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奮力跨越十一五圓滿結局

過去的五年,是醴陵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成就最輝煌的五年。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下,認真履行政府職責,全力推進科學發展,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項目標任務。

這五年,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內宏觀環境變化以及自然災害等困難和挑戰,全力以赴保增長、促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提前實現翻番,年均增速高于目標,高于十五,高于全省、株洲市平均水平。GDP2005年的11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63.7億元,年均增長14.6%;財政總收入由6.1億元增加到20.2億元,增長了2.3倍,年均增長27.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由3.2億元增加到13億元,增長了3.1倍,年均增長32.5%;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3.7億元,年均增長44.2%??h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由全國第193位上升到有望躋身百強,在中部排名由第25位上升到第12位,在全省排名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由160億元、61.1億元增加到462.7億元、149.4億元,連續三年榮獲湖南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紅旗單位稱號。規模企業發展到508家,產值達310億元。陶瓷、花炮產業產值分別達210億元、120億元。陶瓷產業園產值達44億元。農業增加值由18.1億元增加到30.3億元。糧食播種面積、年產量分別達102.9萬畝、44.8萬噸,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稱號,獲批國家糧食生產儲備基地縣()。三產增加值由31.3億元增加到7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33.2億元增加到84.1億元。申注中國馳名商標2個、湖南省著名商標23個。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122.4億元、53.9億元。開通醴陵至深圳鹽田港的鐵海聯運五定班列,獲批設立鐵路口岸。房產、旅游、住宿、餐飲、中介、社區服務不斷成熟,信息、保險、郵政、通訊等服務業長足發展。

這五年,基礎建設成績斐然,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建成區由18.4平方公里擴展到2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7.1%。浙贛復線電氣化鐵路、醴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G320、G106S313提質升級,對外交通大格局基本形成。滬昆高鐵在醴設站,城市發展步入高鐵時代。醴陵大道完成基礎路面建設,長慶示范區正式設立,拉開了城市東擴的序幕。江源路、狀元洲文化公園等一批建改項目以及50條小街小巷提質改造相繼完成,城市主軸亮化工程順利完工,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城市品質品位大幅提升。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硬化鄉村道路2400多公里,3年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整修新建水利工程4.4萬處,除險加固病險水庫37座,連續兩年奪得省水利建設芙蓉杯,基本完成兩年興水利的目標。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10萬農民飲水困難。抓好農村電網改造,提高了供電保障水平。建設綠色生態醴陵,推廣利用清潔能源,森林覆蓋率達53.6%,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

這五年,改革創新穩步推進,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城區和7個鄉鎮共725.8平方公里被納入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核心區。76家市屬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全面完成。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全面免征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政府采購、部門預算、省管縣財政等制度全面實施,國資監管、投融資、土地儲備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改革日顯成效。國檢、海關辦事機構進駐醴陵。全市自營進出口企業由124家增加到173家,累計完成外貿出口總額23.3億美元,年均增長16.4%。五年引進項目143個,實際到位外資2.4億美元、內資57.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9.2%、21%。

這五年,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群眾生活大幅改善。致力為民辦實事,連續五年榮獲全省十件實事先進縣()”稱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8423元、9304元,較2005年均實現翻番。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五大保險全面推行。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分別提高到155元和55元,累計發放低保金2.1億元。新改擴建敬老院30所、村級五保之家24所,實現一個鄉鎮一所敬老院。幫建農村特困戶安居房1406棟,改造危房289;新建經濟適用房17.7萬平方米、廉租住房7.8萬平方米。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萍脊ぷ鬈Q身國家首批知識產權強縣行列,連續七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均衡發展,榮獲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等稱號。成功抵御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獲評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縣()”。釉下五彩瓷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燒制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體育工作榮獲全國文物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等稱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連續七年獲得全省優質服務先進榮譽。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城區電視網絡實現數字化。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和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均獲全國先進榮譽。三峽移民和大中型庫區移民接收工作順利完成。

