園區布局,逐步整合近郊鄉鎮工業園區,建設飛地園區,引導集中布局、集約發展;加快推進東南板塊產業園、老糧倉珠寶產業園建設,打造特色,形成優勢,實現錯位發展、競相發力。提升園區品質,創新機制,多元融資,加大投入,不斷增強園區水、電、氣等基礎配套能力,加快推進標準廠房、創業中心建設,逐步完善生活、商業配套,提升園區承載項目、聚合要素的能力。二是做實工業項目,支撐園區發展。堅持項目興園,突出招大引強,積極謀劃、儲備和實施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密切跟進聯合利華、格力電器、瑞銘科技等重大意向項目,力促三一二期、楚天三期等項目快啟動、快建設、快投產,以源源不斷的項目投入支撐園區高速高效發展。三是做大產業規模,吸引項目集聚。突出優勢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千億元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和食品、新材料兩個五百億元產業,吸附上下游配套項目,實現產業集群發展。提質升級服飾、再生紙等傳統產業,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競爭能力。把握國家政策機遇,積極培育光電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寧鄉工業新的增長極。四是做強內生動力,驅動產業升級。更加注重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內生驅動,加大激勵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企業深化技術創新、開展品牌創建、擴大技改投入,支持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和工程技術中心,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
(二)突出強農富民,提升農業質效,致力打造現代都市農業
發揮毗鄰省會長沙的地域優勢,加大農業設施投入,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一是擴規模,提品質,打造特色品牌產業。嚴控耕地拋荒和“雙改單”,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高標準打造回龍鋪3萬畝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區,建設百里百萬畝優質稻走廊,推動高檔品牌米業發展,提升全國產糧大縣地位。加快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確保煙葉規模跨越30萬擔臺階,全力推進煙葉品牌建設,創新現代煙草農業整縣推進組織模式。按照保種、擴量、品牌、上市的思路,加快寧鄉花豬深度開發。扶持以巷子口萬畝特色小水果、超大萬畝蔬菜、溈山萬畝茶葉為龍頭的特色產業基地。完善農產品標準生產、質量檢測和執法監管體系,打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加速農產品加工創業園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招商。二是夯基礎,強保障,不斷改善農村面貌。搶抓國家加大水利建設投入機遇,全面完成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小二型病險水庫治理,推進大中型灌區及田間渠系節水改造,清淤整修3000口骨干山塘,解決8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建設山洪地質災害防御體系。改造硬化縣鄉公路50公里、通村公路400公里。年內基本完成農網改造。創新土地流轉方式,提高土地經營效益。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逐步擴大試點面,探索形成新模式。三是抓源頭,重治理,保育農村生態環境。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10家鄉鎮污水處理廠,加快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加強畜禽養殖污染和工業污染源治理,嚴打非法采砂,嚴禁亂砍濫伐,保育青山綠水,爭創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生態縣。
(三)突出融城提質,精細建設管理,致力打造省會宜居宜業新區
堅持新城兩型示范、舊城兩型提質理念,強化規劃引領,科學經營運作,提高建管水平,加快建設更具魅力、更加宜居、更有活力的省會新區、山水新城。一是主攻東進,建設城市核心片區。突出一江兩岸三洲,建好溈豐壩大橋,啟動榴子洲大橋建設,加速榴子洲、鱔魚洲和東城濱江公園片區開發,建設金洲湖濕地公園,打造靚麗濱水景觀。突出行政中心區域,完善文體中心、玉潭公園,建成金融廣場,啟動市民公園建設,展示現代新城風貌。二是科學管控,提升城市開發效益。強化土地管控,引入市場機制,統一儲備開發,集中連片建設,深入挖掘土地潛力。強化工程管控,精心規劃,精細打磨,努力打造更多精品建筑。三是完善配套,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突出基礎配套跟進,加快“四溪一渠”治理,推進背街小巷改造,合理配置公共停車場、城市公廁和垃圾站場,努力為市民創造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突出基礎網絡完善,著手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機制,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常態化。突出基層隊伍建設,提高城市管理隊伍文明執法、規范執法、科學執法水平。四是扶持引導,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強化政策扶持和規劃控制,提高集鎮建設水平,著力打造一批有形象、有品質、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城鎮,加速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中心鎮為支撐、重點鎮為依托的新型城鎮體系。
(四)突出三產活縣,擴大輻射影響,致力打造中部區域消費中心
瞄準更高定位,持之以恒培育,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是充實項目,豐富內涵,提高旅游景區品質。加速構建以溈山為龍頭、灰湯為樞紐、炭河里為依托、花明樓為支撐、縣城為集散地的旅游發展大格局。繼續做大做美溈山景區,實質啟動炭河里考古遺址公園招商開發。高品位建設灰湯景區,加快中部華天城、紫龍湖水庫等項目建設,構筑環核心區休閑觀光農業帶,傾力打造中國最美溫泉。深化花明樓景區內涵,推出特色項目,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景區形象和開發效益。二是合理布局,多元發展,擴大商貿輻射半徑。立足商通天下定位,加快豪德大市場二期、鋼材物流園、歐德寶汽車城等項目建設,積極招引商貿旗艦企業,提升影響力,擴大輻射面,努力打造湘中商貿中心和中部物流中心。更加注重規劃引領,合理布局網點,打造特色街區,促進消費升級,提升商貿水平。三是科學引導,繁榮市場,推動房地產業穩健發展。強化政策導向,規范市場秩序和物業管理;積極引進優質客商,引入先進理念,調優產品結構,推動品質升級,不斷擴大寧鄉房產美譽度和外向度,吸引更多人群來寧置業安居。
(五)突出開放帶動,營造更優環境,致力打造要素匯聚洼地
