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9年財政預算草案提請會議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8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財政工作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勇于創新,嚴于管理,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任務。
(一)著力攻堅克難,收入跨越7億臺階
2008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71200萬元,占年計劃的107.88%,比2007年(下同)凈增15120萬元,增長26.9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709萬元,占年計劃的108.28%,增長25.61%;上劃“四稅”完成24491萬元,占年計劃的107.3%,增長29.62%。按征收部門分:國稅局完成29091萬元(未含退庫收入),占年計劃的103.23%,增長27.44%;地稅局完成18111萬元(未含代征的勞動保險金),占年計劃的106.04%,增長33.63%;財政局完成23998萬元,占年計劃的115.71%,增長21.82%。綜觀全年財稅入庫,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進度快。國、地、財三家財稅收入始終保持較快入庫態勢,均衡性好。二是增幅大。總額比上年凈增1.5億元以上,增長26.96%,居全市前列。三是質量優。稅收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勢平穩,分別增長27.47%、25.73%、48.98%;非稅收入基本是可用財力。
2008年,受冰雪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我縣煤鐵產業滯銷減產、部分企業停產、房地產市場轉淡,財稅增長的難度很大。面對嚴峻形勢,財稅部門和各執收單位積極應對,調整縣鄉財政體制,完善稅情通報制度,改進財稅入庫考核辦法,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抓收的積極性。國稅局完善稽查考核和稅源管理互動協作機制,加強稅收專項整治,查補稅收1100余萬元。地稅局繼續加強礦產資源、交通運輸、建筑安裝等重點稅源征管,加大稅收稽查,查補稅款650余萬元。財政局和礦產資源稅費辦、國土局緊密配合,著力推行礦產資源稅費“一提一改一整一調”,加強土地儲備和出讓,改革政府統籌調節金征收辦法,著力挖掘增收潛力,財稅收入在困境中實現了穩定較快增長。
(二)堅持理財為民,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2008年,在年初預算支出安排65600萬元的基礎上,年終根據財力超收情況,報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同意,全年一般預算調整支出指標為71139萬元,加上上年結轉、上級專項轉移支付和帶帽追加,合計支出總指標130800萬元。到年底決算,實際支出完成數107416萬元,占總指標的82.12%,增長45.77%。根據收入完成數和與上級財政初步結算情況,收支兩品,當年預算結余20萬元。具體數據待市批復決算后再報告。2008年,財政工作積極統籌上級補助和本級財力,統籌預算內和預算外資金,統籌“吃飯”與“建設”的關系,合理調度,突出重點,公共保障再上水平。
1、保障基本支出的能力提升。全年發放統發工資12872萬元,撥付津補貼補助6317萬元,提高了公職人員工資待遇保障水平。完成公共安全支出5463萬元,按政策標準落實了公檢法司消防等單位公用經費,有力支持了檢察院“兩房”建設,加大了城關地區巡邏隊、司法援助等經費保障力度。年終安排解困資金746萬元,適當紓緩了困難單位和部分鄉鎮的運轉壓力。
2、支持社會事業發展的力度加大。一是積極支持文教事業。完成教育支出2.1億元,增長41.69%,其中:義務教育保障新機制支出4077萬元,受惠學生12萬人次,新改建學校12所;撥付職業教育助學金190萬元,資助學生4235人次,爭取“普九”化債資金3659萬元(當年到位1250萬元),啟動了教育債務清償工作,其中安排鄉村及學校880萬元,多渠道籌資2000萬元,化解了縣直中學部分債務,保證了縣直中學正常運轉。完成文體與傳媒支出767萬元,增長31.11%,進一步推進了鄉村大舞臺建設,改造了部分鄉鎮文化站,支持送戲、送電影下鄉和農村書屋工程建設,繁榮了群眾文化生活。二是著力扶持公共衛生事業。完成醫療衛生支出7367萬元,增長120.04%。其中:“新農合”支出5022.7萬元,補償4.06萬人次;城鎮居民醫保支出319.3萬元,補償2.56萬人次,提高報銷比例,減輕了居民就醫負擔。投入550萬元,新擴建鄉鎮衛生院16所,進一步改善了農村醫療條件。安排抗冰救災、“三鹿”奶粉等突發事件應急資金和災后重建資金1000余萬元,及時為解危救困“雪中送炭”。完成計生支出1287萬元,增長26.8%,超過省定人均7.22元的保障標準,落實計生獎扶127萬元,繼續推行計生獎勵扶助和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扶助制度。三是全力支持社會保障事業。完成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851萬元,增長49.02%。其中:城鄉低保支出2214萬元,救助2.15萬人次;五保戶補助支出429萬元,供養4705人;投入1090萬元,新建農村安居房500戶、城市廉租房1.3萬平方米;消化鄉鎮七站八所人員社會養老保險金老欠310萬元;落實再就業資金920萬元,社會保障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四是突出支持環境保護。完成環境保護支出1512萬元,增長152%。節能減排投入630萬元,支持了海達化肥、酒江化工等廢水綜合治理。多渠道籌集資金,安排污染源普查和礦區生態環境治理經費1400萬元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資金797萬元,致力改善人居環境。