這五年,民主法制不斷加強,政務水平明顯提高。始終堅持市委領導,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定期向市政協通報工作,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規范權力運行。五年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342件,政協委員提案498件,辦結率100%,滿意率99%以上。扎實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圓滿完成第六、第七屆社區居委會和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全面推行政務、村()務、廠務和校務公開。大力開展企業服務年環境建設年等活動,做好政風行風評議和股室干部公開測評,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做好信訪工作,有效防控了群體性事件發生。制定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不斷健全。加強安全生產監管,事故總量連年下降。強化交通安全管理,成功創建全國優秀平安暢通縣()”。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此外,國防、人防、民兵預備役、人事、編制、畜牧水產、農機、農業綜合開發、檔案史志、民族宗教、對臺、物價、招投標、質監、藥監、接待、市場服務、自來水、水文、氣象、石油、煙草專賣、鹽務、住房公積金、文聯、新華書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都有新進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爭一進百、科學跨越戰略目標,大力實施三三方略,超額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年榮獲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交通運輸文明執法示范窗口、全國婚姻登記規范化單位、省級衛生城市、湖南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縣()、全省引進外資工作先進縣、全省水利建設芙蓉杯、全省建設教育強縣()先進集體、全省學前三年教育先進縣()、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先進縣()、全省政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等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榮譽。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了高開高走、高位高速、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

()經濟發展全面提速。2010年是我市新世紀以來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年份。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縱比提速、橫比進位、自比跨越,高于全省、株洲市平均水平,快于歷史,好于預期。全年GDP增長17.3%,比上年快2.5個百分點,總量穩居全省第四、躍居株洲市第一;其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5%、21.7%13.2%。財政收入增長39.1%,比上年快19.1個百分點,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14.1個百分點,總量位居全省第四;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51.6%,比上年快12.5個百分點,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28.3個百分點,總量躋身全省三強。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9%,外貿出口總額增長20%。居民收入增速創近年新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4%20.8%,均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

()質量效益全面提升。突出抓好財稅、產業、投資等領域的結構調整,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財稅結構逐步優化,地方可用財力不斷增加。一般預算收入占財政收入的64.3%,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在全省十強縣中排名第二。稅收收入超過13億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65%以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彰顯了階段性發展特征。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760.927.4。工業增加值占GDP57.4%,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75.8%,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1%。旅游升溫成效明顯,旅游綜合收入達7.9億元,增長38.5%。金融業健康發展,貸款增速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株洲市的2.1倍,存貸比提高到44%。投資結構不斷改善,體現了拉動經濟的強勁動力。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2.2%,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75.3%,比上年提高9.9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和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98%,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

()基礎后勁全面提強。基礎進一步夯實。完成了勵節路、淥江攔河壩等建改工程,淥江大道(三四期)、國瓷路基本實現通車,推進了陽三路、泉湖體育館等項目建設,啟動了滬昆高鐵醴陵片區、長慶大道、淥江防洪堤等工程,帶動了陶瓷產業園區、長慶示范區、高鐵站區的整體聯動開發。岳汝高速、滬昆高鐵、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速度均在全線、全省靠前。釉下五彩藝術陶瓷園、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產業園、湘東國際物流園、仙岳山文化景區等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整修、新建水利工程9160處,除險加固病險水庫23座,改造危橋15座,建設鄉鎮自來水廠3個。加強了5個重點集鎮建設。機制進一步理順。突出做好了財政、城管、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等工作機制的理順革新,推動了工作重心下移、基礎夯實。抓好農村土地流轉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流轉土地22萬畝,集體林權發證率達98.3%。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改革,啟動了10萬農民進城工程。全力推進駐醴株洲市屬以上國有企業改制,基本完成2家企業的改制工作。瓶頸進一步緩解。解決用地指標3000畝,完成重點工程征地9553畝。爭取上級資金9.9億元,融資到位7.3億元。成功引進汽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全年共引進項目25個,實際利用外資6560萬美元,內聯引資16.1億元,同比均大幅增長。

