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墾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對農墾改革發展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新時期農墾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24年來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對農墾改革發展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確了新時期農墾戰略定位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中央農墾文件出臺一年多來,在農業部黨組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在各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墾系統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全力以赴抓好農墾改革各項重大舉措落地,著力推動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農墾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農墾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提升。
各地各部門支持政策舉措紛紛落地。圍繞貫徹落實中央農墾文件精神,一方面大力推動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出臺實施意見,另一方面積極會同中央有關部委制定配套文件,多層次、多渠道落實扶持政策和資金。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均出臺了農墾改革發展實施意見,中央有關部委共出臺8項配套文件。中央財政2015年先期安排了10.5億元支持農墾啟動辦社會職能改革,2016年再撥付4.36億元支持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2016年,中央財政共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5.65億元、扶貧資金4億元、基本建設資金17億元、危房改造資金8.5億元支持農墾改革發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將農墾企業納入國家政策性收儲。中國農墾產業發展基金已經國務院同意即將正式運營。
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針對制約農墾改革發展的難點重點問題,在集團公司股權多元化改革、改組組建農墾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等方面部署了20項改革試點任務,共有35個墾區的457個單位承擔了試點工作。廣東、海南、安徽、寧夏、湖北、河北等6個墾區承擔了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任務,為不同類型墾區全方位推進改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2017年,分別在海南、江西召開了深化農墾改革現場推進會,宣傳推廣改革試點示范經驗,取得了較好反響。為切實抓好改革任務落實,建立了中央改革辦、中央有關部委和農業部三個層面的督察督導聯動機制,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形成了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督導就跟進到哪里的工作落實機制。
“兩個3年”改革重點任務取得新突破。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和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是農墾改革中較為難啃的硬骨頭,中央文件明確規定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改革任務。農業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國土資源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及工作方案,積極推進各地加緊謀劃改革措施、加快出臺配套文件、開展摸底調查和經費測算。截至2017年9月底,已有16個省出臺了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方案、28個省出臺了農墾土地確權工作方案,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進一步細化。全國農墾1785個農場中有1064個完成了教育、醫療和公檢法職能剝離工作,其中617個農場全部完成了辦社會職能改革任務,447個農場完成了公檢法、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機構的移交。全國農墾5.49億畝土地中已有2.06億畝完成了確權登記發證;685萬畝土地經評估作價后注入農墾企業,共新增資本金360多億元。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成效顯著。各墾區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整合重組,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墾區集團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截至2016年底,農墾企業資產總額(不包括土地)已達1.49萬億元,年營業收入7269.4億元,年利潤超過172億元。目前,17個集團化墾區下屬企業中有40%開展了股權多元化改革,全國農墾已培育上市企業36家;18個非集團化墾區組建區域性、專業性集團33家;153個農場完成了公司化改造。大力實施聯盟聯合聯營戰略,推動成立了中國農墾種業、乳業、辣木等產業聯盟以及教育培訓和農場聯盟,成立了中墾天然橡膠、種業、乳業、融資租賃等股份公司。其中,中墾融資租賃股份公司成立僅一年來,融資租賃規模已達1.5億元,實現利潤1020萬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創建各類現代農業示范區600多個、產業化經營組織6000多個,通過租賃、代耕代種代收等方式經營農村土地近3000萬畝,農墾示范帶動中國特色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10月1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