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中國農村改革再次處于新的轉折點上
——在第八屆縣鄉干部論壇上的致辭
陳文勝
縣鄉干部論壇是以縣鄉領導干部為主體,邀請部分三農學者參與、共同探討三農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交流平臺。從2005年由華中科技大學主辦的第一屆縣鄉干部論壇,到本次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八屆。論壇舉辦以來,中國農村發展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論壇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是論壇規模不斷擴大。從首屆論壇不到50人,發展到今天的近100人,不斷有新的成員加入,影響在逐步擴大。二是縣鄉干部的素質在不斷提升。縣鄉干部由原來以大專和中專畢業為主體的隊伍結構,向以本科、碩士、博士為主體的干部隊伍結構轉變,從這次到會人員的結構就充分反映了這種結構的變化。三是基層干部的話語權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首屆論壇稅費改革時,縣鄉干部是三農問題的罪魁禍首成為社會共識。以李昌平為代表的縣鄉干部,不斷發聲,揭示了三農問題的真正根源。到今天,已經從根本上扭轉了縣鄉干部話語權缺失的局面,基層干部的聲音不僅逐漸影響到社會的輿論導向,而且三農的決策更多地重視基層的意見。比如說當前,中央大幅度提高了農村基層干部的待遇,省委書記直接邀請縣鄉干部參與決策的討論等。與舉辦首屆論壇時取消鄉鎮政府幾乎成為一邊倒的觀點相比,現在縣鄉干部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實現了大逆轉。四是論壇舉辦地點不斷下沉到三農第一線。從象牙之塔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到信陽市,舉辦地點越來越下移到三農前沿。
斗轉星移。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無論是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還是農村的改革,從舉辦首屆論壇時的農村稅費改革到今天,再次處于新的歷史轉折點上,如何推進依法治國,提高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是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縣鄉干部的重大歷史使命。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城鄉發展一體化與農村改革”,漢壽縣是湖南“十二五”規劃明確為全省城鄉一體化的五個示范縣市之一,也是與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合作的城鄉一體化研究基地之一,城鄉一體化取得了諸多的成就和經驗。第八屆縣鄉干部論壇在漢壽召開,對于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農村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隨著新一輪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城鄉一體化將是中國新型城鎮化與農村現代化的主旋律,是今后中國農村改革的核心,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可以這樣認為,城鎮化和工業化已經成為中國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并正在加速推進,在這個進程中,如何確保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成為當前中國改革的關鍵所在。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一旦農業大幅度減產,高層決策和社會輿論就特別重視三農問題;一旦糧食增收,高層決策和地方政府乃至社會輿論就忽視三農問題的戰略性和重要性。如果整個社會的共識僅僅把三農問題歸結于國家糧食安全問題,這是對中國三農問題極為狹隘和極為簡單化的粗淺認識。因此,中國迫切需要一個能適應時代要求、不斷創新的三農國家戰略。
本次論壇到會的代表來自湖南、湖北、吉林、河南、江西、廣東、四川、浙江、陜西、安徽、上海等11個省市,23個縣市區,12個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其中縣市領導8人,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15人,具有較大的代表性。我相信,本次論壇形成的有關城鄉一體化和農村改革成果,將有利于農村改革的決策,有利于農村改革的實踐,有利于農村改革的理論發展和深化中國三農問題的認識。
(
序二: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第八屆縣鄉干部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余習瓊
“縣鄉干部論壇”已經八屆,成為傳遞城鄉一體化信息,播撒農村改革發展種苗、推動縣鄉干部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漢壽作為承辦單位,與農村改革創新者攜手共進,也加快了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步伐。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縣鄉干部論壇組委會的信任,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給予的指導,感謝各位嘉賓朋友對漢壽的關注和支持。
漢壽位于雪峰山脈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沅澧兩水尾閭,地處環洞庭湖經濟區、毗鄰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1+8”城市圈、區位優勢明顯。境內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全縣總面積2034平方公里,轄29個鄉鎮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漢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最早建縣于西漢,史稱索縣,東漢陽嘉三年(公元134年)改索縣為漢壽縣,距今已有1879年的歷史。境內有多處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址。這里不僅是重要的楚文化傳承地,還是滄浪文化的發源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滄浪文化、屈原文化和龍舟文化,是當代“中華詩詞之鄉”。漢壽資源豐富。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享有“洞庭魚米之鄉”的美譽,2002年以來,漢壽5次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5次獲評“全國糧食生成標兵縣”,同時還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產油大縣”“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擁有“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淡水珍珠之鄉”