()民生福祉全面提標。全年投入18億元發展民生事業,占一般預算支出的73.2%。民生民利保障加強。積極抗擊超歷史的6次洪水災害,取得了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勝利。認真為民辦實事,圓滿完成省、株洲市及本級實事任務。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五大保險共參保60.8萬人次,支付各種待遇5.9億元。創建創業型城市,新增城鎮就業650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133人。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全年發放低保金6624.7萬元,補貼667.7萬元,54633人受益。新改擴建敬老院2所、五保之家10所,五保集中供養率達37%。加強市場供應,建立健全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保證了群眾米袋子菜籃子。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申報科技項目12個。完成合格學校建設59所。成功承辦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活動。組織參加省十一屆運動會,取得可喜成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年補償醫療費用9834.5萬元,17.5萬人次受益。穩步推進陽光管理、執法破冰、生育關懷工作,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順利推進。社會維穩力度加大。全面完成煙花爆竹企業第二輪行政許可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應急長效機制,成功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醴陵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由突圍到快跑、由蓄勢到成勢的上升曲線,跑出了彎道超車的加速度,開創了跨越發展的新局面,奠定了未來騰飛的堅實基礎。我們深刻體會到,科學、跨越發展,必須把解放思想作為第一動力,堅持改革開放、開拓創新;必須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必須把人民幸福作為第一追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必須把依法行政作為第一準則,堅持真抓實干、規范運行。

各位代表,醴陵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發展態勢日趨向好,發展步伐愈加穩健。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參政議政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駐醴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醴陵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解放思想的力度還不夠大,兩型社會建設的突破不多;經濟結構還不夠優,產業轉型步伐不快;大項目和戰略性投資不多,發展后勁有待進一步增強;社會管理方式和群眾工作創新不夠,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奮起趕超十二五再開新局

未來五年,是醴陵經濟社會發展大有作為的機遇期、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期、建設兩型社會的攻堅期、推進新型城市化的加速期。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總體呈現復蘇向好的態勢,國際產業轉移趨勢明顯;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國內經濟進入消費升級、結構調優的新階段;全省推進四化兩型、富民強省勢頭強勁,發展開放型經濟、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導向更加明確;株洲實施科教先導、產業轉型、城鎮帶動、民生優先四大戰略,建設智慧、實力、綠色、幸福四個株洲,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從內部環境看,經過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我市一批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重大項目相繼實施,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發展的基礎更牢、潛力更大、勢頭更猛、后勁更強。站在新的起點,肩負新的使命,我們將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機遇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勵精圖治,乘勢而上,奮發趕超,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未來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彰顯山水人文特色的宜居城市定位,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大力實施城市發展帶動、優勢產業帶動、先進文化帶動三大戰略,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質、園區攻堅、旅游升溫三大戰役,努力建設綠色醴陵、人文醴陵、和諧醴陵、創新型醴陵四個醴陵,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123456”。即:

——圍繞一個定位。緊緊圍繞彰顯山水人文特色的宜居城市定位,結合長株潭兩型社會核心區和區域次中心城市建設的要求,立足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綠為脈、以文為蘊,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高品質、大手筆建好一批城市精品工程,塑造獨特的人文精神,打造青山環抱、淥水環繞、獨具魅力的山水瓷城。

——達到兩個率先。在株洲地區,率先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實現民生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統籌城鄉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統籌人與自然發展,走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率先基本建成兩型社會示范區。用好先試先行的權力,加快轉型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打造兩型環境;緊扣發展的體制機制、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兩型改革;打造一批兩型鄉鎮兩型園區、兩型企業、兩型社區,推進兩型示范。