3、“三農”發展投入大幅增長。完成預算內農林水支出14014萬元,增長109.32%,加上各級惠農利農資金,全年農林水支出總計達到3.07億元。一是堅持向鄉村傾斜。全年鄉村轉移支付總額較上年增加1500萬元以上,總額達到4395萬元,村級補助標準平均由1.5萬元提高到3萬元;安排鄉鎮稅收分成資金600萬元、年終解困305萬元;實施離任村主干補貼提標,發放補貼金176萬元;投入300萬元,支持了87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二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投入“暢通”工程等鄉村道路建設資金2713萬元,支持修筑鄉村水泥道路250多公里;投入“小農水”、水庫除險、特大防汛補助等水利建設資金3378萬元,支持病險水庫、陂壩等工程治理,投入農村安全飲水工程859萬元,解決2萬余人飲水難題,取消水費安排支出410萬元,廣大農民告別了繳交農田灌溉水費的歷史;投入188萬元,支持農村沼氣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農綜開發、土地整理、標準良田改造等資金3321萬元,改造中低產田6.1萬畝,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三是全面落實惠農資金發放。信息化發放糧油林豬等涉農補貼19項,金額1.33億元,增加了農民實惠。四是支持農業產業發展。投入資金1304萬元,積極支持農業科技推廣、糧食高產示范創建、農民培訓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獎勵了一批生豬養殖、糧食種植大戶,促進了農業生產;爭取中央現代農業產業化生豬、油茶項目資金500萬元,加強支農資金整合,集中資金扶持了優勢主導產業的發展;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增加農業保險配套,有序兌付“兩會存款”,增強農業生產風險防御能力。
4、助推產業發展和重點工程建設資金成倍增加。多方籌集產業發展資金9350多萬元(含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等),其中:縣財政兌現產業發展獎勵資金540多萬元;注資500萬元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協助海達化肥等企業爭資融資4000萬元以上,助推實體產業發展。全年縣財政安排重點工程支出14156萬元,加上上級撥入1997萬元和農發行、開行、亞行融資7692萬元,總共投入重點工程支出23845萬元,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用于工業園5720萬元(不含園區土地收入),網朱公路2154萬元,衡炎高速安攸連接線1000萬元,防洪堤建設1571萬元,交通路、攸衡路改造550萬元,攸州大道一、二期配套965萬元,城東入口拓寬345萬元,消化歷年基建老欠1467萬元,為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財力支持。
(三)從嚴規范管理,效率效益財政建設卓有成效
一是鄉鎮財政管理有新舉措。實行新一輪縣鄉財政體制,重新核定基數,建立鄉鎮稅收入庫按月通報,促進陽光理財。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開展鄉鎮銀行賬戶、票據和債務清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遠程監管,進一步規范鄉鎮財務收支行為。二是重點工程財務管理有新突破。實施重點工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撤銷了20多家重點項目部的會計機構和銀行賬戶,從源頭加強重點工程資金管理和結算,有效遏制了不良財務行為。出臺基建評審辦法,建立了預決算復審制度,全年評審工程概預決算213項(次),審減造價3934萬元,審減率14.2%,其中單項工程審減資金量最多的為510萬元,審減率最高的達44%,有力控制了工程造價成本。三是國庫管理改革有新進展。出臺了《預算支出指標管理規程》、《財政資金撥付管理規程》,嚴格指標和資金管理程序,健全內部制衡機制。在10個單位開展了國庫集中支付“零余額”賬戶改革試點,完善支付網絡建設,實施支付和審核職能相分離,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實現新的轉變。四是財政監督檢查有新加強。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秩序,建立新一輪小車定點維修和保險制度,打破了少數商家壟斷聯盟,遏制了商業腐敗,恢復了定點供貨制度。全年完成采購額1.25億元,節約資金1843萬元,資金綜合節約率12.9%;嚴格特批準支,審減小車、外出學習考察、專項購置等事項149項(次),金額426.5萬元;開展單位財務內控、賬戶設置、津補貼發放等綜合檢查,組織“普九”化債、縣直教育、水費取消等債務清理,抓好計生、社保、農綜開發、惠農資金等專項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財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增收后勁不強。主體產業尚待復蘇,一些新產業、新項目剛剛起步,收入增長后勁不足。二是控支壓力仍大。一般消耗性支出仍然偏高,控支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制度執行較難。國庫集中支付、重點工程會計集中核算、政府采購等制度執行中還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四是債務包袱較重。縣直教育、基本建設及鄉村負債數額仍然較大,較大債務風險仍困擾預算平穩運行。所有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后工作中切實加以研究和解決