等美譽。2012年和2013年,“漢壽甲魚”“漢壽玉臂藕”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漢壽交通便捷。石長鐵路、長張(吉)高速、319國道、205省道和規劃建設的長渝高鐵穿境而過,縣城距長沙僅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距常德半小時車程,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境內沅水、澧水通江達海,已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漢壽生態宜居。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擁有國家
本屆論壇以“城鄉一體化與農村改革”為主題,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前瞻性,完全契合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的新期待。我們真誠地希望,各位貴賓和學者能夠利用論壇搭建的對話平臺,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求同存異,攜手進步。
改革是實現夢想的翅膀、創新是時代永恒的主題。讓我們凝聚思想共識,開啟智慧源泉,匯集創新理論,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余習瓊系漢壽縣委常委、副縣長、統戰部長
目 錄
主旨報告
三農改革要走出三大誤區 ……………………………………………………李昌平
進城農民工能不能回得去農村……………………………………………… 賀雪峰
推進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取向的農地改革…………………………………… 陳文勝
中國特色農村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 熊萬勝
農村改革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深化農村改革 …………………………………………謝雙明
新三農問題:“農民分化、農業弱化、農村空心化”……………………歐陽中球
四個“突出”強化村級支部班子建設……………………………………… 周德祥
縣級治理能力研究:基于“縣長信箱”的考察…………………………… 歐陽靜
信訪“姓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標志…………………………………… 陸福興
農村社區網格化改革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差異推進……………………………肖飛
鄉鎮干部隊伍建設需要制度安排與制度激勵………………………………… 肖俊
農村改革助推城鄉發展一體化……………………………………………… 吳友鵬
城鄉發展一體化與當前農村改革 …… 包衛兵、徐培華
村治改革的形勢與走向…………………………………………………………孟志中
關于深化當前湘潭縣農村改革的幾點思考……………………………………何敏
城市化中整合利益重組資源的設想…………………………………………方緒璋
惠農政策:好政策如何落實好是個問題…………………………………… 李萬忠
城鄉一體化與新型城鎮化
論我國新型人口城鎮化四位一體的新常態和新機遇……………傅光明、傅文、袁瓊
基于差別分析視角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路徑………………………………………何傳新
以“六同六變”促推城鄉一體化發展…………………………………張志海、劉鋒
發揮學校功能推進新型城鎮化…………………………………… 張 黎 王文強
同步推進五個一體化,構建城鄉統籌新格局……………………… 馬一源、毛星芝
關于漣源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治理的思考………………………………黃偉廬
統籌城鄉突出小、特、精,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小城鎮集群……………吳小旭
城鄉一體化的關鍵在于實現人的城鎮化 ………………祁先超
“人地掛鉤”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思考…………儲昭海、郭文豪、朱旭昊、謝長學
城市化下“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誰之痛?……………………………… 李昌金
城鄉一體化過程中農民的分化與出路……………………………………………李家林
河南省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 董文濤
城鄉發展一體化背景下縣域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實施現狀………………………鄭維
邊遠牧區城鎮化建設關鍵在于為牧民做好服務…………………………… 朱新峰
實施扶貧開發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調查和思考………………………… 朱詩慧
讓市場實現城鄉和諧均衡發展……………………………………………… 任凌云
抓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對接城鄉一體化…………………………………… 鄧叔明
城鄉一體化視域中的農村社區文化建設探討………………………潘信林、翁凱敏
新農村建設與產業發展
實施五大工程 建設美麗鄉村………………………………………………… 譚本仲
創新農業經營主體,擴大農民增收領域……………………………楊刻儉、何中昌
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與起飛前期的金融聯結 … … … … … … … … … 諶孫武
關于發展懷化茶產業的思考與建議…………………………………………… 伍崇岳
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核心和力量源泉…………………………………姜柏林
嘉陵江流域南充嘉陵段綜合開發研究…………………………………………余培發
關于湘潭縣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識與思考………………………劉培軍
加快推進農業集約化 提高土地可持續利用效率………………………… 鄺奕軒
關于祁陽縣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思考………………………………………… 黃文兵
創新農村金融體系 促進城鄉一體化……………………………………………伍彬
縣域經濟如何適應新常態…………………………………………………… 胡遠志
陽光為何難以普照…………………………………………………………… 葉敏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市場機制探索…………………………………………閆景鉑
淺析如何提高扶貧開發水平…………………………………………………楊安民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和現象的調查與思考……………………………………張朝俊
關于改革農村“一事一議”制度推進農村社會轉型的思考……………… 周嚴東
桃源縣推進“精準扶貧”的做法及經驗…………………………葉敏
農業美學視角下的未來“三農”……………………………………………羅凱
論壇綜述
城鄉發展一體化與農村改革 …………………………………………………鄺奕軒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