——實施三大戰略。實施城市發展帶動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城市化,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品牌力、輻射力。建好長慶示范區,打造新的增長極、動力源。加快舊城提質改造,創新城市管理方法,全面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不斷推進城市擴容,做大、做強、做活城市經濟。加速構建以城區為核心、中心集鎮為重點、其他鄉鎮為節點的新型城鎮體系。實施優勢產業帶動戰略。圍繞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帶動傳統工業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陶瓷、花炮兩大產業為支柱,汽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共同發展的區域梯度產業集群體系;逐步形成大園+小園+工業小區的園區布局;培育一批企業集團、行業旗艦,打造千億產業、百億園區、十億企業。實施先進文化帶動戰略。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挖掘特有的產業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資源,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與經濟有機融合。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建設四個醴陵。建設綠色醴陵。注重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做好綠色生態建設規劃,堅持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加強城鄉環境保護,加快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林業,把醴陵建成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到十二五末,萬元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2%,森林覆蓋率達55%以上,讓醴陵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美。建設人文醴陵。以實施先進文化帶動戰略為抓手,深入挖掘城市人文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底蘊,廣泛拓展產業文化外延,用文化軟實力推動發展硬崛起,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堅持把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抓,推動區域經濟快速、高品位發展。建設和諧醴陵。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倡導包容性增長,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綜治風險評估機制,建設法治醴陵和平安醴陵。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7500元、186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內,社會發展更加和諧,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建設創新型醴陵。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創新之路,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由醴陵制造醴陵創造的轉變。大力推進思維觀念更新、體制機制革新、社會管理創新,把改革創新作為未來發展的永恒動力和不竭源泉。到十二五末,力爭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

——建成兩個五。大力實施中提東擴、南進北連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積極構建一帶、兩心、三組團的城區空間布局,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發揮城市高地效應,吸納城市人口,吸引農民進城,引導人口集中、資源集聚、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基本達到城市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萬人,城鎮化率達60%以上。

——實現兩個六。增強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保持發展速度處于全省縣級前列,實現經濟總量和質量效益的顯著提高。發揮項目的支撐作用,五年內完成2000億元以上投資,規劃建設200個以上項目,重點建好20個以上重大項目,以項目引投資、調結構、促發展。到十二五末,實現GDP600億元,財政收入過60億元。

上述任務,體現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愿望。我們將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目標不動搖,加快執行,加緊落實。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GDP增長預期目標16%以上,工作目標18%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預期目標25%以上,工作目標30%以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預期目標20%以上,工作目標2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預期目標40%以上,工作目標5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預期目標17.5%以上,工作目標2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萬元GDP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3%;人民生活更加改善,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繼續實施三三方略,全力改善民生民利,突出抓好十大產業項目、十大基礎工程和十大民生實事,為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十大產業項目:1、中國醴陵釉下五彩藝術陶瓷園建設;2、仙岳山文化景區建設;3、香港新太陽集團醴陵公園建設;4、電瓷電器產業園建設;5、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產業園建設;6、建筑衛生陶瓷產業園建設;7、湘東國際物流園建設;8、花炮商貿物流園建設;9、邦和健康產業園建設;10、新增億斤糧食產能建設。

十大基礎工程:1、滬昆高鐵醴陵片區建設(包括滬昆高鐵醴陵段及醴陵站建設、醴陵大道兩廂整體提質);2、岳汝高速公路建設(包括高速公路及其城區連接線建設);3、西氣東輸二線建設;4、長慶大道建設;5、李畋中路建設;6、泉湖體育館建設;7、淥江防洪堤建設;8、第二自來水廠建設;9、農村電網改造升級;10、淥江書院整修改造。

十大民生實事:1、積極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65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300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就業援助100%;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00人次,農民職業技能培訓4000人。2、破解就醫難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補償率達60%;改造醫療衛生單位3所。3、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42所,資助家庭貧困學生3800;建設農家書屋91家,開放淥江書院。4、加強住房保障。新建農村安居房200棟,新增廉租住房300套,住房租賃補貼4800戶,直管公房維修改造600戶。5、完善社保體系。城市低保月保障線標準提高到300元,月人均補助提高到168;農村低保年保障線標準達到1067元,月人均補助提高到65;穩定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85000;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補償率達55%;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000人。6、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行政村實現互聯網寬帶上網21;新建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10;新增移動電話自然村80個、移動基站20;新建農村沼氣池1500;建設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1;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1;亮化城區大街小巷10;硬化城區大街小巷10條。7、加強交通水利設施建設。除險加固農村道路橋梁15;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30000;實施灌溉續建配套工程4000;除險加固病險水庫10座。8、創建平安醴陵。為困難群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0;構建數字城管平臺。9、加大社會救助力度。改擴建鄉鎮敬老院2所,改擴建村級五保之家4所,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38%;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發放到位率100%,符合條件的再生育夫婦施行出生干預到位率100%。10、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生豬瘦肉精檢出率低于1%;國家基本藥物監管覆蓋面100%;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在8%以下。