二、2009年預算安排(草案)
2009年,是應對金融危機,實施“十一五”規劃、貫徹縣委“五年倍增、爭創一流”工作目標的關鍵一年。財政工作伴隨經濟發展,既迎來新的機遇,更面臨嚴峻挑戰。從機遇來看,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推行了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重大舉措,有利于縣域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從挑戰來看,國際國內經濟趨緊,縣內骨干企業和主要產業受創不景氣,以及增值稅轉型、收費減項降標等政策因素影響,財政增收前景不容樂觀。與此同時,保穩定、爭項目、求發展、惠民生等增支因素很多,收支矛盾非常突出。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確定2009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遵循公共財政取向,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擴辟財源,壯大收入規模,優化支出安排,深化財政改革,嚴格依法理財,繼續推進持續穩健和效益效率財政建設,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和諧協調發展。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確定2009年財政收入預期目標是:總收入達到81880萬元,比2008年執行數(下同)增加10680萬元,增長1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2318萬元,增長12%。根據收入的預期目標算賬,加上預計上級正常轉移支付和補助資金26354萬元,減正常上解支出預計3872萬元(含四川災區理縣對口支援),年初預算可安排財力74800萬元。支出安排的基本原則是“三增一控”,即:一是實事求是增加基本支出。將2008年津補貼補助基數計入單位預算基數,擴大工資統發范圍,加大對文體、農口、城建等二級事業單位的經費支持,適當增安部分專項工作經費和鄉村正常運轉經費,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基本均等化。二是落實政策增加民生支出。繼續加大對教育、計生、衛生、社保、“三農”等投入,致力改善民生,增進百姓福祉。三是突出重點增加發展支出。安排專門爭資引項工作經費,整合財政資源,增加重點工程投入,加大融資力度,推動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四是規范管理嚴控一般支出。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制度執行,著力遏制濫支亂花行為,對會議、招待、小車、考察等一般消耗性支出全部實行“零增長”,提高用財績效。主要支出安排(草案)如下:
(一)基本公共管理與服務支出9030萬元,比2008年預算數(下同)增加1905萬元。除津補貼補助外(下同),主要增加:一是安排“四大家”住房公積金補助和基本養老保險金補助翹尾部分。二是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加大部分機關單位經費保障力度,增安信訪維穩、對外宣傳、突發事件應急等專項工作經費,新增二次經濟普查、駐村大學生工資、接待辦等項目經費510萬元。三是按人均8.61元的標準安排計生經費(逐年人均增加1.39元),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獨生子女傷殘、計生手術補助、關愛女孩、計生后遺癥補助等配套資金,支持鄉鎮計生服務站建設。與此同時,按照壓縮一般性支出的要求,適當降低財稅征收成本。
(二)公共安全支出4000萬元,增加545萬元。全面落實公檢法司消防等單位“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將部門規費收入、罰沒收入返還與上級專項定額補助收入捆綁使用,按政策標準統籌安排上述單位經費。繼續安排公安基層所建設100萬元,增安城關巡防隊經費50萬元;繼續安排檢察院“兩房”建設100萬元,安排法院法律救助和賠償經費30萬元;按人均0.2元的政策標準安排普法經費15萬元,安排安置幫教和法律援助經費15萬元,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縣工作。