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一是拓寬思路,全力招大引強。突出大視野招商,整體推介縣域形象,提升招商層次,延伸招商觸角,拓展招商領域。突出細分制招商,提高招商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高端化招商,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主攻產業鏈高端項目,主動對接跨國公司和上市企業,著力引進一批世界五百強、國內五十強、行業前十強企業,不斷提高引進項目的投資強度、技術密度和產出效益。二是創新方法,撬動信貸投放。科學應對宏觀調控,創新金融產品,突破融資瓶頸,促進銀企互動,確保全年新增投放30億元以上。大力引進和培育金融機構,做大做活金融市場,開拓更多信貸資源。深入推進金融創安,打造誠信寧鄉品牌,爭創全國金融生態環境示范縣。三是強化引導,激活民資潛力。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拓寬民間投資領域,降低民資進入門檻,引導民間資金更多投向產業發展、民生事業和基礎建設,充分發揮民資撬動發展的作用。四是引智薦賢,打造人才高地。繼續實施“5127”工程,創新人才選拔使用機制,選好用好高素質人才;加大現有人才培育力度,激發各個層次、各個領域人才的創業積極性,推動各類人才競相涌現、快速成長,為縣域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六)突出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致力打造和諧幸福寧鄉
堅持發展以人為本,推動成果共建共享,努力使經濟發展的過程成為群眾享受成果、得到實惠的過程。一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建設教育強縣,扎實推進校舍危房改造、重點學校建設和標準化學校創建,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城鄉學校布局,促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鞏固提升基層醫改成果,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完善基層醫療隊伍績效考核;推進縣鄉醫院提質改造,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普惠的醫療服務。挖掘歷史人文內涵,推動文化資源共享,豐富社會文化生活。進一步夯實計生工作基礎,穩定低生育水平,全力爭創國優。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爭創食品安全示范縣。積極維護殘疾人和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認真做好老齡工作,積極落實相關政策。穩步推進企業改制。加強村務公開,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抓好為民辦實事工作,讓老百姓享受更多實惠。二是著力提高保障能力。推動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擴面增量,實現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基本全覆蓋。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建好12萬平米廉租房,啟動公租房建設,力爭兩年解決城區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安居問題。深入推進農村安居工程,加速農村危房改造。完善救助體系,發展慈善事業,加大困難群體生活保障力度。逐步提高村和社區主要負責人經濟補助。三是全力穩控社會大局。健全信訪工作機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積極化解各類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動員社會力量聯防聯治,突出基層社區、村、企業特別是學校等重點環節的治安防控,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再創全省雙擁模范縣。
(七)突出自身建設,更加務實親民,致力打造廉潔高效服務團隊
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一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接受監督、改進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虛心接受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完善重大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法律審查和政府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二是以更加規范的管理提速效能、優化環境。推進精細化政府投資管理,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健全全過程投資監管鏈條。推進高效率政務服務,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行政許可項目在線審批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收費,健全服務企業、項目機制,積極為企業和基層排憂解難。推進人性化社會事務管理,從群眾身邊的事情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努力讓群眾感受到更多貼心暖心的服務。三是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發展、服務人民。以“政風行風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大力倡導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堅持深入困難大、問題多的地方,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狠抓落實,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推動目標實現。完善干部激勵約束機制,堅持目標、考核、獎懲相結合,形成各級盡職盡責、層層抓好落實的工作格局。四是以更加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凝聚民心。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嚴格規范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轉讓等公共資源管理,杜絕行政過程中的尋租行為。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事,進一步規范公務接待,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譜寫了寧鄉發展史上的新篇章;未來五年,我們肩負著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光榮使命。站在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乘勢而上,開拓進取,為加快實現“挺進五十強,提速過百億”宏偉目標、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美好的寧鄉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