圍繞市委全會提出的工作目標任務,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強化驅動促發展

進一步加大投入。爭取上級支持。把握全省加快兩型社會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大好機遇,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的聯系對接,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強財政引導。集中財力投資農村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生態保護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帶動民間投資和信貸融資更多地投向有利于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領域。大力融資攻堅。規范做強七大融資平臺,敢于融資貸款搞建設,力爭全年融資突破20億元。積極引進各類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擔保公司在醴設立分支機構,成立村鎮銀行,完善擔保體系,活躍金融市場。

進一步擴大消費。深化旅游升溫。做好旅游規劃,加快仙岳山、紅官窯、淥江書院等景區景點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接待水平。加強宣傳促銷,舉辦旅游推介會,做大做響特色旅游品牌。搞活商貿流通。大力發展文化娛樂、住宿餐飲、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繼續推進家電下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農村消費,繁榮城鄉市場。規范房產市場。優化房地產業發展思路,提高準入門檻,積極引進國內知名房產開發商,推進高品質房產項目開發。

進一步加速招商。完善政策。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宣傳,落實招商激勵措施,營造全民招商氛圍。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強化招商工作責任,增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重點。重點圍繞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壯大和重大基礎項目建設,緊盯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策劃包裝一批優勢項目和重大項目。積極參加粵洽周、滬洽周等招商活動,爭取一批符合兩型要求、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醴陵。提升服務。立足意向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建設、建設項目抓投產,加強對招商項目的持續跟進,全程服務,爭取項目早落戶、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

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兩型突破。以兩型社會建設核心區為突破口,重點創新資源節約體制機制,探索低碳經濟發展新模式;創新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探索生態補償新方式;創新土地管理體制機制,探索耕地林地占補平衡新途徑。理順革新機制。健全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積極應對統計制度改革,加快財稅、投融資等體制改革,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改革振興國企。加速推進13家駐醴株洲市屬以上國有企業改制。妥善安置改制企業職工,維護改制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

()緊扣重點求突破

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加快產業轉型和城市提質,以農固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

強基礎,惠三農。立足穩糧、興業、固基、增收,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穩糧。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拋荒治理,堅決遏制稻田雙改單,打造100公里雙季稻高產示范長廊,辦好4個萬畝高產示范基地。興業。辦好東鄉片和城區時鮮蔬菜、沿G106果用瓜等特色作物基地,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抓好萬畝油茶林和5萬畝生態農林基地建設。支持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固基。整修新建各類水利工程1萬處,推進夏家坊河小流域治理,完成2個鄉鎮自來水廠建設。認真做好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工作。完成浦口大橋、龐田大橋建設和石亭大橋危改工程,確保神福港大橋3月底前正式通車。繼續推進農村道路硬化,加速實施農村公路通組到戶工程。抓好農村天然氣管網建設。升級改造農村電網。抓好三邊、宜林荒山、火燒跡地等造林工作,打造醴潭高速、岳汝高速綠色通道。加快實施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建設4個新農村示范村。深入推進農村創衛工作,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凈化、美化農村環境。增收。鼓勵發展休閑農業,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流動。加強農業科技指導,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和農業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調結構,興產業。緊扣轉方式、調結構,繼續打好園區攻堅戰,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傳統產業。加速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高新化發展,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工藝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文化內涵,推廣醴陵國瓷品牌。充分發揮行業商會組織的作用,規范引導行業發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幫扶重點企業做大做強,推動華聯和華鑫公司盡快上市。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引導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滿足產業用人需求。培育新興產業。按照兩型化、規模化的思路,重點圍繞傳統產業配套,發展壯大機械制造業;圍繞對接株洲千億產業集群,引進培育汽車零部件、軌道交通配套產業;圍繞完善新型工業化體系,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等生產性服務業。壯大園區經濟。以品牌化、特色化為方向,加快建設工業新城、城市新區,著力打造全國陶瓷研發、創意、營銷中心和基地。啟動建設園區研發中心,建好4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完成釉下五彩藝術陶瓷園主體工程建設,啟動電瓷產業園二期開發,做好建筑衛生陶瓷園項目前期工作,推動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產業園已簽約企業投產。進一步加大園區招商力度,重點引進一批附加值高、效益好的大企業、大項目。力爭新增入園企業10家,實現產值60億元、稅收3億元以上,爭創國家級產業園區。統籌提升浦口電瓷園、G106沿線工業帶等鄉鎮工業小區的發展水平。