(三)教育支出18580萬元,增加6380萬元。落實教育強縣決定,進一步保障教職工待遇、改善辦學條件。一是按政策繼續足額安排新機制配套經費,落實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標、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貧困生生活補助等各項資金。二是適當提高教職工待遇,新增義務教育教職工住房公積金補助330萬元;班主任津貼標準翻一番,增加47萬元。三是按教師工資額的1.5%安排師訓費120萬元;安排職校學生助學金34萬元和人均1元職業教育經費70萬元;增安民辦教育發展經費20萬、名師名教名生專項獎勵經費50萬元;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扶持縣直中學發展。四是安排寄宿制學校建設經費600萬元(加重點工程資金統籌安排和向上爭取專項補助,全年農村學校建設投入將超過1000萬元)、教育化債配套資金500萬元。五是實施黨校干部培訓免費制,安排干部培訓經費80萬元。
(四)科學和文體支出1835萬元,增加445萬元。一是按不低于預算支出1.3%的政策規定,安排科技三項經費1055萬元(含扶持產業發展850萬元),比上年增加107萬元,增安科技考察信息交流、知識產權、科技特派員經費;按全縣農村人口人均0.5元標準,安排科普經費32萬元。二是適當增加文體口二級單位人頭經費,提高工資保障水平。三是增安文物普查和保護經費50萬元,適當增安鄉鎮文化站建設配套、村級廣播建設、電視臺和電臺公益欄目、農村和社區文化管理等公益性文化支出,繼續安排鄉村大舞臺、送戲和電影下鄉經費,促進文化繁榮。
(五)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250萬元,增加840萬元。一是統籌上級補助和本級財力,足額安排社保和就業各項配套兜底資金,促進民生政策落實。努力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次調待、機關單位離退休人員工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配套等資金到位。增安就業補助資金80萬元,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實施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提標。支持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按逐年增加15%的要求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75萬元。增安五保戶補助擴面提標39萬元。二是適當增安資金支持殯葬、光榮院、殘疾人等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三是積極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安排廉租房建設200萬元(加上級補助和重點工程統籌安排資金,全年投入將不低于500萬元),比上年翻一番以上,繼續安排農村安居工程建設資金,繼續支持敬老院和福利院建設,盡力確保困難群體住有所居。
(六)醫療衛生支出1930萬元,增加225萬元。一是按照“新農合”補助提標的要求,縣級財政補助人平增加2元,增安配套資金120萬元。二是安排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建設、衛生監督等項目配套資金100萬元,擴大免疫接種經費70萬元,新增婚前免檢經費25萬元、120急救指揮中心經費40萬元,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是增安疾控中心、衛生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專項經費,適當提高城區公立醫院保障水平。
(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000萬元,增加815萬元。一是加大對城管、環衛、市政等建設局二級單位經費投入,保證基層單位正常工作需要。二是將工業園、城建投工作經費納入財政正常預算,實行管理費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分離。三是增安鎮區規劃和公共衛生管理經費400萬元,積極支持“三創四化”活動和新農村建設。
(八)農林水事務支出2890萬元,增加515萬元。一是在加大基本支出保障的同時,增安農業病蟲害測報及防治、農機政策性減收、畜牧鄉村防疫員、土地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換證、氣象觀測站維護、移民辦、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農村“六站”改革等項目經費,努力提升農口單位經費保障水平。二是安排水管體制改革經費1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10萬元,合計410萬元,主要用于水管單位工資、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基本支出,對部分鄉鎮自收水費小灌區給予適當補助;另將工程維護費與水利建設補助捆綁安排,增安40萬元,總額達到150萬元。三是實施工資統發到位的基礎上,統籌林業規費收入和辦案經費,安排森林防火50萬元,油茶產業100萬元,林權改革75萬元,積極扶持林業產業發展。
(九)工業商業交通等支出2295萬元,增加480萬元。一是增安相關單位基本保障經費,逐步解決因歷史遺留問題造成運轉困難的狀況,增進和諧穩定。二是支持工商業發展,增安相關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增安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資金40萬元;安排旅游規劃專項經費50萬元;支持“三百”工程發展,增安新型工業化考核、中小企業發展和企業技改等專項資金。三是完善交通基礎,促進安全生產,繼續安排道路建設獎補資金,適當增加安全生產和尾庫礦治理資金,加大環保支持力度,繼續籌措資金加大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十)鄉村轉移支付支出8800萬元,增加1200萬元。加大對鄉鎮政權運轉的保障力度,進一步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繼續提高村級(含社區)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水平。完善離任村主干補助發放方式。進一步嚴格縣鄉財政體制的執行,支持鄉鎮產業發展,增安稅收分成獎勵資金,增強鄉鎮“造血”功能。