抓提質,擴城區??v深推進城市提質,以更寬闊的眼界、更嚴格的措施加速新型城市化。加強規劃。提升規劃設計水平,加快行政中心規劃和選址,做好城市交通綜合規劃和岳汝高速城區連接線兩廂控制性詳規等規劃。加強規劃宣傳,啟動規劃展示館建設。強化規劃實施,維護規劃權威,鐵腕整治和嚴查重處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加快建設。推進長慶示范區建設,加快城市東擴步伐。啟動長慶大道、岳汝高速城區連接線等道路建設,完善新區路網,形成城市環線。加速推進泉湖體育館、淥江防洪堤、李畋中路、陽三路等項目建設,實施中山南路、江南路、勝利路、醴泉路等改造工程,啟動陶瓷博物館、李鐸藝術館、人武部營房、公安業務用房、廣電中心、城市公交車總站等項目建設。大力改造東岸村、碧山村、玉屏山村等城中村。全面推進規劃區內拆遷棟改套、集中安置。嚴格工程質量監管,建設精品工程。強化管理。推動土地組團開發,提高土地收益。完善公交線路,打擊非法營運,規范客運市場秩序。強化城管綜合執法,積極構建數字城管平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創建。鞏固創衛工作成果,啟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建美城市園林景觀,提高城區綠化覆蓋率,確保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加大城市執法力度,嚴管重罰不文明行為,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2012年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奠定基礎。推動文化與城市的有機融合,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以人為本惠民生

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持續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支出的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為民解憂。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促進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完善社會保險體系,穩步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抓好三刀石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推進保障性住房進小區,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

為民謀利。做好知識產權工作,加強專利管理,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繼續推進教育強市,建好省級合格學校,提高學前教育辦學水平,推進特色高中建設,加快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創建步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加快建設中醫院住院綜合大樓等項目。啟動千年窯考古活動。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建設,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生活。繼續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嚴厲整治兩非違法行為。加強市場價格監控,保持合理物價水平。

為民保安。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發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部位的監管,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群防群治和治安巡邏,堅持嚴打方針,維護大局穩定。

同時,推進國防、人防、民兵預備役、人事、編制、統計、廣播電視、檔案史志、民族宗教、對臺、農機、工商、審計、招投標、質監、海關、國檢、口岸、接待、市場服務、移民、水文、氣象、石油、郵政、通訊、煙草專賣、鹽務、住房公積金、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文聯、新華書店等工作全面進步。

()規范行政強自身

以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為重點,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行為,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在履行經濟調控、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提高行政服務效率,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促進市場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政府工作和財政保障的重點向解決民生問題、發展社會事業傾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市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真誠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政府工作。認真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制觀念。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公示、聽證、專家咨詢等制度,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學決策水平。嚴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強作風效能建設。把基層和企業發展的難點作為政務服務的重點,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抓好政府信息化、辦公自動化和電子政務建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和考核制度,完善交辦、督辦機制,提高政府執行力,確保政令暢通。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抓好政風行風評議,提高政府各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水平,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強化勤政廉政建設,嚴格執行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審計監督、財務監管等制度,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以高效廉潔的良好形象服務于民、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事業凝聚人心,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推進科學發展,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奮發有為,奮力跨越,為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譜寫改革發展新篇章,開創富民強市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黄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 | 亚洲AV激情码国产一区 | 日本乱妇AⅤ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