(十一)產業發展和重點工程建設支出9600萬元,增加2100萬元。切塊9600萬元,加科技、排污費、油茶等拼盤資金、廉租房專項以及預外財力1000萬元及上年省市專項追加2000萬元,合計安排14200萬元,比上年增加3700萬元,預算內同口徑增加4700萬元。擬安工業園3000萬元(含科技850萬元和排污費50萬元)、城建工程3000萬元(含“三創四化”600萬元)、產業獎勵及項目前期費700萬元(含油茶100萬元)、還本付息2300萬元、其他5200萬元(含廉租房200萬元),盡力支持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和產業發展,擴大內需促增長。
三、堅持依法理財推進科學管理
努力完成2009年財政預算任務
為確保圓滿完成2009年預算,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推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和信息化,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貫徹積極財政政策,拉動縣域經濟發展。認真研究以“國十條”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堅持從縣情出發,謀劃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新舉措。一是認真研究對省以下財政體制調整、增值稅轉型、燃油稅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等新政策,積極應對,爭取在體制上獲得更大支持。二是瞄準中央新增投資的主要方向和領域,主動捕捉信息,做好財政相關工作,積極向上爭資爭項。三是突出支持園區建設,把握當前經濟波動、產業布局調整的有利時機,及時靈活運用貼息、擔保、獎勵、落實稅費減免制度等手段,服務招商引資,支持企業落戶、技改和做強做大。四是加大財政融資力度,樹立“有多少事找多少錢”的融資理念,積極拓展農發行、開行等信貸融資渠道,千方百計籌資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促產業,以產業促進財政增收。
(二)強化精細征管手段,確保財稅均衡入庫。一是繼續完善稅收信息化征管措施,加強宏觀稅負和重點稅源研究,狠抓重點稅源監控,強化重點工程、房地產和流動性稅收管理,加大稽核檢查,嚴格依法治稅,科學管稅,力保顆粒歸倉。二是繼續加強票據、賬戶和資金結算等基礎工作,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和政府統籌調節金的征收,改革辦案費撥補辦法。三是繼續加強礦產資源稅費統征,將石英石、纖維礦、花崗巖等納入統征范圍,合理調整塊煤和統煤征收標準,加強產煤區企業耗煤的稅費征繳,調整站點布局,試行電子監控,杜絕“跑冒滴漏”。四是繼續加大土地儲備和出讓力度,加強礦權、林權、公房和市場攤位等國有股權管理,規范收益分配,盤活資產資源,增加財政收入。
(三)牢樹“過緊日子”思想,嚴格財政支出監管。要充分估計預算執行平衡中的困難,從嚴從緊安排支出,嚴肅預算執行,區分輕重緩急,集中財力優先確保重點支出。嚴格執行津補貼制度規定,防止濫發亂補現象反彈。繼續認真落實特批準支、公用經費指標控制等增收節支制度,堅決制止鋪張浪費,降低行政成本。進一步加強重點工程會計集中核算,拓展基建概預決算、政府采購工作深度和廣度,積極開展績效評價。繼續推進財政監督機制創新,加強對教育、公安、國土等財務管理,強化涉農、社保、衛生等重點資金專項檢查,嚴肅財經紀律。進一步加強財會業務培訓和財會隊伍建設,著力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打假,規范財經秩序。嚴格政府舉債審批制度,堅決杜絕新增非建設性負債和違規舉債,切實把財政風險防范在可控范圍內,建設穩健節約型財政。
(四)深化理財機制創新,完善公共財政體系。遵循公共財政取向,堅持務實創新,不斷擴大改革成果。深化部門預算改革,試行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辦法,完善預算體系。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一步完善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擴大“零余額”賬戶試點范圍,積極嘗試公務卡結算試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繼續做好“普九”債務化解工作,支持林權和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全面加強鄉村財政財務規范化管理,嚴格按政策落實惠農資金發放。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擴大網絡覆蓋面,提高網絡實用功能,建立和完善覆蓋財政核心業務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提升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